建筑施工安全管理.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72040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摘要:建筑业是一个危险性高、安全事故频发的行业。虽然强制实行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了建筑市场的准入控制,加大对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生产安全检查力度,但伤亡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及全社会都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需要应用科学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关键词:安全、建筑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业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建筑业的安全事故绝大部分发生在施工现场,可以说,施工项目是事故发生的发源地。 因此,我们必须对我们的项目

2、安全管理模式是否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是否符合项目管理的特点、是否满足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认真分析,从而,达到改进或更新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目的。 (二)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1.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杜邦认为,96%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 所谓人的原因,是指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人在生产活动中,具体不安全行为有:操作错误(启动操作不给信号、忘记关设备) 、奔跑作业、送料过快、以不安全的速度作业;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的摆放不安全;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在起吊物下停留作业;机器运转时加油、清洁、修理;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3、未使用防护用品;不安全着装;工作时说笑打闹、带电作业等。 2.物(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对建筑行业来说, “物”包括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材料、半成品、燃料、施工机械、机具、设施等。不安全的情况有:施工电梯的限位失灵,造成冒顶;塔吊的钢丝绳脱丝,未及时更换,造成钢丝绳断裂,掉物、坠落;电锯等用电设备电线老化,造成电线失火等。 3.不良的生产环境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引起的。但不考虑客观的情况而一概指责施工人员的“粗心大意” 、 “疏忽”也是片面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还应当进一步研究造成人的过失的背景

4、条件,即不安全环境,如照明光线过暗或过强导致作业现场视物不清;作业场所狭窄、杂乱;地面有油或其他影响环境的东西等。与建筑行业紧密相关的环境,就是施工现场。整洁、有序、精心布置的施工现场,事故发生率较之杂乱的现场肯定低。到处是施工材料、机具乱摆放,生产及生活用电私拉乱扯,不但给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会引起人的烦躁情绪,从而增加事故隐患。当然,人文环境也是不能忽略的。如果某企业从领导到职工,人人讲安全,重视安全,逐渐形成安全氛围,更深层次地讲,就是形成了企业安全文化,那么这个企业的安全状况肯定良好。 4.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

5、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都与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管理不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安全奖惩机制等措施减少甚至杜绝。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通过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推行文明施工和安全达标等活动予以控制。对作业现场加强安全检查,就可以发现并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由此看来,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人和物的安全状态,这些都需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并通过安全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来达到目的。 二、建筑安全的管理措施 (一)改变安全教育的现状,实行分级负责、分级教

6、育。 各类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执业资格才能上岗。所有新员工或从事新的工作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项目部、班组的安全教育,并要定期培训,不断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强化工程特点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和具体作业安全要求。 (二)加大科技投入,做好科研合作。 鼓励施工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研究、开发、推广一批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技术措施和装备,淘汰落后工艺,通过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能力和安全生产水平,要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和社会力量做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社会监督的制约作用,从而把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全面引向深入。 (三)加强风险评估,做

7、好重点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分析安全风险,做出评估,并对每个项目具体化,做好安全防护和重点管理。 (四)编制安全措施,执行科学程序。 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法规标准的要求,结合工程的特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遇有特殊作业(深基坑、起重吊装、模板支撑、人工挖孔桩、临时用电等)还要编制单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按程序经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 (五)搞好“五定” ,认真落实。 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做到“五定” ,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 三、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一)全员安全管理模式 1.注重培育全员安全文化 这种全员安全管理模式是

8、“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因此,其安全文化应该是全员安全文化。形成新的安全文化就是要培育全员安全文化。全员管理不仅包括总承包管理人员、分包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人,还应包括业主、设计、监理及社会相关方。 作为总承包方,要积极调动和发挥相关各方安全管理的监督作用,使安全管理成为压倒一切的工作。当然,首先要充分调动本单位全员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安全文化。只有形成全员安全文化,才能营造安全生产的氛围,保障人员安全。 2.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四个转变 全员安全管理模式与传统的项目安全模式相比,有四个转变,分别是:变单纯的安全专业人员的岗位安全管理为全员参加的体系安全管理;变单纯的安全管理为

9、安全管理与进度、工序穿插和施工方法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变以点为主的间断的、静止的管理为线面结合的、连续的、动态的管理;变并行的安全与生产两条线为安全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一条线。 3.全员参与是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 全员安全管理模式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岗位安全管理组织,而是以项目经理为首的,以专职的岗位安全管理为核心,以各专业工程师为骨干,班组长及工人全员参与的,安全监督管理层和安全管理实施层既独立设置又互相依托和紧密联系的体系安全管理,是将生产与安全的紧密结合的组织,是对项目安全管理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充分利用。 (二)安全目标管理模式 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安全管理由

10、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目标管理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 它是生产企业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以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一致,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四.总结 建筑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必须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在施工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首位,建筑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提高职工的安全执行力,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确保安全生产 。作为建筑企业,应认真研究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新的符合建筑业管理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而努力,使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