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面劳动研究的最新发展.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72708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体面劳动研究的最新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体面劳动研究的最新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体面劳动研究的最新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国体面劳动研究的最新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国体面劳动研究的最新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体面劳动研究的最新发展摘要:体面劳动(decent work)的概念自 1999 年问世以来受到了国内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检索了 2009 年至 2012 年 9 月在国内公开发表的以“体面劳动”为关键词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并对这些研究进行了分析、梳理,认为近期的研究具有视角多元化、群体广覆盖和实证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三个特点,最后做出了简要述评和展望。 关键词:体面劳动;最新发展;我国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3)03-0084-06 一、体面劳动的提出 1999 年 6 月,在国际劳工组织(ILO)第 87 届国际劳工大会上,时任国际劳工局

2、局长胡安索马维亚向大会提交了一份题为“体面劳动(decent work) ”的局长报告,这一概念从此为世人所知并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共鸣。报告中提出,所谓“体面劳动” ,意味着生产性的劳动,即劳动者的权利受到保护、获得足够的收入和充分的社会保护;“体面劳动”也意味着充足的工作岗位,而且人们拥有广泛的就业渠道。同时,报告认为,当前国际劳工组织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男女劳动者在自由、平等、安全和有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 国际劳工组织之所以倡导体面劳动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消除其带来的消极影响,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国际劳工组织指出:能否为所有人提供体面劳动是检验经济全球化最基本的标

3、准。体面劳动的四项战略目标为:工作中的权力、就业、社会保护和社会对话。 二、我国体面劳动研究的新进展 自体面劳动提出以来,这一问题就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国内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从概念理解到概念运用两个阶段。为了进一步把握近几年来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笔者检索了 2009 年至 2012 年 9 月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以“体面劳动”为关键词的论文和专著,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近期的研究体现出视角多元化、群体广覆盖和实证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三个特点。 1.研究视角的多元化 近年来,国内学者从诸多不同的着眼点对体面劳动进行了探索,呈现出研究视角多元化的特征。 (1) “金融危机”的视角。燕晓飞等认为国

4、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体面劳动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失业率的上升和劳动收入的下降,其中遭受冲击最大的是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低技能劳动者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大学毕业生两类青年群体。他们还主张在艰难时刻,政府让税、企业让利、劳动者让薪,三方合理负担风险和成本,共渡难关。张爱权、杨胜昔分别提出,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保障职工体面劳动具有更为突出的意义,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也能彰显我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还能巩固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他们还认为应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来应对危机,促进体面劳动的实现。 (2)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视角。贺汉魂等认为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体面劳动的概念,但是,实际上体面劳动是马克

5、思劳动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与实践形态。这一观点呼应了周建群提出的“体面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题中应有之意” 。熊来平深入分析了马克思劳动思想的体面意蕴,并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劳动,劳动中还包含了伦理和道德的内容,而体面劳动“不仅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规定,而且是劳动者在社会中通过劳动获得愉悦的一种自我心理满足,反映了劳动的生活意义” 。邱依等认为体面劳动不能靠社会机构“施舍” ,也不能依赖资方发扬“风格” ,而应成为全社会的理论认知、文化自觉,这就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断提升劳动价值,要尊重劳动、敬畏劳动、崇尚劳动。 (3) “现状及发展”的视角。庞博从劳动力市场、社会

6、保障、三方对话几方面研究了我国体面劳动的实施状况,并总结了体面劳动的提出对我国政府、企业及工会带来的挑战。陈静媛研究了我国体面劳动立法的现状及我国在实施体面劳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林燕玲则分析了体面劳动在国外及国内的发展轨迹。 (4) “测评指标”的视角。李小波选取了 13 个指标构建起体面劳动结构维度。经过数据分析,13 个指标被分成了 4 个维度:第一是经济维度,包含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第二是社会投入维度,包含的指标有医疗基金结余、养老基金结余、GDP 总量;第三是社会保障维度,包含的指标有工会数量、会员数量、医疗基金占 GDP 的比重以及养老基金占 G

7、DP 的比重;第四是就业维度,包含的指标为男性失业率、女性失业率以及总体失业率。该研究进一步确定了体面劳动的测量公式,填补了国内在体面劳动的维度及指标研究方面的缺失。申晓梅等根据体面劳动的四大战略目标,从政府、企业、员工三个层面分别对体面劳动测评指标做了进一步的分解,构建了一个包括核心指标、基本指标和具体指标要义在内的可操作、可衡量且能正确评估体面劳动水平的综合性的多层次指标体系。曹兆文考察了国际劳工组织体面劳动的 11 类衡量指标与 6 大基本理念的关系,展示了体面劳动衡量指标及其基本理念的结构与相互关系的特点,研究表明, “统一性”或“整合性” ,是体面劳动理念以及衡量指标体系所共同具有的

8、重要特性。(5) “机制构建”的视角。王希认为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体系,但距离国际社会对体面劳动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我国应从完善法律体系着手,构建体面劳动的法律保障机制。卫兴华等提出体面劳动的实现依赖于三重机制的构建,即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完善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 (6) “工会”的视角。学者们普遍认为推进体面劳动是时代赋予工会的责任,工会应该在多维视野中开展工作,要从推动职工“劳有所得、劳有所保、劳有所乐、劳有所尊”四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体面劳动需要强势工会。 此外,袁凌等从博弈论的视角对体面劳动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员工体面劳动保障机制

9、的形成是企业与员工的行为博弈过程,并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分析,进而构建了企业员工体面劳动保障制度的博弈模型。袁凌等从隐性合约理论着眼,提出隐性合约的形成有助于长期劳动关系的构建,而长期劳动关系与体面劳动的实现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丁开杰分别从社会排斥理论和包容性劳动力市场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的体面劳动赤字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体面劳动战略的政策建议。宋国学则从体面劳动绩效入手,阐述了体面劳动的绩效标准、体面劳动的绩效指标,以及体面劳动的关联因素,这无疑对体面劳动绩效的衡量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研究从一个个崭新的视角出发,将体面劳动置身于更广阔的研究框架之内。 2.研究群体的广覆盖 国际劳工组织一再强调体面劳

10、动应为全体劳动者所共享,但毋庸置疑,不同群体的体面劳动状况存在很大差别,这一现象引发了众多针对特定劳动群体的研究。 (1) “农民工群体” 。刘立虎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按照体面劳动的四个战略目标调查了某地农民工的体面劳动状况,并提出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社会保障法规不完善、社会政策实施不力和农民工体面劳动意识薄弱是这一群体实现体面劳动的主要障碍因素。同样的,贺天平等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某地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缺失的现状,并认为法律制度的阻碍与欠缺、 “强资本、弱劳工”的不平衡博弈格局、社会支持乏力,以及农民工自身素质和维权意识的限制是造成体面劳动缺失的主要原因。邓圩则通过几则案例生动地描绘出新生代

11、农民工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追求和对体面劳动的向往。王永芳提出,目前农民工劳动现状与体面劳动的要求相差甚远,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实现农民工体面劳动的关键。李朝阳认为由于城乡排斥和性别排斥效应的叠加,女农民工处于明显弱势地位,该研究从体面劳动的视角透视了女农民工在享有劳动权益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若干对策。 (2) “知识工作者群体” 。李朝阳提出虽然教师的体面劳动状况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也存在劳动报酬权缺失、劳动权益缺失、民主参与权利缺失的问题,影响了其共享体面劳动的权利。杨晓鸿探讨了高校教师作为劳动主体在实现体面劳动的过程中应该持有的劳动价值观,并提出“劳动是快乐的,应该成为体面劳

12、动的价值核心” 。赵红强调实现体面劳动最根本的是要保障高校教师的权益(人身权、报酬权、话语权、受救济权、教学自主权、学术自由权、专业发展权、参与高校管理权等) 。(3) “家庭工人群体” 。2011 年 6 月,第 100 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2011 年家庭工人公约 (C189:Decent Work for Domestic Workers)及其同名建议书(RL01) 。刘明辉论证了这一公约的基本精神和立法协商机制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影响,并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廖娟认为家庭工人是经济“车轮的润滑油” ,家庭工人体面劳动的实现将产生增值效应,然而我国约 2000 万人的家庭工人群体并没有被纳入正

13、式的劳动就业范畴,不能平等地享受国家提供的社会待遇。林燕玲等论述了家庭工人所面临的特殊困境,并介绍了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实现家庭个人体面劳动的一些措施。 (4) “女性劳动者群体” 。熊越按照体面劳动的四项战略目标对我国女性劳动者的体面劳动现状与国际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考察了不同法系国家关于保障妇女体面劳动的法律和政策。作者认为目前我国在妇女体面劳动法律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立法理念滞后、现有法律法规存在缺陷和程序问题。李朝阳从体面劳动的视角剖析了我国女性劳动者劳动权益缺失问题,并提出建构政府、单位、工会和妇联沟通合作的机制等建议。 此外,也有学者对农业生产者、非正规就业群体、城市弱势群体、矿

14、工、服装企业员工、资源型地区劳动者等特定群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3.实证研究的突破 国内以往的研究多为理论分析或文献整理,在体面劳动衡量指标操作化和实证研究方面极为欠缺。近年来,随着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内化,国内体面劳动的研究已经步入了实证研究的新阶段,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曹兆文运用因果检验、回归分析等计量学方法论证了我国 GDP 对体面劳动生产性的影响,研究显示 GDP 的增长总体上可以促进体面劳动生产性绝对指标的提高,但是 GDP 的工资增长效应不稳定,而 GDP 对体面劳动的相对指标无明显作用。这表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意味着体面劳动的提升,也不一定意味着劳动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只有把体

15、面劳动政策与其他政治、经济等各项政策措施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体面劳动的生产性。 黄维德等借鉴国外研究中体面劳动的测量方法,从就业、工作权利、社会保护、社会对话四个方面测算了 40 个国家的体面劳动指数(基于2005 年的数据) ,发现我国的体面劳动指数在 40 个国家中排名 29,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社会保障和社会对话是较为薄弱的环节。进一步分析发现,体面劳动和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均呈正向关系,但是社会发展对体面劳动的促进作用要远远大于经济发展。 周强将彼特布劳的社会结构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引入对农业生产者体面劳动客观水平和主观认同水平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之中。通过对 567 份有效问卷

16、进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等技术性处理,发现农业生产者体面劳动客观水平的差异主要存在于政治身份、年龄和文化程度变量上,而主观认同水平上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年龄、政治身份变量和体面劳动总指数上。研究同时发现,年龄、党员身份、劳动技能和文化程度是影响农业生产者体面劳动客观水平的主要因素,而影响其体面劳动主观认同水平的主要因素为年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 柯迪对上海知识员工的体面劳动状况进行了测量和统计分析,并探索了三类不同企业文化(官僚制、创新性、支持性)对知识员工体面劳动水平的内在影响,以及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对企业文化和体面劳动的中介作用。调查发现,上海知识员工的体面劳动水

17、平偏低,其中低层次保障水平(劳动、收入、再生产技能等)明显低于高层次保障水平(工作、代表权等) 。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对知识员工体面劳动水平都有促进作用,其中支持性企业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还发现三类企业文化均能够通过提高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的质量来提升知识员工的体面劳动水平。 孙驳驳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对上海和江苏等地服装企业员工的体面劳动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比较了生产一线员工、非生产一线员工和企业主(或管理人员)对体面劳动的认知、理解和需求,并采用最优尺度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服装企业员工体面劳动评价模型。这一模型的建立可以说是该研究的一大亮点。随后,这一模型被应用于5

18、家服装企业,以便探索体面劳动存在的问题,最终该研究提出了服装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构想。 杨澄等以类似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调查了生产型服装企业体面劳动现状及员工对体面劳动的认知、满意度和重视度评价,并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方法建立了体面劳动认同度方程。结果表明,目前服装从业人员对体面劳动理念有所了解,但理解深度有限,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进一步关注与宣传。 张辉创造性地以纵贯式的方法,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探究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体面劳动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显示,积极履行体面劳动战略的企业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都优于被动应付型企业;反之,体面劳动的提升可以通过企业转型升级来实现。 三、研究评述和展望

19、 与国外的研究相比较而言,我国学者对于体面劳动问题的关注与研究起步较晚,而且以往的研究不够深入。然而,通过对 2009 年以来国内及国外相关文献的检索和分析(注:笔者将另撰文综述国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这一时期国内学者的研究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国外学者,研究深度也明显提升。正如前面所述,近期的研究呈现出视角多元化、群体广覆盖、实证研究的突破三大特征,而多元化的视角和实证研究的突破更直接体现了研究深度的变化。这些研究较好地结合了我国的实际,并在某些方面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例如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构建体面劳动的测评指标体系、确定体面劳动的测量公式,以及我国 GDP 对体面劳动生产性影响

20、的实证研究等。 此外,笔者还发现在文献中有 7 篇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这些研究大多为实证研究,而且运用了统计、计量等方法,展现出较好的研究功底。这些新生力量的加盟无疑将充实我国体面劳动的研究队伍,进而对后续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然,国内现阶段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整体创新性不足,虽然个别研究体现出独到的思路、方法和观点,令人眼前一亮,但多数研究仅仅是对以往研究的重复或运用已有研究框架分析其他群体的体面劳动问题。此外,对测评指标的研究尚属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体系。 因此,本文认为未来对于体面劳动的研究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推进。 首先,测量指标逐步统一。国外学者对体面劳动测量指标的研究视角虽然存在差异,但都是围绕体面劳动的四大战略目标,其中某些指标体系还获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可。国内现有研究还较为零散,并未达成共识。今后的研究可以在政府或权威研究机构的推动与协调下逐步确立国家层次的统一的测评指标体系,各地区可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对具体指标进行适度调整,这样既可以比较各地区体面劳动水平的差异,也有助于体现各地区的特色,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其次,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研究相结合。国内早期的研究多为对国外理论研究的解读,随后开始了针对我国国情的理论研究,现阶段的研究又在国内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下一步可以从体面劳动水平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