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摘要】人类政治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在政治社会中,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政治权力的构成形式问题。只有将政治权力置于一个有效制约的机制下,才能正常合理地运作,才不至于使掌握并行使权力的人滥用权力而导致民主制度的破坏。凡是不受监督与制约的权力,必定会被滥用而导致政治的专横与腐败。因此,对政治权力必须进行监督和制约。 关键词权力监督制约 中图分类号: D035.4 文献标识码:A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在现代民主化进程中,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同时又是必须解
2、决的问题。中国自然也不例外。中国社会长期奉行集权专制体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发展了有自己特点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并发挥了一定的监督制约作用。这种监督制约机制,带有革命战争和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一是十分重视自律机制建设,重在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宗旨和信念,以教育方式和手段促使干部掌好人民赋予的权力。而且通过自律机制建设,也造就了大批严于律己、甘于奉献的人民公仆。二是重视党纪政纪监督机制建设,也先后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如人大监督,有宪法、选举法、组织法和其它若干法律及议事规则等;行政监督,有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行
3、政监察条例、审计法等法律法规;司法监督,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以及刑事、民事、行政三部诉讼法等;社会监督除了宪法、选举法、工会法、社团法、游行示威法等法律外,也有信访、举报等方面的若干规定。这种监督制约机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对保证权力的高效运行,保证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日益民主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日益显露出弊端和缺陷,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权力监督制约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尖锐。 一、未能形成严密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和法制网络体系 我国现行的权力监督制
4、约体系,从一开始就没有按照全面系统的原则和法治原则来设计,而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采取的一些应急性措施,是基于事后汲取教训而构建的。陷入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境地。所以多表现为零散的党纪、政纪规定之类。监督制约权力的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缺失。而且在法律规范的创制中出现了“比例失调”的现象:一是权力与权利立法在整个立法体系中不平衡,有关权力的立法过于膨胀,而有关公民权益的立法十分短缺,不足以达到依赖公民权利去制约权力的目的;二是管理性立法与监督性立法不平衡,经济立法与政治立法不平衡。有资料显示 80 年代和 90 年代前期的十几年间,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占法律和行政性法规的 80%以上,
5、而且大都是围绕发展市场经济立法,而监督权力的法律法规还不到 1%,有关保证社会基层民众的民主权利与自由的立法太缺乏了。 这种状况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这就造成了权力监督制约的许多空档。而且关于权力监督制约的规定分散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中,迄今没有一部权威系统的国家监督法,未能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社会化的法制监督制约机制,未能将来自不同方面、不同渠道的监督约束力量组成一个严密健全、协调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断层、脱节,失控现象十分严重,虚监、弱监现象普遍存在。 二、行政监察和党纪检查都是将监督者置于被监督者的直接领导控制之下,监下容易监上难 行政监察和党纪检查都存在着体制上的弊端:它们都是各级政府和党
6、委的内设机构,是政府和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都受同级党政领导人的直接领导。这种体制决定了权力监督的指向失衡。权力监督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监督指向必须与权力指向呈逆向平衡配置,即权力作用对象必须具有对权力主体的监督权,而且其力度必须达到能够有效地抗衡住权力的越界、脱轨、失衡和滥用。由于现行行政监察和党纪检查都是将监督者置于被监督者直接领导之下,无法从根本上抗衡其权力越界、脱轨、失衡和滥用现象,往往是监下而不监上。 这种体制上的弊端早已在权力运行过程中表现了出来。陈希同的问题披露后,就有人严肃地提出了“谁来监督陈希同”的问题。成克杰、薄熙来等人的腐败变质,一大批老虎苍蝇纷纷落马就是这种机制的漏洞、缺
7、陷和弊端的反映。这里面的突出问题,就是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机制,越是高级干部越缺少有力的监督和管理。 三、执政党的执政行为没有被纳入法制监督体系,国家权力机关和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对一些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营私舞弊行为无能为力 党的执政权力,实质是代表和执行人民的意志,属于人民权力,应该依法行使,理所当然地也应该受到人民和国家民意机关严格的监督。执政党严格有效地监督管理好自己的队伍,特别是严格有效地监督管理好各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和进入各种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党员领导干部,是消除党政机关中的消极腐败现象的有效途径,对整个国家的政权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实现廉洁政治,是一个最具决定
8、力的因素。 然而,由于现行政治体制客观上使执政党处于国家权力机关之上,执政党采取了向国家机关下达指令的执政方式,各种国家机关实际变成了执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工具,而国家权力机关和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却并没有真正享有对各级党委及其主要负责人的监督权力。国家权力机关和专门法律监督机关领导人的产生也在很大程度上由党委决定,党管干部原则被绝对化,这就使得国家权力机关和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领导人实际上受同级党委负责人的领导和监督。加之我国法律监督机关不仅缺乏监督权力,而且常常受到同级或上级党政领导人的各种干扰和影响,难以独立、公正地开展工作。而且在不少地方和单位,还存在着以党纪、行政处分代替刑事处分
9、的现象,这是我国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一个最大弊端和缺陷。 四、各级党委和国家机关的信访部门只是信访接待站和收发站,对群众的申诉、控诉、检举权利缺乏有效的法制保护手段 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就指出: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正当的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 。从一定意义上讲,信访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防止其激化、转化的“减压阀”和“灭火器” ,有着重要的“活血化瘀”作用。然而,不少地方的信访部门只能起到来信来访接待站、收发室的作用,甚至变成了当地党政官员搪塞、应付当事人的一种方式,使许多问题难以及时
10、就地解决,助长了一些机关及其领导的官僚主义和滥用权力的腐败行为,也激化了一些社会矛盾,造成了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的恶性循环现象。发生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没有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纳入严格的法制轨道,没有一套处理人民来信来访问题的权威有效的法制组织措施,没有将信访工作部门有效地纳入法制监督制约机制之中,赋予其实质性的权力。至今信访工作无法可依,手段太少,信访部门只有义务而无权力。这是造成民众的社会监督难以充分有效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 五、新闻舆论监督没有法制保障,未能充分普遍地发挥作用 反映快、影响广、覆盖面大的现代传媒,是一种巨大的监督力量,是制约权力部门和国家工作人员正确行使权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11、是国家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我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像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那样有力度的新闻媒体和栏目依然属于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主要是新闻舆论监督还没有真正被重视,地方各级党政领导人将其视为揭老底、捅漏子的洪水猛兽,得不到政治保障和支持,缺乏有效的法制保障。至今还没有一部权威系统的新闻监督法,新闻媒体的监督职能和作用没有纳入法制轨道,对新闻工作者的监督权利和自由,以及人身安全,没有提供充分的法制保障。从民主的角度看,也缺乏应有的新闻自由,赋予监督权利少,对新闻监督实行权力垄断、干预的现象相当严重。 六,对不同渠道不同系统不同方式的监督力量整合不
12、够,没有形成权力监督制约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效应 从目前的状态来看,不仅是有些渠道的监督制约软弱乏力,缺乏应有的权威和效力;有些渠道的监督制约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威力和效应,却没有国家的权威性的法制支撑保护,变不成现实的威力和效应;有些渠道的监督制约几乎成了徒有其名的形式,起不了多大作用;有些系统的监督者被捆着手脚在行使监督权;更为严重的是没有一种衔接整合不同渠道不同监督系统不同监督方式不同监督力量的统一有效的机制和法律制度措施,使之有机统一,紧密衔接,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发挥综合优势和整体效应。其结果使来自上述五种渠道以不同方式实施的权力监督制约力量,处于一种散兵游勇、各自为战、势单力薄、
13、互不衔接和支持照应的态势,形不成综合优势与整体效应。这个问题,实质反映的是我国民主制度不成熟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政治体制设计不科学的问题。所以绝不是无足轻重的具体制度、措施问题。我们必须从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系统工程协调有序运转的战略全局,予以认真研究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强化我国现行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社会化的权力监督机制和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执政党、人民政协,民主党派、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并且使各种监督渠道、各种监督形式和手段紧密衔接,互相配合,发挥各种监督力量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效应。这是克服和消除消极腐败现象特别是权力滥用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