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近期 CPI、PPI 走势呈剪刀差的成因、影响及对策【文章摘要】 一般理论上,PPI 作为 CPI 的先行指标,会对 CPI 产生传导作用,当前 PPI 的走势会决定后市 CPI 的大致方向,但近几年,我国的 CPI 和 PPI走势间断不停地出现“剪刀差” ,这一违反二者一般传导关系的现象值得关注。本文深入分析了近期我国 CPI 和 PPI“剪刀差”现象的现状、原因,以及这种反常现象潜在的经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破解该现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CPI;PPI;剪刀差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判定通货膨胀或紧缩的两个重要指标。从理论上看,CPI 与 PPI
2、 二者在波动方向上会呈现某种先后顺序和传导关系,但现实情况却时常有悖于二者的一般理论,呈现出“剪刀差”或“倒挂”现象。2000 年以来, “剪刀差”现象频繁发生,给我国宏观调控和通胀治理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分析研究 CPI与 PPI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对于我国制定有效的措施抑制通货膨胀从而保证宏观经济健康运行有重大的意义。 1 我国 CPI 与 PPI 走势回顾 一般情况下,PPI 是 CPI 的先行指标,PPI 上升导致 CPI 上升,PPI下降拉动 CPI 下降,这是一种正常的传导关系,但是自 2000 年以来,这种正向传导关系时常发生变化,CPI 与 PPI 的走势不一致,呈现逆向传导
3、关系。 1.1 2000 年以来 CPI 与 PPI 走势回顾 图 1 是 CPI 与 PPI 的阶段走势图,由于 2000 年开始至今,逆向传导关系频繁出现,因此,选取的时间跨度从 2000 年 1 月到 2013 年 12 月,从这 13 年的走势情况来大致观察二者的关系。从图上看,2000 年 1 月、2003 年 12 月、2008 年 3 月,这些时点开始都呈现 PPI 上升,CPI 下降的逆向传导关系;2001 年 1 月、2007 年 3 月、2009 年 12 月,这些时点之后的几个月,呈现 PPI 下降,CPI 上升态势;2011 年 9 月开始,二者呈现巨大的剪刀差口。从总
4、体上看,2000 年以来的这 13 年间,频繁出现CPI 与 PPI 的倒挂现象。由于 2011 年 9 月至今的走势相对于其他阶段持续的时间都要长,而且近几年,国际经济正处于复苏阶段,国内经济也面临重重考验,因此,分析清楚二者在该阶段的关系十分必要,对于我国进行宏观调控和制定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有重大意义。 1.2 我国近年 CPI 与 PPI 走势回顾 在该图中,CPI 呈现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2011 年高位运行,在 2011 年 7 月,同比增幅达到了 6.5%,2012 年至今处于下降态势,在这 36 个月当中,有 21 个月,CPI 是超过 3%,有通货膨胀现象,甚至有多个月也超
5、过了 5%,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PPI 的走势呈现一种波动上升,然后直线下降的态势,下降月份持续了 16 个月,直到 2012 年 9 月,又开始波动上升,但同比仍然是负增长。 从 2011 年 9 月份开始,总体上看,CPI 与 PPI 同比都呈现下降的趋势,以 100 为基准线,CPI 一直处于基准线 100 的上方,CPI 同比增幅为正,PPI 则从 2012 年 2 月开始下降到基准线 100 以下,导致 PPI 同比增幅为负,进一步拉大了剪刀差,在 2012 年 9 月,二者的差距达到 5.5 个百分点,创下了 2008 年以来历史数据的第二高峰。之后,CPI 小幅上下波动,PPI
6、较之前的几个月略有回升,在 2013 年 1 月,差距仅为 3.6 个百分点,接下来,在 2013 年 8 月,该差距也达到了 5.2 个百分点。10 月份最新数据显示,差距是 4.7 个百分点,剪刀差还将一直持续下去,12月份数据显示差距为 3.9 个百分点,稍有下降。 2 近年 CPI 和 PPI 走势呈剪刀差的成因 2.1 CPI 与 PPI 衡量标准不同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是我国价格指数体系中最重要的价格指数,分别反映消费领域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领域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的变动情况。正是由于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示价格的变化,因此 CPI 与 PPI 在具
7、体的构成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CPI 的构成以消费品为主,共包括 8 大类日常消费品,其构成和权重分别为:食品类 31.79%、居住类 17.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13.75%、交通通讯类 9.95%、医疗保健个人用品类 9.64%、衣着类8.50%、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 5.64%、烟酒及用品类 3.49%。消费品的价格变动,特别是占 CPI 权重最高的食品类商品价格的变动对 CPI 的影响较大。而在中国 PPI 的构成中,生产资料比重约占 75%,在生产资料中能源和原材料又占了主要地位。这种构成上的差异部分导致了目前我国PPI 和 CPI 的剪刀差现象。 3 引起 CPI 和 PP
8、I 不同变化的原因 3.1 引起 CPI 上升的原因 此阶段 CPI 的运行状况为:CPI 在 2011 年高位运行,上涨 5.4%,在2012 年虽有下降,但是处于全面温和上涨的局面,2013 年趋稳但有小幅波动,变化不大。通过分析,有如下原因: (1)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2011 年,猪肉价格飞涨,同比上涨57%,猛的拉高 CPI。2012 年和 2013 年,CPI 的上涨都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导致的,而气候因素是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关键。2012 年年初和年末是近几年来气温最低的时候,严重影响了蔬菜等的生长和运输,导致蔬菜供应紧张,因此,2012 年年初和年末,CPI 处于高位。2013
9、 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 2.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9%,涨幅最大,但总体增幅收低。7 月,国内食品价格遭遇“上涨季” ,鸡蛋、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经历了连续上涨,到 2013 年 10 月份为止,CPI 较之前有所回落,支持食品价格稳定的因素在不断增加。 (2)成本推动。随着我国不断加快城镇化的步伐,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力供需结构出现问题,劳动力紧缺,近几年民工荒问题凸显,工资水平也随之提高,甚至涨幅一度超过同期的 GDP 增长水平,从而推动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另外,生产资料价格也上涨,无论是农业生产资料还是工业生产资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2011 年
10、上半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温和上涨,截至 2011 年 8 月全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 10.6%,饲料、农用机油、农业生产服务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2011 年,生活资料工业出厂者价格指数中,工业生活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尤其是食品、衣着、日用消费品类,但在 2012年到 2013 年,他们的指数也都有所下降,这也就部分解释了 CPI 如此运行的特征。 (3)货币超量发行。货币数量理论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与物价变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货币的数量增加带来物价的上涨,货币数量的减少带来物价的下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在 2008 年到 2009 年采取经济刺激
11、政策,持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M2 在 2010 年底达到 72 万亿,在 2011 年 10 月,接近 82 万亿,到目前为止,我国的 M2 达到 110 万亿,流动性严重过剩。2013 年,由于全球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活力仍不足,美国的三轮量化宽松政策频频上演,日本的低利率,欧元区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以及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同时调低利率,这些措施的出台,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也会进一步的加剧 CPI 上行的压力。 (4)居住价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租房的价格上,2008 年以来,我国经过了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先后有限购令的下达,国五条的出台,房产税的收缴等措施,都是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12、,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商品房价格相对稳定,但同时导致了租房价格的过快上涨。2013 年 6 月份,全国 CPI 同比上涨 2.7%,其中租房价格上涨 4.1%;7 月,住房租金上涨 4.4%,跑赢 CPI。自 2010 年以来,住房租金一直保持持续上涨的趋势,已经连续 42 个月上涨,2013 年上半年,住房租金同比涨幅一直保持在 3%以上;其中,一线城市表现尤为突出,北京房租连涨 52 个月,深圳连涨 48 个月,上海连涨 37 个月。 (5)其他因素的影响。从 2010 年 2 月开始到 2011 年,中国的实际利率为负,且持续时间长达 21 个月,这势必导致居民将钱从银行拿出去消费和投资,
13、因而对 CPI 的提升有助推作用。另外,翘尾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2012 年 CPI 涨幅大致在 2%4%之间,翘尾因素拉动 CPI 上涨1.3%,较上年低 1.4 个百分点。2013 年,CPI 同比翘尾因素较低,到 6月份,翘尾因素回升,拉动 CPI 涨到 2.7%。7 月,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分别为 1.7%和 1%,与六月份相比,前者回落 0.1 个百分点而后者上升0.1 个百分点,两者相抵使得最终同比涨幅与 6 月份持平,截止到目前,翘尾因素回落,预计全年不到 1%。资源品价格改革带来的资源品价格上升及城镇化导致的土地成本上涨等结构性通胀因素将在中长期存在;而劳动力成本上涨仍然是推动
14、物价上涨不可忽略的因素。 3.2 引起 PPI 下降的原因 近年来 PPI 运行的特点依旧是先上升,后下降。2011 年上半年运行在 CPI 的上方,后从 2011 年 7 月,同比增幅高达 7.5%开始持续下降,直到运行到 CPI 下方,2012 年 3 月开始负增长,一直持续到现在。经过分析,有如下原因: (1)经济增长放缓是 PPI 下降的直接原因。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一般,且呈现放缓态势。从 GDP 上来看,2011 年第一季度,同比增幅为 9.7%;2012 年第一季度,同比增幅为 8.1%,下降了 1.6个百分点;2013 年四个季度,同比增幅为 7.7%,较去年下
15、降 0.1 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幅度也都从 2011 年的 13%、14%下降到目前的 8%10%,且大致持续该状态,经济放缓态势在 2012 年尤为严重。从 PMI 指数上来看,2011 年到现在,PMI 总体上呈现下降的态势,2011 年至今,该值两次低于荣枯线 50 的水平,其余时间,也是靠近荣枯线。2013 年 5月官方制造业 PMI 指数虽小幅扩张,但是产成品库存指数从 47.7%上升到48.6%,反映企业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从而导致 PPI 一直下行。到 2013年 11 月为止,PMI 为 51.4,连续 5 个月回升,并有走稳的趋势,产成品库存指数为 47.9%,较之前
16、稍有回落。这些方面反映出经济增长放缓,因此,PPI 持续走低。 (2)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中国石油、铁矿石及粮食等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不仅对国内市场价格水平造成了很大冲击,还严重危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2011 年期间,由于国际形式有所好转,在国际市场需求的拉动和大量投机资金驱动的影响下,原材料、燃料的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制造业成本攀升,价格从上游传导到下游,导致工业出产品价格上涨,从而 PPI 上涨。但从 2011 年 4月开始,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下降,到 2012 年 6 月达到最低,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PPI 开始处于下行状态。 (3)部分行业过快扩张
17、,产能过剩。产能过剩问题由来已久,2011年至 2013 年,国内制造业持续低迷,部分关键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而且库存重新回到历史高位,对生产者价格形成下行压力。中国的钢铁、煤炭、玻璃、铝、光伏、水泥这一系列中国主要行业的产能都存在严重过剩问题,产能过剩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再加之欧洲和日本的财政问题持续不断并且美国经济的复苏势头疲软,目前的出口需求低迷。在这种形式下,PPI 会有一个长期的下行状态。 4 CPI、PPI 剪刀差走势对经济的影响 4.1 实体经济“钱荒”与虚拟经济“钱多”并存 剪刀差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能过剩,在宏观经济面偏冷、产能过剩、库存较高的情况下,企业不愿追加投资、扩大生
18、产,造成了实体经济“钱荒”与虚拟经济“钱多”并存。目前,CPI 与 PPI 数据都较低,表明宏观经济活力疲软,但通胀预期的压力仍居高不下,人们更加倾向于将手中的财富投向虚拟经济以获得更高收益,这部分替代了消费,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4.2 企业利润空间将会受到挤压 CPI 和 PPI 倒挂,下游企业竞争加剧,同时受原材料、燃料、人工费用、运输费用等上涨因素的影响,企业成本上升可能无法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从而会导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必然带来工业企业经营收入的减少,不利于扭转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局面,阻碍企业生产复苏。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生产利润
19、大幅减小,对加工工业企业,特别是初级产品加工工业的经营不利。2011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544 亿元,同比增长 25.4%;2012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5578 亿元,同比增长 5.3%,2013 年 1-10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46263.2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3.7%。从此数据可以看出,由之前的 25.4%下降到 5.3%,在 2013 年还有所回升,但远不及 2011 年的水平,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如果不改变这种局面,还将会导致企业利润进一步下滑。 5 对策建议 5.1 确保食品等农产品的供给,加强价格监管 我国应毫不放松加强价格
20、管理,建立独立的价格体系,促进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切实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在物价方面,促进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在防灾减灾,保证农业丰收的基础上,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密切关注粮食、蔬菜、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动态,确保市场供应充足和价格稳定。同时,要继续加大价格执法力度,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不法行为,保持对价格违法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的高压态势。 5.2 警惕 CPI 上限,预防通胀风险 该阶段前两年,CPI 上涨加快,直到 2012 年 4 月份,才开始恢复正常,保持小幅波动直到现在。虽然食品价格上涨推高 CPI 上涨,但涨幅基本在市场预期之中,
21、通胀仍不构成当前中国经济的威胁,通胀暂不足忧,它将为中国结构调整和进一步改革争取时间。李克强总理提出 GDP增长下滑不低于下限 7%,CPI 不涨超上限 3.5%。我国经济目前增速放缓,但物价问题仍不可忽视,要控制在上限以内。据观察和估计,2013 年CPI 走势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还剩两个月,可能会触碰到 3.5%的上限,通货膨胀在未来有上涨的趋势。所以,要灵活调动,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预防物价上涨。 5.3 消化过剩产能,加快制造业的调整和转型 目前,我国制造业疲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因此,要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具体措施有:一、充分发挥市场的作
22、用,减少政府这只看的见的手对投资的直接干预,尤其是地方政府,让企业成为市场投资的主体,严把土地和信贷两道门,合理调控投资增长。二、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应该着眼于积累和创造力,应该在研发、品质和品牌、提高技术含量方面加强,加快企业技术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从价值链的低端逐步走向中高端,通过优胜劣汰做大做强一批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生产效率。从长期来看,还需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对于落后产能行业也没必要因为其亏损而去扶持,真正实现优胜劣汰。 5.4 制定恰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要缓解剪刀差的局面,需要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方面着手。在财政政策方面,最关键的是税收政策。据分析得知,导致产能过剩的
23、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税收政策的不合理。分税制下政府间财力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盲目追求 GDP 增长,导致体制性产能过剩。因此,要深化分税制改革,明确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边界,激励地方政府推进淘汰或整合一部分过剩产能;在货币政策方面,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要摒弃靠货币信贷扩张和大规模资金投入来拉动经济的发展老路,但企业的利润空间会受到挤压,企业生存的环境会不断恶化。因此,针对此种情况,要实施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对一些泡沫已经比较严重的产业,应进一步控制信贷规模;而对于一些关系到经济长远发展以及未来经济产能的产业则应该采取宽松的信贷政策,加大投资规模。 5.5 启动国内市场,扩大有效需求 我国目前是全球储蓄最高的国家,8 月份达到 34 万亿元,人均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