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区规划应关注的几个方面.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7529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小区规划应关注的几个方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小区规划应关注的几个方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小区规划应关注的几个方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小区规划应关注的几个方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小区规划应关注的几个方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析小区规划应关注的几个方面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小区的规划和建设有了新的要求。居住小区是城市建设的基本构成,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质量,而小区规划设计又是小区建设的前提条件。居住环境优劣取决于小区规划设计,因此,规划设计出一批良好的居住环境,是目前建筑设计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小区规划;设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居住小区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而居住小区规划又是居住区建设的前提,是影响居住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居住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针对近年来城市居

2、民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当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常见问题,探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注意事项以及对策。 一、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1、生态环境单调 住宅小区生态环境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区居住环境的品质的高低。所以,小区周围的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小区的空间环境比较单调,位置好的住宅小区建筑密度比较大。有些小区的绿地面积虽然很多,但是公共的设施却很少,在景观环境的设计过程中忽视了人文性和地域性的特征,对于小区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遭到了

3、破坏,大多数已经全都被铲除种类单调,这样很容易发生态环境的不平衡。 2、过于追求容积率,忽略内部空间环境打造 周所周知,居住小区的容积率与建筑商盈利有着密切的联系。规划以及设计时,开发商过度的追求容积率是常见的事情,但是过度追求容积率,使得建筑设计师忽略了对于小区内部环境的打造,往往将小区设计成排排楼,只会导致小区建筑密度过大,绿化效率过低,居民居住品质下降。 3、安全防范差 一些小区建设对于居民的安全防范没有充分考虑,安全环境让人担忧。陌生人不需要身份验证就能够随意进入小区,使小区居民的财产安全,甚至人身安全都非常容易受到外来侵害。 4、街路改造引发的噪声污染严重 在住宅小区内,将很多的人行

4、小道拓宽变成了随时可以通过机动车的小区道路,这样虽然对有车族很方便,但是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却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例如,一些噪声和汽车的尾气严重的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使他们的睡眠质量和空气质量也都受到了影响。小区的道路不是很宽,而且旁边也没有绿化隔离带,只有很窄的人行路。根据住宅小区的设计规划要求,内部道路是不同的,街路改造引发的噪声污染严重以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改善住宅小区规划建设对策 1、加强小区景观规划设计 小区景观设计,大多存在文化构成形式方面的缺陷,例如过于重视功能,而忽视人们精神生活的多元性,还有空间结构单调,小区环境凝聚力不足等问题。故景观设计不仅是物质景观的设计,更应注重

5、景观精神功能的挖掘,注重整体性与融合性,形成中心围合、空间交融的景观形态。在核心位置设置景观步道以增强小区空间景观的层次感;在住宅的规划设计中,为了避免建筑形象的单调和围合空间的压抑感,将部分住宅组群做了分段处理和微小的错落变化,以加强整体的节奏感和空间的变化,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受,并与绿化相融合,确保景观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赋予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创造归属感强的社区。 2 加强内部空间环境打造 要在实际的居住小区规划以及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精心的规划住宅楼以及交通绿化组织方式,更多的在住宅布置、交通系统以及环境布置方面下功夫。首先,加大建筑楼层,加大绿化空间。设计师应该根据当地

6、实际情况适当的摆放住宅,例如最常见的住宅摆放方式错落式、组团式、集中式等。合理规划可以保持良好的通风、提高小区居住绿化环境。其次,加强组织交通以及绿化系统建设,消防救护需求以住户的需求为出发点,满足安全性、方便性以及通达性的要求。科学地布置中心公园、分区中小公园、组团绿化、屋旁和路边绿化。中心公园应大小有度,除特大型居住区外,居住小区内一般不宜建大型公园,而应着重搞好分区中小公园或主题公园和组团绿化。 3、对居住区的交通道路设置进行合理设置 居住区的交通道路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户的干扰,保证住户的安宁为原则进行设置,以达到交通便利、安全和方便。

7、达到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住宅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宅小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宅小区的严重干扰。小型住宅小区应避免机动车道进入居住区域,有的住宅小区建成“无车小区” ,即把机动车道和停车场都设在地下,机动车从小区门口进入地下,居民在地下停车场可直接乘电梯到居室,车辆对住宅小区区域全无干扰,效果良好,居民满意。同时,道路等级应设置清楚,区分车行道、步行道与绿地小道,尽量控制车辆进入院落空间之内,以减少噪音与不安全因素。小区道路根据规划结构可分别采用三级或二级路网。小区主路

8、是道路的骨架,是居民出行最频繁的通道,它的线型应使居民能顺利便捷地回到自己的住处或到达想去的地方,但不应畅通无阻,并需防止外界车辆任意穿行,做到通而不畅,顺而不穿。 4、降低噪声、提高空气质量 对于居住区内公用设施、设备的噪声,交通噪声,应尽量增加噪声源与受声点的距离、种植树木、设置水体来吸收噪声;对于商业、娱乐、学校生活和建筑施工噪声必须采取防噪消声措施,在规划时进行分区布置、综合治理,减少 co2 及其它大气污染物与废弃物的排放,提高小区的空气质量。 5、小区规划应注重安全防卫的设置 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

9、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一是在小区和组团的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 ,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交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

10、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6、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我们要重视服务系统的完善,它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发展的基础。在服务设施设置上,首先要想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要求,有些商业服务设在过往人流比所能经过的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与居民购买。部分交通工具和垃圾的处理也是小区规划的重要问题,对于有些自行车和摩托车要集中到一起进行摆放。以前在处理垃圾的时候,垃圾道附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严重的影响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在住宅小区规划中,我们要把垃圾到建立在住宅

11、内部生活服务阳台处,这样还不会对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也降低了公共场所的感染。 7、强化建筑的构景作用 现代小区设计应强调“全面景观”设计,即小区中的任何构成元素,都是景观体系中的构景元素,确保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景观设计“三位一体” ,不能只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小区中由于建筑量大面广,更应强化建筑的构景作用,随着小区建筑物结构的变化,其外立面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过去单调呆板的外立面正被变化丰富的外墙面替代。要想使整个小区的景观和谐统一,建筑设计风格与景观设计风格应作为整体来考虑。世界著名大师安藤忠雄认为,建筑与景观融合,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是人居的最高境界。这说明仅有优美的绿化环境是不够

12、的、还需要别致的建筑,只有将优美的自然景观、建筑物与良好的人文氛围融于一体,才能营造出理想的生活小区。 结束语 对住宅小区进行良好的规划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各方面的考虑,需要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系统性的工作。在整个过程中,需要采用各种程度的规划、策划以及管理等设计手段,并经过多方面的配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为了保证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水平,需要充分考虑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在最大程度上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从而保证居民居住的理想、舒适、优美与文明,创造出一个科技环保、健康舒适的社区环境 参考文献 1崔晨华.绿色建筑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2薛慧平,魏征,吴屹东.居住区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J.陕西建筑,2011. 3曲剑波.浅谈绿色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J.广东科技,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