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摘要:地质灾害严重危害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各种工程设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本文从地质灾害危害出发,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岩土工程 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工程开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改变区域的地形地貌。受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工程建设大都只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从而易诱发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不仅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给环境的整治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疏于管理的工程建设活动对区域整体发展、环境稳定造成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2、为了保障工程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平衡,我们必须做好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要积极采取措施对各类地质灾害问题进行科学防治,从而实现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地质环境条件,并分析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形式,进而研究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的一门科学。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
3、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2 地质灾害的分类 我国地质灾害按照诱发因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属于自然地质灾害;二,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属于人为灾害。 3 我国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由于我国地质结构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承灾能力弱,所以形成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等,这些灾害发生几率还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所以必须积极有效的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采取有效的
4、防治措施,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1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 、“垮山” 、 “地滑” 、 “土溜”等。 3.2 泥石流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携带沙石和坡面松散破碎岩土体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大量的粉砂及粘粒的粘稠泥浆推动粗大固体碎屑物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
5、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3.3 地面塌陷 由于受到地震活动、降雨、地下采矿及大量抽排地下水等因素,土体和表岩在人为或者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向下方塌陷,并会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地质现象被称为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按形成原因大致可分为:一,自然塌陷,如暴雨塌陷、洪水塌陷、地震塌陷、重力塌陷等;二,人为塌陷,如坑道排水突水塌陷、采空区塌陷、抽汲岩溶地下水塌陷、水库蓄水或引水塌陷、振动或加载塌陷、地表水或污水下渗塌陷、多种成因复合塌陷等。 3.4
6、崩塌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3.5 地裂缝 “地裂缝” 地面裂缝的简称。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有时地裂缝活动同地震活动有关,或为地震前兆现象之一,或为地震在地面的残留变形。后者又称地震裂缝。地裂缝常常直接影响城
7、乡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 3.6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有自然的地面沉降和人为的地面沉降。自然的地面沉降一种是在地表松散或半松散的沉积层在重力的作用;人为的地表沉降主要是大量抽取地下水,地基软弱夹层没有查清,软基处理不当或设计不合理所致。 4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4.1 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常见的地质灾害的工程防治措施大致有:地下排水、刷方减重、支挡工程、滑带土质改良、遮挡、拦截、护墙护坡、削坡、畜引水工程、储淤工程、排导工程、清除填堵法、跨越法、强夯法、灌注法等。 4.2 避让措施 (1)雨天避让措施。在暴雨天气采取临时避让措施。对于那些变形山坡比较多,容易引
8、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区,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下雨前做好搬迁准备,以便及时躲避,减少损失。 (2)搬迁避让措施。对一些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且相对治理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已经做出过防治措施仍多次受到损害或者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应采用搬迁避让措施,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地,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 4.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
9、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4.4 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人类各种生产开采活动。据统计,人类活动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的影响远大于正常自然灾害的影响。人为原因导致的地质灾害具有速度快、危害大且危害面积广的特征。因此,需提高人们对地质灾害严重性的认识,使人们具有强烈的预防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不要胡乱开采矿藏、大量抽取地下水、对坡脚进行切割,坚决杜绝对森林资源进行滥砍滥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应用也愈来愈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和施工技术必将迈向新的台阶。
10、参考文献: 1 王宁涛,彭轲,黎清华,赵信文,黎义勇,何军.基于 RS 和 GIS 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 以湖北省五峰县为例J. 地学前缘. 2 易静,徐永进,杨世琦,刘灿.区县级滑坡灾害预测预报系统研究与应用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3 蔡军.灰色新陈代谢模型在滑坡动态监测中应用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 孟庆华,孙炜锋,王涛.陕西凤县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J.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3(02) 5 刘 磊,施龙青,孙红华,王 敏,孙 琪,邱 梅,刘 虎.矿山灾害链及其断链减灾模式分析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3(05) 6 郭 宇,黄健民,陈建新,吕镁娜.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地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J. 热带地理.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