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意义.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76988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意义摘要:责任意识是一种自我约束的价值取向,是社会意识的重要范畴。它是人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个人不能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承担责任,个人的全面发展将成为空谈,社会的良性发展也将失去道德基础。大学生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现实重任。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有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助于中国高等教育跟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

2、02-0113-02 人生活在社会中,因此个人必须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储备人才,作为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之一,对其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就是具有一定自由和能力的行为主体,基于对自身作为关系性存在和所占有的社会角色的发展性认识,以特定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为标准,自觉践行各种道德要求的道德行为能力以及自觉自愿承担相应义务的良好品质。可见,责任本身是道德能力、社会规范和个性品质的统一。 责任和责任意识是两个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概念。相对来说,责任是一个客观范畴,是社会规范和个体发展对人的客观要求;责任意识则是主观范畴,是责任主体在面

3、对社会及自身发展要求的责任过程中,将对责任的认知和践行的必要性内化于本人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意愿,是一种心理特征,是个体履行责任行为的精神内驱力,是个体从接受责任到履行责任的中心环节。具有责任意识的责任主体应能够正确认识所处社会的客观要求、自身的角色以及社会对此角色的期待,能较为准确地预测行为的多种可能,对自身行为与社会要求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依据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价值规范对行为做出负责任的理性的判断。只有真正具备责任意识的人,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有德之人。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现代化进程超乎人们的想象。物质力量的扩张与道德精神滑坡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由此突显了责任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

4、人才,培养其责任意识,使其成为负责任的人,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道德人格主要是指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包括人们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动力,道德选择的权力感、责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自信和人格尊严等。 ”1着眼于价值去看待人格,人格存在好与坏,高尚与卑下之分。关于什么样的人格最适合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发展的问题, “目前学者们基本达成共识,认为答案应该是Big Five(五大人格理论) ,包括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情绪性、开放性。 ”2具体来讲,大学生良好责

5、任人格的目标应为以上五点。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能够使学生自觉理性地把握好人生之路,学会如何完善自身,积极追求使物质和精神生活幸福和智慧的生活方式,不断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需求,使得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能够立足于社会,促进适应社会发展的良好人格的形成。自觉承担道德责任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发展,成为真正社会人的必要条件,是个体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和手段,是保证道德人格形成的内在条件。 良好人格的养成来源于生活,体现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塑造人格。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全面认识人的责任,学会承担责任,养成完善的责任意识,形成良好人格。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集中体现。 “道

6、德教育的崇高使命在于通过塑造伦理精神,培养完满人格,改善人们的道德生活,实现道德对人生的肯定、调节、引导和提升,而不是教导人们无条件地遵从某种固定的外在的准则。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而不是人为了道德而生。 ”3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表征着道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方向,合乎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内在价值需求,有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二、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 ”4人是一种责任存在。责任的本质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关

7、系对现实的人的要求,是成为人的条件。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应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现在所强调的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都是以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为基础和前提。因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必是具有责任意识,对自己、对社会能够担得起责任的人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以教会大学生学会负责为目的,以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为目标。因此,高校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的加强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和现实基础,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有助于中国高等教育跟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8、责任意识培养是社会发展向人类提出的要求。早在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确定的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就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89 年该组织将“面向21 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学会关心” ,呼吁一种道德关怀与道德责任。1998 年 10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的公民” 。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事实上,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其职业、文化、结社和消费活动中,每天都应承担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因此,学校应为

9、每个人发挥这种作用做好准备”5。为此,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一段时间以来受到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高校的重视。西方主要国家在学校德育中都提出了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的内容。如美国的学校德育,强调培养青年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在塑造国家精神的同时更注重发展青年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在德国, 联邦德国教育总法规定:“培养学生在一个自由、民主和福利的法律社会中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 ”并在一些州的法规中有进一步具体的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目标及内容的规定。法国教育部 1977 年在法国教育体制改革文件中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自由社会的公民,使每个青年具有头脑,从而使他能够独立地重申社会协约,或

10、他认为在需要时能够修改这种协约。 ”日本的高校德育也一直遵循着 1947 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要求进行责任教育和培养。同时,这些国家为实施责任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从理论体系上对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进行了大量研究,出版了许多相关著作;尝试了一系列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的具体方法;对德育课堂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隐蔽课程”概念的提出与实践。 由上可见,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已成为世界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也必须加强向世界各国学习,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培养具有责任感的当代青年,才能使我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有助

11、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009 年 9 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听课后讲到:“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创新型、实用性和复合型,并具有爱国主义和坚定理想信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即是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要求。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对于大学生顺利走入社会,成为合格、有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责任意识的增强

12、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的主要来源,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精神状态,他们的创造能力将对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具备高度责任意识的大学生必然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易生成和发扬爱国主义情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加强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能有效增强他们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使其合理地完善自身的责任意识,并诉诸责任行为,不断向着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人才的标准完善、发展。具备强烈责任意识的大学生将进一步有效

13、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提高公民责任意识,构建责任社会的过程。因为,只有每一位公民,尤其大学生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总之,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使其具备责任意识,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53. 2 戚万学.道德教育新视野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9. 3 郭金鸿.道德责任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96.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329. 5 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47. 责任编辑:谭志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