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的常见问题摘要:当前,多层和高层建筑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的方式,随着设计和施工工艺水平的提高,这一施工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整体性好、抗震防灾、便于施工、布局灵活等明显优点,当前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极为广泛和普遍。本文主要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框架结构往往是由梁柱构成,但由于构件的截面往往比较小,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比较低,它的受力特点也就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它的楼层越高,水平位移也就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
2、受到了很大的水平力,而现浇楼面与梁共同工作,装配成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就不需要进行这些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通常是填充墙,它具有围护和分隔的作用,框架结构的最主要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最大的弱点是其抗震性能力差。多层和高层建筑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而现浇施工的框架的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因此在许多工程中得到了大量应用。 一、梁柱节点箍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常见问题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梁柱节点区域的钢筋设置过于密集,构造太过复杂使得结构中间部位的柱子出现了裂缝和错综交横的隐患,使得梁的受力钢筋出现变化和交叉,这既影响了钢筋绑扎进度,还影响着施工
3、质量。 在框架结构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通常都是先安装梁板模板,在绑扎安装梁钢筋,等到梁钢筋安装结束之后然后再进行整体沉梁。在这种施工条件下,节点区的箍筋就很难进行绑扎,以致于梁柱节点处出现不放、少放或者是即使放也是杂乱的排挤在一起,这样极容易给工程施工留下相关安全隐患。 2、预防措施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多数工作人员也逐步的认识到这些问题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有些施工单位和企业在工作中采用两个开口箍筋对向拼挤的施工方法, 然而这种方法也是存在着明显的不规、不科学,其施工做法显然不符合工程相关规范要求。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规范规定,为了确保箍筋对混凝土核心区起到约束的作用,箍筋在绑扎的时候始
4、终要在封闭状态进行,并且在末端设置一定的弯钩。 也有一些企业和单位在施工中一般都是在沉梁之前就先把柱筋绑扎好,然后和梁一起下落,由于钢筋与其他柱筋的摩擦也容易引起下落的时候出现不平衡,因此在施工中常常采用以下措施进行处理:第一,在钢筋下料加工的时候,就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具体长度根据节点区箍筋高度确定,箍筋开口处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间距用短钢筋焊接,可以在箍筋每边或两边相对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第二,在安装梁钢筋之前,把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纵向钢筋并绑扎,待梁钢筋安装完沉梁时,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且不会出现
5、变形、开口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很好,使得节点区箍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二、模板漏浆 现浇法在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模板漏浆问题。由于现浇法施工工艺要求,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模板在现场组装,板缝密封问题、组装人员粗心问题等,都会导致模板密封性不牢,极易出现浇筑过程中的漏浆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结构来说是一种严重的问题。我们知道,出现漏浆问题时,漏出的大部分为水泥胶体,这种液体的漏出会改变混凝土内的水灰比。降低了骨料的包裹程度,会大幅度降低相关结构部件的力学性质和耐久性、稳定性等性质。例如,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发现,楼板拼接处、拐角处极易发生漏浆现象,在进行浇筑过
6、程中,部分漏浆现象严重,成型后石子等骨料脱落,结构物的稳定性、耐久性和相关力学特性不用做实验也可想而知。经过相关实验,混凝土强度不足原设计要求的 30%。出现此类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单位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部分模板经过多次周转、长期使用之后,产生疲劳现象,造成模板间距过大,导致漏浆现象。另外相关模板布置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认识不到位,过于追求工程进度也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 对于现浇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模板问题,相应的规范已经做出明确规定,模板缝隙超过 5mm 的要进行防漏处理。对漏浆现象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相关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对于产生疲劳现象的模板进行定
7、期的更新,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报废处理。(2)对相应施工人员不能仅仅采用计量付工资的方式,应该采取质量和数量结合的审查方式进行工资支付。 (3)应该组成相应的质量检查小组,在现浇法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对模板的质量进行检查,对于不合格部分要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惩罚措施。尽量杜绝现浇法施工过程中的模板漏浆问题。 三、漏振和过振 现浇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振捣工作。实施正确的振捣方案和振捣方法是保证混凝土密实性、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等性质的关键。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对此项技术措施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这项任务技术含量不高,谁干都行,在工程结束后往往发现存在漏振和过振现象。
8、漏振一般会导致混凝土拆模后出现蜂窝、麻面、漏洞等现象,而过振现象往往得不到相关施工人员的重视。一般都认为过振现象不会对混凝土强度造成影响,实则不然。过振通常会产生析水反砂现象,混凝土结构拆模之后会发现模板缝隙处有大量的浮砂。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导致混凝土内部骨料和细集料的结合性出现问题,另外混凝土对钢筋的裹握力不足会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性损失。 针对现浇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漏振和过振现象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加强人员培养。相关施工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振捣操作人员做出相关规定,实行技术施工、专项施工。通过对振捣工作人员的相关技术培训,进而安排专业振捣施工人员,能够有效的减少漏振和
9、过振的现象。另外,相关企业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尤其是现浇阶段应该由相应的检查小组对振捣工作进行检查,确保不出现漏振和过振现象。 四、框架柱纵筋的搭接问题 按照规范和规程的规定:允许搭接的矩形,其异形柱纵筋应优先采用机械连接或对接焊,但是有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或者为了贪图方便,更倾向于使用搭接。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柱在纵筋搭接部位的截面过小,但是因该部位箍筋尺寸并未发生变化,致使柱纵筋难以紧靠箍筋。这个问题在柱截面较大时不太能看出来。但随着柱截面的减小就显得异常的突出。异型柱的柱宽通常仅有 200mm。如果端部配备纵筋,减去钢筋保护层 50mm,那么两根纵筋的净距离仅 100mm。若采用搭接,
10、则搭接处两根纵筋的净距就按照搭接 1 根考虑也就仅仅为 75mm,若两根同时搭接那么就只剩下 50mm。显然对柱有效截面削弱得太大了,导致钢筋搭接末端延伸部位成为柱的薄弱点。 在按规范柱纵筋容许搭接时,施工人员必须在下部柱筋搭接部位末端延伸至 150mm,并且应该向外弯折 1d,使上部柱纵筋通过此弯折段时与下部柱纵筋轴线对齐,并且在弯折处增加构造焊,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没有增加过多的工作量。 五、框架节点杂物清理不干净 框架节点等相关部位是现浇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重点结构部位。在进行相关封模工作之后,周围会存在大量土石、木屑、编织袋等杂物。在进行下一步的浇筑过程中,可能
11、会造成杂物落入模板的现象,极易导致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使用寿命下降等后果。针对这种状况,相关施工人员在框架节点等关键部位模板封模之后要进行清扫工作,严禁模板周围存在杂物。用模板的水刷步骤,来保证框架节点部位的相关模板整洁,以避免出现杂物影响浇筑工程的施工。 结束语: 现浇施工的框架有很多优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这些优点,在工程施工实践中成为最为主要的结构形式,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万拥华.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的常见问题J.大陆桥视野,2011. 2司洪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日常问题浅议J.科技信息,2009. 3陈家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常见问题剖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