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乐对中国传统建筑布局的影响摘要:几千年的中国礼乐思想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传统建筑的构成方式,今天我们寻找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希望中国的传统建筑能给今天的我们更大的启发。 关键词:礼乐传统建筑布局 中图分类号:B845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之礼乐 礼乐在我们现代汉语中原本是两个汉字,并各有不同的含义。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一是祭祀文化,即敬神、尊祖、崇尚天地等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仪式;再是指人际的礼尚往来及生活中各种重要活动的礼节;三是指一种联系于宗法伦理的社会伦理关系与道德行为规范。自周公制礼到孔子、荀子等人对礼的阐述,三重关系已经被结合起来,并以等级关系和道德行
2、为规范为重点,用来实现安定社会的教化目的,并为儒家所长期坚持,在儒家的经典著作礼记中:“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礼万物者。是故天时有生也,地理有宜也,人官有能也,物曲有利也。 ”(礼器) 春秋时代孔子以仁释礼,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基础,儒家的思想也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孔子在这就注意到了“礼”与“乐”分属于不同的范畴,提出了著名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对此李泽厚做出以下分析:“成于乐”之所以在“兴于诗” 、 “立于礼”之后,是由于如果诗主要给人以语言智慧的启发感发(“兴” ) , “礼”给人以外在规范的培育训练(“立” ) ,那么, “乐”便是给人类内在心
3、灵的完成。前者是有关智力结构和意志结构的构建,后者则是审美结构的的呈现。不论是智慧、语言、 “诗” ,都还不是人格最终完成或人生的最高实现。因为它们还有某种外在理性的标准和痕迹,最高的人性成熟,只能在审美结构中。 ”在孔子以后,经过众儒的发展, “礼”和“乐”共同配合治理国家。随着礼乐的发挥作用, “礼”的规范性也就更强了。当儒家逐渐被当朝者所认同而成为最高的的政治思想,礼乐也逐渐渗透了几乎所有的思想领域。例如: 乐由中出,礼自外做。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做,故文。 乐论 乐由天做,礼以地制。 礼记乐记 乐和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 荀子乐记 恭敬,礼也;调和,乐也。 荀子臣道 言而履
4、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 礼记仲尼燕居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礼乐的相互关系,在儒家思想中被当做天地阴阳所致。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自然世界成就天地、阴阳、同异及动静属性之和。 “天、阳、动等造成精气一上一下,无所稽留”的能量,推进各种生命的大同勃发;地、阴、静等规定万物殊类,相异的持续,带来生命“皆有分职”的安定,礼乐关系肯定了这样一种关系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正如著名古建筑专家王其亨教授所讲: 礼 地 阴 外 克 鬼 序、 、 、 乐 天 阳 内 生 神 和、 、 、 二、礼乐与皇家建筑布局 每个开国皇帝登基以后,最重要的便是定都、建城。从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
5、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同时规定“天子之城方九里,公爵之城方七里,侯爵和伯爵之城方五里,子爵之城方三里。 ”从此之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对礼的推崇。随着时代的进展,当礼乐思想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之后,就为社会的人确立了一套道德行为规范,亦影响人们的生活。 在皇家建筑的总平面布局中,如果说建筑代表“礼” ,那么庭院、花园则代表乐,以礼制乐,以乐化礼,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这一礼一乐,一阴一阳,一紧一松的关系,在古代布局规划的方格网模数控制下,将建筑表现的那么淋漓尽致、气势磅礴。在皇家建筑布局的表现上,祭祀建筑的位置比起其它建筑来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影响了建筑布局。对此广雅中记载:“圆丘大坛,祭
6、天也;方泽大折,祭地也。 ”周书亦曰:“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农星,先王皆与食。 ”至于为什么用坛的形式祭天, 周官有“苍壁礼天,黄 X 礼地。 ”在这方面最为杰出的代表当数北京的天坛,天坛是由圆丘、祈年殿、皇穹宇三组建筑组成,天坛就是圆丘,相当于没有房屋的地基部分,上面没有任何东西,平面为外方内圆,寓意为“天圆地方” ,在圆的中心有一块天心石(礼制上这里离天最近) ,在祭祀的时候气氛比较庄重,开始的时候音乐、歌舞不断,一些被赋予有资格向天表演的人们,穿着特殊服装,载歌载舞,之后就是天子站在这里天心石向天祈祷,希望苍天保佑自己的疆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皇家建筑中故宫的处理上可谓最
7、能体现“礼乐”精神的建筑之一,故宫是由正朝三大殿组成及其台座,在平面上形成一个“土”字,意为“土”居中央的空间格局,以正朝三大殿象征古名堂的中央空间“太室太高” 。其五重门阙,设有“九卿”办公之所,其后为“九宾”居住的内朝燕寝之地,由此布局可以得知,这种布局不是随意营建的,而是有其建筑文化底蕴的。在故宫中,如果说宫内建筑的布局外朝部分是“礼”的象征,那么其内廷部分的布局则是以“乐”来营造。穿过壮严的三大殿,进入乾清门后,内部的布局宽度小了一倍,整个建筑的空间和尺度骤然变小,环境和气氛立刻宜人起来。东西两路的储秀宫、钟粹宫等,同中轴线上的后三宫相比,更为小巧,院落宁静,封闭感强,生活在这里的人不
8、会因礼的制约而感到压抑, 三、礼乐与私家建筑的布局 除皇宫以外,民间建筑的布局亦受到礼乐思想影响。在中国民居村落布局中,几乎每个规则或者自由村落在特殊位置,像轴线、中心都会有宗祠、庙宇。 “周人明堂,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堂崇一筵,无室,凡室二筵” “前堂后舍” “北屋为尊,两厢为次,倒座为宾,杂屋为附” 。 湖南的岳县的张谷英村便是典型的例子,张谷英村是从明代遗留到至今的一个大家族居住村落,村中建筑按家族组合成完整的布局,平面为“丰”字结构,中轴线上一连几进堂屋组成,每一组分支的堂屋有一个分支家庭居住,而每一间堂屋以及两边的厢房则由一个家庭居住。整个建筑群的布局形式就是一个
9、完整而形象的宗法家族社会。几进堂屋中以最后一进堂屋为上堂。祖宗牌位就供在这里,这里是家庭最高权威的代表,一进又一进的堂屋,造成了家族权威的神秘感。另一方面伴随着层层叠进和不断展开的建筑空间,这种空间序列犹如音乐的乐章一样,启、承、转、合都有缜密的安排,礼乐中“乐”的意蕴流露出来。在这里,建筑的礼与庭院的乐,依然和皇家建筑所表现出来的一样。因此,庭院具有物质及精神的双重功能。 “庭院模式的内向性和完整性满足了秩序、伦理要求,同时庭院这一空间又为人们提供了接触自然地机会。 ”庭院成为人与自然的中介,是人们通过生活理解“礼乐”精神的载体。这也为以后园林自由布局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如果说建筑空间的布局
10、中, “礼”占有优势,那么,在中国古典园林里, “乐”则占据了统治地位。从最早园林的雏形“囿”到发展成比较完整的“园” ,中国古典园林一直都是“师法自然” ,将大自然美好的景物经过观察、汇总、融合,然后经过艺术加工表现出来。当园子被造出来以后,就成了一些失意政治家、文人的避难场所,他们隐居于此,与世隔绝,过着自娱自乐的生活。于是在早期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中,将其思想归于道家的“隐逸” 、 “无为”精神,而忽略儒家“礼乐”思想对其的影响。在儒家看来,大自然的山林川泽能引起人们的美感,它们的形象能够表现出人的内在高尚品德,在当时孔子提出了“仁者乐山,知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的观点,而“参天地,赞
11、化音”的提出更是强调了人必须尊重最高本体自然地运行规律;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人对天地的运行积极参与,促进天地大系统的正常运转,这些儒家的思想都是与中古典园林中的“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的。在自由的平面布局中,当我们观察里面的建筑时仍然可以清晰的发现:建筑的平面深受“礼”的影响,仍然采用对称的格局。 从以上粗浅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 “礼乐”思想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布局的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7 2李允鉌.华夏意匠,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王 蔚.不同自然观下的建筑场所艺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李学勤. 失落的文明,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6李泽厚. 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