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红土地”.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79679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筑梦“红土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筑梦“红土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筑梦“红土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筑梦“红土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筑梦“红土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筑梦“红土地”河南南阳革命老区是一片红色热土,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英勇的老区人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全国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数十年后的今天,正在发生历史巨变的这块“红土地” ,正阔步走在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大笔书写“中国梦”的“老区篇” 。近日,记者走进方城、社旗和桐柏三县的城镇、村庄,见证了老区在扶贫开发进程中的华丽转身。 方城:沃野田畴演绎产业嬗变 位于南阳盆地东北的方城县是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时期, “血战独树镇”成为红军长征途中的经典战例;解放战争时期,这里一度成为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前方指挥机关所在地。 11 月 23 日上午,细雨霏霏,柳

2、河乡西峰社区文化广场上,孩子们欢快地在音乐喷泉前玩耍,气派的别墅群、商住一体的小高层,现代化的学校、养老院、卫生中心依次环绕在广场周围 西峰社区建成前,生活在西峰山上的 1680 名西峰村村民, “门口没有路,粮食靠天收,水电无法通” 。荒山荒坡土地瘠薄,村民种植小麦、玉米,每亩地年净收入 1000 多元。征得村民同意,村“两委”重新分配全村土地。西峰人凭借勤劳的双手,在满目青翠的山脚下盖起幢幢新居,在长满青草的山坡上嫁接出畅销的木瓜景观树。 社区党支部书记杜献堂信心满满地说:“村民全部搬下山后,我们将规划整合出 8000 余亩荒山,可耕地 2000 亩,以控股形式推进土地流转,收益归村民,让

3、大家当上农场主 。 ” 位于赵河镇的蔬菜种植基地内,一望无际翠绿的菜园被田间道路分割成很多方块,灌溉设施整齐地分布其间,一排排滴管欢快地喷射着水雾,一畦畦蔬菜在阳光“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这是方城首家公司式家庭农场,目前已基本达到国家级农业园区标准。 赵河镇综治办主任刘星雯告诉记者,今年 6 月,镇里在孙彰、桃园等村流转土地,引进河南瑞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 1700 万元建设了3000 亩供港蔬菜生产基地。园区主要露天种植菜心、芥蓝等叶菜,全部采用现代化育苗、喷灌、采摘技术,全部施用有机肥。 “采摘出来的菜在冷库中存放 8 小时后装入冷藏车,21 小时内运到广州还非常新鲜。 ”园区8 月

4、10 日采收第一批蔬菜,目前已销售 600 多万吨。 方城县科技副县长胡彦民介绍,2010 年 9 月,县里和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气象局联手在赵河镇创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革试验区,按照 90%耕地种植粮食、10%耕地发展高效农业的“91”模式,统筹推进现代农业。 试验区建设 3 年来,整合 6 个行政村,核心区面积达 1.5 万亩。通过土地流转、大户承包、合作社经营,实现了分散种植向规模经营转变;通过引入农业企业,建立生态科技示范园,发展大棚蔬菜、彩虹西瓜、花卉等高效农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在试验区就业,实现了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通过安装太阳能提水灌溉系统、 “星陆双基”农田和大棚小气候监测系统,

5、建立自动气象观测站、现代农业气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与河南农业大学科教服务远程视频对接,实现了粗放农业向数字精准农业转变。试验区成为展示方城和南阳现代农业的靓丽名片。 随着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县花落方城,畜牧养殖、林果、小辣椒、中药材、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到 95 万亩。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 300 家,土地有序流转速度加快, “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产业基地”等新的经营模式不断涌现,方城农业已成为增产增收的“香饽饽” 。 社旗:土地流转激活现代农业 位于南阳盆地东北边缘的社旗,是全国重点扶持的 592 个贫困县之一,也是河南 85 个老区县之一,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片

6、热土上留下了光辉足迹。 11 月 25 日,位于李店镇下郭村的丙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大小车辆停在蔬菜大棚前,菜农正紧张地收菜、称重、装车。 下郭村村民张山东一家承包管理了合作社 12 个大棚。大棚建设、种苗、肥料、药物及水电等各项生产费用及蔬菜销售都由合作社承担,他只负责生产管理,不用承担任何风险。销售收入上,合作社与他五五分成,并且日清日结。看着眼前绿油油的菜田,他高兴地说:“俺只用管好菜,就等着收钱了!” 社旗县委农办主任王清钦告诉记者,丙玉合作社目前已建成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570 亩,带动了李店镇及周边 4 个乡镇 8 个行政村蔬菜产业,2500 名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成为

7、“土地流转有收入,蔬菜产业园务工有工资,合作社入股有分红”的“多薪族” 。 位于饶良镇龙池村的金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则令人耳目一新。 金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属专业公司制,实行种烟托管模式,2011年以招商引资的形式被引进饶良镇。合作社负责宣传的张绍伟告诉记者,他们仅购买农机就花了 1800 万元,还买了喷药直升机,建了气象监测站、人工降雨炮台。 合作社对社员实行统一机耕起垄、统一供应烟苗、统一配方施肥、统一喷药防病、统一技术管理等“全托管” 。烟叶成熟后,合作社再统一进行青鲜烟收购,烟农只种烟不炕烟。也有不少农户把地租给合作社,自己再去合作社上班。 在社旗,像金叶合作社这样的专业合

8、作组织有 325 家,合作组织负责土地流转后种植模式、种子化肥、防病防疫、产品销售的统一管理,使农户在与龙头企业的合作中实现双赢。 社旗县政府党组成员李贺峰介绍,他们抓住社旗被确定为农区“三化”协调发展实验示范区的机遇,突出建设 10 万亩现代农业先导区,加快土地合理流转步伐。他们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实现“一村一品”的规模化经营作为土地流转的重点,引导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围绕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实现集中连片经营,开展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桐柏:生态“红利”造福千里淮源 桐柏地处豫鄂交界,是“宛东咽喉、信西屏障” ,先后有 3 个中央级、6 个

9、省级、9 个地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在此设立,李先念、刘少奇等 300 多位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过,1 万多名革命烈士长眠于此,可以说是“青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 。 作为淮河的发源地,桐柏既有着“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特点,又拥有丰富的天然碱、金、石油等矿藏资源。为实现绿色崛起,桐柏人喝着上游水,不忘下游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他们加大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力度,使森林覆盖率超过 50%,成功创建“河南省林业生态县” ,近日通过了第八次森林资源国家级清查验收。 桐柏人民使出革命战争时期的韧劲、冲劲、闯劲,积极构建生态工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园区企业废物废水循环利用、

10、能源梯级利用,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在安棚化工专业园区的纯碱生产车间前,河南中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总工李山岭告诉记者:“我们的天然碱是通过水溶法开采,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全部注入井下融采矿,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和废水可生产小苏打,锅炉产生的粉煤灰则用于灰沙砖和水泥的添加料,实现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作为国内天然碱的龙头企业和桐柏的支柱产业,中源化学小苏打产量世界第一,占有国内 50%以上的出口份额。 在国内首家采用“低温冷榨”创新工艺的河南三源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记者一行参观了厂区原料收储车间、成品小包装车间、成品灌装车间等。综合部的李红告诉记者,三源粮油以花生良种研发、培育、推

11、广种植为基础,以年产 20 万吨花生油生产为龙头,带动桐柏及周边优质花生种植 40 万亩以上。 立足自身优势培育的特色产业,孕育了桐柏老区发展的新希望。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桐柏正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奋力实现绿色崛起。 记者感言: 在举国上下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记者怀着崇敬之情,踏上了红色热土南阳方城、社旗和桐柏三县,走进田间地头、厂矿车间,近距离感受老区新变化、新面貌。 6 天来,记者呼吸着老区的新鲜空气,感慨着老区的绿色生态,惊叹于老区的日新月异,更被老区人民求跨越、奔小康的发展激情打动。 实现老区梦,就是实现“中国梦” 。6 天的采访让记者深深体会到:革命老区是震撼我们灵魂、让我们敬仰的热土。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包括南阳在内的革命老区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老区精神,推动了曾经贫困的老区逐步脱贫致富;未来的全面小康路上,老区人民渴望持续发展,和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