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区域内部城镇化质量差异实证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80471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部区域内部城镇化质量差异实证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部区域内部城镇化质量差异实证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部区域内部城镇化质量差异实证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部区域内部城镇化质量差异实证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部区域内部城镇化质量差异实证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部区域内部城镇化质量差异实证研究内容摘要:“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是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更强调城镇化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要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也滞后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了了解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的现状及对未来西部城镇化发展进行预测,本文以西部区域内部城镇化质量的实证研究为切入点,分析西部各省份城镇化质量水平的差异性,以此为基础,提出今后城镇化发展实践中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质量 西部 差异 实证研究 因子分析 引言 全国两会前,由国家发改委

2、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十多个部委参与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 年) 中提出, “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遵从公平共享 、 集约高效 、可持续三个原则,按照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也滞后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然而,在国内外对城镇化质量的众多研究中,大部分是针对中国整体城镇化质量或某一省区的城镇化质量的研究,又或者是针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城镇化发展差异的研究,对局部区

3、域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的专门研究很少,即使有也只是针对西部整体区域城镇化质量的宏观分析,缺乏西部区域内各省份的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对比。本文以西部区域内部城镇化质量的实证研究为切入点,分析比较西部各省份城镇化水平发展的差异性,以此为基础,提出西部地区在今后城镇化发展实践中应有的政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的含义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新

4、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的以城镇化率为主的衡量指标,而要更加全面地关注城镇化的发展质量。 研究对象与数据处理 (一)西部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内涵,以及参照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 ,本文将西部各省份城镇化质量的评价指标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城镇发展质量指数、城镇化效率指数、城乡协调指数。

5、此三方面衡量指数分别从城市自身的发展质量、城镇化的推进效率、城乡协调的程度的角度作为一级指标,以下分别构建相应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详见表 1) 。 需要说明的是,一级指标可以看作是城镇化发展的系统层级,二级指标则是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层,三级指标可以概括为指标层,对于指标层级的比较和差异分析,是我们对新型城镇化目标层是否实现的评价标准,为方便模型计算,将指标层的变量分别记为 X1,X2,X27。 这些指标的选取有助于通过既定性又定量的方法对涉及城镇化质量的相关变量如城镇化的程度、发展的速度、城乡协调性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为未来西部各省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准确的定位。(二)西部地区各省

6、份城镇化质量指标的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中国西部地区包括 12 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总面积约 686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72%。 本文选择了西部区域内的 12 个省市及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均来自 2011 年中国统计年鉴、2011 年西部各省市统计年鉴以及第 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所涉及的人口数据则使用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数学处理。 数据预处理。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的各种数据在收集到之后必须进行检查,若都为正向指标,即可直接进行综合评估;若

7、指标体系中具有逆向指标,则必须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变逆向指标为正向指标。同时由于各项指标量纲千差万别,有必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的标准化处理。在本文中,我们运用了级差公式对指标进行转换,即:对于正向指标 xxij : (1) 对于逆向指标 xxij : (2) 其中,xxij 为 i 省第 j 项指标转换后的无量纲化值,xij 为 i 省第j 项指标的原值;xjmax 为各省第 j 项指标原值中的最大值,xjmin 为各省第 j 项指标原值中的最小值。 评价结果与分析 (一)评价方法 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 ,就是用较少个数的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和特定因子之和来表达原来观测

8、的每个变量,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的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当这几个公共因子(或综合因子)的累计方差和(即贡献率)达到 85%或 95%以上时,就说明这几个公共因子集中反映了研究问题的大部分信息,而彼此之间又不相关,信息不重叠。因此,本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后,使用了因子分析法,来定量测度西部各省的城镇化质量,确定各省在城镇化质量上的得分,即城镇化质量指数 F,该指数越大说明该省区的城镇化质量越高,反之则越低。 (二)数据评价结果 解释的总方差。本文通过 SPSS 软件计算相关系数矩阵、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得到了表 2。 从表 2 中可以

9、看出,变量相关系数矩阵 7 大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90.253%,它们可以共同解释原始变量标准化方差的 90.253 %。即只要选取前 7 个主因子,其所代表的信息量已经比较充分地解释并提供了原始数据所能表达的信息。所以,选择 7 个主因子的信息已能比较充分地反映和代表西部各个样本区域城镇化质量的综合水平。 碎石图。图 1 为 SPSS 软件因子分析所得碎石图。由图 1 可知,前面所提取的 7 个公共因子特征值变化非常明显,公共因子之后的特征值变化趋于平稳。因此说明提取的 7 个公共因子对原有变量的信息描述具有显著作用,即认为提取的这七个公共因子反映了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可分别定义为 F1

10、,F2,F7。 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表 3 是 SPSS 软件操作得到的因子得分矩阵,负值的因子得分表示该省的因子得分低于平均分。 由表 3 得到的各省份基于公共因子的得分情况来比较各省份在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空间发展质量、生态发展、城乡协调等各项指标上的优劣。例如,对于第一因子得分较高的省份是内蒙古、新疆,而较低的是贵州、云南。在前述的分析中,第一因子是经济发展质量因子,而通过因子得分,我们可以得知,内蒙古、新疆等省份在经济发展质量方面处于西部区域前列,而贵州、云南等省份却在此方面发展较为滞后。 最后,以 F1,F2,F7 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可以计算出西部12 省市的城镇化质量的综

11、合评价得分,即城镇化质量指数 F,详见表 4。 F=0.27182F1+0.18877F2+0.15541F3+ 0.11237F4+0.074681F5+0.05638F6+0.04308F7 结论 从表 4 中可以看到,西部各省份城镇化质量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在经济较发达的四川、陕西、重庆等地区,城镇化质量较高,而在贵州、宁夏、西藏、甘肃等经济发展滞后的省份城镇化质量较低。并且,表中有些省份综合指数为负值,这说明其城镇化质量不仅在西部地区中较低,且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文中表 4 给出了单指标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及排名,即各省的城镇化率。由此我们可以将综合排名和城镇化率单指标

12、排名进行比较,其中两项排名差异较大,如城镇化率指标较高的内蒙古、宁夏等省份在城镇化质量综合排名中较为落后,说明这些省份在城镇化进程中只注重城镇人口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而忽略了城镇化内涵的提升和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协调。相应的对于新疆等省份,其城镇化率指标虽然不高,但城镇化质量却在西部各省份中领先,这也说明了城镇化的发展应注重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更应强调城镇化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要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转变为注重质量内涵提升。 对于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此,通过西部各省份的城镇化质量的实证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城镇化发展政策建议: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辐射带动力,提升各省中心城市的综

13、合功能。从目前看,西部有些大城市虽然是中心城市(例如甘肃省兰州市) ,但还明显缺乏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西部地区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首先要促进西部省会城镇轴集聚发展,提升西部都市圈核心城市的综合功能。而在城市内部,则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辐射带动力,加快交通、水利、环保、教育、卫生、文体等各项公共事业发展,提升服务功能。 注重发展质量,综合高效利用城市空间,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加强城市用地增量管理,鼓励城市转型升级和内涵发展,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摆脱走“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城市建设应做到集约用地,新区和开发区要强调“紧凑建设” ,注重发展质量,而非规模的盲目扩大。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

14、镇化,因此城市既有的建成区要在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基础上,综合高效的利用城市空间,从而促进城市空间从地上到地下、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型” 。 推进小城镇差别化发展,强调带动作用,克服同一化。小城镇集聚功能差,是西部各省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薄弱点,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口过多地涌向了大城市,造成了大城市人口膨胀等诸多问题。为此,分布在城市带(轴)和都市圈地区的重点中心镇,应要加快发展成为建成区集聚 10 万人以上的现代新型小城市。并且,要加快中心镇、中心村的建设,形成人口集聚、资源要素集中的发展态势。 积极建设县域经济中心,加强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小城镇管理体制。要把城乡统筹切实落到实处,实现新

15、型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融合。一是要把西部各少数民族县城建成规模适度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加强政府财政倾斜,加快供排水、道路、通讯、供暖以及文教卫生公共设施的建设。二是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交通网络、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规划的衔接和协调。三是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建设,逐步实现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要引导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集中在小城镇,促进标准化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做好城乡协调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参考文献: 1.张战仁,吴玉鸣

16、.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区域人类发展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7(5) 2.孔令强,王光玲.因子分析法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J.区域经济,2006 3.张琼.因子分析在学生成绩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惠州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6) 4.唐功爽.基于 SPSS 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辨析J.统计教育2007(2) 5.夏怡帆.SPSS 统计分析精要及实例详解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6.王志燕.山东省城镇化质量区域比较研究J.山东经济,2009(11) 7.郝华勇.东部省域城镇化质量差异评价与提升对策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3) 8.田静.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四川建筑,2012(8) 9.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魏后凯,王业强,苏红键,郭叶波.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R.中国经济周刊,2013 10.李鹏.甘肃省城市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3 11.吴小渝.西部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探索,2003.10 12.侯彪.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3) 13.浏阳市柏加镇.城市化、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概述EB/OL,2012,12,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