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80887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如何提高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如何提高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如何提高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如何提高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如何提高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如何提高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大草原保护建设的力度,在内蒙古相继实施了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逐步推行了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基本草原保护等草原利用制度,极大地带动了项目区的饲草料生产,草畜矛盾得以缓解,草原生态显现出“整体恶化趋缓,项目区明显好转”的趋势,但是“三化”形势严峻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好转。 【关键词】草原畜牧业 生产能力 一、内蒙古草畜平衡现状分析 (一)牧区牧草总体供给不能满足牲畜需要。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天然草原面积 8800 万公顷,占自治区国土地面积的 74.4%,全区 33 个牧业旗草原面积 6268.4 万公顷,可利用草原

2、面积5130.5 万公顷,分别占全区面积的 84%和 82%,2009 年,可利用草原牧草总产量达 2401.9 万吨,占全区可用牧草的 76%,人工草地、青贮、秸秆等其他类型草产品产量为 466.6 万吨,全年合计各种饲草料产量达到2868.5 万吨。如果按照每个羊单位平均每天日食 2 千克干草计算,则理论载畜量 3964.28 万只,而当年实际存栏羊单位为 4198.76 万只,牲畜超载达 234.5 万只,草畜平衡率为-5.91%。 (二)各地区草畜平衡差异大。 33 个牧区旗中,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巴彦淖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阿拉善盟等地区个别牧区旗县饲草总储量小于牲畜所需

3、要饲草总量,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短缺。乌审旗草畜平衡率甚至高达了-120%。其它地区包括锡林郭勒盟的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阿巴嘎旗,呼伦贝尔市的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以及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等地区牧草产量在满足牲畜采食量的情况下均有富裕,其中,苏尼特右旗平衡率达到 58.1%。 (三)西部干旱草原实现草畜平衡潜力有限。 从总体看,中西部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等牧区旗县拥有草原面积 45699 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达32459 方亩,分别占全区 33 个牧区旗县的 48.6%和 42.2%,实际羊存栏头

4、数仅占 33 个牧区旗县的 24.3%,但牲畜超载高达 156.48 万只,平衡率-18.1%,畜牧业发展潜力有限;东部区的赤峰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和锡林郭勒盟等地牧区旗县可利用草原面积占所有牧区旗县的 56.6%,牧区羊存栏头数占全区 33 个牧区旗县的 71.4%,但实际超载牲畜仅 4.02 万只,平衡率-0.2%,饲草料供应基本可以满足需求,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仍在该区域。 二、影响草畜平衡的因素分析 (一)天然草原退化沙化严重,生产能力低。 当前影响我区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领域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天然草原退化沙化严重,生产能力低,全区现有草原退化、沙

5、化、盐碱化总面积为 0.47 亿公顷,草原“三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从上世纪 60 年代、80 年代的 18%、39%,增长到目前的 62.43%产草量与 80 年代相比,下降了 30%-50%,严重地段几乎丧失了生产能力,地表裸露、优质牧草锐减,致使草原鼠虫害、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草原资源优势明显减弱。 (二)超载过牧,草原不堪重负。 长期过度放牧利用,草原得不到休养生息,植被得不到更新,产草量下降,再加上草原建设滞后,导致草原压力越来越大,草畜矛盾日益突出,草原不堪重负,直接影响到草原生态和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当前,草原超载达到 15% -30%。在干旱草原区人口密度达到 11.2 人/

6、平方公里,为国际公认的干旱草原区生态容量 5 人/平方公里的 2.24 倍,草原超载过牧问题日益突出。 (三)乱征滥占草原,资源浪费严重。 草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综合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能耗高以及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问题。一些地方开垦草原、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开挖草原采矿,淘金不回填恢复原有植被,人为破坏草原现象时有发生。乱征滥占草原,不合理开采草原水资源等现象十分突出。水资源量和时空分布的不均衡影响了水分的充分利用,干旱气候延续、水资源浪费及水污染日益严重致使生物多样性锐减,草原火灾、草原鼠虫害、草原雪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的影响了天然草原的生产力生产,牧草产业化受到严重制约。

7、 (四)牧草产业发展薄弱,尚未形成规模。 牧草生产是是发展畜牧业的基本保障。内蒙古的牧草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种植、加工转化、商品化与家畜饲养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草产品加工企业虽然有了雏型,但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大型龙头企业。种植的牧草大多数处于自产自用阶段,尚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加工转化率和商品率低,形不成产业。缺乏合理的规划,形不成应有的规模,种植分散,牧户种草无处可销,加工企业缺乏原材料,企业与牧户之间脱节。 三、草畜平衡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草畜平衡管理的目标不应该只关注牲畜数量。 尽管人为因素是导致草原退化的主因,牲畜数量过多又导致草原加速退化

8、,需要控制对草地资源的过度利用,但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草原的利用方式已经发生巨大改变,解决对草地资源的过度利用问题就不能仅仅依靠控制载畜量,简单进行放牧管理,而是必须改变人们关于环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管理方法,考虑到环境政策所产生的广泛的、持久的社会和经济影响,而不要仅仅从单一部门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二)实施牧民定居工程可以促进牧场提高产草量。 牧民定居,应分类指导,坚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有条件的在城镇集中建房定居,条件不足的可在草场分散定居;在定居标准和配套上,更需因地制宜。只有游牧民有了定居性住房,有了家的感觉时,就自然而然地考虑在有限的草场内提高产草量,然后就开始自觉地保护草地生态环境

9、,并从生产劳动的实践中探索、汲取优化草场的经验。从思想深处改变观念,降低畜群数量,会主动积极地从根本上解决草畜不平衡的矛盾问题。 (三)实现牧草产业化发展。 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草原资源和牧草基地为依托,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用工业化思维谋划饲草饲料产业化。充分发挥内蒙古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实施扶优扶强扶大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优势草产品和优势产区。同时,以国家草原生态建设为契机,加强天然草原的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进一步推广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制度,为草原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加大人工草地建设和青贮开发力度,增加牧草总量,使牧草的生产、加工、销售,逐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的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