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自贸区在岸离岸金融业务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来自 IBFs 的思考与启示摘要:在构建离岸金融中心拟成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业务开放重要环节的政策背景下,重新回顾国际银行设施的发展和作用对推动我国境内外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将结合在美国国际银行设施分析中得到的启示和金融危机前后我国资本流动的特点,阐述上海自贸区开展人民币在岸离岸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在岸离岸;国际银行设施;资本流动;“三元”悖论 近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由国务院批准正式挂牌成立。这对于加快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
2、革,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意义重大。但因避险和套利而流向新兴市场国家的海外资金很可能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和危机影响的减弱而逐步撤离。在推动人民币“走出去”的同时,有必要参考美国国际银行设施的经验,以在岸离岸金融业务作为“缓冲区” ,确保国内金融服务业竞争力的同时,向人民币国际化平稳过渡,并辅助必要的政策措施,达到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目的。 一、概念的区分 国际银行设施(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ies,简称 IBFs)最先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起源于美国, 主要以外币交易为标的,非本国居民为交易对象,或是采取特殊的税收或监管政策而提供的金融业务服务,属离岸金融业务之
3、一,主要区别是业务所在地为外币所在国,故也成为“在岸离岸”业务。经美联储批准的 IBFs 是由美国境内银行、在美国注册的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及艾奇法公司向美国非居民提供各类金融服务的账户系统。它不独立于所属金融机构,只是为方便区分居民与非居民业务而单独设立的一套资产负债账户。 二、IBFs 的综合评价 1.业务结构 IBFs 本质上仍属于欧洲货币市场范畴,所以短期存贷款利率与LIBOR 接近,存贷利差小于外币所在国,具有完全的独立性,由离岸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决定。从资产结构来看,IBFs 的业务类型较少,同业拆借和贷款占比较大。八十年代初美国 IBFs 总资产的 60%用于同业间拆借,但其中本土银
4、行下属的 IBFs 和外资银行资金运用比重相差很大,前者侧重非居民贷款,而后者用于同业拆借的资金占绝大部分,资产流动性较强。负债结构方面,IBFs 的资金主要来自外国机构和外国政府存款。和资产结构相对应,美国本土银行下属的 IBFs 机构以吸收存款作为资金来源,而外资银行则主要依靠同业拆借。 2.制度设计 由于 IBFs 的“在岸”特点,美联储出于避免本国居民的套利活动和防止境内银行体系的资金脱离监管当局的监管的目的,制定了较其他离岸金融市场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其中有代表性的如下:(1)禁止 IBFs向本国居民提供金融服务,服务对象仅限于非居民和其他 IBFs 机构,如本国居民与之发生存贷业务,
5、则必须按规定上缴欧洲货币存款准备金。(2)为限制其资金流动性,规定支取存款的成熟期必须是 2 个工作日,且数额规定在 10 万美元以上,从而将小客户排除在外。 (3)禁止 IBFs发行可转换工具,从而有效避免此类工具借助二级市场的流通进入本土市场。 (4)IBFs 向非居民提供的贷款只能用于借款人在美国境外开展的业务活动。归纳起来,美联储对 IBFs 的主要政策意图在于“内外分离” ,即吸引境外美元的同时避免其对国内金融业的影响。 三、上海自贸区开展人民币在岸离岸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分析 图 1 和图 2 数据显示,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国际收支中证券类投资从危机前的逆差变为顺差,直
6、接投资虽然一直处于顺差水平,但差额逐年增加,且危机期间涨幅更加明显。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危机所在国系统性风险加剧,投资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受汇率、利率风险的影响,部分投资方考虑其他投资项目并转移资金;二是 2013 年 1 月 6 日巴塞尔协议的出台要求全球范围内加强宏观审慎性监管,引发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调整和重组,使得以金融资产为标的的国际游资瞄准投资环境较为稳定的中国证券市场。再者,随着美国财政悬崖的问题逐渐升温,我国各大金融机构为尽量规避债务违约风险正逐步减持美债,缩减海外资产规模。 但是,金融危机在为我国吸收海外资金和帮助人民币“走出去”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也给未来资金的大量流出埋
7、下隐患。2005 年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元悖论”问题,并为资本项下的自由流动和人民币国际化奠定良好基础,但随着贸易顺差逐年增加,QE 的几轮出台,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美欧世界货币地位开始动摇,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持续增强。而这种预期是否合理且和未来真实情况相吻合尚无法判断,若危机过后市场对人民币币值的走势做出合理反映就很可能导致大规模资本流出(从图中也可以看出两个项目的资本流动涨幅均有减缓的迹象) ,本土银行业务量的骤减将对金融业产生很大冲击,从而减缓金融业改革进程。对此,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保证本土银
8、行业竞争力,吸引因金融管制和石油贸易大量外流的欧洲美元资本而推出 IBFs 对我国目前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在岸离岸金融市场不仅可以为国外政府和机构投资者提供资金清算等便利,还可以在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进而发生资金流出时充当 “缓冲区” ,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我国商业银行对内对外业务的直接影响。 2.可行性分析 首先,上海自贸区的开放宗旨之一是进一步完善金融业改革,其中重要环节是借助贸易自由化带动资本项下的自由流动,从而推动银行的业务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各项政策将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便利和支持,这样的环境对于发展在岸离岸业务同样十分有利。其次,目前我国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银行只有四家:招商
9、银行、深圳发展银行 、浦东发展银行和交通银行,均为全国性商业银行。考虑美国 IBFs 的情况,本土的商业银行 IBFs 分支机构可以遍布各州,新业务的设施建设成本并不高,如果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的需要下设分支机构,开展不同规模的在岸离岸业务,可以使其业务向多样化发展,加强同业间业务往来,提升国际竞争力。另外,美国 IBFs 的成立虽然使得加勒比地区的离岸美元业务产生部分分流,但大多美国企业依然为享受离岸金融中心提供的优惠利率而增加在该地区的存款,分流的业务也被美国居民增加的存款所弥补。所以,在资金总体规模变动不大的情况下,若我国开展在岸离岸业务可以与香港等其他人民币离岸业务形成良
10、性竞争和优势互补,合理引导长短期的资金流向,提高资金的总体运用效率。最后,随着美联储对国内银行业监管的不断放松使得 IBFs 的相对监管优惠减小,日本等地相继效仿美国推出离岸金融市场,在岸与离岸业务之间界限日渐模糊,新型金融工具快速发展,这些都导致 IBFs 业务的总体规模有了很大缩减。这一发展过程意味着在岸离岸金融市场作为向离岸业务的“过渡”主要在特殊时期发挥作用,在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的初期,它可以充当离岸市场与本土金融市场的连通器,保证本土商业银行对海外人民币业务吸引力的同时,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四、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制度的政策建议 1.短期内仍坚持“内外分离” “内外分离”是美国 IB
11、Fs 最值得借鉴的经验之一。金融创新的空前发展和 80 年代已不可同日而语,且我国对内尚未实现利率市场化,对外尚未形成完善的汇率机制,若要在配合在岸离岸业务的同时发展离岸业务必须保证本土金融市场与在岸离岸市场的绝对分离,尽可能消除套利和避税空间,维持健康的金融秩序。 2.配合其他离岸金融中心,突出区域特色 目前香港、新加坡等地人民币离岸业务进展顺利,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参考美国 IBFs 的发展情况,若上海建立人民币离岸在岸市场虽然在一定程度会分流香港等地的业务,但如果可以准确把握客户投资偏好,形成完善的市场监管秩序,就可以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促进各离岸和在岸市场资金期限结构的优势互补
12、,金融机构也会在良性竞争中获益。 2.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银行业国际竞争力 谨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同时,国内金融市场的完备性建设应该给予充分重视。截止 2013 年 8 月,我国金融机构外汇信贷收支资金运用总计 9985,61 亿美元,比 2008 年同期增长 85.09% ,外汇业务规模的迅速增加表明我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正逐步加深,货币市场资金、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方式也逐步发展。我国传统银行业能否应对以上挑战在于其国际金融业务的参与程度大小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方向。对此,抓住上海自贸区建立的良好机遇,将人民币的在岸离岸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传统国际业务的整合内容之一,对加快利率市场化和提升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冯瑞祥 辛 然:美国国际银行设施:发展与启示J.中国货币市场, 2011.11. 2刘 敏 李 颖:“三元悖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浅析J. 国际金融研究.2008.6. 3史 薇: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问题探讨J. 国际金融研究,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