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力资本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摘要:本文以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为基础,分析了人力资本因素在我国收入差距问题中的影响作用,得出人力资本从健康和智力两个方面影响居民的收入状况,不同的人力资本状况会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人力资本;健康状况;教育程度;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入,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但贫富差距却日益拉大,收入分配方面的矛盾也愈加突出。据统计,全国居民收入总体性差距一直在持续扩大,国际上衡量贫富差距的警戒线为基尼系数 0.4,中国这一指标在 1991 年是 0.282,2001 年为 0.459,2008 年达
2、0.470。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2010 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 0.61(0.6 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可以看出,自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都处在警戒线以上,并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不断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演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不仅使得我国消费不足、资产泡沫较大,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而且也会导致低收阶层由于无法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而催生出社会分化与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的收入差距问题不仅具有与世界其他国家相类似的一般性,而且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而,分析我国
3、收入差距问题更应该从其特殊性出发,研究其背后形成的主要机理。 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 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既表现出与世界各国相类似的总体特征,又存在作为发展中国家、转型时期自身特有的结构性特征。 (一)不同社会阶层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被快速拉大,表现为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比重都在逐渐拉大。除了基尼系数外,衡量收入分配的指标还有:库茨涅兹指数(下称:库氏指数)是以最富有的 20%人口的收入比重表示;阿鲁瓦利亚指数(下称:阿鲁指数)是以最贫穷的 40%人口的收入比重表示;绝对极比指最高收入组的人均可
4、支配收入与最低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根据王传仕的计算,中国城镇居民近几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 19852001 年,基尼系数增加了 57.14%,库茨涅兹指数增加了19.32%,同期的阿鲁瓦利亚指数降低了 23.99%,绝对极比增加了87.33%,两极分化情况很明显。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社科院等编写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4) 中指出:最高收入 10%的富裕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 45%,而最低收入 10%的家庭相应比例仅为 1.4%,财富差距达到 32 倍。而根据 2010 年国际知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现在已有 67 万个家庭拥
5、有百万美元以上的资产,位列全球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但这一数量仅占中国家庭总数的 0.2%;报告指出,0.4%的中国家庭已经占有 70%的国民财富。 (二)城乡之间收人差距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初期的 19781984 年间,城乡收人差距一度出现了缩小的情况,农村家庭人均纯收人年增长率也明显快于城市。但是,从 1985 年开始,城乡收人差距出现持续扩大趋势,1985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为 739.1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为 397.6 元,到 2009 年为 17174.7元和 5153.2 元,二者之比也由 1985 年的 1.86 倍上升为 2009 年的 3.33倍。根据世界银行
6、的报告,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收人的比率为 1.5,这一比率超过 2 的极为罕见,可见我国城乡收人差距已经十分巨大。另外,从增长率上来看,19852009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6435.7 元,增长了 22.24 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 4755.6 元,仅增长了 11.96 倍。可见,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仍处在不断扩大的阶段,也成为造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扩大上。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1985 年东、中、西部城镇居民收入之比为1.15:0.88:l,1990 年扩大为 1.
7、28:0.92:l,1995 年扩大到1.42:0.97:l。2010 年东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3272.83 元,中部地区为 15962.02 元,西部地区为 15806.49 元,三者之比1.47:1.01:1。2010 年收入最高的上海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1838.08 元,最低的甘肃省为 13188.55 元,前者是后者的 2.41 倍。可见,我国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也成为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加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人力资本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一)健康程度会拉大收入差距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健康状况是最基础的人力资本,是进行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的先决条件。较
8、差的健康状况不仅限制着其他人力资本投资的效果,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其他人力资本的正常发挥,导致劳动时间减少、劳动生产率降低,进而严重影响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因而,健康状况会直接加大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据中国人民银行与西南财经大学联合建立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家庭中,健康状况良好的家庭年收入为 46 636 元,健康水平一般的家庭年收入为 33 614 元,健康水平较差的家庭年收入仅为 16 996 元,健康水平较好的家庭收入是健康状况较差家庭收入的 2.7 倍。 (二)受教育程度影响居民收入差距 受教育程度直接决定着人力资本智力方面的质量,进而影响个人在社会分配中的地
9、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受教育程度会影响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导致受教育程度较低者的就业难度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其次,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也会导致劳动者就业的领域不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主要就业领域是以体力劳动为主、低技能行业,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最后,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劳动者,其学习能力、技能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都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从而导致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劳动者具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在按要素贡献分配的体制下表现出差异性的收入水平。综上所述,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也是导致劳动者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据中国人民银行与西南财经大学联合建立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
10、在中国家庭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在本科及其以上的家庭平均收入为 195 282 元/年,而户主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其以下的家庭平均收入仅 30 415 元 /年,本科学历家庭收入是小学学历家庭收入的 6.4 倍。 三、对策建议 (一)政府制订长期规划,提高低收入阶层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一是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出生干预及婴幼儿的营养补贴。为了提高我国的人口质量,降低低收入阶层健康状况的恶性循环,从根本上杜绝在出生环节而出现的身体、生理缺陷,国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出生干预。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出生缺陷干预,通过三级预防干预已经有效地降低了一些常见缺陷疾病的发生率。但是,对于一些贫困地
11、区和贫困人口来说,出生干预的覆盖程度不高,从而使得一些先天缺陷性疾病在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中的发生率依然很高。而低收入阶层的婴幼儿由于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机体萎缩,这种状况就会对其产生长期的影响,导致身体素质较差。因而,政府要加强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出生干预计划和婴幼儿营养加强计划,以提高低收入阶层人口的基本素质。二是继续加大并改善现行针对贫困地区中小学学生的营养补助。三是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特别是要提高低收入阶层的保障程度。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仍然没有覆盖全体居民,而保障程度的差距较大。2011 年,全国 2853 个县(市、区)中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为 2637 个,新农合报销比
12、例仅为 26%(而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为 50%) 。因此,政府应增加医疗保障投入,提高低收入阶层的保障程度,以提高低收入阶层的身体健康水平。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公平有效的教育体系 现有教育体系的教育资源更多地倾向于城市、倾向于高收入阶层,这使得各收入阶层之间由于所能获得教育资源的差异而导致人力资本质量的差距逐渐扩大。因而,在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长期政策中,教育政策应向低收入阶层倾斜,以逐渐缩小各收入阶层之间人力资本质量上的差距。一是要切实改善我国目前教育投资结构失调的状况,继续加大国家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二是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地
13、区教师的收入水平,引导素质相对较高的人才流向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解决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三是加快经济转型,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向技术密集型增加方式,提高知识的收益率,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从而增加社会公众对于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引导低收入阶层增加对教育的投资。 参考文献: 1王传仕.收入分配非均等性对经济与消费增长的制约关系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4(01). 2时学成,张彤玉.我国高收入阶层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学识探索,2011(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4刘金贺,马兹晖,李
14、牧群等.2010 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展望J.当代经理人,2010(07). 5黄世贤.从收入分配角度看中国的贫困问题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02). 6张学仁.对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7(15). 7赵荣,王斌,张结魁.西安市国内游客旅游行为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02(04). 8郭旭新.经济转型中制度变迁的动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6(02). 9刘晓路.论政府在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中的作用J.财贸经济,2003(08). 10夏莉艳.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成因分析和对策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4(10). 11孙立平.贫富差距的几个新特征J.理论与实践,2003(05). 12阮扬,陆铭,陈钊.经济转型中的就业重构与收入分配J.新华文摘,2003(02). 13肖行.我国社会保障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10). 14刘凤良,吕志华.人力资本对收入分配影响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8(06). *本文受西北民族大学中青年项目“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的互动关系研究”的资助。 (作者单位:浮莉萍,兰州工业学院;王超,西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