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中毒防护措施.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68165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硫化氢中毒防护措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硫化氢中毒防护措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硫化氢中毒防护措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硫化氢中毒防护措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硫化氢中毒防护措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硫化氢中毒防护措施,二0一一年十一月,目 录,1、硫化氢中毒级别及症状2、危险区域划分及安全提示4、硫化氢中毒急救措施5、硫化氢防护注意事项6、措施及防护用具使用检查,一、硫化氢中毒级别及症状,1轻度中毒:表现为畏光、流泪、眼刺痛、异物感、流涕、鼻及咽喉灼热感等症状,并伴有头昏、头痛、乏力。 2中度中毒:立即出现头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走路不稳、咳嗽、呼吸困难、喉部发痒、胸部压迫惑、意识障碍等症状,眼刺激症状强烈,有流泪、畏光、眼刺痛。,3重度中毒:表现为头晕、心悸、呼吸困难、行动迟钝,继而出现烦躁、意识模糊、呕吐、腹泻、腹痛和抽搐,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并发肺水肿、脑水肿,最后可因呼吸麻痹

2、而死亡。 4极重度中毒:吸入12口即突然倒地,瞬时呼吸停止,即“电击样”死亡。,二、危险区域划分及安全提示,1、极度危险区域 硫化氢在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是10mg/m3。 当浓度760mg/m3(502ppm)时,人会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麻痹而死亡,此区域属于极度危险区域。 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车间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2、高度危险区域 当硫化氢浓度介于300760mg/m3(198502ppm)时,可引发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恶心、呕吐、排尿困难。此区域属于高度危险区域。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

3、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3、中度危险区域 当硫化氢浓度10mg/m3300mg/m3(6.6198ppm)时,可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此区域属于高度危险区域。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三、硫化氢中毒急救措施,当硫化氢中毒事故或泄漏事故发生时,污染区的人员应迅速撤离至上风侧,并应立即呼叫或报告,不能个人贸然去处理。有人中毒昏迷时,抢救人员必须做到: 1戴好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穿好防毒衣,有两个以上的人监护,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切断泄漏源。,2进入塔、封闭容器、地窖、下水道

4、等事故现场,还需携带好安全带。有问题应按联络信号立即撤离现场。 3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硫化氢。 4尽快将伤员转移到上风向空气新鲜处,清除污染衣物,保持呼吸道畅通,立即给氧。,5观察伤员的呼吸和意识状态,如有心跳呼吸停止,应尽快争取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护(勿用口对口呼吸)。 6在到达医院开始抢救前,心肺复苏不能中断。,救治中毒人员应注意:(一)在上风向空气新鲜处安置患者,脱去患者污染的衣物,同时注意保暖并且保持安静;供氧积极供氧是改善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缺氧的重要措施。根据病情轻重,采用鼻导管、面罩等给氧方法纠正缺氧。现场呼吸停止时,即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时及早注射呼吸

5、中枢兴奋剂。心脏骤停时,应立即实行体外心脏按压士。,(二)现场局部急救治疗:眼部损害可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可用激素软膏点眼。接触的皮肤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后期按化学性烧伤处理)(三)在能维持呼吸、心跳的情况下,就近送往医院进进一步治疗。,四、硫化氢防护注意事项,1、采样作业注意事项 (1)检查采样器是否完好; (2)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站在上风向,并有专人监护; (3)采样过程中手阀应慢慢打开,不要用扳手敲打阀门。,2、设备内检修作业 需进入设备、容器进行检修,一般都经过吹扫、置换、加盲板、采样分析合格、办理进设备容器安全作业票后,才能进入作业。但有些设备容器在检修前,需进人排除残余的油泥

6、、余渣,清理过程中会散发出硫化氢和油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必须做好安全措施。以下七项为设备内检修作业步骤: (1)制定施工方案; (2)作业人员经过安全技术培训;,(3)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携带好安全带(绳); (4)进设备容器作业前,必须作好采样分析; (5)作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0min; (6)办理安全作业票; (7)施工过程须有专人监护,必要时应有医务人员在场。,3、进入下水道(井)、地沟作业 (1)执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规定; (2)控制各种物料的脱水排凝进入下水道; (3)采用强制通风或自然通风,保证氧含量大于20%; (4)配带防毒面具; (5)携带好安全带(绳); (

7、6)办理安全作业票; (7)进入下水道内作业井下要设专人监护,并与地面保持密切联系。,4、油池清污作业 (1)下油池清理前,必须用泵把污油、污水抽干净,用高压水冲洗置换; (2)采样分析,根据测定结果确定施工方案格安全措施; (3)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有专人监护,必要时要携好安全带(绳); (4)办理好有限空间作业票。,5、堵漏、拆卸或安装作业 设备、容器、管线存有硫化氢物料的堵漏、拆卸或安装作业时,必须做到: (1)严格控制带压作业,应把与其设备容器相通的阀门关死,撤掉余压; (2)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有专人监护; (3)拆卸法兰螺丝时,在松动之前,不要把螺丝全部拆开,严防有毒气体大量冲出。

8、,6、检查生产装置的注意事项 (1)平稳操作,严防跑、冒、滴、漏; (2)装置内安装固定式硫化氢报警仪; (3)加强机泵设备的维护管理,减少泄漏; (4)有泄漏的地方加强通风; (5)存有硫化氢物料的容器、管线、阀门等要定期检查更换; (6)发现硫化氢浓度高,要先报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才能进入现场检查和处理。,7、油罐的检查作业 (1)严禁在进、出油及调合过程中进行人工检尺、测温及拆装安全附件等作业; (2)必要的检查、脱水,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向,并有专人监护; (3)准备好适合的防毒面具,以便急用。,防护措施: 1产生硫化氢的生产设备应尽量密闭,并设置自动报警装置。 2对含有硫化氢的废水

9、、废气、废渣,要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3进入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密闭容器、坑、窑、地沟等工作场所,应首先测定该场所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采取通风排毒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操作。,五、预防措施及防护用具使用检查,4硫化氢作业环境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要定期测定。 5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好防毒面具,作业工人腰间缚以救护带或绳子。做好互保,要2人以上人员在场,发生异常情况立即救出中毒人员。 6患有肝炎、肾病、气管炎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硫化氢作业。 7加强对职工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过滤式防毒面具: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含量大于等于20%,且硫化氢浓度小于10mg/m3时,可选用

10、灰色罐的过滤式防毒面具。 (1)使用前要进行气密性检查:使用者戴好面具后,用手堵住进气口,同时用力吸气,若感到闭塞不透气时,说明面具是基本气密的。 (2)正确佩戴:选择合适的规格,使罩体边缘与脸部贴紧。使用前应先将导气管与头罩的螺丝,旋紧,另一端与滤毒罐的螺丝连接,保证各部分连接密合,保持气流畅通无阻,使用时必须记住,事先拔去滤毒罐底部进气孔的胶塞,否则易发生窒息事故。使用时滤毒罐底部的通气孔和头罩呼气阀注意防止外来物料的堵塞。 (3)紧急佩戴:如发生意外,一时无法脱离现场时,使用者应即屏住气,迅速取出头罩戴上。当确认头罩边缘与头部密合,接着猛呼出体内余气,再作简易气密性试验后,方可投入使用。

11、,空气呼吸器: 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含量小于20%,或硫化氢浓度大于或等于10mg/m3时,须选用隔离式防毒面具,目前常用的为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1使用前先进行压力测试:打开气瓶阀,沿逆时针方向旋开气瓶手轮,至少2圈。同时观察压力表读数,气瓶压力应不小于28Mpa,否则应换上充满压缩空气的气瓶。,2佩戴装具:扣紧和调节肩带、腰带,使呼吸器的位置紧贴身体后背。压力表固定在空气呼吸器的肩带处,随时可以观察压力表示值来判断气瓶内的剩余空气。 3佩戴面罩:确定口罩上已装了吸气阀。拉开头罩戴在头上,带子平置于头部和颈部,没有缠绕。单手把头罩拉至头后部,确保下巴位于面罩的下巴罩内。,4检查面罩密封:把颈带(下方两根带子)末端朝头后方拉动,扣紧颈带。用手掌心捂住面罩接口处,通过吸气直到产生负压,检验在面罩与脸部密封是否良好。若发现有空气泄漏进面罩,移去面罩,重复佩戴。如果调节面罩后,还不能与脸部保持密封,更换一个新的面罩。(面罩的密封圈与皮肤紧密贴合是面罩密封的保证,必须保证橡胶密封面与皮肤之间无头发或胡须等)。,5当气瓶内消耗空气至5.5MPa0.5MPa时,报警器会发出报警声,以提醒使用者气瓶内最多还有16%的空气。一旦听到报警声,应准备结束在危险区工作,并尽快离开危险区。,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