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84066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科研作为高校综合实力的一个支撑因素,已经显得愈发重要,高校科研管理的好或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科研水平,影响着高校的综合竞争力。然而近年来频频发生的与科研相关的职务犯罪案件,给科研人才管理和科研资金管理敲响了警钟。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高校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科研立项评审透明机制、科研经费弹性预算制度、引入第三方预算评价机制、完善结题验收流程、建立科研人员信用库和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等措施。 关键词:高校 科研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投入的大幅增加以及高校自身科研意识的增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变得日益复杂,而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不仅是高校内部的事情

2、,而且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的影响。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 2011 年、2012 年连续两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 (教监20126 号)等 4 个针对高校科研管理的通知,不仅仅是要规范科研管理,更重要的是要保护高校中的一批科研精英。 一、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课题立项评审不透明,科研机会不平等 在课题立项过程中,公平机制的建立主要表现在课题申报者之间机会均等、条件平等,任何人不得拥有特权地位或其他便利条件,以获取课题申报的优待。实际上,此种公平机制在现实中很少实践。当前,我国大部分科研基金的评审流程基本上是“三步走”的模式:初审、同行专家评议、

3、学科评审组评审。但具体评委的情况、评审流程、评审标准及评审过程却没有合理的公开,课题申报成功与否,也没有公开的原因说明。在这种非透明的课题评审模式下,将不可避免地带有人为因素,甚至有些课题评审专家就是课题的申报者或参与者,科研立项评审机制缺乏透明性、公平性。 (二)科研经费预算制度不科学,科研经费流失严重 高校作为我国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地位愈发重要,现在更是成为我国最大的基础研究机构,其科研经费呈逐年增长趋势。从 2003 年到 2007 年,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年均增长 20%。然而,国家审计署公布的科技部 2010 年度审计时作了这样的描述:审计 2010 年的 99 个支撑计划

4、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课题、扩大开支范围、未经批准调整预算、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会计核算不规范、课题突击花钱购买设备等问题。科研经费支出乱象丛生,各种腐败案件频频发生,围绕科研经费甚至形成了一条隐秘的腐败生态链。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原因就在于科研经费预算制度不科学。一方面,当前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编制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而直接费用项目设置过于粗放,与课题实际支出内容具有较大偏差,间接费用的预算管理方式与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相脱节,高校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制度,不计提折旧,不进行成本核算,科研课题间接费用缺乏明确的计算分摊依据。另一方面,一般项目在立项时都有经费指

5、导数,例如某类型的项目金额只能在 20 万元到 30 万元的范围内。教师申报经费预算时,在总量符合标准的基础上,明细数只能凭经验判断,立项审查时,因为缺乏合理的预算体系和标准,也难以把握课题申报的预算是否合理。 (三)结题验收不严谨,重申报,轻验收 根据教育部统计,2007 年全国高校从事科技活动人数为 36.6 万,通过各种渠道共获得科技经费 544.4 亿元,承担各类科技课题 27.2 万项。2007 年全国高校共出版科技专著 2 603 部,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10.3 万篇,鉴定科技成果 8 200 多项,签订技术转让合同 6 908 项,当年实际收入 13.2 亿元。200

6、7 年高校申请专利近 3 万件,获得专利授权1.5 万件,其中获国外专利授权 45 件。从上述一系列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高校在科研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员和经费,而取得的成果却与投入不成比例, “论文多、成果少”的事实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原因就在于当前我国高校中存在着“重申报、轻验收”的不良现象。在课题申报时,组织人员搜集材料、邀请专家反复评审论证等,然而在课题申报时,当前只有部分国家重大科研专项以及 973 等国家级的重大科研课题有着较为严格的中期检查和结题审计,其他大多数科研课题结题都是凭项目负责人的书面材料,缺乏进行实地验收和系统评估的标准,因此科研课题取得成果的真实性也就缺乏考证。 (四)部分

7、科研人员信用缺失,科研评价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高校中频频发生各类科研腐败案件,最恶劣的莫过于上海交大“汉芯一号”涉嫌造假并骗取国家近亿元经费事件,西安交大因存在着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符合实际的问题而被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课题等。被曝光的这些还只是各类科研腐败案件的冰山一角,当前高校中科研的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科研课题负责人不按要求履行科研合同;随意开支科研经费,把科研经费当成个人支出、消费“小金库” ;没有实质性的科学研究,而只是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文章;课题延期以及课题结题不结账等问题。高校中之所以出现以上各类科研腐败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科研评价机制。当前科研课题评价多

8、是采用专家评价结合论文数量和影响力的评价方式,据此来判断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应用意义。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主观上,会存在贿赂评审专家的可能性;二是客观上,因评审专家自身知识范围因素而造成的评价偏差,以及单纯的论文数量会引导科研人员更多的去关注科学的理论性而忽视了科研成果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二、解决对策 (一)建立透明的科研课题立项评审机制 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更应强调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和科研成果的实用性,而不是课题申请者的资历或职称。应鼓励新人、新思想,鼓励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改变当前科研课题重复研究、过度集中在少数“权威人士”手里而一般人员却资助不足甚至得不到资助的矛盾,

9、要打破这种封闭的科研课题立项评审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科研课题立项评审流程,实行课题评委网上公布和责任倒查的问责制度,及时公布科研立项时评委情况、评审的标准、评审流程及评审结果,创造一个公平的科研环境,使真正优秀的科研课题得到公正对待。 (二)实行弹性预算制度,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原高校会计制度不计提折旧,不进行成本核算,加之科学研究的不可预见性因素,导致经费往往很难预料到,从而使得科研人员无法合理估算科研成本,使得经费预算与实际执行具有偏差。可以实行弹性预算制度,允许经费的执行在预算数上下合理范围内进行浮动,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由专业的评价机构对申报的经费预算进行合理性评估,不再设置预

10、算限额,只要是能提出合理解释的预算,都可以批复,这样就不会出现预决算不符,致使科研经费流失的现象。 (三)加强结题验收管理,完善课题结题验收流程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近期召开的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视频会议上指出,高校要注重科技创新的质量和贡献。科学研究的价值及最终目的在于科研成果的转化, “纸上谈兵”的科研成果不能切实转化为推进社会经济生活的生产力。因此,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及高校内部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管理,制定规范的结题验收管理办法,形成一套完善的科研课题结题验收流程,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验收流程,一方面减轻科研负责人的验收负担,另一方面也规避了可能发生的“走过场”

11、现象。 (四)建立科研人员信用管理和科研绩效评价机制 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应建立统一的高校科研人员信用管理库。该库要详细记录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课题数量、科研经费量、科研成果及不良信用等。同时为保持科研评价的公平和可行,还应建立统一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各类科研课题以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为基础,选取适合自身情况的评价指标,从而做到各类科研评价公平并具有可比性,达到进行科研评价的目的。 (五)建立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全过程科研管理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要关注从科研课题申报到结题的全过程管理,包括科研人员管理,如专家库和科研人员基本信息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即各类科研经费预、决算及

12、结余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如获奖情况、专利、著作和论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各类统计报表管理,获奖比率统计、成果转化统计等;科研工作量管理,对科研人员统计其科研工作量,便于绩效考核等。功能强大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既方便各类信息的统计与公开,也为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和科研绩效评价提供了原始数据。 三、结束语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科研水平,如何做到“管好”而又不至于管理失控,致使监控过度打击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这不仅是高校要解决的问题,也应是当前我国社会各方要共同关注的大事。我们要继续积极探索适应科学研究规律的科研管理办法和科研绩效评价机制,规范科研管理,确保高校科研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系南京邮电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绩效评价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YS211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