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模块化教学的应用摘要:本着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思想,本文首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简述了模块化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设计及教学评价,最后结合实践提出了模块化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对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84-02 模块化教学是目前国际上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重新组织教学结构,根据本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
2、需要,打破课程之间界限,整体构建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将一个专业或一门综合型课程内相关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模块,并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授课时数、授课形式及自学方式和时间等,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内容体系,也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基础是我院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学生入学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2算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使它们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并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因学生学
3、习起点不同,不能因材施教。由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地教育状况存在差别,学生入校时计算机基础能力参差不齐,这种计算机水平的基础对教师提出了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的要求。 2.教学内容不适用。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的同时有所增加,但是与之相对应的课程学时却明显偏少,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知识结构滞后,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面对这样的矛盾,任课教师往往选择照本宣科式的授课方式。教师必须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时常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重新整理,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中如何应用。 3.授课条件有限。从现在的情况来看
4、,大多教师都是在教室内采用“计算机+PPT”的操作演示型教学。如果把计算机基础课堂设立在机房,其教学条件相对于传统课堂的优越性不言而喻,然而,仍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这一有利条件进行有效利用,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4.评价方式单一。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还是采用期末机试和笔试的方法。这种“一考定成绩”的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期末死记硬背。大部分学生对这样的考核方式感到3厌烦,不能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二、 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1.模块化内容的确定。在进行模块化教学之前,先进行较为详尽的岗位调研,根据计算机专业各岗位结构和
5、特征等分析确定各岗位能力体系对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准确的定位,并根据具体专业及职业岗位要求设定课程内容,避免计算机专业学生因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而面临的毕业即失业的困惑。所以我院根据岗位调研的结果和我院大学一年级计算机基础的实验内容进行了细化与强化,重新调整计算机基础的课程结构,将该课程分为汉字录入、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计算机软件安装与维护、局域网组建于维护、常用办公软件与信息检索五大模块,分别培养学生的打字能力、计算机软硬件安装与维护能力、组网能力、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大大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奠定基
6、础。 2.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设计。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五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所谓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灵活选择和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进行学习。不同的活动序列组合很自然地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1)分析教学目标和单元知识类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知识一般可以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综合性知识等,不同的知识类型应采用不同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如计算机硬件组4装与维护模块中的有关 CPU 的结构、性能指标等知识,属于事实性知识,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
7、优势,生动形象地呈现学习的内容,这时我们就可以选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而局域网组件与维护模块中的局域网的组建这一知识点是较为复杂和综合性的知识,这时我们就可以选择案例式教学,通过进入一些有代表行的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2)根据选择的教学模式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模式确定后,我们就要选择一种或几种学习活动,也可以将几种学习活动进行组合,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新的学习活动,最终形成完整的活动序列,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序列来完成学习。首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要有必要的活动描述,使学生准确了解当前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和意义。其次确定活动操作顺
8、序,并保证活动序列之间相互联系符合认知规律,而不是把任务简单分解成几个若干的子任务,随意排序。最后,教学模式的教学序列的活动量要适度,教师并进行反思。如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概括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界定问题分析问题组织分工探究解决问题评价和反馈”等。 3.模块化教学的评价体系。五个模块的最终考核采取上机实际操作完成任务和平时任务作业的完成情况两种方式。各个模块的最终评价由各个模块的授课教师制定考核标准,最后按照五个模块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别给予达标、不大达标、优秀的三个级别。五个考核模块中有一个模块不达标则认定最终的成绩为不达标,各模块基本功考核均为优秀则最终
9、成绩优秀,其余各种情况最终认为考核达标。5模块考核成绩为不达标的学生可以继续参加实训,直到下一次考核达标为止,这样做可以给那些计算机基础不好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巩固提高所学的知识。 三、模块化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1.模块化教学内容的划分。模块化教学的教学内容不是根据学科知识系统进行编写的,而是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单独的模块,所以模块的内容要根据科技的更新及时地修改。 2.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每个模块的授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教学模式与教师活动的设计能力,这对教师是一个考验。 3.教学模式的选择与教学活动的设计。每个教学模块的教学内容要选择直接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活动,而不是将各个教学活动简单地叠加,因为教学模式的选择与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将直接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解决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有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学生的就业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荣荣,余胜泉,陈琳.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电话教育研究,2012, (09):1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