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自主作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5415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自主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自主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自主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自主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自主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自主作用【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老师是数学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手、眼、脑并用,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本文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作用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教学自主问题情境拓宽兴趣 一、提出问题,预设情境,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

2、、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能使学生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要有兴趣与好奇心。问题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已有知识,并富有情趣。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到有关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求的思维活动。例如:在我的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正方形,从摆 1 个正方形所需要的火柴棒,到连着摆 2 个、3 个正方形所需的火柴棒的实际操作。来诱2发他们对摆 50 个、1

3、00 个正方形所需要的火柴棒的思考。师生就会很自然的转到学习知识上来。再如用袁隆平的科学水稻和“神舟”三号宇宙飞船这些跟我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情提出问题。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到了数学学科中存在的一些规律,还在学习的同时掌握了社会知识。数学中渗透了语文,政治思想的教育。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能把学生引入到最佳的思维状态。能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盎然,提高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延拓创新,创设情境,增长自主学习的精神。 新课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求学生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究数学奥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从

4、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学习。当然,这也离不开老师上课时的精心策划和指导。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各方面,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去发现一些与数学有联系的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编辑一些问题。从问题中找出规律。如:我在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习题课的过程中,从资料上选取了这样一道应用题: (*)一列快车长 180m,时速为 72km,一列慢车长 220m,时速为48km,问: (1)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2)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前,快车从追上慢车车尾开始到刚好与慢车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 这是一道双动态的典型应用题,一般来说学生是很难弄清题意获得3正确

5、、完整的解析过程的。但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事先并没有直接给出原题(*) ,而是将(*)中的题目条件变改,出示给学生的是下题:()一列火车长 180m,时速为 72km,一座桥长 220m,火车从车头上桥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桥需要多少时间?这是一道动静态的应用题,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作出示意图分析、弄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的解析过程的。我要求学生将()中的条件“一座桥长 220m”任意更换为其它条件,提示他们最好改变为动态的事物,重新自编应用题(学生分组讨论) 。之后我将学生自编的应用题收集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一列火车长 180m,时速为 72km,一山洞长 220m,火车从车头进洞

6、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洞需要多少时间? 第二类:一列火车长 180m,时速为 72km,另一列火车长 220m,时速为 akm, (这里由于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时速,故用 akm 代) ,问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 第三类:一列火车长 180m,时速为 72km,另一列火车长 220m,时速为 akm,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快车前,快车从车头与慢车车尾相接到刚好与慢车车头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更有优秀的学生,在第二、三类题中增加“两车距离 bkm”的条件,第一类题与()当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第二、三类题则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提出的问题。 这个过程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明

7、显的。其中渗透了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始终在愉快,兴奋的过程中努力自主的思考、揣摩。我要求学生自己解答以上自编的问题,他们都能准确的给出解答过程,并都能清楚的说出分析问题的步4骤。此时,学生兴趣特别浓,结束之后,我告诉学生,事实上,我本来想要出示的原题正是第二、三类的综合应用题。学生此时情绪更高,我便顺水推舟,启发学生今后遇到问题时,不仅要会解答,更重要的是要在解答过后善于总结,发现新的问题,因为我们在书本上遇见的常是一些较实际问题简单的问题,而实际问题往往又正好是这些问题的延拓。 三、开放题材,联系实际,拓宽自主学习的世界。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

8、存在着数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 ,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开放题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课前安排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比吗?让学生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和脚底长度比?身高与两臂平伸的长度比?脚底长度与身高比?并引导学生想想在生活中的用处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开放题,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探索新知识。 “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性的一种典型代表,对于培养学生从

9、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很有作用的。但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不是来展示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用多种方法去解决,而是要在比较中寻找一种最佳、最近的途径,也就是说,掌握“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题一解” 。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求认5识问题的正确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要害,这是培养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所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解决多个相同数相乘时的书写时,乘方的应用就是一个捷径,假如这时仍有学生用原始的方法把它写成很长的一个样子,你会怎么想呢?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更要善于帮助他们总结归纳问题,使其认知水平有所提高。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要想带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精神,应将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然后创设情境,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主动探究。在学习中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带“有色眼镜”看人,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个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