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爱“留守儿童”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务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子女大部分不得不留守在农村,形成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很多留守儿童生活上缺少照顾,学习上无人问津,心理上孤独苦闷,安全上没有保障。 在 07 年师范院校毕业后我幸运的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具体来说是一名职业教育教师,来到这所学校工作已经有 5 年之久,刚开始工作那年我就积极向学校申请班主任,让我成为一个职高班班主任,说心里话那时的我更想带的是普高班级,因为那时我刚从大学毕业,也是通常的师范类物理学毕业生,所以想和普高班学生一起努力,希望他们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但由于工作需要我担任职高班电工基础的教学,虽然
2、他们是实训班级不能考上理想大学,但是我认为他们的动手能力相对普高班级的学生更好,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吃苦能力也相对城市小孩更强,只要用心学习知识和技能,他们毕业后就一定也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这也是职业学校的老师们所希望看到的。所以只要我们学生用心,他们同样的能够成才。 我也承认,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自身有不少毛病,经常会给你找点小麻烦,上课说话、看课外书,睡觉玩手机之类,更有几个学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请假,作为老师最担心的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只要有问题我就会和他们交流沟通,有的时候也需要他们家长的交流,但是2最后发现他们的家长大多在外地,在外奔波忙于赚钱,只求在经济上供给充足,很少有时间在学习
3、和生活上关心他们的子女,这也是中等职业教育老师为什么相对普通高中老师更要有良好的耐心原因。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一类学生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大城市发展的比较快,他们需要大批的务工者,因此家乡的劳动者一批一批的往外输出。由于外出务工者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也越来越庞大。 一、 “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 我班刚开学的时候有 47 名学生,随着对学生的逐步了解,我发现有26 名学生的父母亲都在外地,有 8 名学生的父亲或母亲在家,同时还有1 名学生是单亲家庭,还有 10 来个学生的家长都在家,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中的多数都很忙碌。在我们学校,这样的留守比例是很正
4、常的,我们的家乡虽然发展的也比较快,但是和外面相比,外面的天地施展的空间更大,因此还是有不少人往外走,在我镇的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不小比例,且在不断增长。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1.监护现状堪忧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3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
5、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教和引导。 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自己的子女,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三是全托辅导机构监护,这种类型也在逐渐的扩大,全托辅导的机构越来越多,他们管吃、管住、管学习同时帮学生洗衣等。这样的监护对象不是亲人,只是全托辅导机构的老师们。他们主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安全,很难对学生的精神、道德上的管
6、教和引导。 2.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渴” 漫漫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 “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如:打架、斗殴等。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 41、变“留守儿童”为“随行儿童” 。随
7、着条件的改善,在经济发达、务工者集中的地区,降低办学条件的“门槛” ,加快专门学校的建设,在务工者集中的地方多办学校。让他们的子女在其打工附近就学。 2、在民工输出地多建企业,让民工在家乡就能就业,在家就可以多陪伴他们的子女,更多的交流沟通机会,更能随时关爱他们的子女。 3、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护网。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通心理问题热线电话,让有这方面知识、经验的老师担任辅导教师,切实解决“问题学生”的心理疑难杂症。加强家校联系,及时沟通、关爱“留守儿童” ,以师爱弥补其父爱和母爱的不足。 4、学校要不失时机,加强对“留守儿童”双休日的跟踪管理
8、。组织班主任和有关教师,深入到这些同学的家庭,走访左邻右舍,请他们来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尤其注意学生双休日的活动,经常性地保持联系和互通信息。同时老师和留守学生可以确立一对一帮扶对象,与留守儿童谈心、交流。设置“亲情电话” ,建立互通制度。做到班主任每月与外出家长至少电话联系一次,反馈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也要求外出家长在百忙中,每月至少给孩子打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鼓励子女战胜困难的信心。家长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 5、公安、司法、法院、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要协助管理。对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进行治理,铲除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源头,严防犯罪关口前移,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宣传,采用以案说法、现身说法等生动有效形式,进行警慑教育。呵护“留守儿童” ,关注未成年人成长,还孩子5一个健康成长的好环境。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长的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心“留守儿童” ,让他们的蓝天更蓝! 参考文献:书名关爱留守儿童作者:叶敬忠,杨照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