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本源的校园文化管理.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7776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归教育本源的校园文化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回归教育本源的校园文化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回归教育本源的校园文化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回归教育本源的校园文化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回归教育本源的校园文化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回归教育本源的校园文化管理教育,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与责任是承载文化、传承文明。应当说,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始于文化,基于文化,得于文化。挖掘地区优秀文化资源,精心培育和确立学校文化,实施文化管理,通过不断的发展积淀,最终形成一个符合学校特征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管理的创新理念,更是每一所学校实现优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从“文化立校、科技兴校”到“精致+特色”的办学理念,我们最终确立了“致真”教育的办学思想。围绕这一办学思想,我校将学校文化建设的设计思路确定为“植根传统文化,追逐现代特色” ,以人文性和发展性作为学校文化的显著特征,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活动文化、课程文化、环

2、境文化六大方面的系统建设,构建出一个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 精神文化,雕琢一个“魂”字 “致真”教育是我校的文化之魂。 1.“致真”教育的由来 “致真”是个组合自创词。致:致力于、使达到、精细表过程;真:真实、确实、清楚表状态;教育是一个需要在不断地行进中求得最佳状态的事业。 “致真”教育也是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建设的内涵所在。科学求真,代表着人类在科学领域上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科学精2神的体现。 在我校的办学实践中, “致” ,有“做什么,怎么做”的意思, “真” ,有“追求什么,达到什么”的意思。 “致真”教育的定位,力图将我校的科技教育和学校文化两大特色有机统合起来,是

3、“精致+特色”办学理念的凝练与升华。 2.“致真”教育的内涵 “致真”教育,我校诠释为“做真教育、真做教育;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 做真教育。 “致真”教育的认知原则遵循教育的“三大规律”做教育,即“按照教育客观规律办学,按教师发展规律治教,按学生成长规律施教” 。教育客观规律,我们诠释为静、细、化、淀、容几个字,内涵分别是清静专学、精致细节、文化化人、积累扬弃、包容开放;教师发展规律,包括魂、管、学、养、用几个字,内涵分别是团队精神、定制导思、德才德先、全才全养、量才适用;学生成长规律,体现在异、循、培、教、全几个字,内涵分别是尊重差异、循序渐进、养成品行、三教统一、全面个性。 教人求真。

4、 “致真”教育的实施途径,通过“三个”途径在教育的过程中求真:做“别致”的教育,即实施科技教育,追求科学的真谛,是追求真知的过程;做“精致”的教育,即培养道德精神,塑团队核心价值观,追求人性的善良,是追求真爱的过程;做“雅致”的教育,着力文化建设,培育高雅情趣品位,追求艺术的美境,是追求真美的过程。 学做真人。 “致真”教育的育人目标,通过“三种”素质的培育塑造3完善个体。智商:理性素质,即认识、驾驭、征服的力量,即科学;情商:情感素质,即交往、友爱、亲情的基础,即道德;感商:感性素质,即美化、创造、体验的前提,即艺术。 3.“致真”教育的实施途径 第一,做“雅致”的教育。 学校将校园中主体植

5、物“竹”赋予人文精神,引“竹”之品格作为学校团队精神的象征,并逐渐形成了“大我”的团队核心价值观和“可爱+精心”的校本师德标准。 这样定位有三点原因:第一,学校校址曾为清朝贝子的府邸,至今仍留有八字照壁、古亭、古树等古代文化遗存,这些都为经典文化的选取提供了物像基础;第二,校园绿化的特点是以竹为主要植物的群落分布,形成了连片的竹林与古亭云墙相互映衬的独特环境,不应使之成为一个苍白的存在,而应赋予它以灵魂;第三,历史上, “竹文化”历来是中国精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以其“清新高雅、虚心有节、乐群奉献、自强不息”的形象为历代文人志士所推崇并赋予其强烈的象征意义。“竹”所蕴含的中华美德与民族精神成

6、为我校师生所推崇的精神文化。 第二,做“别致”的教育。 在学校近 70 年的办学历程中,科技教育的鲜明特色几乎陪伴了学校成长与发展的始终。近年来,我们认识到:科技教育不仅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工作,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 50 年代起,我校在全市第一个开展航模活动,从而拉开了科技教育的序幕。其后,经历了课外科技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向课内科技教育转化和课内外相结4合的科技教育三个阶段。近年来,我校的科技教育进入到以“建构科学教育体系,从特色到本色”为目标的第四个阶段建构学校科学教育框架体系。我们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与师生发展的天梯,这个天梯一定要建立在学校厚重的思想品格和人文精神上,与

7、“竹文化”互相呼应、相得益彰。 行为文化,突出一个“养”字 1.养善培细,引导教师善思细行 善是最大的智慧,细是最佳的行为。 “致真”教育的实施途径之一是做“精致”的教育,其核心就是致力于培养团队及个体的善思和细行。基于此,我们将内涵发展中的行为文化确定为“养善”和“培细” ,制定并出台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师德标准。 “养善”的目标,是树立可爱教师形象和建设可爱教师团队,提出“与人为善、永不绝对”的做人原则,出台了东四九条小学做可爱教师的修养标准 ,直接阐明了向善思维和可爱行为是“精致”教育的内在表现。 “培细”的目标是树立细心教师形象和建设精细教师团队,提出“凡事用心、超越标准”的做事原则,出台

8、了东四九条小学做精细教师的修养标准 ,直接阐明了细节精神和细致行为是“精致”教育的外在表现。 2.养成教育,培育学生优良品行 养成强化品行,品行决定风气,风气形成文化。基于此,我校的德育工作坚持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培育追求真、善、美的小公民。 具体做法有:其一,贯彻守则 规范 ,定时诵读校训 少年5君子歌 ,强化校规 班训 养成教育三字歌的育人作用,通过开办“养成教育一日营”活动,坚持严格的“日常行为规范检查评比”和及时到位的反馈,使品行和规则意识渗入学生心田;其二,发挥团队骨干作用,完善校级、年级、班级对小干部的三级管理机制。设立“小督导员” ,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引导小干部实施礼仪规范达

9、标措施,发挥他们在德育与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形成良好班风;其三,从小事和小节入手,在文化设施、设备的开放性使用中,引导、教育、养成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辅之以各种形式的表扬,激励学生固化优良的自觉行为,形成行为文化氛围;其四,认真组织“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和“道德银行、储蓄文明”的填写,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其五,重视心理健康,营建温馨心理辅导小屋、信箱,培训心理教师,疏导学生心理,纠正特殊学生的不良行为。 环境文化,体现一个“韵”字 我校秉承“植根传统文化,追逐现代特色。用厚重的文化内涵感染师生;用神奇的科普知识吸引师生;用精美的艺术展品打动师生”的校园环境文化构建思想。学校提出了

10、“不豪华,要精致(人文性) ;不庞杂,要有味(独特性) ;不浮躁,要有趣(功用性) ”的校园环境建设思路,并把它命名为“校园是一本有趣的教科书”工程,力图将科技、人文、艺术元素统筹考量、有机融合在一起,体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及追求境界,努力营造“精致、雅致、别致”的文化生态环境。 1.赋予竹韵气息 6古迹、绿植和墙壁是重点,我们将学校留存的古亭命名为“咏竹亭” ,亭中对联“听墙外风雨多生变化;看园中青竹自有道德” ,取观竹、吟品之意。观竹,意为关注、了解社会和自然的诸多变化;吟品,意为吟诵中品味竹之情操,加强自我修养,追寻“真、善、美”的人生最高境界;环绕云墙设立花窗造型的十块浮雕展板,

11、融中华历史、书法文字、科技发明、文学诗句、竹之艺术为一体,形成竹文化展区,蕴含丰富、寓意深刻。 2.凸显人文性与科技性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地下室,布置了科技艺术走廊,步入自然之角体验的是天空海洋、山川河流、花鸟鱼虫的亲切与奇妙。这里呈现的每一种元素,都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再度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 低年级走廊,我们设计了“知识火车、问题城市、你问我答”这样几个环节,给学生以好奇、求知、思索和参与的空间,培养着他们求真知、提真问、真思考、解真问的良好品质;图书走廊,学生自己从家里拿来好书与伙伴们推介分享,我们分为低、中、高年级布置不同的主题书架,学生们可以课间阅读,并在书角贴上推荐理由标签。

12、二层茶苑,取花亭月门的造型,主题琴棋书画,表达中华民族所崇尚的高雅艺术文化。三层竹香书院,取古代书斋和英文书名为造型,融传统现代为一体,主题笔墨纸砚,寓意古今志士苦读报国的文化品格。课间时分,学生们留恋期间,或是抚琴下棋,或是悦读静思,享受着穿越古今的文化大餐。四层科技基地, “看得到、动手操作、学得乐”是我们对基地的设计理念。校园北侧的蓝天气象站、绿色生态园,将气象、7种植与养殖的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南侧的食品味道工作室、金色环保圈、绿色种植园,将健康生活与低碳环保的理念深深浸入到师生的探究活动中。 以上,是我校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思考与实践。良好的学校文化,其建设进程也必然是漫长而艰巨的。文化立校不仅是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责任,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真正需要,将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及开拓精神永远贮存并流动在每一位学生心中,才是“致真”教育永恒的使命。 编辑王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