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基础与加工加工炮制学复习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687915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基础与加工加工炮制学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药基础与加工加工炮制学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药基础与加工加工炮制学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药基础与加工加工炮制学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药基础与加工加工炮制学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名词解释:1、中药的粗加工:这是指对中药原药材(也称生药)在采集或收购后入库前的简单加工处理,以便于入库贮藏,防止霉败、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散失,确保药材质量。2、饮片:原药材(生药)经加工炮制后的药材成品(可直接入药)称饮片。3、制霜:是将含有油脂的种子去油后制成粉末称制霜,如巴豆霜(去毒或缓解其烈性)。也指某些药物析出的结晶如柿霜或某些动物性药材去胶后的骨质粉末如鹿角霜。4、蒸:是利用蒸气将药物加热处理的方法。有清蒸(单蒸)和敷料蒸。5、燀:即水烫法,是将药物放入沸水中短时间潦过(或翻煮片刻)至外皮膨胀,立即捞出,搓去外皮的方法。6、淬:是指将药物煅烧至红透或砂烫后的药物,趁热立即投入冷

2、水或醋中(或其他敷料中) ,骤然冷却,反复几次,使之变得松脆易碎。7、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也就是中药的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 。8、四气:是指药物的寒凉、温热四性。9、归经:是指药物所归的经络,也就是说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的或特殊的作用。10、中药的配伍: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以适应复杂的病情。11、相须配伍: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功效类似的药物合用,取其协同作用,以提高疗效的配伍方法。12、相使配伍:相使配伍: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功效不同的药物,以某一种为主,其他药物为辅、相互配合提高疗效的配伍方法。13、相制配伍:就是利用一种药物

3、抑制或缓和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14、解表药:凡能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15、消导药:凡具有健脾胃、促消化、消积导滞的药物,统称为消导药。16、祛寒药:凡药性温热,能够祛除里寒的药物,统称为称祛寒药。17、化湿药:凡芳香辛散、宣化湿邪的药物统称为化湿药。18、收涩药:凡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药物统称为收涩药。19、补虚药:凡能补益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以治疗各种虚弱证候的药物统称为补虚药20、方剂:不论是单味药还是多味药,凡对中药进行一定方法的加工炮制,并制成一定的剂型,能用于临床者,称为方剂。21、清热方:凡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一类方剂,称为清热

4、方。二、填空:1、中药的质量取决于采集地点和时间。2、元胡在 56 月间采集为宜。3、茵陈应在 3 月份采集。4、树皮类中药通常在春、夏之交采集。5、桑叶应在经霜后采集。6、凡采集花类,都应在天气清朗的早晨进行。7、剂型是指药物的制剂形态。8、解表药多辛辣芳香,易挥发,故入煎剂时不宜久煎。9、清热燥湿药性寒苦燥,有清热燥湿之功。10、马齿苋为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入药。11、牵牛子为旋花科草本植物牵牛干燥成熟的种子。12、清热解暑药是用以解除暑邪、内湿,治疗暑病的药物。13、补虚药根据其性能和临床适应证分为:补气药、补血药、助阳药、滋阴药四类。14、凡具有定心安神作用的药物,统称为安神药。15、辛温

5、解表方,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表寒证。16、凡以温性药物为主,用于祛除里寒的方剂,叫温里方。17、凡具有化湿利水,祛风胜湿作用,治疗水湿和风湿病证的方剂,称为祛湿方。18、凡以收敛固涩药物为主,治疗气血精液耗滑脱的方剂,称收涩方。19、平肝方主要用于治疗目赤肿痛,云翳遮睛,惊痫抽搐,口眼歪斜等症。 20、以芳香走窜药物为主,治疗神识昏迷及气滞痰闭等症的方剂,称开窍方。三、选择:1、下列药物属于辛温解表药的有 ,属于辛凉解表药的有 。A、麻黄 B、桂枝 C、防风 D、紫苏 E、荆芥 F、薄荷 G、柴胡 H、升麻 I、葛根 J、菊花2、下列药物属于清热泻火药的有 ,属于清热凉血药的有 。A、生石膏

6、B、知母 C、栀子 D、芦根 E、夏枯草 F、生地 G、玄参 H、地骨皮 I、黄药子 J、白茅根3、下列药物属于清热燥湿药的有 ,属于清热解毒药的有 。A、黄芩 B、黄柏 C、苦参 D、秦皮 E、龙胆草 F、金银花 G、连翘 H、紫花地丁 I、蒲公英 J、穿心莲4、下列药物属于燥湿化痰药的有 ,属于清热化痰药的有 。A、半夏 B、天南星 C、旋复花 D、白前 E、贝母 F、瓜蒌 G、天花粉 H、桔梗5、下列药物属于祛风湿药的有 ,属于渗湿利水药的有 。A、羌活 B、威灵仙 C、木瓜 D、桑寄生 E、秦艽 F、茯苓 G、车前子 H、滑石 I、木通 J、通草6、下列药物属于活血祛瘀药的有 ,属于止

7、血药的有 。A、川芎 B、丹参 C、益母草 D、红花 E、桃仁 F、白芨 G、仙鹤草 H、蒲黄 I、侧柏叶 J、地榆7、下列药物属于涩肠止泻药的有 ,属于敛汗涩精药的有 。A、乌梅 B、诃子 C、肉豆蔻 D、五倍子 E、石榴皮 F、五味子 G、牡蛎 H、浮小麦 I、芡实 J、桑螵蛸8、下列药物属于补气药的有 ,属于补血药的有 。A、党参 B、黄芪 C、白术 D、人参 E、大枣 F、熟地 G、当归 H、白芍 I、阿胶 J、何首乌9、下列药物属于助阳药的有 ,属于滋阴药的有 。A、肉苁蓉 B、巴戟天 C、淫羊藿 D、益智仁 E、续断 F、沙参 G、麦冬 H、石斛 I、枸杞子 J、山茱萸10、下列药

8、物属于平肝明目药的有 ,属于平肝熄风药的有 。A、石决明B、决明子 C、谷精草 D、密蒙花 E、青箱子 F、天麻 G、全蝎 H、蜈蚣 I、僵蚕 J、钩藤四、简答题:1、炮制的目的是什么?炮制是根据临床不同要求或为适应制剂需要,对中药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的传统技术。古代也称为“ 炮灸” 、 “修治”。清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或缓和烈性。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缓和药性。改变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引药归经。矫味:通过炮制可矫正部分药物的不良味道。 。便于制剂和药房贮存:2、为何要学习中药的四气?学习四气,就是在临床上针对疾病的实质,以药物的阴阳调节机体的阴阳,补偏救弊,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以促使机体恢复

9、阴阳的相对平衡。或者说临床用药就是以药性矫正病性,所谓“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3、药物配伍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在药物配伍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要注意药物相互之间的作 用关系,以使其产生协同作用,有助于发挥药效;其二,要注意有助于相互消除其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4、简述桑叶的主治功能。疏散风热:桑叶轻清发散,甘寒清润,故能疏散风热,治疗风热感冒或瘟病初起,常与菊花、连翘、薄荷等配伍。清肝明目:桑叶既能疏散风热,又可清肝泄火,治疗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等症,常与菊花、草决明等配伍。清肺止咳:桑叶甘寒清润,蜜炙后可与杏仁、麦冬、贝母等配伍,治疗燥热伤肺咳嗽咽干之症。5、简

10、述黄连的主治功能。A:清热燥湿:黄连大苦大寒,能清泻心、肝、胆、胃实火,能燥肠胃积滞之湿热,为重要的清热燥湿药,故可用于治疗胃肠湿热下痢、泄泻、里急后重等症。B:清热泻火、除烦:黄连苦寒泻火,尤长于泻心火而能除烦,也可泻胃、肝、胆实火,所以可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心火炽盛、烦躁神昏、口舌生疮等。也可用于治疗肝火上升引起的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等证,C:解毒医疮:黄连能清热泻火解毒,为治疗外科疮疡、疔毒、口舌溃疡等常用之品。6、简述绿豆的主治功能。A:消暑解渴:绿豆甘寒淡渗,能解渴利尿,可用于暑热烦渴,具有清凉解暑、除烦渴之效,可单味煮汤饮用。B:清热解毒:绿豆可清心、胃之热而解毒,可用于治疗疮疡肿毒,

11、内服外用均可。内服时可与乳香、甘草、朱砂共为末冲服。可解诸药之毒(草木金石诸药毒) ,为解毒之良药。6、应用泻下药时要注意什么?A、泻下药用于表邪已解的里实症,表邪未解当先解表而后攻里。B、泻下药中攻下、逐水药,药力较猛易伤正气,体虚、怀孕、产后均不宜用。C、泻下药作用的强弱与剂量大小有关,故应注意剂量。也与配伍有关,大黄配厚朴、枳实泻下力强,而大黄配甘草则泻下力缓。 7、简述蜂蜜的主治功能。A:润肠通便:蜂蜜滋润、滑肠利便,故能润燥通便,适用于体虚、产后肠燥便秘(较少用) 。B:润肺止咳:蜂蜜滋润甘补,润肺燥而能止咳,可用于治疗肺燥干咳、肺虚久咳等证,也常用于治疗肺热燥咳的引经药。C:缓急止

12、痛:可内服缓解胃痛、腹痛,外用缓解疮疡作痛及烫火伤痛等。D:补中解毒:蜂蜜味甘入脾胃而补中,故补益剂常以蜜为丸。且甘缓解毒,可用以解附子、乌头之毒。E:调和诸药:蜂蜜能调和诸药,也常作其他药物的调味品。8、简述附子的主治功能。A:温中散寒止痛:附子味辛,性大热,长于温肾阳,温里散寒而止痛。故,凡阴寒内盛所致的脾阳不运、伤水腹痛、冷肠泄泻、肚腹冷痛、胃寒食少等证。B:回阳救逆:附子辛热,燥烈,为大热纯阳之品,其性升浮,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回阳于顷刻、温全身之阳,故凡大汗、大吐或大下之后所致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大汗不止,或吐利腹痛等虚脱的危证。C:祛湿疗痹:附子辛热燥烈,故可用治

13、风寒湿痹疼痛、关节痛等。9、简述艾叶的主治功能。理气血,散寒除湿,温经止血安胎。用于治疗宫冷不孕、腹痛、下焦虚寒性出血(子宫出血) 、崩漏下血、胎动不安等证。艾绒制成艾卷,是灸疗法的主要原料。10、简述茵陈的主治功能。清湿热,利黄疸。茵陈善清湿热而利黄疸,为治疗湿热黄疸的专药。黄而鲜明、热盛、湿盛者,可与栀子、大黄等同用(茵陈蒿汤) ;色晦暗而寒盛阳虚者(阴黄) ,可与附子、干姜等同用。11、简述藿香的主治功能。A:祛暑解表:藿香善散暑湿表邪。可用于治疗夏季内伤饮冷、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胸闷、腹胀、便泻等证。B:化湿和胃止呕:藿香能醒脾开胃,可用于治疗寒湿内阻所致的呕吐。C:行气止痛:可用于脾

14、胃气滞,胃腹胀痛。12、简述砂仁的主治功能。A:行气宽中止痛:专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腹痛胀满。B:健脾消食止呕:砂仁有醒脾消食,开胃止呕之功。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胸满呕吐;也用于食欲不振、食积不消、呕吐等;还可用于治疗妊娠呕吐。C:暖脾止泻:可用治脾虚寒湿积滞之泻痢。D:理气安胎:可用于治疗气机不畅所致的胎动不安。13、简述三七的主治功能。A:散瘀止血:用于治疗吐血、衄血、血痢、便血及产后出血过多等证,可单味研末,以米汤或温开水内服,也可与血余炭、花蕊石等同用(化血丹) 。用于创伤出血,如刀伤、枪伤、刺伤、跌打损伤等出血,均可研末撒敷伤口止血。以参三七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云南白药”被广泛用于一切

15、出血症,并以栓丸用于大出血的急救。B:消肿定痛:用于跌伤肿痛(所含皂甙成分有溶血作用) 、痈肿疮毒等证,可单用,适量研末,以醋调涂。14、简述甘草的主治功能。A:补中益气:甘草虽能入十二经,但主要入脾胃经以补中益气,可用治脾胃气虚诸证。也用治虚弱劳损、元气不足等。B:润肺止咳: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证。C:缓急止痛:可用于咳嗽咽痛、胃痛、腹痛及肢体挛急疼痛等证。D:清热解毒:可用于治疗疮疡肿毒;食物、农药等中毒。E:调和诸药:甘草长于调和诸药,又能缓和药性,能缓寒药之寒,热药之热,烈药之烈,故称国老或和事老,常入复方中,用以纠偏或解除药物毒性。15、简述酸枣仁的主治功能。A:养心安神:

16、可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虚火上炎,躁动不安,惊悸、怔忡等证。也用于心脾气虚所致的食少倦怠无力。B:益阴敛汗:可用于体虚多汗证。16、简述麝香的主治功能。A、开窍醒神:用于治疗高热神昏,惊厥等证。B、活血消肿:因其活血消肿,防腐止痛之功显著,用于治疗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遍身疼痛,咽喉肿痛等证,所以尤为外科之良药。C、通经达络:因其通经达络,也用于治疗胎死腹中、胎衣不下等证。五、论述题:1、论述水制的方法。洗:将药材投入清水中,快速洗涤,以洗净为准,清除附着的泥沙、杂志等(花类药例外) 。漂:水漂的目的是除去异味(咸、腥味) ,如海藻、昆布等。淋:将药材直立堆起,以清水浇淋使其软化便于切段如

17、薄荷、香薷等(太干易于切碎) 。泡:是将药物投入水中泡一定时间,质地坚硬的药材泡软便于切割如根及根茎类。当然,泡马前子是为了去毒 ,杏仁、桃仁水泡是为了去皮等。浸渍:是指将药物用清水浸渍一定时间后,让药物吸收水分变软,便于切制如槟榔。水飞:是将不溶于水的矿石类药物放水中研磨成极细粉,以免药物飞物造成浪费如水飞滑石、水飞朱砂等。2、敷料炒的分类及方法。敷料炒就是根据不同要求,加入不同敷料与药物入锅内同炒。麸炒:热锅内加入少量麸皮立即冒白烟,将药物加入急炒,至药物表面均匀的熏为黄色,筛去麸皮即可。如麸炒枳实(缓和药性) 、麸炒僵蚕(矫味) 、麸炒薏苡仁(补脾) 。土炒:以灶心土为敷料,入锅内炒至流

18、动状,再加入药物拌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均匀粘土为度,筛去土即可。如土炒白术(增强健脾功能) 。滑石粉或蛤粉炒:先将敷料放入锅内加热,再加入药物拌炒如炒阿胶株,炒至块状成为球状为度,去敷料即可(制后质脆易碎,便于入丸、散剂) 。砂烫:将粗砂放入锅内炒热,加入药物拌炒,炒至爆起为度。如砂烫穿山甲至山甲株为度。 (制后易于粉碎和煎煮)3、炙的分类及方法。炙就是加入流汁敷料炒的一种方法。蜜炙:锅内加入少量水,再放蜜,微加热,将药物放入拌匀,炒至蜜不粘手为度。炮制的目的因药而不同。炙甘草、炙黄芪,增强补中益气作用;炙桑白皮、炙款冬花,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炙:传统是用黄酒,白酒也可。将药物放锅内加酒拌匀,

19、文火慢炒,至药物表面微带黄色为度。酒炙引药上行。醋炙:取药物放锅内加醋(5:1)拌匀后炒(同酒炒) ,炮制目的因药而不同。如醋炒元胡,引药入肝止痛;醋炒香附,增加消积作用等。姜汁炙:榨取生姜汁加入药中拌匀,放入锅内炒,方法同上。炮制目的也因药而异,如姜黄连,目的是缓其寒性;姜半夏,目的是去毒。盐水炙:将药物均匀喷洒盐水,放锅内炒,方法同上。研制引药入肾,引药下行。4、何为中药的五味?药物的五味与药物的性能有何关系?是指药物的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相配五行) 。学习掌握药物的五味,可根据病情达到临床用药的有的放矢。酸(收):含有有机酸或鞣质,有收敛固涩之效。有止汗、止泻和涩精之效。苦(坚)

20、:含有生物碱或甙类,多有清热燥湿泻降作用。热性病清热,湿热病清热燥湿。甘(缓):含有糖,能缓能补,故有补养、缓急等作用。用于虚症补养,疼痛病缓解疼痛。辛(散):含有挥发油,有发散、行气等作用,多用于外感症,发散表邪。咸(软):含有矿物盐,能软坚散结、泻下等。多用于大便不通,体内有结块等。另外,淡味有淡渗利尿作用,用于水湿内停、小便不利。5、制作水煎剂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保证中药汤剂的应用效果从处方的开写,到中药的煎剂、乃至汤剂的服用都大有讲究。A:需要特别处理的药物要脚注 如“打碎先煎”(矿石类、贝壳类) 、 “后下”(易挥发的药物如薄荷) 、 “包煎”(车前子等以免糊锅) 、 “烊化”(如阿

21、胶) 、 “溶化”(如芒硝、食盐等) 。B:煎药器具的选择:有两条原则即化学性质稳定和传热性能良好。不能使用铁制品,因为中药水煎忌铁。C:煎药前应用冷水泡,不宜用开水泡。煎前加水量以没过药面 12 指为宜。D:煎药火候与时间:解表剂、攻下剂,应武火快煎至沸,再煎 1015 分钟;滋补剂应文火慢煎至沸,再煎 3060 分钟;一般方剂应武火至沸,文火慢煎 2025 分钟。E:每一剂煎煮次数及用法:每剂水煎 2 次,混合一起,人分两次内服,兽医临床上大动物一次灌服,小动物视情况而定,如为鸡(群体用药) ,应在饮药前停水,停水时间应视季节而定,停水后应在短时间内饮完(半小时左右) 。6、论述方剂的组成

22、方剂的组成要根据组方的原则,而不是简单的随意的药物组合。如不根据原则组方,则是“有药而无方 ”。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一个完整的方剂,应由君、臣、佐、使四部分组成。君药:即主药,是指在方剂中对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也就是组方中针对疾病的主要矛盾或为治本而设的药物。主药可选一味或几味功能相似的药物组成以增强疗效。但主药一般不宜选用过多,以免药力分散。臣药:即辅药,是指从不同的侧面辅助主药治疗主病主证,加强主药疗效而设的药物。佐药:是为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而设的药物。A辅佐:是为协助主药治疗主证以外的兼证而设的药物。B反佐:是对主药的毒、副作用或性味太偏起制约作用而设的药物。使药:是为以下

23、两方面的作用而设的药物。A:引经药:是引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如柴胡、龙胆入肝经,桔梗入肺经,朱砂入心经等。B:是指在复方中调和诸药的药物。如麻黄汤中的炙甘草。7、写出麻黄汤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四味药物组成。本方是辛温解表的代表方,为治外感风寒表实症的主药方剂。寒邪侵袭机体,使皮毛紧闭,阳气不能达表,汗液不得外排,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肺主皮毛,因皮毛紧闭,肺气不能宣通而上逆,故见咳喘。此为伤寒初感,始于太阳,当用汗法,治宜发汗宣肺。方中,麻黄既能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又能宣利肺气以平喘咳,而为主药;桂枝发汗解肌,又能温煦四肢,解除肢体疼痛,为辅药;杏仁宣降肺气,助麻黄

24、以平喘,为佐药;甘草甘缓和中,协调诸药为使药。四药同用,共收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效。8、写出荆防败毒散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荆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甘草、川芎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挟湿的辛温解表方剂。方中,荆芥、防风发散肌表风寒,羌活、独活祛全身风湿,四药共用以解表驱邪为主药;川芎散风止痛,柴胡协助荆芥、防风疏解表邪,茯苓渗湿健脾,均为敷药;枳壳理气宽胸,前胡、桔梗宣肺止咳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之效。9、写出银翘散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银花、连翘、淡豆豉、桔梗、荆芥穗、竹叶、薄荷、牛蒡子、芦根、甘草本方由清热解毒药

25、与解表药组成,是辛凉解表的主要方,它既能清表热,又能解热毒。温病初起,外感之邪袭于肌表,侵犯肺卫,卫气被郁,致使表卫机能失调,故见发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毛竖等症状;肺合皮毛,病邪犯卫,则肺气失宜,而见咳嗽流涕;温邪容易伤津,故见口渴喜饮。方中,连翘清热解毒,辛凉透表为主药;辅以薄荷、荆芥穗、淡豆豉发散表邪,透热外出;牛蒡子、桔梗、甘草合用能宣肺祛痰利咽止咳,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止渴,能治疗兼证,为佐使药。诸药相合,共奏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10、写出黄连解毒汤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本方是为泻火解毒之药方。黄连泻心火兼泻中焦火,为主药;三焦积热,泻火妄行,故用黄芩

26、泻肺火于前焦,是敷药;黄柏泻肾火于后焦,为佐药;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从膀胱而出,为使药。四药合用,共同组成强有力的泻火解毒之剂。11、写出龙胆泻肝汤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龙胆草(酒炒) 、黄芩(炒) 、栀子(酒炒) 、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炒)、柴胡、甘草、生地(酒洗)本方是为肝胆实火或湿热下注而设。肝胆实火上逆,则目赤肿痛;肝经湿热下注,见尿淋浊黄赤,阴肿阴痒等症。方中以龙胆草泻肝胆经实火,除后焦湿热为主药;辅以栀子、黄芩泻火清热,助龙胆草清肝胆实火,泽泻、木通、车前子利尿,引湿热从尿而出,从而可助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然方中主辅药皆为苦寒之品,为使其不致苦燥伤阴,并防止肝胆

27、火盛耗伤阴液,故加当归、生地养血益阴以和肝,这样配伍,以达泻中有补,使邪去而不伤正,均为佐药;甘草和中协调诸药,柴胡疏肝胆之气,并用作引经药,皆为使药。诸药合用,而有泻肝火利湿热之效。 12、写出白头翁汤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本方是以寒能胜热,苦能燥湿的大苦大寒的药物组成,用来治疗湿热结于大肠而发生的热痢热泻等证。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清大肠血热而专治热痢,为主药;黄连清化湿热而固大肠,黄柏清后焦湿热,秦皮清肝经湿热以凉血,三药合用能助主药清热解毒,燥湿止痢,均为辅药。合而用之,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13、写出茵陈汤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茵陈、栀子、大黄本方是

28、治湿热阳黄之剂。阳黄乃湿热交蒸,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泻,肝失疏泄,胆汁外溢,则发为黄疸,治宜清热利湿。以茵陈利胆清热,去湿除黄为主药;辅以栀子清利三焦湿热,使湿热从尿而出,大黄通泄郁热,使湿热从粪便而下,为佐药。三药均为苦寒之品,能清热利湿,使湿热从二便排出,则黄疸自退。14、写出大承气汤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本方为攻下的基础方。由于大肠气机阻滞,则肠道胀满燥实,引起粪便燥结不通,所以采用行气破结,急下存阴之法,以驱除有形实邪。方中大黄苦寒泻热通便为主药;辅以芒硝咸寒软坚润燥;厚朴、枳实宽中破气,消积导滞,行气散结为佐药。四药相合,有峻下之功。15、写出当归苁蓉汤的

29、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当归、肉苁蓉、番泻叶、广木香、厚朴、炒枳壳、醋香附、瞿麦、通草、六曲本方为治疗马大肠燥结的润下剂。方中以当归补血润肠,肉苁蓉补肾润肠为主药;辅以番泻叶泻热通便,麻油润肠通下;木香、香附、厚朴、枳壳通行滞气,助主药理气通便,瞿麦、通草利尿以清燥粪所化之热,皆为佐药。16、写出曲麦散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六曲、麦芽、山楂、厚朴、枳壳、陈皮、青皮、苍术、甘草共为末,开水冲,候温加生油,白萝卜,同调灌服。“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谷料过多,饲喂无节,造成脾胃失职,宿谷难消,料毒积于胃肠,不能运化,于是脾气不得上升,胃气不得下降,因而水谷停滞,肚腹胀满。治宜消积化谷,破气

30、宽肠。方中用六曲、山楂、麦芽消食化谷为主药;辅以青皮、厚朴、枳壳、萝卜行气宽肠,助主药消胀;陈皮、苍术理气健脾,使脾气能升,胃气得降,运化复常,皆为佐药;甘草和中协调诸药,为使药。17、写出消滞汤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山楂(炒) 、麦芽、六曲、莱菔子、大黄、芒硝本方用治由于饲料突变,食之过量,损伤脾胃,食物停滞胃肠不能运化而致的腹胀、呕吐之证。故以山楂、六曲、麦芽健脾胃、消积滞为主药;辅以莱菔子下气消胀,助主药健脾导滞;大黄、芒硝泻积食,导滞气,荡涤肠胃为佐药。各药相合,具有消积导滞,下气除胀之功。18、写出麻杏石甘汤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打碎先煎)本方是

31、治疗肺热气喘的常用方剂。本方证之形成,多为外感风邪,入里化热,热壅于肺;或里热炽盛,壅闭于肺,肺受热迫而咳嗽喘急。故使用本方时应以喘急身热为依据。方中麻黄辛温宣肺平喘为主药;辅以大量石膏,辛凉宣泄,两药配合,能发散肺经郁热而平喘;杏仁宣降肺气,助麻黄止咳平喘,为佐药;甘草协调主药为使药。四药合用,则有宣肺,清热,平喘之效。19、写出独活散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独活、羌活、防风、肉桂、泽泻、酒黄柏、大黄、当归、桃仁、连翘、汉防己、炙甘草共为末,开水冲,候温加酒,同调灌服。本方证多因汗出当风,或久卧潮湿之地,致外受风湿之邪,着于腰胯,郁于腠里,营卫受阻所致。方中羌活、独活、防风疏风祛湿,使邪

32、外出,为主药;辅以肉桂、泽泻、防己化气行水,驱湿下行,以助主药祛除湿邪;当归、桃仁、大黄活血化瘀止痛,黄柏、连翘清热燥湿解毒,均为佐药;炙甘草温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各药相合,共收疏风祛湿,活血止痛之效。20、写出独活寄生汤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白芍、川芎、熟地、杜仲、牛膝、党参、茯苓、桂心、甘草风寒湿痹,久留不愈,入里着于肌肉筋骨之间,使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故方中重用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活络通痹为主药;熟地、杜仲、牛膝补肝肾,壮筋骨,当归、白芍、川芎养血和营,党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扶正祛邪,共可使气血旺盛,有助于风湿的祛除,为辅药;细辛、桂心

33、可温散肾经风寒,防风、秦艽配伍又能将周身之风寒湿邪从肌表而解,为佐药。诸药相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21、写出五皮饮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桑白皮、陈橘皮、生姜皮、茯苓皮、大腹皮本方为平和的利水消肿之剂。水肿的发生,多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肺为水之上源,风邪外袭,则肺失宣降,水道不能通调;脾主运化水湿,脾虚为湿邪所困,则气滞水停;肾为水脏,肾阳不振,不能蒸化水湿,则寒水凝聚,以致水湿泛滥,流溢肌肤而成水肿之证。治宜健脾理气化湿。方中以茯苓皮渗湿健脾,陈皮理气健脾和中,两药合用行气健脾化湿为主药;桑白皮肃降肺气,通调水道,泻肺行水为辅药;佐以生姜皮辛散水邪,大腹皮下气行水。各药相

34、合,除茯苓皮淡渗利水外,余药皆有行气作用,气行则水行,故全身水肿能消。22、写出桃红四物汤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桃仁、当归、赤芍、红花、川芎、生地本方为治瘀血阻滞的基础方。是由“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组成。 “四物汤”有补血活血作用,但将方中补血养阴的白芍换为活血祛瘀的赤芍,将补养滋阴的熟地改为凉血消瘀的生地,使原方的补血作用变为活血凉血。再合入活血祛瘀的桃仁、红花为主药,则突出了活血化瘀的作用,成为一个比较平和的活血化瘀方。23、写出通乳散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黄芪、党参、通草、川芎、白术、川断、山甲珠、当归、王不留行、木通、杜仲、甘草、阿胶共为末,开水冲,加黄酒,候温灌服。本方用

35、治气血不足之缺乳证。乳乃血液化生,血由水谷精微气化而成;气衰则血亏,血虚则乳少。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阿胶双补气血为主药;杜仲、川断、川芎补肝益肾,通利肝脉,木通、山甲、通草、王不留行通经下乳,以增加乳汁,治其标为辅佐药;黄酒助药势为使药。诸药相合,补气血,通乳汁。24、写出四君子汤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本方为治脾气虚弱的基础方。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之源,补气必从脾胃着手。方中党参补中益气为主药;白术健脾燥湿为敷药;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为使药。诸药相合,益气健脾。25、写出四物汤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本方

36、是治疗血虚血滞的基础方剂。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血为主药;当归养血和血为敷药;白芍养血敛阴,川芎行气活血,使补而不滞,营血调和为佐使药。从药物配伍关系看,地、芍是血中之血药,芎、归是血中之气药,两相配伍,可使补而不滞,营血调和。因此不仅血虚之证可用以补血,即使血滞之证,亦可加减运用。26、写出六味地黄汤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本方是补阴的主要方剂。其特点是补中有泻,而以补为主。方中熟地补肾滋阴,养血生津为主药;山萸肉补肾滋肝,固涩精气,山药补脾涩精为敷药;三药合用补脾又补肾,为本方的主体部分。又以泽泻泻肾利水,丹皮凉血清肝,泻伏火,退骨蒸,茯苓利脾除湿为佐药

37、;以搜肾脾之伏邪,监利补药之滞腻,一开一阖,一补一泻,相须相使,寒热不偏,为治疗三阴不足的基础方。27、写出决明散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锻石决明、草决明、栀子、大黄、白药子、黄药子、黄芪、黄芩、黄连、没药、郁金煎汤候温加蜂蜜、鸡蛋清,同调灌服。本方为明目退翳之剂。方中石决明、草决明清肝热,消肿痛,退云翳为主药;黄连、黄芩、栀子、鸡蛋清清热泻火,黄药子、白药子凉血解毒,加强清肝解毒作用为辅药;大黄、郁金、没药散瘀消肿止痛,黄芪补脾气均为佐药;使以蜂蜜为引。诸药相合,清肝明目,退翳消瘀。28、写出朱砂散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朱砂(另研) 、党参、茯神、黄连本方用治心热风邪。此由外受热邪,热积于心,扰乱神明所致。方中朱砂镇心安神,茯神宁心安神,两药相配,增进安神作用为主药;黄连清降心火,宁心除烦为辅药;党参益气宁神,固卫止汗,扶正祛邪为佐药。诸药合用,安神清热,扶正祛邪。29、写出烫火散的组成并对其进行方解。组成:地榆炭、黄柏、生石膏、大黄、寒水石方中地榆炭、大黄收敛凉血解毒;黄柏清热消肿;生石膏、寒水石清热泻火;麻油润肌肤。上述各药性寒凉,有清解火毒之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