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品德课活动教学的理性回归.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8360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小学品德课活动教学的理性回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例谈小学品德课活动教学的理性回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例谈小学品德课活动教学的理性回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例谈小学品德课活动教学的理性回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例谈小学品德课活动教学的理性回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例谈小学品德课活动教学的理性回归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活动成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与学的基本方式。为此,教师们非常注重让学生在亲历活动的过程中建构道德知识,提升道德践行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综合素养。但综观大量的教学活动,特别是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往往存在华而不实的现象。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生活负责,理性回归到踏踏实实、真真切切的课堂,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下面,笔者以浙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红绿灯 (第 1 课时)为例,对品德课活动教学常见的问题加以诊断,进而找出理性回归的有效对策。 一、回归平实 【案例】 这堂课教师共设计了五大板块的活动:第一板块为“导入” ,执

2、教者通过井然有序的照片和杂乱无章、拥堵不堪的照片对比,引出了红绿灯;第二板块是“认识交通标志” ,通过情景剧找出三种不同类型的交通标志,了解它们的含义,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交通标志并进行分类,教师适时补充生活中常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交通标志;第三板块是“了解交通法规” ,教师先后出示 2011 年浙江省道路安全报告和全国道路安全状况报告,并相继展示一些交通事故的照片;第四板块是“认识遵守交通法则的重要性” ,播放两段视频斑马线上的反思 坐在篮球里的小女孩 ,引导学生分析造成惨剧的原因,然后拓展其他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思2考避免悲剧发生的做法;最后总结,在温馨和谐的音乐声中结束了本课。乍看之下,这节

3、课的活动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节奏紧凑,学生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频率不可谓不快,活动量不可谓不大,课堂氛围不可谓不热闹。但不难发现,满满的一堂课,让学生处于一种应付状态,很少有时间揣摩活动的价值,热闹过后却没有留下什么。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活动设计,忽略了学生内心的感受,他们怎能真正经历活动体验的过程,又怎么能真正在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呢?课堂为什么要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活动形式再丰富也只能是流于形式。 教学目标是活动设计的出发点与归结点,也是判断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任何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品德活动体验从设计到实施的整个过

4、程,都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所以教师不能只考虑活动形式是否讨学生喜欢,追求表面的精彩,而应该从目标出发,选取真正对本课教学有帮助的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真正实现品德教学的简洁高效。 教师面对繁杂的教学活动时,要学会化繁为简,舍弃琐碎,精简活动,以留有充足的生成时空。如上述课例,不妨对活动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去芜存精,重点分析、充分交流典型的资料。对于常见的交通标志,由于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课堂就不必花时间去认识它了。在认识交通标志的环节,教师应该重点介绍一些容易被忽视的交通标志(如旅游标志、道路施工标志等)和交通标志的分类。在认识交通法规3重要性的环节,不妨重点讨论两个视频中的一个斑马

5、线上的反思:“小夏犹豫了一阵之后,为什么又快速往前冲了呢?难道他没有看到前方开来的汽车吗?”用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以点带面,化繁为简,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分析交流交通事故背后的心理,总结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使学生深深明白无视、忽略交通法规的后果。这样的处理尽管没有精彩纷呈的活动,但回归平实,重点突出,层次鲜明,能让学生静下心来积极思考,体悟道理,形成新的认知。 二、回归厚实 【案例】 师:同学们,是不是只要有醒目的交通标志,我们就能避免交通事故了呢?你认为 2011 年浙江省道路安全状况怎样?从哪些方面可以感受到?(出示数据)大家来算一算。 生 1:一年就有这么多人死于交通事故,太可怕了! 生

6、 2:每天就有 14 人死于交通事故,相当于我们班 2 个小组的人数啊! 师: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几个画面, (出示图片)这位叔叔还伸着一只手,他想拉住什么? 生:想拉住他的生命。 师:是啊!(出示全国道路安全报告)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一串串数字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个血的教训。 (出示视频:斑马线上的反思 ) 师:请同学们看看监控录像拍到的一段视频。 (师生观看) 4师:小夏犹豫了一阵之后,为什么又快速往前冲了呢?难道他没有看到前方开来的汽车吗? 生 1:可能他觉得有时间跑过去。 生 2:他肯定认为车离他还很远。 师:人能快得过车吗?这就是侥幸心理埋下的祸根啊! 师:十字路口,你是

7、否也曾看到或者亲身经历过闯红灯的行为,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生 1:我当时也是想,反正附近没车,应该没关系的。 生 2:我想他们肯定也跟小夏一样,认为车不会那么快过来。 师:这就是麻痹大意,其实这里藏着安全隐患。 师:漠视交通法规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在许多交通事故中,我们行人本身就有责任。处理事故的交警叔叔就痛心地说:“要注意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 62 条。 ” 师:(出示母亲痛哭的照片)147 个孩子,147 个家庭支离破碎,多少爷爷奶奶会老泪纵横,多少爸爸妈妈会伤心欲绝!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仅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更是对家人、对社会的关爱。 师:这些都是因为自身不遵守

8、交通规则而发生了事故,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例子呢? 生: 师:这些事故,带来了什么? 生:使自己受到伤害,使家人痛苦。 师:肇事司机的家庭从此也没有了欢乐,真是害人又害己啊! 5师:有一个小朋友叫贺红艳,今年 7 岁。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 (播放视频)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神情凝重,还有同学眼角微红。此时此刻,你的内心一定和老师一样,非常不好受吧?这个原本和我们一样快乐的孩子,因为失去了腿再也不能做那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了。此时此刻,你想对自己说什么? 初观这堂课,执教者选择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面面俱到:数据分析,图片感悟,视频升华然而仔细品读执教者的评价语、小结语不难发现,这个板块,绕过来

9、绕过去,都只在“不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意识不强,导致终身遗憾,给家人带来终身的痛苦”这个点上徘徊。 对品德课堂而言,活动设计应“多打井,少挖坑” 。打一口井,掘一泓清泉,能出水出效益,而挖坑是徒劳无益的。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为了达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总的来说,这些活动应该有一个梯度,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基础,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提高和升华,整个活动过程内容要丰厚、扎实,层层递进。 分析案例中的教学目标和活动设计,我们会发现,引导学生感知交通法规的重要性、违规的可怕性所占的比例较大,而真正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关于闯红

10、灯的心理及其危害却没有细化。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违反交通规则出现次数最多、最常见的是闯红灯,教师应该直接以此入手。生活中: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亲朋好友,不遵守交规的真正原因不是他们不了解交通规则,也不是不知道违反交通规则的后果,6而是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闯红灯无妨,这是教材里没有涉及到的。但如果课堂上没有作这样的延伸,学生就无法了解,课堂教学就起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而且,案例中的教学设计略显平面化,没有情感梯度。另一位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进行了这样的调整: (一)从红绿灯歌,引出课前十字路口的调查结果:闯红灯现象频繁。 (二)剖析闯红灯的心理及其危害:侥幸(盲区、惯性) 、赶时间、从众。 (

11、三)学习书本上的交通规则。 (四)结合文明城市的评比,呼吁大家文明行走,遵守交规,热爱生命。 如此调整,整节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层层深入。再来看看调整后的教学片段: 【盲区】 师:刚才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提到,车子离自己还远着呢,干吗不过去?甚至觉得汽车肯定会让着行人的,他们抱着侥幸的心理,自认为很安全就闯了过去。这样做真的安全吗?为了说明问题,老师坐在驾驶室里,拍下了一组行人从我车前经过的画面。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前几张照片中有行人从车前走过,有一张中的行人消失了。 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生:行人被汽车的一侧柱子挡住了,司机看不见。 7师:是呀,这就是司机驾驶时的视觉盲区。

12、其实,这样的盲区还远远不止这一个。 (出示卡车盲区示意图) 课上到这里,学生非常震惊,这时,教师再强调:“因为盲区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比比皆是,我们同学个子又小,更容易被司机忽视。 ”学生作为行人或者乘客从来没想过、也没注意到驾驶员视觉盲区的因素。这个环节提示了他们从未了解过的知识点,他们过往的观念开始动摇。教师再补充由于惯性、天气因素影响刹车状态的内容,这些有梯度的补充内容犹如锤子钉钉,一点一点地把遵守交通规则麻痹不得的观念牢固地扎进学生心里。 三、回归真实 【案例】 在第四板块,教师选取了两个视频斑马线上的反思 坐在篮球里的女孩 ,讲述了两个孩子过马路的遭遇:一个存在着侥幸心理,被撞飞;一个横

13、穿马路,被飞驰而来的车碾断了双腿,永远坐在篮球里。课堂还选择了发生车祸后,一位叔叔临死前伸着血迹斑斑的手的图片。当看完这些材料后,在场师生的心都被紧紧地揪住了。 从表面上看,教学效果可谓“明显” ,充分达到了公开课的“聚场效应” 。可是面对这份动情,这份揪心,我们不妨理性思考:这个案例对引领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的生活到底起多大的作用?诚然,课堂中的故事虽然很凄惨感人,但对于学生来说其实不能成为其“生活” ,只能算是故事,而且是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的故事,是他人的悲惨故事。这些故事能“催落”学生的眼泪,却没有“催化”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年龄特8征和生活经历,必然导致他们无法从中找到自己的生活。 儿童

14、的已有经验是品德课堂的基础,品德课堂的活动体验只有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才能让他们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活动体验中才不会显得苍白。课例中,执教教师选取了许多本校学生、家长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照片,组织学生们交流讨论:你有过这样的行为吗?如若能从这些照片中寻找到切口,如剥笋般层层展开,引领学生们从自身进行剖析,即使事例没有执教者选取的那样令人震撼,但因为多了一份真实,更能镌刻于学生的心灵深处。这样我们的品德教学才不会出现很多教师所抱怨的现象:现在孩子说说激动,过后不见行动。 综上所述,平实、厚实、真实,应成为品德课活动教学的旨归。唯有实实在在地开展活动教学,我们的品德课堂才能走得更宽、更远! (作者单位: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浙江杭州 310012 ) 责任编辑 王清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