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填空题1、半坡村是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 十二 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
2、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 ,清代用“斗口” 作标准。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18、唐代佛光寺大殿
3、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19、 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 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 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宇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 ,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城、元大都、隋唐长安、明南京城、汉长安城。22、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杭州为我国六大古都。24、宋代彩画主要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三种形式,清代彩画的等级次序由尊到卑是和玺、旋子、苏式。25、中
4、国古典木构建筑主要有 抬梁式、穿斗斗式、井干式三种主要结构形式27、窑洞主要的三种形式:靠崖式、地坑窑、锢窑。28、我国的四大石窟为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二、名词解释1.和玺彩画:清代彩画的最高等级,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等部位。2.闾(lv)里:中国古代居民聚居地单位,春秋战国已形成,两汉至唐是它的鼎盛时期,唐代称里坊。3.陵邑:汉代为了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在长安城的东南与北面设置了七座城市,称为陵邑,供从各地强制迁移来此的富豪之家居住。4.间:古代木构建筑由两榀屋架所围合的范围。5.方上:汉代对陵体之地上部分,即坟冢
5、的称谓。6.金厢斗底槽: 宋式建筑平面,内外两圈柱子。7.副阶周匝:建筑主体外部另加一圈回廊。8.举架:清式屋架折举的方式。9.侧脚: 为使建筑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外檐柱在前后向内倾柱高 10/1000,两山向内倾 8/1000,角柱双向倾,此做法称之为侧脚。10.庑殿顶: 即五脊顶或四坡顶,正脊两端各有两条直抵屋角的垂脊。11.升起:宋辽建筑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逐步升高,使檐口呈现一缓和曲线。12.硬山顶: 双坡屋顶中两端屋面不伸出山墙外13.斗口:斗或升上放构件的槽口清代模数单位。14.材:宋式建筑的基本尺度单位,材分八等,根据不同建筑等级采用不同等级的材。15.推山:庑殿屋顶的一种处理手
6、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使四条垂脊呈柔和曲线。16.收山: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17.样式雷:清代负责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氏建筑世家。18.营造法原:一部记述我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做法的清代专著,姚承祖原著,张至刚增编整理而成。19.计成:明代的造园家,著有园冶一书,我国造园学的重要著作。20.罩:用于需要有一定分隔,又不完全隔死的室内空间的木装修隔断。21.博风板:悬山和歇山顶为保护挑出山墙的桁头而沿屋面坡度钉在桁头上的板件。22.嫩戗发戗: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大起翘,嫩戗斜插在老戗背上,并形成 50-60 度夹角。三、识图题(绘图题)写
7、出下图所示对象的名称、朝代、地点临潼姜寨原始社会氏族村落遗址平面 陕西长安县客省庄原始社会半地穴住宅遗址平面 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平面岐山凤雏西周建筑遗址平面 隋唐洛阳总平面 唐长安总平面唐大明宫总平面 唐大明宫麟德殿平面 明清北京城总平面四川雅安高颐墓阙,汉 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石刻所示唐代佛殿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平面,唐 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剖面,唐 山西五台县南禅寺立面,唐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立面,唐 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平面,唐 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剖面,唐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立面,宋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平面,宋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剖面,宋山西太原晋祠飞梁,宋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宋 河北蓟
8、县独乐寺观音阁,辽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剖面,辽 山西永乐宫三清殿,元 山西永乐宫三清殿立面,元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墓塔,唐 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唐 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唐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隋 北京妙应寺白塔,元 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立面,五代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辽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剖面,辽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五代 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平面,五代 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剖面,五代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外观,唐/宋 福建泉州开元寺塔,宋 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唐 河北赵县赵州桥(安济桥),隋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陕西乾县唐乾陵总平面 北京昌平明十
9、三陵总平面明清北京故宫鸟瞰 明清北京故宫午门 明清北京故宫中和殿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立面 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平面 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剖面北京天坛总平面,明清 北京天坛祈年殿立面,清 北京天坛祈年殿藻井,清北京天坛皇穹宇,清 北京天坛皇穹宇平面,清 北京天坛圜丘,清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清写出下图所示的建筑类型名称、主要分布区域北京四合院 黄土高原窑洞 吊脚楼(四川、贵州)云南傣族民居 藏族民居 云南“一颗印”写出下图所示园林的名称、地点北京颐和园 北京颐和园 北京北海苏州拙政园 苏州网师园 承德避暑山庄2 61三 三三 三 三三 三 三 三三 三 三三 三 三 三 三三 三三 三 三三 三 三给下图
10、填空第一排:重檐庑殿、庑殿、歇山第二排:卷棚、悬山、圆攒尖、四角攒尖第三排:硬山从中轴线往右:明间、次间、梢间、尽间写出下图所示的结构形式叠梁式 井干式 穿斗式写出下图所示构件的名称四、简答题1、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城市布局不规则,主宫未央宫位于西南,长乐宫位于东南;城市每面三门;设有外郭;城内设有 160 个闾里;在东南与北郊设有七座陵邑,加强中央集权;城内分为八街九陌,主干道分三股;路面为土路,用陶质排水管和砖砌排水阴沟排泄雨水;郑渠用以漕运。2、 简述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征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整对称,沿南北轴线将宫城、皇城置于全城最主要位置;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 108个里
11、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长安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道路两旁种有成行槐柳,又称为“槐衙” ;路面土路,两边设明沟排水。3、 简述山西应县释迦塔的造型特征及结构技术成就造型特征:释迦塔内部高九层,其中四个暗层,所以外部看来只有五层,再加重檐共六层。第一层柱高和第二、三、四层包括柱、斗拱、屋檐、和上层平座四个部分的总高都相等,在立面上形成有规则的韵律。各层屋檐按照总体轮廓所需以华栱和下昂进行调整,形成优美的总体轮廓并丰富了檐下造型。最下一层绕以副阶周匝,加强塔的稳定感。塔的总高恰等于中间层外围柱头内接圆的周长,也是塔设计时的重要比例数字。结构技术成就:柱网和构件组合采用内外槽制度,内槽供佛,外
12、槽供人活动;结构上,外槽和屋顶使用明栿和草栿两套构架;这种双层套筒室平面和结构,不仅扩大了空间,而且大大增强了塔的刚度。塔内部有暗层,作为容纳平作和屋檐的空间;各层上下柱不贯通,采用“插柱造” ,每层外柱与其平座层柱都比下层外柱推入约半个柱径,并向中心略有倾斜,不仅形成各层向内递收的轮廓,也符合力学特性。4、 简述晋祠圣母殿的造型特征晋祠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四周施围廊,前檐廊深两间,空间开阔,前檐廊柱采用盘龙柱,盘龙造型栩栩如生。圣母殿斗拱用材较大,柱间仅施一补间铺作,角柱升起颇为显著,而上柱尤甚,使整作建筑具有柔和的外形。5、 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唐代建筑柱础矮平,柱身矮
13、,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整体造型舒展大气;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6、 写出五种中国古建筑屋顶名称,并绘制立面简图庑殿、歇山、硬山、悬山、攒尖,图略。7、 写出三种不同地区的民居并简述其特点北京四合院:建筑按南北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布局严整,等级严明。入口多在东南角,门内迎面设影壁,入口院落南侧多为倒座。一般房屋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屋顶样式多以硬山居多,次要建筑多用平顶或单坡顶。一般住宅以大面积灰青色墙面和屋顶为主,在主要住房处施色彩,大门、影壁、墀头、屋脊等部位
14、加砖雕。四川民居:充分利用地形灵活布置建筑,朝向往往取决于地形。布局上,主要房间仍有轴线,但左右房屋不一定对称,院落的形状也不拘一格。房屋结构通常采用穿斗式木构架,墙面材料因地制宜,有砖、石、夯土、主板、竹笆等;建筑外墙多用白色,木构部分多为本色或黑色或枣红色,与高低起伏的灰色屋顶相配,形成朴素而多变的外观。福建土楼:由于聚居而形成的形体巨大的群体住宅。平面多为方形、矩形或圆形,最大的土楼直径达七十米,用三层环形房屋相套,房间达三百余间。底层通常为厨房及杂物间,二层贮藏粮食,三层以上住人。中间建堂,共族人进行公共活动。建筑外墙夯土承重墙厚达 1 米,下部不开窗,外观封闭,坚实雄伟。8、 唐乾陵
15、的布局特色是什么?利用地形,因山为坟,以墓前双峰为阙;平面布局是在山陵四周筑方形“神墙” ,四边设门,门外建角楼,陵前主神道向南延伸;遍植松柏,精神表意。9、 写出中国塔五种主要类型,并各举一实例(说明建造年代和地点)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密檐式塔:河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单层塔: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隋代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元代金刚宝座塔:北京大正觉寺塔,明代10、 试举唐宋元明清各时代塔一座,简要描述其特征唐 西安兴教寺玄奘塔玄奘塔,楼阁式塔,平面方形,五层。宋 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 砖石仿木,平面八边形,十一层,使我国现存最高的古塔。元 北京西城妙应寺白塔,喇嘛塔,塔建于
16、凸字形台基上,台上设亚字形须弥座二层,座上置覆莲与水平线脚数条,承以断肥的塔身、塔脖子、十三天与金属宝盖。明 北京大正觉寺塔,金刚宝座塔,它是在由须弥座和五层佛龛组成的矩形平面高台上,再建五座密檐方塔。清 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金刚宝座塔,基座较矮,仅二层,台上建一大四小喇嘛塔艺王座。11、 简述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的造型特征及其结构技术成就造型特征:观音阁台基较低矮,各层柱子略向内倾斜,下檐上面四周建平座,上层复以坡度缓和的歇山式屋顶,造型上兼有唐代建筑的雄健和宋朝建筑的柔和,是辽代建筑的一个重要时代。结构技术成就: 高三层,外观为两层,中间设暗层。 结构上使用内外两槽的构架和明栿、草栿两套
17、屋架,内外槽和两套屋架紧密联系。 上下柱子不贯通,采用“叉柱造”。 上下两层空井采用不同形状,有利于防止空井的构架变形,加强阁的刚度。 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座楼板以下的夹层,柱间施以斜撑,加强了结构刚度。 利用下昂和华栱出跳相等而高度不同的特点调整屋面坡度,使外观更雄壮有力。12、 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中国古典木构建筑属框架结构体系,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离;适应于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条件;抗震性强; 而且取材方便, 加工容易;其缺点是不耐久、不耐潮、不耐火、不耐虫蛀、不耐腐蚀。13、 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建筑的造型特点唐代建筑总体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 柱础矮平 柱高约等于明间面阔
18、,柱身较矮 斗栱尺度大,补间铺作数量少 屋面坡度平缓,出檐深远 建筑装饰简洁有力14、 结合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清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斗拱的结构机能大大减弱,成为纯装饰构件。 斗拱的比例大大缩小,补间铺作的数量增加 柱的比例细长了(唐宋1:8-1:9,清1:10) 屋面举折加大,坡度变陡,出檐深度减小 柱的升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了15、 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清式彩画主要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种和玺彩画:清代彩画制度中等级最高的形式,仅用于宫殿、皇家坛庙的主殿、堂、门等主体建筑上。该彩画用金量较大,各主要线条均沥金粉,金线一侧衬白粉线或加晕。旋子彩画:
19、明清时期常用的一种彩画类型,以旋花为主体进行构图。旋花纹饰为旋纹。苏式彩画:起源于清代早期,因苏州始用而得名。常以人物故事、山水、花鸟、虫鱼、异兽、流云、博古等绘画及各种万字、回纹、夔纹、锦纹等为图案为画题。16、 概述颐和园的总体布局和组景特点颐和园布局根据使用性质和所在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一、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二、万寿山前山部分;三、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四、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总面积四千余亩,水面占四分之三。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布置了一片密集的宫殿,主要是召见群臣、处理朝政之所及寝宫。建筑群平面布局严谨,采用对称和封闭的院落组合,属于宫廷格局而无
20、园林气息。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转入前山,顿时豁然开朗。前山中心地段布置排云阁和佛香阁,为全园主体建筑。两侧有若干组院落,临湖傍山一带散置各种游赏用的亭台楼阁,都依山自由布置。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水面狭长而曲折,林木茂密,环境幽邃,和前山旷朗开阔形成鲜明对比,后湖东去尽端深藏一幽静水院,富于江南园林意趣。17、 元大都的规划特点 方形平面,依考工记而建 宫城位于中轴线南侧 道路布局呈棋盘方格网布局,主次干道、胡同分区明确 水系规划合理 居住单元为分散的坊18、 简述嵩岳寺塔的建筑特点嵩岳寺塔是密檐式塔,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也是唯一的十二边形平面的塔。十五层,高 40 米。底层转角用八边形倚柱,门楣及佛龛上已用圆拱券。密檐出挑都用叠涩、未用斗拱。塔心室为八角形直井式,以木楼板分为十层。塔身外轮廓有柔和收分,呈一略突曲线,密檐间距逐层往上缩短,与外轮廓的收分良好配合,使庞大塔身显得稳重而秀丽。19、 北宋东京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