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20届)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研究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共事业管理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II摘要【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城市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而传统的城市养老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到冲击,且不能适应城市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由此产生的社区养老模式是一种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且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有利于缓解和弥补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存在的矛盾与不足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本文通过介绍城市养老模式的构成类型,分析了社区养老模式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对社区养老模式的介绍,探析了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养老模式的现状、优点和不足,最后论述了完善城市社
2、区养老模式的对策。【关键词】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海曙区对策【ABSTRACT】POPULATIONAGINGISACOMMONPROBLEMOFCONTEMPORARYSOCIETY,THEAGINGOFTHECURRENTTRENDOFGROWINGCITIES,BUTTHETRADITIONALPENSIONMODELOFURBANDEVELOPMENTHASBEENTHEIMPACTOFTHETIMES,ANDCANNOTMEETTHEDIVERSENEEDSOFURBANELDERLYINTHISCONTEXT,THERESULTINGMODELISACOMMUNITYENDOWMENTL
3、IFEOFOLDERPERSONSCANENHANCETHEQUALITYANDINACCORDANCEWITHOURCURRENTLEVELOFECONOMICDEVELOPMENTANDHELPALLEVIATEANDCOMPENSATEFORTHEAGEDFAMILYPENSIONANDTHEEXISTINGCONTRADICTIONSANDSHORTCOMINGSOFTHENEWCAREFORTHEOLDTHISARTICLEINTRODUCESTHECOMPOSITIONOFTHECITYMODELTYPEOFPENSION,ENDOWMENTMODELOFCOMMUNITYCAUS
4、ESANDPATTERNSTHROUGHTHEINTRODUCTIONOFCOMMUNITYSUPPORT,HAISHUDISTRICTOFNINGBOCITY,THESTATUSOFTHECOMMUNITYANDBENEFITSOFPENSIONMODE,ANDFINALLYDISCUSSESTHEPERFECTMODEOFAGEDURBANCOMMUNITIESSTRATEGY【KEYWORDS】URBANCOMMUNITYENDOWMENTMODELHAISHUDISTRICTSTRATEGYIII目录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WORDS引言1一、社区养老模式的内涵及其产生原因1(
5、一)社区养老模式的内涵1(二)社区养老模式产生的原因1二、社区养老模式的构成3(一)社区养老模式的目标3(二)社区养老模式的内容4(三)社区养老模式的法律制度构成5(四)社区养老模式的资源5(五)社区养老模式的监管6三、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养老的探索6(一)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养老现状6(二)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养老的特色8(三)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养老的不足9四、完善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对策10(一)积极宣扬孝道文化10(二)培养老年服务人才11(三)提供个性化的服务11结语12参考文献13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1引言1引言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强大冲击,再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生育
6、与出生率的持续下降,中国社会迈进了人口老龄化的门坎,人口老龄化是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老有所养”更是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并且已经成为当代必须正视和关注的重大严峻课题。目前,国家及学术界探讨的重点问题就是城市老年人该由谁来提供养老服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积极思考并寻找当今社会发展养老事业的新路径,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再加上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衰弱,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因此,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和理想化的管理服务,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一、社区养老模式的内涵及其产生原因(一)社区养老模式
7、的内涵我国对社区养老方式的关注大概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社区养老的概念来源于西方的社区照顾,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由社区通过统一的科学管理,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化服务以实现养老目标的养老方式”。1由于家庭养老功能的日渐衰退,机构养老的不足和社会经济的飞快发展,使得社区服务日益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完全意义上的社区养老是物质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全部由社会通过社区提供给老年人的一种养老模式。它是指以城市社区为载体和主导,发挥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多方面的力量,并调动社区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物资、设施、衣食住方便及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娱乐、法律咨询等方面
8、服务”2的新模式。如近几年宁波、上海等发展城市推行的社区养老,其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为社区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卫生、精神等方面的养老服务模式就是典型的社区养老模式。(二)社区养老模式产生的原因1、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1牛康社区养老管理面对21世纪的中国社会管理课题,载中外科技信息,2003年第11期。2陈友华、吴凯社区养老服务的规划与设计,载人口学刊,2O10年第12期。2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1。据联合国有关条文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可以说是进入了人口
9、老龄化阶段。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报告,到2010年底,我国6O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18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3,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43,居世界首位。2同时,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达到38的年增长率。可见,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且在几十几年内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我国将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据世界人口统计组织预计,至2020年,将达到248亿;到2030年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4亿。而我国城市地区老龄人口几乎占全国老龄人口的40。这对城市养老来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如浙江省宁波市是全国率先进入老龄社会的地区之一,2009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全省总人数的1917;另据浙江省城市人
10、口普查小组统计的数据显示,浙江省65岁以上人口为50246万人,占总人口的106,比全国高出213个百分点。可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对象。2、家庭养老功能衰退供养老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因此,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赡养老人的重要力量始终是家庭。但是随着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和过度,家庭养老不再是老年人的唯一选择,再加上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的寿命开始延长,人口在飞速膨胀的同时,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之一功能开始衰退。在我国,家庭养老功能变得衰退首先体现在国家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上,这导致了人口数量的急剧减少,特别是城市地区,独生子女开始增多,人口出
11、生率不断下降,家庭结构小型化的比例开始日益上升。同时,社会激烈的竞争,就业压力的加大,城市居民开始脱离稳定的就业模式而趋向于流动就业,人们开始无力也无暇照顾老人,这导致城市出现空巢老人现象。再加上人们观念的转变,成家以后的年轻人更趋向于与父母分居,这也导致独居或空巢老人的数量逐年增加。并且由于“代际倾斜”,致使一些青年夫妇将所有的关注重心都转移到了独生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上,而无心去照顾老人,由此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些都是致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日益衰退的根由。加上这几年“啃老族”现象的出现等,人们开始重视金钱而忽视亲情,这更使家庭养老的基本功能呈现出了弱化现象。由此可见,传统的家庭养老方
12、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更满足不了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现实急需一种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养老模式来弥补或替代家庭养老功能的弱1王辅贤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取向、问题与对策研究,载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6期。2陈友华、吴凯社区养老服务的规划与设计,载人口学刊,2O10年第12期。3化。3、老年人多层次需求老年人的需求在内容上是多层次化的,其主要体现在保障方面,如必须保障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来源,能维持一定的日常生活;必须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精神上的需求等,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老年人的老年生活幸福、安康。越来越多的城市老人愿意选择社区颐养天年,是因为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符合并能满足城市老年人多层次的
13、需求。在城市,一般条件好的机构养老尽管硬件设备较好,但收费普遍偏高,这导致大部分老人的退休金还够不上机构养老的最低收费标准,甚至超出了老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而收费稍低的养老机构,一般硬件设备较差,规模也小,养老服务更是满足不了老人的基本需求,有的甚至还是私人老板办的,设施不仅简陋,服务水平更是相当低下,这导致老人望而生畏。因此老人渴望有一种收费合理服务也令人满意的养老模式出现。社区养老模式正迎合了老人的这种心理需求。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还是愿意居住在家中安度晚年生活,而社区养老模式正是满足了老年人的这种心理需求。毋庸置疑,家庭是人们享受亲情的地方,是实现感情寄托的港湾,但在由
14、于种种现实方面的原因,老年人居家养老开始呈现出一些困难和不便,而社区养老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能帮助老人在居家养老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他们的得力帮手。再说社区作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其非常熟悉的生活环境,因为熟悉,所以老人心理自然会觉得亲切,并感到安全和踏实,而老人们的子女也会倍觉放心和安心,甚至社区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也具有“近水楼台”般的优势。同时还能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各种资源,使老人接受社区的养老或托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二、社区养老模式的构成当前,社区养老模式不仅符合我国国情,还有利于我国人口发展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更符合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实。可以说,社区养老模式是我国社会面
15、临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一)社区养老模式的目标社区养老模式的目标是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满足老龄群体多元化需求的有效养老4模式。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关键是要解决好3W1H问题,即WHERE,在哪里施行社区养老WHO,由谁来实施社区养老;WHAT,社区养老主要是做什么;HOW,社区养老该怎样做的问题。城市社区养老的主要载体是社区,这主要指以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为范围,而政府、社区、志愿者则是社区养老的实施主体;1社区养老的主要内容是对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医疗保健、精神娱乐等;社区养老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不断地完善实现人性化、科学化运作,走服务化和理想化的发展道路。同时,
16、社区养老模式还要求弥补日渐衰退的家庭养老功能、机构养老的不足,以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努力使社区服务成为老年人养老和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二)社区养老模式的内容为了实现城市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多层次需求,2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内容可以涵盖以下几种服务内容1、日常生活服务日常生活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保洁卫生、洗衣做饭、购物缴费、缝补裁剪等围绕老年人日常需求展开。其目的是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问题。在日常生活照料上,通过社区建立的各个服务点,选择专业的服务人员,由社区养老结构提供质优价廉的日常全方位服务。服务方式分为家务型和护理型的直接上门服务或晨出晚归的日托服务
17、等。同时,社区还发展高龄老年人便利服务等,并将一些原来由家庭负担的事务性工作纳入服务范围,比如开设一些服务专线电话,只要老年人有求就必应地去实行一些上门服务等。2、医疗保健服务社区会开设一定数量的医疗保健服务中心,并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开设相关的治疗门诊或康复中心等,同时还对老年病的预防进行知识宣传,并开展普及健康保健知识等讲座;有时还定期通过收费或义务为老人组织当地医疗机构进社区进行义诊,组织医务志愿者上门送医送药等,以实现从“有病去医院”到“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根本性转变。为社区老人提供定期的身体检查、进行必要的医疗救助,帮助老人支付全部或者大部分医疗和医院费用。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服
18、务,比如提供谈心,排解特别是独居和“空巢”老人的寂寞感等服务,针对这些服务,社区组织的老年谈心站或聊天室等,以适合于中高龄老人,让他们可以谈天说地,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或者倾吐心中不快等,以保障心理的健康。1赵立新论社区建设与居家式社区养老,载人口学刊,2004年第3期。2唐忠新社区服务思路与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53、精神生活服务为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和欢笑,社区养老机构还因地制宜地兴建老年人活动场所,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等生活服务。如建立太极拳练习中心、卡拉OK室、交谊舞舞厅、音乐欣赏室、舞蹈表演室、健身房等以娱乐为主的活动室等,或
19、者建立棋类活动室、书报期刊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影视投影厅、各类艺术培训班等。这样可以广泛开展各项诸如老年人的文、体、娱方面的活动,不仅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意,更能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使整个老年群体积极、健康、向上。(三)社区养老模式的法律制度构成联合国对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这一模式是持支持和赞成态度的,国家也颁布了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同时还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投人力度,加强对社区养老建设与服务工作,从而使居家养老的服务环境和养老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改善。1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快社区养老的发展,因为法规和政策是社区养老得以顺
20、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地方政府会根据各个地方社区的特点,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如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福利事业施行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项目的财政施行支持政策、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规章,以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管理规章等等。众所周知,法律是一切制度的保障。为了更好地监督社区养老服务的实施和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必须建立健全的社区养老法律,这样还可以维系和保障养老体制科学有序发展,也能更好地去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使相关养老部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依据和保障;社区制定法律保障,可以使社区养老更快地从伦理型向法制型转变。(四)社区养老模式的资源养老服务质量的好坏,社区养老服务未来发展和体系的构
21、建是否成功,都与社区养老模式的资源密切相关。目前,城市社区养老资源主要由人力资源、财政资源和政府购买等组成。人力资源是保障养老事业发展的基本构成因素。社区养老模式中的人力资源主要指的是社区养老专业管理人员、专业医疗护理人员、专业志愿者人员等。这部分资源在整个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发挥着巨大作用。例如社会上的人员,只要出于自愿,只要有志于老年养老事业,不分年龄和性别,都可以成为养老服务的志愿者,从事力所能及的1刘维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居家养老模式思考,载理论月刊,2010年第9期。6服务项目。缺少经费,服务质量就无法保证,养老事业也难以得到有效地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是社会保障的组成部
22、分之一,也是政府组织和推动的一项社会福利事业。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规定,社会养老福利资金支出应在财政支出的1020之间,而老年人作为四大弱势群体之一,更应该是社会保障的重点对象。因此,政府财政投入是社区养老经费的主体之一。为了有利于保障困难老人都能得到养老服务,财政在初步确保社区养老发展的需要后,以不低于国民收入增长的比率,做到逐年增多。同时,为了保障社区养老资源的充足,政府还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每月补贴一定的服务时间或资金,为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和低保贫困家庭的老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并通过民间组织为居家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服务的内容可以是各种形式的日常生活照料,可以是医疗保健服务或精神服务;
23、也可以是洗衣、洗澡、搞卫生等服务。这些费用都由政府买单。(五)社区养老模式的监管社区养老模式的监管是社区养老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地保障社区养老机制的有序发展。它通过规范化的制度安排,对社区养老各个管理层次和服务工作方面的活动进行监督和约束,从而促使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政府和社区相关部门在监管方面的作用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准入环节和程序,严把行业准入关,同时还制定或审查一些开办养老服务机构是不是具备养老服务的基本标准和条件,还有如对适合社区养老服务的人员组织统一培训,对不适合社区养老服务的人员统一施行清退等。同时,强化养老机构运营期间的评估监控,如政府部门对优秀的社区养老机构给予一
24、定的奖励,对不合格的社区养老机构进行整顿或限期整改等。同时,对其服务质量进行抽查或评估,建立相关的不良信息披露机制,严重的给予警告处分或退出养老机制等,其目的是促进养老服务行业的自由竞争和良性发展。三、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养老的探索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政策的出台,宁波市社区养老模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就有海曙区,该区结合自己的城市特点不断的探索社区养老工作,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位于全国前列。(一)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养老现状7宁波市是沿海开发城市,海曙区是宁波市的中心市区,常住人口有三十五万多人,截止2010年六十岁的老人几乎占总人口的19,可以说已经进入了老
25、龄化结构地区。其社区养老现状大致如下1、政府购买服务为了给独自生活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宁波市海曙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自2006年起,四年多时间,政府几乎每年都提供了150多万元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为需要养老的老人提供特殊服务,从而促进了社区养老模式的开展。同时,政府还借助安排下岗或失业人员的机会,安置他们到养老机构工作,以充实养老服务队伍,同时还提供给他们培训的相关费用或补贴。目前为止,政府购买服务内容在不断地扩大,从日常生活照料到医疗服务等等,海曙区已基本形成了规范的社区养老服务机制和体系。目前,海曙区共有社区养老机构十余家,有8个街道建立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一共为
26、九万多名老人提供了社区养老服务。同时,政府还积极鼓励民间组织、私人企业等采取各种形式出资建设各种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有效地把政府投入与民间投入、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结合起来,共同担负起社会养老的责任。政府会给高龄老人和低保贫困家庭的老人按时补贴一定的资金,已让他们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服务的内容涉及到一些日常生活照料,以及医疗保健服务或精神服务等。2、普及面广到2010底,浙江省共有1902个社区初步建立了社区服务体系,并且大都设施齐全、网络完备,尤其是宁波海曙区探索并推行社区养老新模式的社区已占到总数的90以上。海曙区是宁波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早在2000年,就有常住人口三十多万人,在20
27、10年底,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了六万四千多人。海曙区目前有区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三个,有各种类型的社区服务站一百多家。全区设有区级老年医院1所,老年护理院5所。各街道建有十几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十余个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十几个个社区卫生综合服务点,为老年人提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服务。同时自2006年起,政府就决定在海曙区推行以低价医疗为内容的社区养老服务,服务的对象是有海曙区户口的、70岁以上的老人。区政府决定减免他们的医疗服务费用,所有药品均按进价收取。目前,海曙区还建立了一刻钟卫生服务圈,老人就诊不用走多久就可以到达社区内的卫生医疗机构看病。3、服务体系规范化海曙
28、区社区养老模式建设一直位于全国榜首,自2006年起就多次被评为“全国社区养老8服务示范区”。尤其是这几年来,国家商务部在海曙区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81890社区服务模式,更是使海曙区社区养老模式在全国都极具影响。在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中,宁波市海曙区注重加强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并且,海曙区还充分利用企业、学校等一些资源,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用房、用地等问题。该区每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都配备了十名左右的专业服务人员,尤其是近两年来每个社区养老中心都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录四名左右的社区助老员,以负责社区养老服务的行政管理工作。政府组织了各相关职能部门
29、参建了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志愿者服务等养老服务网络。这些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的建立,为开展海曙区各大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和组织保障。(二)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养老的特色宁波市海曙区围绕社区养老模式建设,积极探索,勇于尝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并极具以下特色1、高质量的服务宁波市海曙区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给社区里的老人们提供的服务可以说是高质量的,进入每个社区的人们都会被其快乐的场景所感染。比如钟鼓街道社区、江厦街道社区等都曾于2008年初就被定位为养老型品牌社区,当时政府投资了十多万元,建立了五百多平方米的养老服务中心,在居家养老服务上,该社区还通过日托中心,不断
30、丰富养老服务内容。同时,海曙区社区服务还针对不同的老年人实行特色的养老服务。从各方面、各的层次来尽力满足社区中老年人的各种需求。与此同时,海曙区还以服务老年人为宗旨,多次开展老年活动来促进社区养老工作的快速发展。因此,在2010年就有百分之八十的社区主动争创省市级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规范化社区。2、服务实现宽覆盖宁波市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不是靠摆花架子现亮点,而是着力于全民的共享。宁波自1987年步入老年型城市行列以来,老年人口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至2004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93L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426”。1预计至2025年,宁波每4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因此,探索一种有益于
31、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新型服务机制已刻不容缓。宁波市已经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行社区养老服务,让老人在社区经济快乐地享受各种优1陈友华、吴凯社区养老服务的规划与设计,载人口学刊,2O10年第12期。9质的养老服务。海曙区于2004年开始探索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建立政府、非营利机构、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对经济困难家庭和高龄老人由政府购买服务,开设具有日托功能的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并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各种优质、便捷的服务。目前,宁波市海曙区为了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从三个方面来投入建设,一是加强建设具有特色的城市老年活动中心。由政府协调财政部门下拨专项资金百万余元,资助经济薄弱的街道社区来建设高质
32、量的服务中心,同时,政府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抽出一定数额的资金,来资助各大社区建设老年活动室。二是积极开展创建海曙区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活动。三是积极推进居家社区相结合养老服务工作。全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社区超过56个,建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1个,市中心城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生活和自理困难老年人达到95以上。(三)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养老的不足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养老服务在不断取得新进展且具有特色的同时,也普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孝文化氛围不浓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它是一种以孝道伦理为核心的文化。孝作为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准则之一,在人们的心中地位极大,也是各朝
33、代治国安邦的重要方略之一。孝是中国家庭、社会、国家的精神基础,也是中国人的一种道德意识和价值理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及法律观念、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社区建立孝文化,对社区养老模式是有促进作用的。而宁波海曙区在这方面做得略微不够,其社区孝文化氛围显得不浓。比如海曙社区在宣扬孝道方面就做得不够,在各大街道很少有宣扬孝亲的标语或宣传语,在社区内也没有定期办孝文化方面的黑板报,没有定时举办宣扬孝文化方面的讲座。因此,社区缺少这样一种氛围,致使工作忙碌的人们就有借口没有时间或经历来孝养自家的老人,也很少有人主动挤出时间来社区养老机构看望自家的老人。同时,因为孝文化不浓厚,也导致社会上的一些人员觉
34、得养老是国家的事情,因此,在助老敬老方面也显得被动。2、专业服务人才不够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养老专业服务人才不够,以至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与服务对象及其需求时有脱节。例如,一些社区的养老服务对象往往是低龄老人、健康老人、能自理的老人,这些老人一般对养老服务都没有特殊的要求;但那些高龄老人因生活无法自理就需要特殊的10护理人员来照顾,但因专业人才的缺少,导致他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在这些社区内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对许多高龄老人和卧病在床的老人已不适用;另有一些社区虽建立了养老服务中心,尽管里面的设备良好、收费合理,服务内容也很丰富,但因为缺少专业服务人才,也导致这些社区服务的内容仅仅只能满足老人
35、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而无法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发展需求。因为缺少专业的服务人才,导致社区无法做到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文化娱乐、教育、再就业等方面的设施和服务等。同时缺少专业服务人才还体现在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上。有的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缺少职业道德,对老人没有爱心,有的不懂家政服务知识,对老年人的保健护理知识更是匮乏,甚至还有的服务人员连起码的卫生常识都不懂。这些都对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有很大的影响。3、个性化服务不够海曙区目前的养老服务的内容主要还是以求助、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为主,但是随着老年人实际需求的增多,仅有的被动服务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比如对于社区孤寡老人遇到
36、突发事件的处理,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等问题,目前的服务内容没有真正扩展到,因此服务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化、多样化,社区应提供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形式以适应老年人的各种身心需求和习惯,更重要的内容是要大力发展个性化的服务。四、完善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对策通过对以上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养老模式的现状、特色和不足等方面的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和完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一)积极宣扬孝道文化孝敬老人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尤其是“家庭孝敬”,特别强调对老人、对父母应养老孝终。因为没有没有父母的养育,人类也不会繁衍,社会更不会发展,因此,“养亲必敬”,尊敬并赡养老人,是人类社会最崇尚
37、的美德之一。传统的孝道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表现了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家庭“孝道”的教育是家庭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一个人有没有孝心,也体现了这个人修养的高低。社区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由人组成的。家庭“孝”文化的建设是衡量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因此,城市社区应对不同层次的居民进行孝敬父母,赡养父母的思想教育,应将尊老敬老教11育纳入社区教育的体系,逐渐使社区居民养成尊老敬老的行为习惯,为家庭养老奠定思想基础。1同时,社区应组织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和夫妻等开展孝心评比活动,应定期组织社区内的家庭举行孝敬父母演讲活动、孝文化晚会等等,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家庭良好亲子关系的和谐,这些对孝文化的形成都有
38、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中社区要经常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活动,要把尊老、敬老作为重要的评比条件,并把尊老敬老作为评定“文明家庭”的重要标准,从而形成良好的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起到教育引领作用。对孝亲家庭要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表彰,并积极宣传他们尊老、敬老、养老的事迹,还可以组织报社对他们进行采访等。同时对社区中发生的虐待老人的不文明行为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调解和制约,对谴责虐待老人的各类行为,应运用法律的手段,来加强对社区内人们行为的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孝文化浓厚的社区道德环境,从而达到社区养老服务的目的。(二)培养老年服务人才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成功与否,很大因素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专业、敬业的服务队伍。
39、专业的服务人才是社区养老模式基本的构成要素。但目前工作在社区养老机构中的大部分人员只是仅凭人道主义和经验而工作的服务人员与志愿者,他们并没有接受过有关老年服务知识的专业训练或培训。这既影响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又影响了养老事业的发展。因此,根据一些发达国家和宁波海曙区的经验,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工作应培养老年服务人才。分析我国目前人力资源的状况,社区养老服务的队伍可以从下岗失业群体中进行选择。因为下岗工人拥有政府再就业政策给予的各项优惠,选择这些人作为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可以降低招聘费用,也符合低收费、低补贴、低成本的老年人福利服务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应对服务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按照他们培
40、训考核的等级从事相应的服务工作,做到持证上岗,实行职业资质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以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同时,除了培养专业的服务人才外,社区还应鼓励志愿者来充实社区养老服务事业。比如鼓励大学生志愿行动等,以推动更多的青年志愿者投身到老年服务的队伍中来。(三)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随着老年人实际养老需求的增多,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要从以求助、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为主,逐步扩展到包括居家帮助服务、情感慰藉服务、医疗照顾服务、暂时托管服务、1苏珊特斯特老年人社区照顾的跨国比较,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12娱乐学习服务等在内的一体化服务;服务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化、多样化。社区应提供不同的服务项目和
41、服务形式以适应老年人的各种身心需求和习惯。其中,更重要的内容是要大力发展个性化的服务,如社区养老服务除了主要提供老年人需求最迫切的日常生活照顾服务和生活护理服务外,还可以根据老人特殊的情况和要求派出专门人员,深入到老人家中,每隔一段时间,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为老人提供洗衣房,帮助老人洗衣晒衣,除此之外,每天可以派人上门访问老人有没有什么购物需要,再根据老人们的具体要求,派专人组织采购等。同时,社区还可以针对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精神上的需要,如根据实际情况为老人建立社区专门的老年活动中心,开展各种适宜老年人的娱乐活动等。为了保证社区孤寡老人的健康,防止遇到突发性疾
42、病等情况,社区还可以组织开展“助老红手绢”、“亮窗灯”等试点活动,如白天在需要特殊服务的老人窗台上挂一个红手绢,晚上亮起窗外的小灯,社区里的居民发现后就立马上门帮助或报告给社区值班室解决等。以让这些老人做到有求必应,从而使之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结语养老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老龄潮的到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但完全意义上的社会化养老又未形成,因此急需一种像社区养老服务这种新形式对家庭养老进行辅助。与传统的养老方式相比,社区养老是一种更适合中国传统和国情的养老方式,它作为居家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基本养老的需求,对促进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战略性的意
43、义。13参考文献1王海燕发展城市社区养老应对人口老龄化,载理论学刊,2002年第3期。2唐忠新社区服务思路与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3张文范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的战略意义,载城市管理,2002年第6期。4利民社区老年服务日本的经验与启示,载城市管理,2004年第6期。5赵立新论社区建设与居家式社区养老,载人口学刊,2004年第3期。6苏珊特斯特老年人社区照顾的跨国比较,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7牛康社区养老管理面对21世纪的中国社会管理课题,载中外科技信息,2003年第11期。8龚静怡居家养老一社区养老服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养老模式,载河海大学学报,2OO4年第6期。9宋言
44、奇城市老龄社区构建问题三议,载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第5期。10周德民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载宁夏党校学报,2OO2年第4期。11陈友华、吴凯社区养老服务的规划与设计,载人口学刊,2O10年第12期。12王辅贤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取向、问题与对策研究,载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6期。13刘桂芝推广社区社会保障的模式设计,载税务与经济,2OO2年第5期。14田先梅我国的老年照顾需求及实现方式探讨,载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7期。15何纪周我国老年人消费需求和老年消费品市场研究,载人口学刊,2004年第9期。16童欣日本家庭经济制度变迁与养老方式选择的思考,载现代日本经济,2OO
45、5年第1期。17刘维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居家养老模式思考,载理论月刊,2010年第9期。18江海霞、陈雷养老保障需求视角下的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载前沿,2010年第3期。19周跃锋、刘敏对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探讨,载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3期。20唐晓英、周溥嘏社区养老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崭新模式,载学术交流,2010年第4期。21韩梅、侯云霞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与农村养老模式探析,载特区经济,2009年第8期。22陈元刚、谢金桃、王牧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载重庆工学院学刊,2009年第9期。23格诺德兰德斯伯格纽约市老年人社区服务问题,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24ANDRE
46、WJC,PUBLICANDPRIVATEFAMILIESM,MCGRAWHIU,199625BERNARDHCASEYPENSIONSINNIGERIATHEPERFORMANCEOFTHENEWSYSTEMOFPERSONALACCOUNTSM,INTERNATIONALSOCIALSECURITYREVIEW,VOLUME64,ISSUE1,PAGES114,JANUARY/MARCH201126OLLIKANGAS,URBANLUNDBERG,NIELSPLOUGTHREEROUTESTOPENSIONREFORMPOLITICSANDINSTITUTIONSINREFORMINGPENSIONSINDENMARK,FINLANDANDSWEDENM,SOCIALPOLICYADMINISTRATION,BLACKWELLPUBLISHINGLTDVOLUME44,ISSUE3,PAGES265284,JUNE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