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的探索摘 要: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开创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通过对我国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的设想,对提高中西医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教学方法 教学现状 设想 20 世纪 50 年代,党和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倡导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快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与西医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体系,但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科学观,到目前为止,我国中西医结合现状并不是很令人满意,明确教学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做出改进势在必行。 一、中西医结合
2、教学的现状 1.培养目标含糊,教学体系不完整。 目前开设的中西结合偏于中医方向,还不能独立建系,只是一个专业,甚至只是一个专业方向,难以明确区分中西医结合与中医学教学的差别及优势所在,对学生教学培养目标笼统而抽象。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足,中医与西医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医的学习更讲究学生的悟性,西医有一个量化、客观、具体的标准,在如今高等教育的基础上西医更易被接受,从而在学习中以西医为主,忽略中医,导致基础不扎实,为以后临床学科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22.专业师资队伍的缺乏。 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教学主要是中西分隔,虽同步开课,但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教师各自“授之以鱼” ,很多中西医出身的优秀人员都进入临
3、床或科研,走进中西医教学的少而又少,中医教师对西医知识掌握得不够,不能及时更新一定的知识理念,对最新科研动态了解不够,没有开阔的学术视野,而西医教师对中医的理论也模糊不清,两者没有结合点,学生更难以找准中西医的结合点。 3.中医“四大经典”的解读不够重视。 黄帝内经 、 难经 、 伤寒杂病论 、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精华之所在,但目前教学中对经典的学习不够深入,授课内容一再压缩,学生和老师都不够重视,课堂不够生动,课件不够吸引人,大部分经典老师没上临床、照本宣科。如今不再是师徒制,若经典文献的课时再减少,则学生中医水平难以取得明显进步。 4.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不够。 医学是一门实
4、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越早接触临床,以后临床经验越丰富,能力越强。但目前授课与临床实践的比例不协调,学生普遍只有一年的实习机会,见习的动手机会更少,而中西医结合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每个科室都需要实习,转科时间有限,对每个科室疾病的认识浅显,而有些学生忙于求职和考研准备,不重视实习过程,导致临床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从而出现求职困难。另外,国内综合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数目不过几十所,实习生难以都分配到综合医院,有一定的偏向性,大大降低中西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可能性。 35.教学材料的缺乏与重复。 不论是中医课程还是西医课程,均存在教学内容的大量重复及基础理论课和临床课的脱节,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比例、
5、中医与西医课程比例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中西医结合专业一般都是一套中医教材加一套西医教材,在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科中,学生更难以将两者相互贯通。许多所谓的中西医结合书籍只是简单地把中医病症与西医疾病相对应,然后把各自内容拼凑在一起1。每个学院所采用的教材可能不一致,但大体模式相同,没有优秀的中西结合的新型教材,缺乏创新。 6.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教学软件的应用不多样化、新颖化,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 、“填鸭式”教学方法,效率低下,学生被动学习,课堂互动不够,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7.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课程有限。 对医风医德的教育不足,学生对医生这个职业的
6、认识不够深刻,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医院建设和发展由依赖型向经营服务型转轨。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医德存在多面性特点,因此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很有必要。 二、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的设想 1.建立完整、独立的中西结合体系。 明确中西医结合教学培养目标的靶向,提高培养目标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具体细化标准2。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课程的精简整合都是建立在优秀的教材基础上,因此需要修订教学大纲,优化课程,重新4编写教材3。开设拼盘式课程,放开制度,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其独立创新的意识。 2.建立优秀的中西医结合师资队伍。 适当引进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的硕、博士生人才,在
7、政策上加以扶持,鼓励和要求年轻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举办中学西、西学中两种形式的临床课程师资培训班,提高教师的中西医理论和临床水平,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业务素质。另外还可组织副高职以上教师举行中西医结合专题学术讲座,活跃学术气氛,达到学术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4。 3.提高对中医的认识。 活跃中医氛围,加强对中医特质内涵的分析。加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学经典、取精华,指导临床,把职业目标与学习内容有机结合在经典的学习上,采用生动形象的说课方式,课堂授课时采用启发式,结合临床实践,做好医学教材横向层次和纵向层次,充分发挥授课者的主导作用和主动能观性5。课件形式多样化,
8、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利用相关教学软件,可帮助学生学习和分析。在实验中求索真理,把握中西医的精髓。开设中西医结合桥梁课程,这类桥梁课程可以是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学 、 中西医结合医学史 、 中西医比较医学 、 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学 、 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方法学及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系列讲座等6。 4.多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增强教学效果。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5问答等师生互动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疾病的能力。另外,在教学中采用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 目前 PBL 和 C
9、BL 教学模式得到了许多专业人士的认可,PBL 教学程序基本遵循“提出问题资料查阅讨论再提出问题再查阅资料班级交流与讨论总结反馈”的周期进行,每个周期内有数次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提高教学的速度和深度。如此滚动进行,实现完整讨论与分析。在辨证论治教学部分应用 CBL 教学法:在讨论时多采用临床真实案例为主线,形成以自我完善为基础,以“头脑风暴”为特色的教学形式7。老师布置病例讨论,课堂不够,课后探讨,查资料,最终拟出解决方案,再汇总、分析总结。 5.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 循证医学意指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其核心内容是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即在个人临床经验的
10、基础上,从日新月异的医学科学发展中获取最新、论证度最高的论据,从而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全面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临床创造能力、创新思维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树立医学生科学、求实、严谨的临床思维和工作作风。从单纯的理论到具体的病例,最后到基本的临床思维方法,增强活力临床教学效果,达到临床教学目的8。 6.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增加学生见习实习的机会,从基础知识学习开始就安排一定的见习6周期,临床上的疑难病症会启发学子的思维,有利于以后临床学科学习中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模式的建立。见习地点除了附属医院外还可以设在学校附近
11、的医疗点或社区,除任课老师和本科室的在读研究生带领外,邀请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指导。见习完成后,要求学生整理好病例记录,并写出见习心得9。 7.增加中西医结合学制。 增设中西医结合八年制专业,修订培养方案,达到理想效果,在技术层面上教学培养出高质量人才,因此在选拔学子时强化标准,控制人员数目,择优录取。另外,增加选修课程,丰富学子的社科知识,发散教学思维。 中西医结合任重而道远,只要找准结合点,注重教学改革,必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致安.中医院校教学将如何面对中西医结合J.新疆中医药,2005(23):58. 2王炜,朱虹,
12、钱静.境外医学教育对中西医结合教学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9,7(05):92-96. 3黄冬梅,刘艳娟.中西医结合医学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园地,2013,9(02):105-106. 4孙志,孔令斌.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8(05):864-865. 75董芸.中西医结合教学应加强中医学的特质内涵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4):110. 6孙志,孔令斌.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8(05):864-865. 7Jane Jackson.Case-based learning and reticence in f
13、l bilingual context:perceptions 0f business students in Hong KongJ.System,2003(31):45-46. 8黄仁发,滕久祥.循证医学在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0(05):158-159. 9周俊琴.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本硕班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9, (03):46-47.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资助课题(GJ2011-508) ;2013 年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资助课题(2013-JG043) ;湖南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资助;湖南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资助。 通讯作者:刘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