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开设《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公选课的重要性与课程设置.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2473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开设《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公选课的重要性与课程设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开设《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公选课的重要性与课程设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开设《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公选课的重要性与课程设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开设《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公选课的重要性与课程设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开设《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公选课的重要性与课程设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开设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公选课的重要性与课程设置摘要: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开设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公选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拓宽学生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文章分析了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开设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公选课的重要性,并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13-03 动物性食品,又称动物源性食品,广义上是指动

2、物肉、蛋、奶等可食性组织及其加工的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动物性食品则多数来源于集约化、规模化饲养条件下的畜禽1。肉、蛋、奶作为基本营养物质的供应源,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二?英、疯牛病、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兽药残留等事件不仅给畜牧业、食品加工业造成重创,更重要的是直接危及消费者健康,影响我国整体对外形象。因此,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从职业培训式的专业教育,逐渐2向全面素质化培养进行转变。当前形势下,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开设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选修课

3、,不仅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使命,更是符合社会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现实需要。 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课程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该门课程以动物性食品安全为主线,概述动物性食品安全有关的基本知识点及关键技术。授课内容要点包括绪论、化学和物理性污染、生物性食物中毒、人兽共患病、公共卫生、食品标准化、食品质量控制、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认证、食品残留分析2。在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开设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公选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拓宽学生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一、非生物类专业开设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公选课的重要性 1.

4、促进多学科交叉发展,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交叉学科是指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综合理论或系统学问。交叉学科并不是简单的多门学科的拼凑堆积,而是依赖于多学科内在逻辑关系且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学科3。21 世纪是学科交叉大发展的时代,健康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直接关乎人类健康、关乎农业和工业化产业链条的可持续发展。 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课程涉及畜牧学、兽医学、化学、物理学、医药学、食品科学等专业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在教学内容上,涵盖动物健康养殖、动物性食品安全隐患因素及其检测方法、人兽共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动物性食品加工质量控制及标准。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开设动物

5、性食品安全概论3公选课有利于促进农学、工学、理学、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利于推动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方法的产生。 2.强化动物性食品安全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涉及动物饲养、疾病预防、动物性食品加工和流通等环节。从目前我国屡次发生的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来看,国民对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公民动物性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薄弱;(2)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只要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得不到重视,已经发生的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尚未对公民起到足够的警醒作用;(3)动物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普及不足;(4)动物性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尚未全面纳入通识教育体系。我

6、国的动物性食品安全总体形势逐年趋转,但由于深层次问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仍然较多,也备受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关注。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危害严重、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进程。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具备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高等院校作为实现高等教育的“载体” ,在当前形势下,更应该重视学生对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知识的培养, 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用性强,鉴于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的特点,开设该门课程作为公

7、选课,是非生物类高等教育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补充,是增强国民动物性食品安全意识长远规划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促进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产生的有4效途径。 二、 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公选课课程设置 1.确立教学目标。结合目前国内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存在的诸多问题和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开设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公选课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关于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的最新研究进展,掌握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基础理论知识,能独立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通过学习,主要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畜禽健康养殖

8、的生产模式;(2)掌握影响动物性食品(肉、蛋、奶)安全的理化因素;(3)掌握影响食物中毒的生物性因素;(4)掌握人兽共患传染病病原的种类及预防措施;(5)了解动物性食品标准化和安全生产的质量控制关键点;(6)了解食品安全认证的流程;(7)了解食品残留分析的技术方法。 2.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优选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切合实际。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理解、掌握和应用情况。根据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课程本身特点确定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分为以下五部分:畜禽健康养殖关键知识,包括畜禽健康养殖关键技术、无公害功能性饲用添加剂、畜禽重大疫病防控等

9、内容;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因素,包括理化因素(辐射、兽药残留、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生物因素(细菌性中毒和真菌性中毒) ;重大人兽共患传染病种类及防控(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动物性食品生产标准化,包5括无公害动物性食品标准、动物性食品质量控制操作规范(GMP)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体系) 、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等内容;动物性食品残留分析技术,包括萃取技术、色谱技术、质谱技术和现代生物检测技术等内容。 (2)优化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统一。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统一。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得以进一步普及

10、,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技术借助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式传递课程内容信息,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巨大的表现力,扩大直观视野,把复杂的变化过程及抽象的宏观或微观世界,以生动鲜明的直观形式展现出来5。对于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开设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公选课而言,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以下优势: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以直观的形式加深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对该门课程所涉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采用 Flash 动画、VCD 示教片演示动物性食品中人兽共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检测方法、防控措施,无公害标准化动物性食品生产加工的操作流程,以及动物性食品残留

11、分析检测技术等,突破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时空局限性,在有限的时间和专业背景下,以生动形象、主题鲜明的特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该门课的教学模式上,采用互动式教学。所谓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双方不是主动和被动,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6。 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公选课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要规避公选课教学课程中普遍存在的“教师填鸭式教学”和“学生以修学分为主的被动式听课”的问题,打破传统6的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该门课程因实用性较强,与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所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主要强调两方面:“互” ,即在传统的

12、教师启发与学生思考之外,更加侧重于课堂中“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思考解答”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所涉及的相关知识领域,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信息,集中收集问题。“动” ,即学生的动脑和动手。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设专题讲解形式的学生讲授环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次讲授时间 20 分钟,讲授内容围绕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采取学生自拟题目,教师辅助指导的方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改进和完善考核方式。与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相比,开卷考试对于公选课的成绩评价更加客观,也更能反映出学生对所学课程相关知识的搜集和掌握程度。因此, 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课程作为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的公选

13、课,应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试卷结构以主观题为主,形式为问答题和论述题,试题在宏观上要具有“知识点的实用性、研究内容的前沿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等特点。在考核方式上,公选课的成绩评价不能仅限于单一的试卷测试,合理的成绩评价要从整体上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决定成绩的高低不能仅凭试卷考试,可通过能体现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小论文、专题报告、课堂提问和课外参考书学习,以及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完成作业质量的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考核,将各项成绩加权后计入学生的总成绩,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7“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我国高等院校涉及生物类专业已逐渐开

14、设或完善了关于食品安全或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相关的课程,符合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而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因专业本身的固有特点和学生知识背景多样性的特点,开设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选修课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强化国民动物性食品安全意识和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倡导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体系做了重要补充。 参考文献: 1王成龙.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4):191-192. 2祁克宗.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3赵伶俐,潘莉.发展交叉学科:21 世纪高等学校创新的

15、主题和难题J.现代大学教育,2003, (4):39-41. 4杨德广.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严冰,杨建华,牛淑敏等.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综合性免疫学实验课教学J.高等理科教育,2006, (3):97-99. 6刘菁.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互动式实验教学的探索J.医学教育,2002, (5):35-36.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吉教科合字(2009)第 32 号,吉教科合字(2010)第 21 号)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90246,201101004) 。 8作者简介:郝凤奇,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动物微生态学与免疫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李景梅,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微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