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困境及发展路径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2563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辅导员职业困境及发展路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辅导员职业困境及发展路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校辅导员职业困境及发展路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校辅导员职业困境及发展路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校辅导员职业困境及发展路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校辅导员职业困境及发展路径研究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辅导员群体普遍存在的职业困境,认为职业定位模糊、发展路径不明晰、评价考核制度不科学且具有职业的高风险性是造成当前该群体不稳定及职业声望不高的原因,并探讨了打通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的方法。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困境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036-03 一、引言 辅导员是高校教职员工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其具有教师与干部的双重身份,既可以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又可以晋升行政级别,他们处于与学生接触的第一线,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具有教师的责任,同时,学校行政部门所下达

2、的任何一项与学生有关的文件的执行与落实,最终都需要辅导员来完成。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讲,辅导员又是高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办事人员。 辅导员制度自从 1953 年经由清华大学提出并正式设立以来,历经坎坷与波折,甚至有过被解散的时期,进入上世纪 80 年代后,辅导员制度逐渐重新获得了重视,尤其是 1989 年的政治风波的发生,国家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进入 21 世纪后,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加强了辅导员制度的顶层设计,各级

3、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学校自身也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尝试将辅导员工作纳入职业化、科学化和轨道化。 这些积极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于改善高校辅导员的处境、稳定该群体队伍、提高其地位起到了成效,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队伍相对于高校专任教师、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而言,依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职业困境。 二、职业困境 (一)职业定位模糊 尽管相关政策及文件对于辅导员的职业有了比较全面、准确的表述,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由于承担了过多的事务性工作,很少有充裕的时间开展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科研工作更是有心无力,造成专业荒废,其实,绝大多数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已经将硕士研究生学历并且获得

4、硕士学位作为基本条件,部分高校甚至对于应聘者本科及研究生阶段所就读高校的级别有明确的要求,这样可以保证辅导员队伍的高学历化与高素质化,但从事此项工作后,可能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具有一定科研潜质的优秀硕士每天陷于繁琐的行政工作而被埋没掉,与专任教师在学术方面的差距加速拉大。同时,各高校二级学院大都会设立“学生工作办公室”这一科室,导致只要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会由辅导员负责办理,高校工作千头万绪,而相当一部分高校无法达到辅导员与所带学生比例为 1:200 的标准,造成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3却又无一精通的尴尬处境。即使有时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亦有心无力,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1.从笔者所在高校近

5、年的招聘情况来看,辅导员在本科及硕士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以理学、工学、农学为主,以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为专业背景的很少,其他高校的情况大致也是如此,造成辅导员缺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2.辅导员大部分为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或者仅有不超过 3 年的工作经历,年龄基本上在 30 岁左右,缺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丰富的人生经验与社会阅历。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辅导员被定位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却既无充裕的时间,也无足够的能力来从事此项工作;辅导员将主要精力用于处理各种行政事务,却没有明确的工作范围,责任无限扩大,既不像教师,与一般的管理人员也有差别;辅导员拥有较高学历,

6、却不能从事教学与科研,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职工作也没有明显的作用,凡此种种,造成辅导员的职业定位模糊不清。 (二)发展路径不明晰 辅导员具有的双重身份并没有为其发展带来良好的境遇,相反,无论是评聘职称,还是晋升行政职务,辅导员队伍都是弱势群体。原因在于:首先,评审职称,看重的教学量和科研成果,即使为辅导员群体单设标准,降低要求,课题和论文却是无法绕开的,尽管在辅导员队伍中,有部分比较优秀的硕士,但从整体来看,该队伍的科研能力偏低,造成在课题申报及论文写作方面存在困难,到了中级职称后,向上发展便遇4到瓶颈。从笔者所在的高校来看,辅导员群体中具有副高职称的很少,尚未发现有人能够晋升到正高职称;其次

7、,在晋升行政职务方面,也存在困难。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受体制机制等问题的影响和制约,管理岗位很有限,且在目前的情况下,人员流动高度不畅。同时,高校也为辅导员的行政级别的晋升设置了较高的要求,且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辅导员一般晋升到副科级、正科级就很难再有进步,即使继续晋升,也仅局限在本系统内,很难交流到其他系统,干部晋升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三,部分辅导员具有转岗至专任教师的意向,但难度很大。辅导员群体主要是硕士,而如今高校专任教师基本已经博士化,且需具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因此,辅导员如想转岗至教研岗位,攻读博士学位是必须的。但是,根据相关文件和政策的规定,辅导员只能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类的博士研究生,无

8、法承接原有专业,或者自由选择专业,即便如此,部分高校出于稳定学生工作队伍群体的需要,并不鼓励辅导员进一步深造,导致这条发展路径并不畅通;最后,部分高校观念陈旧,无法充分认识到辅导员群体对于高校发展,乃至日常运转的重要意义,重视只是停留在文件和口头,片面强调能够迅速带来成效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对以辅导员为主的学生工作群体存在偏见,甚至歧视,一味要求辅导员为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单向服务,忽视后者对于辅导员在提高科研和学术水平方面的反哺,并未真正将辅导员群体的可持续发展纳入学校工作的重心。 (三)评价考核制度不科学及职业的高风险性 大部分高校已经出台了对于辅导员的考核评价体系,但从整体上来5讲,并没有

9、充分考虑到辅导员工作成果的反馈具有长期性、无形化的性质,具体表现在片面强调所完成的工作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却少被纳入考评,或者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同时,一旦发生事故,则辅导员之前所做的工作可能会被抹消,鉴于高校对于以硕士研究生学历为主的辅导员大多采用人事代理的方式,造成辅导员被解聘或者到期不再续聘的风险始终存在,而专任教师、教辅人员、管理人员,或者有正式的事业编制,或者不需要直接对学生负责,故基本不会承担如辅导员一般的巨大风险。 三、打通职业发展路径 辅导员群体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在于该职业在设计层面存在问题。近年来,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研究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10、,诸多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有针对性的建议。但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并且改进辅导员这一职业的顶层设计,并细化相关政策,增强其可行性,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辅导员群体离职或者转岗意愿较为强烈的倾向。 (一)明确角色定位 辅导员这一职业的正式名称为“专职/兼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主要任务在于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不应该把重心放在事务性工作上,而如今的情况恰恰相反,辅导员承担了过多的与思想政治教育关联性不大或者根本不相关的工作,无暇开展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现象在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因此,有必要理顺辅导员与各个

11、行政部门的关系,6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严格界定工作范围,将部分工作有效分流至其他部门进行办理,必要的时候,可以调整、增设相关职能部门或者人员,将辅导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根据部分高校探索的经验,选拔部分有学生工作热情的专任教师担任行政班班主任,分担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同时有效弥补辅导员在对于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方面的不足,促进专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于将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工作中,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同时,此举措亦可有效提高学生工作的成效,因为班主任这一职位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始终存在,学生对于这种管理方式比

12、较习惯和适应,存在天然的亲切感,相对于辅导员所面对的众多学生,班主任的工作对象一般只是一个行政班级的 30 余人,在学生干部选拔、举办活动、党团建设等工作中显得更为游刃有余,且担任班主任的专业课教师一般具有较为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对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未必比辅导员更为劣势。通过此种方式,开辟了高校业务系统和学生工作系统合作育人的新途径,取长补短,不仅增加了不同系统工作人员的相互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良好的作用。 (二)拓展发展空间 硕士研究生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的主力,这其中有相当部分的辅导员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科研潜质及转至教学科研队伍的强烈愿望,笔者建

13、议,高校可以探索建立相关的机制,通过鼓励攻读博士学位、积极吸收其参与教学科研工作、在课题申报方面予以指导和政策倾斜等多种7方式,帮助这部分辅导员尽快成长为优秀的专任教师或者专职研究人员。对于有志进入仕途的辅导员,则要进一步打通向上晋升的渠道,在行政岗位及领导岗位的竞聘过程中,优先考虑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和良好综合素质的辅导员群体,甚至可以考虑向高校外部进行输送,例如开通高校辅导员进入党政机关、其他事业单位,央企行政管理岗位的渠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量辅导员沉在基层的现象。有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意愿者,应明确其各自的兴趣领域,加强理论学习,向专家化方向发展,成为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学生事务管理

14、等方面的专家。 四、结论 本文针对高校辅导员群体当前所面临的职业困境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其职业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本文的不足之处 文章的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不足,分析过程和结论均缺乏数据支撑;研究过程中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高校的情况考虑较少,结论可能失于偏颇。 (二)研究展望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将在此基础上,将重点关注“辅导员在高校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分析” 、 “辅导员职业生涯演替” 、 “辅导员职业锚的选择与确定” 、 “国外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对于我国辅导员制度改进的启示” 、 “不同学历层次及专业背景对于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影响”等研究方向,将研

15、究内容进一步细化和凝练,同时,引入定量化的研究方法,增强结论的科学性。 8参考文献 1叶少灿,蔡静.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组织规划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3(4):56-59. 2余德将,陈晶晶.浅析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 (3):89、137. 3方黎,管志权.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审视与路径优化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10(3):69-73. 4常韬.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的构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7(6):190-192. 5施杭.略论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环境构建的有效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 (3):136-137. 责任编辑:雷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