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一新生物理学习的局限性与对策高一新生的物理学习普遍不太顺畅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究其原因,是新生在原有的初中物理基础上学习新的物理,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针对和逐渐消除这些局限,引导学生具备高中物理的知识印象和思维方式,从而较快地迈进高中物理学习的殿堂。 一、源自初中物理知识和思维的局限性 第一,初高中物理教材差异的局限。 在内容方面,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必修本) ,与初中物理相比,有许多显著差异。例如,单就知识层面看,一是从直观到抽象的差异:如初中认识“物体” ,高中认识“质点” 。二是从单一到复杂的差异:如初中掌握“二力平衡” ,高中掌握“多力平衡” ;初中认识掌握
2、“匀速运动” ,高中提升为认识掌握“变速运动” 、 “圆周运动” 、 “简谐运动”等。三是从标量到矢量的差异:初中使用“算术运算” (加减法) ,高中使用“几何运算” (平行四边形法则) 。再就是从浅显变严谨、从定性变定量的差异,等等。 在篇幅和语言及思维层面,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明显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而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自然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高中物理的描述的方式也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互相补充,互相2完善。 第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
3、,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如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等题目) ;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习惯于课堂“合唱” ,不习惯于独立思考;用学生的话说,那就是对于初中物理习题,“只要记住了物理公式,把题中已知条件代进去就可得答案。 ”但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就无能为力了。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便往往乱代公式,
4、乱用数据,而对万花筒式的题型变化更是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而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由于遇到一些两个似乎看起来一样的问题,但要用两个不同的物理规律来解;而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问题,却可以用同一规律来解的情况,因而认为物理真是无章可循。 二、针对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局限性的对策 第一,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3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一是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
5、新知识,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二是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三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第二,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很少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而使物理概念变得抽象化。对此,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
6、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第三,加强解题和复习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要引导学生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就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 ;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解答比用“隔离法”简便。这是与初中物理的解题技巧明显不同的。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理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再如解决力学题,要
7、认真审题、明确对象、联想图4景、启动思维。认真审题就是要实现几个转换:一是由个别向一般转换。如力学解题开始应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代入运算时统一用力学的国际单位制(SI 制) ,解题结束应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判断。二是研究对象的实体向物理图景转换。宏观物体(大到天体) ;有做匀速运动的,也有做变速运动的;有个体,也否相关联的群体。对题目给定的研究对象进行抽象思维,形成一定条件下的清晰的物理图景。有趣的物理图景促进学生的注意转移,情感与图景贴近,达到情景结合,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启动。三是由物理过程向物体的状态转化。如在力学范畴内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转动)和非平衡状
8、态。物体处于何种状态由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决定。学生对物理过程和物体所处状态的了解,减少了解题的盲目性。四是由已知条件向解题目标转换。如力学解题目标一般包括:画出研究对象的示意图。在图上进行受力分析(不能遗漏所受到的每一个力,也不能凭空增加力) ,物体在各个时刻的状态、位置、运用的物理规律、公式、要求的物理量等。五是由文字叙述向示意图形转换。在根据题意画出的图上标明受力情况(按重力、弹力、摩擦力顺序思考) 。对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状态,也用符号标出。学生通过画图对物理图景有了直观了解,触景生情,增强了解题的信心。 第四,降低台阶帮助过渡。 教师在高一起始阶段的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降低台阶,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的过程,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5前后联系(这要求高一物理教师必须熟悉初中物理教材) 。另外,对教学中涉及的数学知识,要做必要的复习与讲解。用这些办法搭桥铺路,弥补不足。 综上,高一是高中物理学习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和转折阶段。找准教材差异,明确基础状况,寻找突破办法,使高一学生尽快从初中物理的局限中跳出来,跃上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是每一个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引起注意,并努力去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