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与本科院校的校训差异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2768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与本科院校的校训差异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职与本科院校的校训差异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职与本科院校的校训差异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职与本科院校的校训差异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职与本科院校的校训差异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高职与本科院校的校训差异分析摘要:通过对选取的高职与本科院校从校训表述形式及内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需要注意校训的长期性与稳定性以及注重校训内容,不拘泥于形式的启示。 关键词:校训;校园文化;高职院校;本科院校 中国分类号:G718.5 一、高职与本科院校调查对象的选取 为了便于对高职与本科院校的校训进行差异比较研究,本文特选取了高职院校中首批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高职院校,共计 28 所高职院校(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暂无校训) 。该 28 所高职院校涵盖了文科、理科、工科、医学、农学等各种类型高职教育,他们在综合水平、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训基地

2、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都在全国众多高职院校当中具有领先地位,基本能够代表我国高职教育的最高水平;而本科高校选取了“985 工程”的 39 所高校(北京大学暂时没有官方承认的校训) ,调查方法采取网络调查法,通过浏览各目标高校主页进行校训的查找。 以这些高职与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国内高职与本科院校在校园文化方面的差异。经过长期的积淀,这些院校的校园文化形成了各自特色,甚至引领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成为2其他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风向标。 二、高职与本科校训的比较 (一) 校训表述形式的差异性比较 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本科院校的校训,均以二字词与四

3、字词居多,而四字词占据绝大多数。其中,高职院校的四字词校训占 27 所院校的三分之二,本科高校的四字词校训则占 38 所院校的近四分之三。由此可见,四字词形式的词语最受青睐。而双四字词组成的校训在本科院校中有 23个,在高职院校中有 13 个。由三字词、五字词以及六字词组成校训中,高职院校均无出现,而本科高校则各有一所院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本科院校在校训的表述形式上更具多样性,而高职院校则相对单一,略显拘谨。 就校训的表述形式而言,能够反映出该校精神风貌、人才定位等核心校园文化即可,而不必过多拘泥于表述形式(基本上采用并列方式) 。正是由于出现了太多高校的校训采用相同的组合方式,而用词

4、又相近,以至于出现校训相似的现象。如“自强不息” 、 “求是” 、 “求实” 、 “创新”等词成为校训中的高频词,在多所高校的校训中频繁出现。 (二) 校训内涵的差异性比较 纵观校训的文字内容,相当一部分取自经典古籍,采用对称格式,对仗工整1。这方面在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情况相似。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周易中“乾”和“坤”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华南理工大学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则取自礼记?中庸十九章:“博学之,3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而在高职院校中,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爱众亲仁、博学笃行”分别出自论语?学而:“

5、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和礼记?中庸十九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因此,出自相同经典古籍的校训较为常见,且取义也相似甚至相同。 从校训形成的时间来看,本科高校要早于高职院校。19 世纪末,一批高等院校雏形已成,如中山大学医学部的前身博济医学堂成立于 1866年;武汉大学的前身则是 1893 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而中山大学的校训在 1924 年即被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的训词,此后一直沿用至今,并得到师生及社会广泛认可。 从校训的内容来看,985 高校大多都是强调道德规范与学术研究层面的,这与其以创建一个研究型、综合性、开放式

6、的顶尖大学为目标密不可分。如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南京大学的“励学敦行,诚朴雄伟”等。而高职院校的校训则更加体现实践与敬业内容,这与高职教育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等相一致,体现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学以致用”就强调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突出应用的重要地位,与高职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吻合。 一、 几点启示 通过对高职与本科高校的校训对比,我们得到一下几点启示: (一) 注意校训的长期性与稳定性 一般来说,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及办学理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很4少会出现大的变更(诸如高职院校升格成为本科院校情况除外) ,其校园文化的内涵也相对稳定

7、。校训作为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人文精神的高度概括,是校园文化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校训的影响范围不仅限于在校师生,对于校训已经深深印在内心深处的毕业生群体中,校训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重要的凝聚力,加强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因此,校训理应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从国内重点本科高校的校训来看,其稳定性较好。如清华大学的校训始于 1914 年,复旦大学的校训始于 1915年,南开大学的校训始于 1934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训始于 1958年,这些高校的校训从启用之日起一直沿用至今2。但校训也并非必须保持一成不变,在必要时可以适当做出调整,以适应新形势、新环境。如浙江大学的老校训为“求是” ,后来

8、于 1988 年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和社会需求,对校训做出了补充,成为一直沿用至今的“求是,创新” 。可以说浙大校训的修改即是对原有校训的继承,又体现在新形势下赋予的新内容。这种继承并创新的做法值得高职院校学习。 (二) 注重校训内容,不拘泥于形式 从目前我国高职与本科高校的校训来看,基本上都十分注重表述形式,讲究对仗工整。正是由于这种共同的追求,造成相似甚至相同的内容较多。如“自强不息”在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以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校训中出现;而天津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校训则完全相同,均为“实事求是” 。正是由于过于追求形式,且大多取自经典古籍,以至于无法区分彼此校训的异同。相比之下,西方由于尊重个人价值,注重因材施教和扬个性之美,校训鲜有雷同,一般都5独特表达,新颖别致。 参考文献 1张立新,吴绍春.中国大学校训之研究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7(1):74-80 2林为连,张国昌,许为民,郁怡汶.国内外知名高校校训评析J.浙江大学学报,2005(6):129-1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