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以鲜活的形式点燃课堂内容 宋杜鹃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己成为我们教师追求的最大目标。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欣赏 评述” “设计 应用”“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例,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实现从课堂教学设计上的突破美术课堂的教学设计,是优化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我们要从课堂教学的导入、新授、实践、作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整个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设计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等,使师生能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从而收到最佳的课堂效果。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束缚,我选择了第二种,让学生先
2、了解历史,然后动手制作,最后体验烧制,还好学校配有专业的器材陶瓷烧制电窑,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烧制成功后,感到无比开心,对手工课更加感兴趣了,借此实现了快乐教学。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地人文资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我们上欣赏领域的课时,总是局限于在教室课堂进行,我认为本领域教学的最好课堂不是在教室简单的欣赏图片、看视频,之后讨论,谈感受。而是应该走出去,让孩子融入到生活中去,亲自去看、去想、去体会,让孩子切身感悟、欣赏,这才是我们欣赏课的真正目的。 我们肥城市前几年刚刚建成了一处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场所百信广场。其中的“百信鼎”是整个广场的点睛之作,以“信” 字为主题,以中国第一鼎
3、“司母戊方鼎”为原形,把历代书法名家 100 个不同字体的“信”字饰于方鼎之上,旨在传播“一言九鼎、诚信为本”的优良思想。在构思湘版教材六年级下册 兵马俑活动二欣赏古代艺术珍品这一课时,课本上提到四羊方尊、司母戊大方鼎等艺术珍品,我突发奇想,既然学生欣赏不到书上的真品,何不让学生一起去欣赏就在我们身边的“百信鼎”?就这样,我做了一下准备,让学生课下也搜集了一些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上课时带着学生去了百信广场。 二、根据现状,随机调整教学思路(一)观察对比我拿出事先备好司母戊鼎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后,与百信鼎作对比,找出不同点。王浩说,形状像他家的香炉,三个足,也有两个耳朵。话音未落,学生们哄
4、堂大笑。我抓住这一点,充分肯定他的观察想象力,借机让学生把知道的有关鼎的知识讲出来与大家分享。学生发言非常踊跃,尤其王浩更是为自己的想法而自豪。 (二)总结提升让学生从制作年代和用途二个方面去思考,体会造型艺术之美。“司母戊方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铭文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技艺和审美能力。百信鼎是广场点睛之作,造型厚重典雅,继承了“司母戊方鼎” 的风格;由于是广场经典,气势更加恢宏;百信字体集成百家书体,挥洒自如。二者都是艺术精品。 (三)实践拓展在前二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
5、生用橡皮泥模拟制作一个橡皮泥鼎。比比谁制做的好。可以根据个人意愿,用小刀雕上几个字。由于这个拓展符合学生个性,在做的过程中学生们都积极踊跃。作品丰富多彩,学生们大胆发挥创作,不仅停留在鼎的惟妙惟肖的制作,还加入了自己的设计成分,独特而有味道!做完后交流展示、评价,体会到了乐趣!我顺势教育孩子们要珍惜身边的艺术珍品,进行情感的升华! 三、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培养发现美的眼睛美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从生活入手,通过美术“综合探索”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以美术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美术各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 “欣赏评述 ”、“设计应用 ”
6、之间,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结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力。综合探索,综合是前提,探索是路径,是手段,能力培养是根本。特别是探索实践环节要成为课堂的重中之重。这就是古人所云绝知此事要躬行。 湘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唱大戏一课以我国传统的戏剧表演为题材,通过唱大戏画脸谱和画戏剧人物这两个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戏剧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表现方法及步骤,画出自己了解、熟悉的戏剧脸谱和戏剧人物。本课就是集综合性与探索性为一体的典范,综合性包括三方面:(1)美术自身学习领域的内在融汇;(2)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唱大戏首先体现了戏剧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
7、和多样性,其次与音乐学科相联系,跨学科综合性强。最后戏曲来源于生活,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综合性。 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引导学生认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学能力。本课在学习表现脸谱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临摹或自己创作喜欢的脸谱,同时鼓励学生课后选用不同材料和方式制作表现脸谱,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美术课堂上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使学生在小课堂上有大收获,促使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总之,新的课程改革赋予我们美术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的事业也是在不断摸索中进步的,课堂教学形式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应关注教学主客体的个性差异。加强学习,突破羁绊,优化的美术课堂教学将离我们越来越近。(山东省肥城市河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