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6198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浅谈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应用题的教学更应受到重视。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精心安排,认真落实优化应用题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结合本次学习谈谈几点我的看法:? 1 基础入手,树立信心? 设计一些简单应用问题,简单的应用题背景较简单,语言较直接,容易使学生领会如何进行审题,理顺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未解决复杂的应用题打好基础。同时带给学生成功解题的体验,增强学应用题的信心。? 2 兴趣培养,增添动力?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

2、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探究应用问题的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知识竞赛,一题多解展示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他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对2应用题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根据某些需要适当的以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的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的探究学习。这样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

3、3 重视过程培养,建立“数学模型”? 怎样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只展示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探索问题,教会学生思考是关键。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加把劲就能够得着,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努力进取的学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和气氛,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创造一个环境去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强调的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知识与结果。? 4

4、通过多种途径,转化文字语言? 选取基本变量,将文字语言抽象概括为数学语言,依据有关定义、公理和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用画图、列表等方法转化文字语言,更好地理解清楚题意。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不仅能直观的发现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复杂的计算与推理,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例如:在解决追击类型的应用题时线段法比较合适,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时列表法比较合适。? 3总之,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明确解题的意义,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需要我们营造一个开放的教学场景,同时通过对题目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的研究,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融会贯通。? 初中物理

5、教师在实验操作及考试中的“多角色定位”? 王朝杰? (河南省安阳市第 34 中学河南安阳 455000) 初中物理中考内容增加了物理实验考试,有道是“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 。这句话成了物理教学中的“经验之谈” ,也成了部分教师放弃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 。更有一些教师则通过多媒体Flash 动画“做”实验,却绝不动手或亲手做演示实验或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理由是“实验有很多不可预知性,可能测不出理想的数据” ,而Flash 动画则不然,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数据要多理想有多“理想” ,画出的实验图像要多好看有多“好看” 。省时、省力、省心,三省在手,何乐而不为乎? ? 以上种种,究其原

6、因,却是“教育目标”的丧失,或者至少是对当前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的不理解。 ?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 ? 而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也决定了科学实验在这一阶段学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4初中生正处于从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过程中,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需要由直观的形象来支持。学生通过自已的亲自实验,就能通过眼观手动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经验。 ? 鉴于此,初中的物理课程,应在小学开展的一些基于现

7、象的探究活动基础上,开展教师指导程度不同的具有一定认知能力要求的实验探究活动,这有助于逐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 可见,物理实验课程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物理实验教学的成功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物理教学的质量。 ? 当然,初中生在实验中还存在种种问题,如尽管大多数的初中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也乐于动手实践,在实验中表现得积极主动,但总体上来说,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再加上初中学生实验能力较低。因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往往并不理想。这也是很多教师不愿做实验的主要原因之一。 ? 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实验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推进

8、器?就是我们需要多思考的问题。 ? 1 做导游,引导明确目的,弄清原理和方法 ? 导游的任务是为游客提供服务,向导服务、讲解服务、处理团队中的突发事件等,我们这里的导游任务也大同小异,是为学生提供指导,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 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是让他们做好学生实验的第一步。所谓5“明确实验目的”即要使学生清楚本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及要达到什么目的。如果实验目的不明确,不能根据教材要求很好地理解它,则会在实验时面对眼前的仪器束手无策,此次实验活动必然“收获无几” 。也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才能使自己成为实验的主人,为实现真正的科学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 实验原

9、理和实验方法是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的根本依据,若不能很好地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做实验时就没有了可遵循的原则,当然也多半会在实验中“事倍功半” 。 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着学生徜徉于知识海洋的导游,既要告诉学生知识的要点,也要让学生有自我发现的乐趣。既有有组织的指导预习,也应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本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 2 做工程师,精心设计实验,细心选取器材? 实验的设计和选材,可是关系到本节实验课的效率是否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在不长的一节实验课上尽可能收获更多的细节,实验前的精心设计是不可或缺的一步。这就需要作为物理教师的你作一个非凡的工程师,精心设计学生的实验过程,并根据实验细心选择适合当

10、下学生需要的实验器材。 ? 实验的设计包含的要素较多,注重实验方法;尽量减小实验误差;设计的步骤科学可行;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等。 ? 器材的选择往往被部分教师所忽视,其实:它是实验设计过程中的异常重要的一环,有时甚至能左右实验的成败。 ? 以初中物理熔化与凝固一节为例,其中的一些经验与教训很能说明问题。 ? 6课前,先确定本节的主线为利用对比法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区别与联系。 先在 A 班上时,师生共同学习了熔化、凝固定义后,很自然过渡到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吸放热关系及温度变化规律的探究上来了,共同讨论实验方法时,同学们都认识到物体吸放热不均匀有可能影响本实验,不失时机推

11、出“水浴法”及通过不停搅拌等手段来使吸热均匀。然而“百密一疏” ,在冰的选择上,我采用通常的碎冰(即用锤子将冰块一一敲碎)装入大试管,进行实验,结果却并不理想。小结如下:缺少冰在低温吸热升温而物态不变的过程发现;冰在熔化过程中,虽经不断搅拌,即温度却仍有小幅振荡;熔化过程过短(3.5分钟) ,不足以在学生中产生强烈印象 ? 痛定思痛,在 B 班再上本节课时,我对实验的器材作了根本改变:变贮冰保温瓶单层为“双层” ,在夹层中装入10的 20%酒精,从而可控制实验时碎冰的初温达6左右,可让学生发现晶体固态物质在未达熔点前吸热升温 而物态却并不变化的过程;变碎冰为霜,使颗粒更细小,受热更均匀,甚至无

12、需搅拌;变水浴为空气浴,即通过冰从空气中吸热给冰“加热” ,使冰得以缓慢吸热。实验中,经 45 min 后,冰温度达到了 0,此后经历了“漫长”的 15min 的熔化时间,这期间学生们还发现这些细冰熔化后形成的一个个气泡在冰水中缓慢上升这一以前老师也未见过的过程,收获到了许多意外之喜。学生们充分理解了“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这句话的含义。 ? 怎么样,工程师的地位不可或缺吧! ? 3 做主持,启发思维碰撞,引来百花齐放 ? 7学生实验时,应创造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对其探究内容不过统得过死,否则可能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开放实验的结果必然会带来百花齐放的局面,此时的物理教师更应是一个激情澎

13、湃的主持人,为这一伟大的思维碰撞时刻推波助澜。以我去年上的一节公开课光的折射为例,即可见一斑。 ? 我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杯热水(热水的水雾可用于显示光在空气中的光路) ,一只激光手电筒,一张硬白塑料片,一只空塑料杯,一只长吸管等,让学生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的基础上,结合自习,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得到的结论比平时单纯由老师演示得出结论要好得多。 实验讨论时,我作为“主持人” ,让同学们广开言路,各抒已见,结果呢?经统计,本节课,学生探究后,共提出了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探究结论参与实验后的总结交流:、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改变传播方向,且偏向法线;、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光从空气

14、中垂直射向水中时,不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且偏离法线;、在结论中,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时候,没有光线进入空气;、光线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光斜射到空杯底某点,慢慢加水后,点向法线方向靠近;、斜射入水中的吸管看上去向上弯折了;、竖直放的吸管从上面看上去在水中的部分好象变短了,而从旁边看过去,好象变粗了 ? 在这一时刻,老师情不自禁为这些可爱的学生的探究精神所感动,相信我们大家都体会到了有一种东西在发生着质的升华吧! ? 84 做导师,纵论实验得失,升华实验成果? 实验的及时总结,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此时就是作为学生学习上的导师发挥作用的时候啦! ? 实验中

15、虽有百花齐放之乐,却也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导师此时的作用可谓“画龙点睛” ,不失时机的点评实验的得与失可加深对实验结论的理解和掌握。必要时,你这位导师还应采用更为直观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找寻实验数据间的联系。图像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用图像法来描述物理过程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通过图像的比较,学生能够较容易的理解物理过程发现物理规律,这种直观印象有时能透过事物的本质,诱使人们做更深入的探讨,利用图像法思路清晰可以使得物理问题简化明了,能起到一般计算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可以使物理概念得到进一步拓展,而且图像法能将物理学科和其它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这些都是学生通过自学不可能达到的啊! ? 教师的这些角色变换,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而教师也可以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吸纳新知识,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探索新知,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面对新的课题、新的要求,将不断激励自己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也只有这样,师生们均可在这一和谐氛围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