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课上的应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7976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课上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课上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课上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课上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课上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课上的应用【摘 要】 “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大力加强.教师应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还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一、借助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中有许

2、多是源于实际生活的,因此数学问题的引入可以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如果将数学问题改编为实际的应用性问题,让学生去积极思考,便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例如在“不等式”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 已知 a、b、m 都是正数,且 a 如果直接去证,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而且这个结论容易记错.不妨将其改编为下述简单而有趣的实际问题:a 克糖放到水中得到 b 克糖水,2浓度(质量分数)是多少?在糖水中又增加了 m 克糖,此时浓度又是多少?糖水变甜还是变淡了?学生们会很容易地做出判断,从而得到要证明的结论。 二、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

3、“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 。教育家乌辛斯基也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习探求真理的欲望” 。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 例如,在“函数”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 在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有一个马尔克广场,广场的一端有一座宽82 米的雄伟教堂,教堂的前面是一方开阔地,这片开阔地经常吸引着四方游人到这里来做一种奇特的游戏,先把眼睛蒙上,然后从广场的一端走向另一端去,看谁能到教堂的正前面,你猜怎么着?尽管这段距离只有 175 米,竟没有一名游客能幸运地做到这一点,他们都走了弧线或左右偏斜到了另一边。 1896 年,挪威生物学家揭开了这

4、个迷团。他搜集了大量事例后分析说:这一切都是由于个人自身的两条腿在作怪!长年累月的习惯,使每个人伸出的步子,一条腿要比另一条腿长一段微不足道的距离,而正是这一段很小的步差 x,导致人们走出了一个半径为 y 的大圆圈!设某人两脚踏线间相隔 0.1 米,平均步长为 0.7 米,当人在打圈子时,圆圈的半径 y 与步差 x 为如下的关系:y=(0x0.1) 上述生动和趣味性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在这种问题情境3下,复习初中的函数定义,引导学生分析以上关系也是一个映射,将函数定义由变量说引向集合、映射说。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乐于学习,有利于信息的贮存和理解。 三、创设抽象数学环境,学会知识的运用 例

5、如:利用正弦函数性质及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你能求出的近似值吗?(精确到 0.01) 由的图像知道是正弦函数在3,4的零点,因为 f(3)?f(4)0故可取3,4为初始区间,用二分法逐步计算。 创设此案例有助于复习正弦函数的图象,以及二分法求近似解的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四、从数学实验、信息技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数学实验是指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典型的实验环境中或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活动。在数学实验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体验、感受“做”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例如

6、在“平面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先让学生取出一支笔和一个三角板(纸板也行) 。 Q1:谁能用一支笔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且能绕教室转一周? Q2:谁能用两支笔可以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吗? Q3:那么用三支笔可以吗?通过实验发现,现在可以了。那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通过三个点的平面唯一确定。 ) 4Q4:任意三个点都可以吗?(教师把三支笔排成一排,发现无法支撑住。 ) Q5:那么我们添加什么条件就可以确保能撑住呢? 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要添加不共线的条件。 这样的教学,完全是学生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强给,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强烈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主动的、自觉地加入到问题的发现、探索之中

7、,符合学生的自我建构的认知规律。 再比如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实验:要求学生将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任意折叠,只要保证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与桌面接触) ,使得折痕与桌面垂直即可。学生动手实验后主要翻折出以下两种情形: (1)这两条折痕 AD,DE 是怎样得到的?(通过翻折、重合得到的)(2)按图 1、图 2 翻折后,都能使得折痕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那么两者间必定存在共同的特征,你认为两者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归纳出两种情形的共同本质特征,进一步让学生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数学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整节课都处于问题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 ,通过探究活动完成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51夏小刚,汪秉彝.数学情境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1) 2张晓斌.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新思维J.数学通报,2003,2 3高定照.例谈中学概率统计教学中数学史的运用J.数学通讯,2008,3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