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让科学教育充满“生活味”摘 要:小学科学教育活动中从小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出发,利用符合其特点的教学内容、方法、材料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应该从教学内容、方法、材料等方面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利用生活化的探究材料,鼓励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科学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并提倡教育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要求用符合小学生生活经验,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方法学习科学,让科学课程的教学贴近小学生的 生活实际。
2、一句话,就是要“生活化” 。在教学中怎样实现生活化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思考和做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科学教育是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因此在科学教育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培养兴趣,激发思维,使科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在生活中,很多学生经历过很多事情,但并没有认真地去思考其中2的原因,把它“搬”到课堂上以后,一下子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如,在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溶解现象,我创设了情境。我说:“老师现在口很苦,想喝一杯白糖水。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
3、好办法,让老师快一点喝到一杯白糖水啊?”做白糖水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一听到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更是来劲,学生马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给教师献上计策:“用一个杯子装些水,把白糖放一些在里面,再用筷子搅一搅不就行了吗?”又如,在教学识别液体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根据液体的物理性质识别液体,我准备了几个没有标签的玻璃瓶子,在里面分别装了同样多的酱油、醋和盐水、凉开水。上课时我装出很为难的样子说:“我今天把酱油、醋和盐水、凉开水搞混了,你们能不能给我分辨一下,哪瓶是酱油,哪瓶是醋,哪瓶是盐水,哪瓶是凉开水啊?”分辨酱油、醋和盐水、凉开水对学生来说太容易了。他们大多有生活经验,于是立即就有学生大声地告诉
4、我:“尝一尝不就知道了吗?”从这样的生活情境出发,然后再引入新课的教学中,学生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导,会感到科学很有趣,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设计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之一,如何设计、组织好一堂课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追求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课堂教学的策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组织与小学生密切联系的生活化教学氛围,使科学教育收到实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在教学果实和种子的时候,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果实和种子的分辨能力较差,教学难度大,但对吃东西非常感兴趣,而且吃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特点,我在上课
5、前买了一些水果(苹果、梨、橘子)和花生、向日葵等。上课时我笑着说:“为了奖励你们热爱科学、勤于思考、积极动手的好习惯,老师今天请客。 ”顿时课堂沸腾,个个跃跃欲试,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这时我提出:“但是有个要求,你们吃的时候必须看一看,吃的是什么东西,它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把什么留下了。 ”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继而让学生一边吃一边思考、观察。随后引导学生想一想:“你还吃过哪些果实?它的种子是什么样的?还有没有把果实和种子一起吃掉的东西?”就这样把知识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很容易使学生建立果实和种子概念,突破本课的难点。又如,在教学叶一课时,我把学生带到校园的花园中,让学生
6、观察花园内不同植物的叶。学生对这些叶既熟悉又陌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据此我顺势引导:“你们发现了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呢?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能给它们分类吗?”这样把课堂搬到了学生经常玩耍、非常熟悉的花园,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了科学知识。 三、利用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儿童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儿童生活中所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4容易使学产生陌生感,
7、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如,生活中的纸杯、一次性碗、牛奶盒、吸管、可乐瓶等,这些都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比如,教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时候,用专门的实验器材沉浮实验盒,学生对它的使用不知从何下手,陌生得很。如果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常见材料,比如注射器、输液管、眼药瓶、藿香正气水、牙签、泡沫块、橡皮筋等,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浮起来。这些材料,学生用起来顺手、自在,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如,先将藿香正气水瓶顶剪掉,用牙签在瓶底扎一小孔,把注射器用输液管连到藿香正气
8、水瓶上,再把藿香正气水瓶放在水里,用注射器轻轻一打气就浮起来了。还有就是把藿香正气水瓶和泡沫块绑在一起放在水里,它马上就浮起来了。又如,在讲“为什么小石子在水里会下沉,而巨大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时,实验中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是一次性碗和小石子,而不是实验室的专用材料,实验的效果同样很理想。教学中如果一味使用专用的实验器材,学生会感到陌生,教学难度大,不愿意去实验探究,制约了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难度小,容易做。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 四、鼓励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
9、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5室外才是学生学科学、用科学更广阔的天地。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使课内、课外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与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物体的热胀冷缩后,学生知道物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实验,继续去探究生活中的其他物体是不是同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习了根和茎以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家周围的蔬菜和花卉的根与茎。这样,不仅使科学教育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生活化的课外活动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
10、的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学生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探究解决,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并改善生活。 小学科学教学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对象,提供给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并适当地将这样的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是那么的广泛,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获得真正的长足发展。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