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大豆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4822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析大豆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简析大豆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简析大豆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简析大豆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简析大豆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摘要:随着大豆的大面积种植,大豆病虫害发生率在不断增高,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危害较重的病虫害有大豆菌核病、灰斑病、孢囊线虫病等,为有效防治大豆的病虫害,本文有针对性地做了分析。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 1 大豆菌核病 1.1 症状:大豆菌核病主要危害成株大豆,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病株外部的菌核颇易脱落,茎中空皮层往往成麻丝状。茎秆变褐枯死,其典型症状茎部发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颗粒状物及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后变黑色成为菌核。 1.2 菌核病流行规律:豆株茎上形成的菌核呈不规则形、鼠粪状或圆柱形,以混在种子问的菌核和落在土壤里越冬,越冬后的菌核,在环

2、境适宜的情况下产生子囊孢子和子囊盘成为田间初侵染源。子囊孢子通过气流、风飞散传播浸染大豆植株。 1.3 防治措施 1.3.1 子囊盘萌发盛期,可喷施 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 1.3.2 50%速克灵可湿剂 2000 倍液或 40%纹枯可湿性粉剂 8001200倍液喷雾,于菌核发病初期叶面喷雾,隔 7 天再补喷 1 次。 2 大豆灰斑病 2.1 危害及症状。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该病原为黑龙江省东部低洼易涝地区的主要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迎茬面积增加,使灰斑病愈来愈重。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东北三省危害尤为严重。大豆灰斑病是大豆生产中常发生的间歇性流行病害。病害流

3、行时,导致大豆品质、产量严重损失,百粒重降低 23 克,严重时减产 30%50%,一般可减产 5%10%,油份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所降低。大豆灰斑病对大豆籽实、荚、茎、叶均能形成危害,以籽实和叶片最重。子叶上病斑椭圆形或半圆形、圆形,略凹陷,深褐色。叶片上病斑多为不规则形或椭圆形、圆形,病斑周围红褐色,与健部分界清晰,中央灰白色,这是区分其它叶部病害与灰斑病的主要特征。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有密集的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严重时一叶片上可生几十个病斑,使叶片提早脱落。 2.2 防治措施。药剂防治:40%多菌灵胶悬剂,每亩 100 克,稀释成1000 倍喷雾;50%多菌可湿性粉或 70%

4、甲基托布津,每亩 100150 克兑水稀释成 100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每亩 40 毫升与 50%多菌灵可湿粉每亩 100 克混合,可兼防大豆食心虫。药剂防治要抓住防治时机,田间一次施药的关键时期是始荚期至盛荚期。 3 大豆孢囊线虫病 3.1 主要症状。发病可在大豆各生育阶段。苗期发病,真叶及子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期发病,叶片变黄,严重地块大面积枯黄,植株矮小,茎及叶柄顶部也呈淡黄色,结荚小而少,花迟,发病严重的叶片脱落、干枯,全株枯死。 3.2 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危害。孢囊线虫是由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引发,根部被线虫寄生后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系不发达,没有根瘤或根瘤显著减少并在根系

5、上着生许多黄白色或白色突起的小颗粒,大小约 0.5毫米,即孢囊,内藏的少数幼虫和胚胎卵、卵以孢囊在寄主根茬内土壤中和土壤里越冬,还以含线虫的土附在种子上越冬或混杂于种子内,成为第二年发病侵染之源。越冬线虫在大豆开花前后侵入大豆根内,7 月间形成第二代进行再传染,被害大豆叶片由下向上黄化,生育停滞,地上部矮小,结荚减少甚至不结荚,使大豆产量显著降低,严重时可造成大豆全株枯死,或在生长前期即干枯死亡。 3.3 传播途径。孢囊线虫主要通过带菌种子传播、农机具、风雨及粪肥,农作物残枝和田间耕作,越冬孢囊对干旱、低温抵抗能力强,在土中能存活 10 年之久。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土壤内线虫数量、土壤环境有关。

6、通气良好、土壤湿度适中、土壤温度高以及偏碱土壤及砂质土壤有利于线虫的繁殖与生长发育,此时发病重。 3.4 防治方法 3.4.1 农业防治措施。一是防止重迎茬,实行轮作。禾本科作物与大豆实行 5 或 6 年以上轮作。 3.4.2 增施肥料。增施种肥和底肥,提升植株抗病力;叶面喷肥对提升植株抗病也有显著效果。或增施绿肥和有机肥可以促进大豆健康生长,改良土壤性质,增强抗病力,并能促进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的增长,方可减少孢囊线虫的危害,提高大豆产量。 3.4.3 选种抗病品种,是孢囊线虫重发生区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3.4.4 药剂防治措施。一是用 35%的甲基硫环磷或 35%的乙基硫酸磷按种子量的 0.5%拌种。或用种子量的 2%的大豆根保剂拌种。二是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处理,药种比为 1:75.5%涕灭感颗粒剂每公顷 4060 公斤,或呋喃丹颗粒剂每公顷 7590 公斤。种肥同药一同下地。 3.4.5 田间防治。苗期喷大豆黄萎叶喷剂或硼钼微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生产营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