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诗歌教学中的整合策略探索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补充和拓展,并按照一定的线索有机组合,使高中的诗歌教学既不拘泥于教材,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组织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积淀、鉴赏诗歌能力的目的。苏教版在诗歌教学板块选用了唐诗宋词选读和古代诗歌读本两个诗歌阅读范本。无论是从板块的切割、篇目的选择还是课后问题的设置上都做了精心安排,给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提供了极好的阅读鉴赏素材。教师可尝试在两本教材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合理整合两者,使教学内容达到最大化,达到诗歌教学中“散片和谐地合为整体” 。 一、按时代整合,探究诗歌情感成因 语文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
2、因此,课堂教学要超越课堂,要将语文课引向自然,引进社会,引进生活,引进时代。诗歌鉴赏,读懂诗情是关键,诗歌情感的产生往往依凭诗人所处的广阔的社会生活,依托诗人的生活境遇。而同一时代背景,往往会衍生相似的人生经历,时代背影投射到诗人作品中的情感也尤为相似。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诗歌所产生的时代进行整合。 比如南宋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诗作,其情感不外乎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失意无奈。那我们可以将这些诗歌整合在一起做一个专题探究,探讨导致他们如此心境的根源。在唐诗宋词选读中, “龙腾虎跃的稼2轩词”这一板块选择了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几首词,其中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和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用语含蓄,多用典
3、故,我们能从中读出诗人内心的悲怆、无奈。如果我们能将古代诗歌读本中同一时期陆游的作品书愤结合到一起去解读,便更能体会到这两位诗人内心爱国情怀是那么的深沉,报国之心是那么的热切,但由于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统治者不思进取,投降派的打压排挤让他们的爱国之心又显得那么的无奈、苦闷。如此,我们读诗不仅仅读诗本身,更是延展到诗作产生时代背景,对那个时代历史做一个专题回顾,这样如果学生再遇到那个时代的作品,便可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按作者整合,多维度解读诗人 孟子说:“颂其书,读其文,而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是尚友也。 ”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
4、客观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知人论世”既是阅读鉴赏诗歌的前提条件,也是鉴赏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运用好这把钥匙,才能找到诗歌鉴赏的有效途径。 高考命题往往依凭于课本所学,纵观近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诗人有李白、杜甫、岳飞、温庭筠,皆是教材中所涉及的诗人,所以说高考其实是课本知识的巩固或者拓展延伸。2012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就考查到温庭筠的一首词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这首词连词牌名、连作者姓名不过 33 字,但考查题目有三:一是3“恨”的具体内容,二是分析主人公形象,三是赏析结句。所以每一个字眼都含有重要信息,如果我们在唐诗宋词选读和古
5、代诗歌读本教学过程中,对温庭筠其人其作品风格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那么我们能掌握的信息就不只是这 33 个字,而是“温庭筠”这个名字背后更深更广的内容。在两本选修教材中温庭筠的词出现过两首: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和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归纳整理出花间词的写作风格,那高考题中出现的这位花间鼻祖的词就不难理解了。这首梦江南是在写抒情主人公对远在天涯的人的思念。而我们通过资料链接也可知温庭筠其人,他早年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一生坎坷,终身潦倒。那么对于梦江南里的主人公的“恨” , “恨极在天
6、涯” ,不仅可理解为恨自己思念的人远在天涯,也可理解为词人漂泊在外,因得不到远在天涯的天子的重用而愤恨。通过对此两本教材中的诗歌的整合,先从其所处时代入手,了解其生活经历,从诗歌中挖掘其思想和性格,体味其思想情感,分析其诗歌的独特风格,这样多维度地解读他们,让学生读到他们的每一首诗词都似曾相识,这样教学的目的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三、按题材整合,把握常见诗歌类型 传统的教学强调以知识为本,教学目标锁定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教学过程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现代教学要求在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把学习过程和方法也作为教学目标,4关注学生是通过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手段进行学习,通过
7、什么途径获得结果,使结论和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不同的诗歌题材,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让学生对题材分类有非常清晰的了解。两本教材都是按照时间先后整合成专题的,那我们在教学时完全可以将两本教材重新按诗歌题材来编排成各个专题,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总结归纳各种诗歌题材的常见意象、常见情感、常用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等等,建立起相关的知识网络。 古代常见的诗歌题材有山水田园诗、送别诗、边塞诗、怀古诗、咏物诗、哲理诗,此外还有羁旅诗、闺怨诗等等。送别诗、登高诗、羁旅诗、闺怨诗等两本教材都有涉及,这样的
8、专题性研究学习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能让他们由具体的感性的表象向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过渡,自己挖掘其中的知识点,而如果我们把这些理论通过演绎法强加于学生,这些理论的东西往往会因为没有文本的支撑而成为空中楼阁,很难被消化。 四、按题型整合,以学带练强化复习 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课程,新课程的目标是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这就告诉我们:尽管诗歌鉴赏仅占 10 分,但其考查时涉5及的语文知识点很
9、多,有形象的分析,有表达技巧的使用及效果,有思想情感的探究,围绕这三方面展开的题型也非常之多,教材中没有将这些题型集中列在一起,也没有把这些知识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而是渗透于平时教学内容中,体现随文学习、学以致用的原则。 这些常见题型,在两本教材的教学过程中随处可见。教学时我们可以先以一两篇为讲授内容,交给学生各类题型的思考的切入点,解题的思路,答题的步骤,答题注意点。然后选择其中有类似的题型的诗歌,让学生以练习的形式进行课堂反馈练习或课后巩固练习,以练带讲,既充分利用教材,又达到教学的效果,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充分地利用各类教材资源来组织教学。教学既是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又是课程知识的建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的过程。开发课程是对课程计划的有效实施,整合课程同样是课程计划有效实施的保障。 “整合课程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 ”希望高中诗歌教学中整合的初浅探索能促使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网络,有效地提高诗歌教学目的的课堂达成度。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岔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