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自考实验设计串讲笔记.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70622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自考实验设计串讲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大自考实验设计串讲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大自考实验设计串讲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大自考实验设计串讲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大自考实验设计串讲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题: 1、关于科学的定义有两种不同的理论:静态和动态的观点。 2、对科学存在的误解: 将科学视为技术 将科学视为某些特定的学科。 3、关于科学研究存在几种不实之说: “科学研究是对已有事实的积累 ” “科学研究致力于伟大的发现和突破 ” “科学研究都是实验性的 ” “科学家是没有偏见的 ” 4、大多数心理学家都承认,心理学研究应该是科学的,是客观的、可控制的和可检验的。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信的和有效的。 5、科学和常识存在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系统性和 控制性两个方面。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概念和理论结构使用的严谨性。 科学家系统地、实证

2、性地验证他们的理论和假设。 对控制性的理解。 对各种现象间内在关系的探讨。 对观察到的现象的解释。 6、科学和非科学研究方法之间的主要区别 非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 一般方法 直觉的 实证性的 观察 偶然的,非控制性的 系统的,控制性的 报告 主观的,有偏差的 客观的,无偏差的 概念 模糊的,含有多余的含义 清晰的定义,可操作的 工具 不准确的,不严密的 准确的,严密的 测量 无 效的,不可 *的 有效的,可 *的 假设 不可测量的 可测量的 态度 接受的,不加批评的 怀疑的,批评的 7、问卷和测验是心理学家经常使用的测量行为的有效工具。 8、心理学家经常使用两种类型的测量,一是物理测量,二是心理

3、测量。 测量一般必须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效度是指一个测量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即指在多大程度上测量到了它所要测量的东西。效度的确定是把测量的结果与一个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求其相关系数。我们把这个相关系数称作效度系数。效度系数越大,效度越高。 信度,又称可靠性,表现为多次测量结果的 一致性程度。可以用信度来确定,依据实际测量的结果做出推论的可能性的大小。信度的类型主要包括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同质性信度和评分者信度。 信度和效度的差别在于,它们所涉及的误差是不同的。信度考虑的是随机误差的影响,而效度的误差还包括系统误差。信度高不一定效度高,即一个测验对某一目的具有一定的信度,但并不一定是

4、有效的。 9、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定量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科学研究水平的指标之一。 10、非实验方法的特点: 我们不能操纵自变量。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做出妥协 。 11、 根据观察场景的设置分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根据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分直接和间接观察。 根据观察者的参与程度分参与性和非参与性观察。 12、根据参与的程度,派顿把参与性观察分为 4 种: 完全的参与者 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 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 完全的观察者 13、调查研究的变量分为两类: 被试的机体变量 被试的反应变量 14、调查问题的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形式:自由回答形式、填空式、量表式、表格

5、式、排列秩序、分类型和核对细目表等。 15、调查的方式分为邮件调查、电话调查和个人访谈。 16、访谈法的主要类 型:结构访谈和无结构访谈、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 17、个案研究的材料来自于自然观察、访谈、心理测验和档案记录等。 18、个案研究的优点: 揭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为临床改革打下基础 研究非常罕见的现象 对某些理论假说提出质疑 对心理学理论提供初步的支持 作为探索行为规律的补充 19、个案研究的缺点: 信度和效度较差 很难得到因果关系的结论 容易出现解释偏差 数据收集可能存在误差 个案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能否从一个个体推广到总体,这是个案研究受到的最多的批评。 2

6、0、艾宾浩斯创 造了两个工具:无意义音节;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 名词解释: 1、科学 -通常我们把科学界定为一种以有系统的实证性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识。科学是解决 “是什么( what) ”, “怎么样( how) ”以及 “为什么( why) ”的过程。 2、定量研究 -是指,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定量的意思就是说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3、定性研究 -主要指非实验性的,通常采用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一般不用数量形式表达的研究。定性研究更强调意义、经验 (通常是口头描述)、描述等。 4、基础研究 -是

7、指以揭示规律,探明或建立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5、应用研究 -是指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6、实验法 -实验方法可以 “产生 ”新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不到的。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 7、非实验法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受到许多限制,使实验无法进行,于是只得求助于非实验的研究方法。非实验法一般包括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个案法等等。 8、观察法 -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设备,有目 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被试的行为、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9、调查法 -

8、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10、访谈法 -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来搜集研究对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11、个案法 -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织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 简答题: 1、 简述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产生。 由于冯特的影响,世界各地的研究者 纷纷集中到他的心理学实验室,接受所谓 “新的 ”训练。由此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世界各地迅速扩散。 1892 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它的第一任主席是霍尔。詹姆斯于 1878 年授予霍尔心理学博士学位。 188

9、7 年霍尔在美国创办了第一份心理学杂志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经过 100多年的发展,心理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者至今仍然关注感觉和知觉方面的研究 除此之外,当代心理学家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如临床心理学等。心理学的研究不限于实验室的研究。也在学校以及其他非实验室场所进行研究。 2、 简述实验心理学发展简史。 实验心理学是应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它经过以下几个时期的重要发展 ( 1)赫尔姆霍兹: 1821-1894,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 2)韦伯: 1795-1878,提出韦伯定律,把物理刺

10、激的增加与最小可觉差联系起来。 ( 3)费希纳: 1801-1887,拓展了韦伯定律,发现费希纳定律,并建立了心理物理学。 ( 4)冯特: 1832-1920, 1879 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 ( 5)艾宾浩斯: 1850-1909, 1885 年出版 论记忆,表明高级心理现象也可进行实验研究。 3、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别。 定量研究是指,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定量的意思就是说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定性研究主要指非实验性的,通常采用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一般不用数量形式表达的研究。定性研究更强

11、调意义、经验(通常是口头描述)、描述等。 4、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 基础研究是指以揭示规律,探明或建立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基础研究积累起起丰富的数据和理论解释, 为将来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应用研究是指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只是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于心理学发展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基础研究的成果指导着应用研究的进行。应用研究的设计、构想、假说的形成,以及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评价,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实际需要和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的推动力。 另一方面,应用研究的结果又会丰富已有的理论。 5、 实验法

12、的优点。 ( 1)实验者总是带着特定目的去进行实验的。 ( 2)实验者设置的实验安排为他的 观察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他可以在做好去测量和记录的充分准备时开始实验。 ( 3)实验者设定了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就可以重复实验,对他的结果进行独立的检验。 ( 4)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只改变某一条件,看实验结果是否就是这个条件引起的。 6、 简述心理学研究中的非实验方法。 非实验方法一般包括: ( 1)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设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被试的行为、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 2)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

13、问题的方式 ,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 3)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来搜集研究对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 4)个案研究: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织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 7、 简述心理学规律的性质。 武德沃斯和施洛斯贝格曾指出,虽然实验心理学注重实验研究的定量工作,但有一些重要的变量,它们的性质是质量的而不是数量的。 人工智能和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西蒙认为,心理学不应当向物理学看齐,企图用几个基本公式来概括所有的心理现象是不切实际的。实际上,其他科学领域的规律也不一定都是定量的规律。 心理学也有一些定量的规律,如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7.但心理学的规律现在和

14、将来都是局限于一定范围内的,其普遍性是有限的,因而它主要是定性结构的规律。 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既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又受人的大脑的约束,因而人的心理活动也就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过程。也许,比较而言,心理学的规律更类似于生物学的规律而不像物理学的规律。 8、 如何进行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家一般采用实验方法,或严格控制的调查、测量等方法来收集数据。 研究计划包括以下 4 个重要成分: 变量 设计 研究计划 样本 分析 研究计划的组成 变量( Variables):我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变量是一些在数量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因为有这种改变,才使得我们能够进行比较。 样本( Samples)

15、:我们的研究对象是谁?样本是指我们要研究的个人或群体。 设计( Design):我们如何进行研究?设计是指研究的总体结构和策略,它是一个实验研究的核心部分。分析( Analysis):我们将获得何种实验数据?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当设计和测量变量的方法确定后,就要 考虑数据收集后的统计或其他分析方法。 第二章 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变量及控制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题: 1、变量就是一些在数量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 2、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在具体实验操作时,我们可以采取消除额外变量、使额外变量保持恒定或随机化等方法,来

16、避免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3、信度指一致性,即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也就是指因变量在同一刺激情况下的变异程度。 4、为了获得较高的外部效度,其研究 结果必须能够推论到以下三各方面:其他人群、其他环境和其他时间。 5、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从样本去推论总体。总体就是被研究群体的所有成员。我们感兴趣的特定总体,比如经理、学生等,就叫做目标总体,样本就是从中抽取的部分。 6、样本要具有代表性,这样我们才能将从样本中得到的结果推论总体。样本偏差的一个更普遍的来源是因为学生样本。 7、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排除取样偏差。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证目标总体中每一个成员都有相等的机

17、会被抽中,即等概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样本就叫简单随机样本或完全随机样本。 8、随机 并非简单地随便或者偶然。随机排序的严格意义是从前面的任何一次结果都不能预测以后的事件。随机取样的方式: 计算机选择 随机数字表 人工选择 9、支持大样本的论据:一般说来,样本越大,产生抽样偏差的可能性就越低。 10、反对大样本的论据: 大样本会掩盖不适当的设计 大样本会掩盖被试变量 大样本费钱又费时。 名词解释: 1、 主试 -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资料。 2、 被试 -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3、 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 制的变

18、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主试选择自变量的目的是用自变量来改变行为。 4、 因变量 -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5、信度:指一致性,即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也就是指因变量在同一刺激情况下的变异程度。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 6、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因变量的变化,我们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即我们所获得的数据是否真正测量到因变量在不同自变量水平下的变化。 7、 内部效度 -是表示实验 所提供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指标。 8、 外部效度 -是指实验结果应用到其他

19、人群或环境的程度。 9、 结构效度 -是指实验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即实验是否真正测量到假设(构造)的理论。 10、 统计效度 -是指实验数据确实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偶然的。 11、 高限效应 -也称天花板效应,它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 12、低限效应 -也称地板效应,它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 13、无关变量 -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无关变量。 14、有关变量 -凡是能够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实验的有关

20、变量。 15、额外变量 -在有关变量中,主试不打算研究的变量叫做额外的有关变量,简称额外变量。 16、控制变量 -额外变量必须加以控制,所以我们也把额外变量叫做控制变量。 17、自变量混淆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淆 。 18、交互作用 -是指,一个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19、操作定义 -是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操作

21、定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可观测性。 简答题: 1、 举例说明操作定义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操作定义 :是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操作定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可观测性 .举例说明操作定义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 操作定义或多或少给了我们一些检测假设构造的有效方法 ,虽然它并不能完全说明整个构造 . 很难想象操作定义能够充分体现出智力丰富而又多变的含义 ,但是在任何研究中 ,我们都必须说清楚是用什么来检测我们感兴趣的东西的 .比如 ,几个学生靠墙放了一把梯子 ,并观察经过梯子的人的行为 .在这里 ,“迷信行为 ”的操作定义就是避免从梯子下面

22、钻过去 . 2、 简述被试变量的作用。 在心理学的很多实验研究中,个体的特点并未被看作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然而我们知道,被试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职业、个性特点、家庭背景、左手和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身体条件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它们都可以作为自变量。对于被试特点自变量,主试只能选择而不能改变。研究中就存在被试变量,这种变量是由个体差异引起的,并不是我们目前在实验中所要研究的东西。由此可见,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试变量是必须着重考虑的重要因素。 3、 什么是自变量?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哪几类自变量?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

23、的变化。主试选择自变量的目的是用自变量来改变行为。 自变量的种类: ( 1)环境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 ,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 2)任务自变量:在实验中,被试接受的实验任务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 3)指导语自变量:当被试来到实验室时,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当主试对被试进行分组后,每一组被试接受的指导语是不同的,这时一组被试与另一组被试的差别就产生了。 4、 什么是因变量?如何选择和测量因变量?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选择因变量时要注意指标的有效性、指标的客观性、指标的

24、数量化和指标的可靠性等特点。我们经常采用的因变量主要有三种类型:生理测试,如 fMRI、 PET、脑电图、瞳孔反射、血压、血液的化学成分等;行为测试,如错误率、反应时间、正确回忆率等;言语报告,被试对其解决问题中思维模式的描述等。 5、 举例说明因变量的敏感性。 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如果自变量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不敏感的。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高限效应和低限效应。 我们做一个运动适应性训练的实验。实验共包括 6 组被试,每一组被试分别进行 10 分钟、30 分钟和 60 分钟 的训练,训练任务的难度分为难、易两种。自变

25、量是训练的时间( 10 分钟、30 分钟和 60 分钟)和任务难度(难、易),因变量是在训练后进行的 15 分钟测试中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结果如下图: 结果表明,练习时间的效果对难、易两种实验条件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比较难的训练任务中,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最后测试时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也增加,但对于比较容易的训练任务而言, 30 分钟和 60 分钟训练后,最后测试时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没有差异,都达到 100%.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比较容易的训练任务中出现了高限效 应,它表明在此种实验条件下因变量对训练时间这个自变量不敏感。 6、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变量混淆?如何防止出

26、现自变量混淆?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淆。 在一项言语学习实验中,研究者想要比较集中学习(一次学习大量材料)和分散学习(分次学习)的效果。他选择三组学生为被试,三组被试的学习材料相同。实验安排如表所示。表中的数字 3,表示学习时间为 3 小时。所有被试均进行相同的考试。 三组被试实 验程序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第一组 3 测验 第二组 3 3 测验 第三组 3 3 3 测 验 结果表明,第三组的考试分数最高,第二组次之,第一组最差。因此研究者得出

27、结论: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效果好。 我们很容易看到本实验存在着自变量混淆,即 被试不仅在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而且在学习时间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另外,三组被试学习后与测验之间的时间间隔对测验结果也会产生影响。第三组被试学习后只隔一天就进行测验,因此,他们的保持效果较好,遗忘较少,测验成绩就高。总之,本实验设计把学习方式与学习时间和间隔时间等变量混淆在一起,实验结果出现了偏差。 7、 举例说明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的优越性。 心理学研究很少只用一个自变量进行实验,常常同时选用两个到四个自变量,这样做的优点是: ( 1)做一项多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多个实验效率高。 ( 2)做一项实验研究比分别做 多项实验

28、研究易于使控制变量保持恒定。 ( 3)最重要的是,在几个变量同时并存的情况下所概括的实验结果比从几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更接近实际生活。最简单的多自变量的实验包括两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两个水平,我们把这样的实验设计称为 22 设计。 1991 年哈斯等人利用 22 设计研究了跨种族之间的评价。 P41 页。 8、 简述确保代表性样本的主要方法。 ( 1)分层取样:根据实验目的及一定的分类特征,把全体成员划分为数目较多并各具不同特征的群体或类别,然后在各种类别中独立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或别的抽样方法。 ( 2) 配额取样:此方法在市场调研和民意调查中比较流行。它是按各个层次中各种研究对象

29、在总体中所占的配额进行抽样,但是从各个层次中如何抽取就全要看研究者的选择了。 ( 3)成团取样:在一个特定的城市里,一个特定地理区域集中居住的是工人阶级,或者是中产阶层,既然如此, “成团 ”(可以是住宅区或者整条街道)就可以从每一个这样的区域随机选择出来,这样的取样方法叫。 ( 4)雪球式取样:主要是一种定性研究的方法。一个研究者可能找几个关键的人来访谈,然后由这些人再提供一些人的名字,也就提供了一些深层次的联系,进而将这些人也纳入样本进 行访谈。 ( 5)关键案例:有时候可以从一个特殊的案例发现一些能适用于更多一般案例的东西,这种案例就是。 ( 6)自选样本:在研究中,样本并非研究者挑选的

30、。他们只能用那些恰好在研究时经过的人作为样本。 ( 7)方便样本:研究的被试是那些你很容易找到的人。 第三章 实验设计方法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题: 1、实验设计是考虑如何在一项实验中构造、安排各种成分的位置,怎样进行实验。实验设计是研究工作的重点。将实验设计分为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 2、根据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真实验设计可分为 组间设计、组内设计和混合设计三大类。 3、当研究的自变量为被试变量(如性别)时,一般采用组间设计。另外,如果被试只能完成一种实验条件而无法参加另外一种实验条件时,也采用组间设计。 4、随机选择是从同一个总体中抽出两个或多个样本。随机分配被试的主

31、要优点是平衡了两组被试的各种特点。 5、在有些研究中也经常采用前测任务来匹配被试。理想匹配方式: 相同任务 类似任务 相关任务 6、 ABBA 平衡法存在的问题 如果练习效果不是呈线性增长的,则这种平衡就是无效的 预期作用。控制预期作用的方法是减少重复的次数。 7、不完全 的组内设计选择的顺序有拉丁方设计和随机开始的循环排列。 8、准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使用自然发生的自变量,并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准实验设计在吸收实验设计优点的同时,又结合了观察法和相关研究的特点。 9、准实验设计采用两种标志符号: “X”代表实验处理: “O”代表对行为的观察与测量。 O的下角标是指收集数据的重复次数。 10

32、、单被试实验设计经常应用于临床治疗、行为矫正等应用领域。分类: ABAB 设计 ABACA 设计 AB1AB2A 设计 名词解释: 1、组间设计 -又称为被试间设计或独立组设计,就是把数目相同的被 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 2、随机组设计 -如果两个组除了自变量以外所有的方面都相等,那么,这两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不同的自变量造成的。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 3、匹配组设计 -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4、需要特征 -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试通过一些线索或信息洞悉他们在实验中应该表现出来

33、的行为。 5、实验者效应 -由于主试有意或无意影响而造成的实验偏差称为实验者效应。 6、安慰剂控制 -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 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7、双盲实验 -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接受的实验条件。 8、组内设计 -又称为被试内设计,就是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有时又称为重复测量设计。 1、 完全组内设计 -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以抵消练习或疲劳作用的影响。 10、随机区组设计 -是随机组设计中最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实验中包含多个区组( block),每一个区组中实验条件的顺序是随机排列的。 11、

34、ABBA 平衡法 -是指每一种实验条件都以正反两种 顺序呈现给被试。 12、预期作用 -是指被试对后面实验条件的预期。 13、拉丁方设计 -每一种自变量在每一横行和纵列只出现一次,不许重复,这就是拉丁方排列的要求。(因素的 k 个水平随机分配在 k2 个方格中,每一水平在每行、每列中仅出现一次)。拉丁方设计排列分两种:奇数自变量和偶数自变量的拉丁方排列。 14、准实验设计 -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它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得充分和广泛。 15、霍桑效应 -是指新异的工作条件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16、单被试实验设计 -是 指在研究中只有一

35、名被试,着重于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单被试实验设计的特点是强调单个被试或少数几个被试,有时又把它称为 “small n research”。 17、比较研究 -或者是指对同一个人在较长时期内的成长发展,或者是指那些在某些时间内几个子群组样本的比较研究,也包括对处于多个文化中的样本之间的比较研究。通常所指的比较研究就是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 18、横断研究 -是对某一个特定点上的几个不同组(通常是具有不同的年龄)之间的比较。 19、纵向研究 -是对一组被试进行一个较长时期的跟踪研究,如果对这个群 体设计一些 “特殊的条件 ”,那么,就可以用同一个控制组来进行比较。 20、时间迟滞研究 -我们可

36、以在 1995 年、 2000 年和 2005 年分别选择当时 16 岁的被试进行研究。我们将这种实验设计称为为时间迟滞研究。 21、横断和短期纵向研究 -是关于年龄研究的一种折衷设计。在不同的年代,分别选择几个年龄组进行实验。如比较 1995 年, 6 岁、 7 岁、 8 岁和 9 岁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然后,在1996 年再次测量他们语言能力的变化。同样,在 1997 年重复以往的实验。也就是将横断和纵向研究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简答题: 1、简述组间 设计的优点、缺点及克服方法。 组间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一种自变量(或实验条件)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因为每个被试只对一种自变量做反应。 组间

37、设计的缺点是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可能在各个方面不是等同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不同实验条件造成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被试的差别引起的。 为了克服组间设计的这一缺点,应尽量保证每一组被试在与测量有关的方面保持一致。如果我们所使用的被试数量较大,就可以采用随机组设计的方法,随机组设计 -如果两个组除了自变量以外所有的方面都相等,那么,这两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不同的自变量 造成的。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如果我们所使用的被试数量较少,则一般采用匹配组设计的方法。匹配组设计 -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2、简述组

38、内设计的优点、缺点及克服方法。 组内设计的优点 组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实验设计方便、有效。 组内设计比组间设计更敏感。 心理学的某些领域需要使用组内设计,即组内设计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 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组内设计的缺点: 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 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也就是实验顺序造成了麻烦。 组内设计的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 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就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当不同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产生的效果不可逆时,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克服组内设计缺点的方法: 完全的组内设计: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

39、进行实验,以抵消练习或疲劳作用的影响。通常采用两种完全的组内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 ABBA 平衡法。 不完全的组内设计:此方法可以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上。 所有可能的顺序 选择的顺序:方法一种是拉丁方设计,另一种是随机开始的循环排列。 3、举例说明随机组设计。 随机组设计 如果两个组除了自变量以外所有的方面都相等,那么,这两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不同的自变量造成的。 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例如,通过劳伏斯等人的实验来说明随机分配的过程。他们的实验的目的是考察暴力场面对人的记忆的影响。被试为美国华盛顿大学的 226 名自愿参加者。 他们被随机地分成两个小组,

40、并分别观看两种不同的电影,一半的被试看有暴力场面的电影,另一半看没有暴力场面的。 4、举例 说明匹配组设计。 匹配组设计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在对同卵双生子的研究。由于同卵双生子是从同一个卵细胞发展而来的,所以他们的遗传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如果把双生子分别分配到两个不同的实验组,那么,这两组是可以进行比较的。例如,发展心理学中通过对同卵双生子的研究,来考察智力是受遗传的影响大还是受环境的影响大。 5、如何克服需要特征。 需要特征一般是无法消除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研究方法大大地减小它们的作用。 可以采用安慰

41、剂 控制方法,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另外一种更为有效的控制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的研究方法称作双盲实验,即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接受的实验条件。 6、如何控制实验者效应。 实验者效应一般是无法消除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研究方法大大地减小它们的作用。 可以采用安慰剂控制方法,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另外一种更为有效的控制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的研究方法称作双盲实验,即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 接受的实验条件。 7、举例说明混合设计的优点。 混合设计是指在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一般来说,如果一种自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那么对这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其余的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此种方法可以把组内设计和组间设计两种方法综合起来,取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