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课程作文教学改革之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的基础训练和阅读教学正在发生一些显著变化,但是作文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隅,却是春风不度,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严重影响课程改革的质量。新课程作文教学改革严重滞后,既有现行高考作文评价体制的影响、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怠惰,更有教育外部势力的干扰。本文拟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反思,以期引发人们对新课程作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探讨。 一、作文教学的十年孽障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经历了一场重大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以经济为中心,文学逐渐被边缘化,作家的创作动力严重不足,创造能力大幅萎缩
2、,文学市场上很难看到富有震撼力的新作,期刊发行量锐减。到了九十年代末,一批具有商人血统的文学编辑,为了改变文学期刊发行的颓势,把眼光瞄准学生市场。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舆论,抓住中学语文教学的某些失误,对其大加挞伐,努力造成中学语文教学误尽苍生的感觉。继而,发起声势浩大的作文大赛,精心选择一些极端的典型,让这些学生一赛成名,并通过大力炒作,推出一批所谓的青春作家,为广大中学生树起几个追崇的偶像。一时间,千百万青少年学生受到鼓动,群起效尤,巨大的中学生市场被打开。就这样,他们以极少的诱饵,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如果单纯从文学书刊发行的市场运作来评价,这2一创举无疑是巨大的成功,但是如果深入基础教育内
3、部,考查这场炒作的负效应,就会让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产生一种椎心之痛。发端于文学界的这股旋风,十多年,给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1. 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青春作家的成长经历和媒体对他们的极度炒作、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大肆批评,让涉世不深的中学生误认为,中学老师教的基础知识,进行的语言规范训练,基本的文体训练都是不必要的,没有用的。因此,在这十多年间,语文老师遭到学生、家长、社会的强烈置疑。一时间,中语界失语,语文教师被迫让步,不敢理直气壮地进行系统的语言规范训练和基本的文体训练。热衷于各类作文大赛的学生,与老师的教学公然对抗,他们懒于学习,各门功课高挂红灯,却整天痴迷于书写变态心理,大好青春
4、被白白荒芜,读到初、高中毕业,连基本的请假条、借条都不会写,下笔就写错别字。对此,他们不但不以为耻,反而怨天尤人,埋怨老师不懂文学,影响了他们的美好前程,可怜的中学生长期地被误导,被贻误。 2. 助长严重的浮躁风气。 “板凳要坐十年冷” ,任何一项事业,都必须经过辛勤的耕耘, “四季”的劳作,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勤奋刻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皓首穷经是中国古代士人治学的必然经历。可怕的是青春作家的一步登天,让学生误认为作文大赛为他们成才,提供了一条终南捷径,从此再也不必经受十年寒窗苦了。于是他们整天抱着投机心理,做作家梦,忙竞赛,编小说,盼望一朝出名,浮躁之风愈演愈烈。殊不知,这种“成功”是不可
5、复制的,学生作文大赛固然有发现文学新人的作用,但对于庞大的中学生大军来说,推出几个所谓的作家,可以3忽略不计,但对书刊倾销,期刊订阅的拉动效应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不可限量的。因此,从本质上说,这种作文竞赛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和发现优秀人才,只不过是一部分商业文人市场运作的一种伎俩。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开辟学生市场,获得巨额的商业利润。笔者曾到一些初、高中学校调研,八成左右的学生一度整天揣着一本青春小说津津乐道,上课不听讲。连基本的句子都没有写通顺,就胡编乱造所谓的小说。细读他们的文章,或是无病呻吟、故弄玄虚的所谓黑色幽默,或是不知天高地厚、狂妄呐喊的所谓“先锋文学” 。英汉夹杂,文法不通,
6、别字连篇,文体古怪,非驴非马,一味地追新猎奇,剑走偏锋,文词中透露出严重的心浮气躁和极端主义倾向,给基础教育带来巨大的灾难。 3. 导致作文教学体系的瘫痪。十多年来,面对舆论的责难,来自学生的强大压力,中语界内部也在寻求改革,先后推出一些改革措施,但由于缺乏深沉的理性思考,受舆论的牵引,教学目标被错误地拔高,丢掉了经过多年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体制,越改越乱。例如:1997 年以前,作文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以基础的语言和文体训练为重点,初中、高中,按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训练的文体线索双循环,初中重在进行入格训练,高中重在进行出格训练,教材安排有序,作文教学实在,虽然没有培养什么大作家,但经过系统
7、训练,学生写作的基本功扎实,文风淳朴,习惯好,终身受用不尽。而改革后的作文教材杂乱无章,教学混乱不堪。以 2002 年改版的“人教版”高中教材为例,全套教材共安排了30 次作文训练,其中基础训练 4 次,综合训练 4 次,自由写作实践 5 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训练各两次,诗歌、散文、政论、札记与随笔、4小小说、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科学小品、自然科学小论文、社会生活评论各一次。冷静思考,上述体系中,从诗歌开始的任何一个项目,对于一个专业人员而言都要用毕生的经历来实践,才可能有所成就,教学中,就这么孤立的一次训练,有多大价值。泛泛而教,不如不教,大量浅表泛化的训练,教坏了学生的习惯,占用了大
8、量有效训练时间,直接导致基础训练不到位,文体训练不落实,结果是当教的没有教,想教的又教不好。教材基本不可用,语文老师只好依照高考模式组织作文训练,每次作文之前老师们吃尽了苦头,东找西找,搜集材料,编一个类似高考的文题,让学生作文,至于训练的目标是什么,老师不清楚,学生更不清楚。新课程教材,作文教学部分仍然是虚多实少,作文训练缺乏系统的体系和规范的要求,语文教学中根本不可用,被一线老师弃置不用。十多年间,作文教学基本上处于这样一种茫无目标的混乱状态,学生的写作训练缺乏有效的指导,写作能力完全处于一种纯自然的发展状态。 二、作文教学的十年反思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是非之争,始于上世纪末,至今已过去十
9、多年,事物运动的端倪已经开始显现,以前不敢说的话,不敢下的结论,现在已经可以畅说欲言了。十年回眸,是非曲直已见分晓,其中的教训引人深思。 1. 教育规律永不可违。炒作终是炒作,浅薄终究浅薄。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热的兴起,文学必然会回归本原,真正伟大的作家和作品,必然重回主流的文学领域,投机文学和文人,必将被人们真正所认识,最终遭弃绝。事实上青春文学的颓势已经在六七年前就开显现。以“80 后”作家群为例,据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在 2004 年5巅峰时期, “80 后”作家群拥有近千人的队伍,其中,处在一线和二线的有近百人,然而,短短两年之后,这支队伍已经萎缩到不足十人,就连“80 后”作
10、家的招牌人物也要么热衷于办公司,当老板,要么迷恋于出唱片、开赛车(见 2006 年 8 月 20 日法制晚报 ) , “80 后”作家似乎离写作越来越远,与作家的头衔极不相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本质还会进一步显现,作品的价值还会进一步得到检验。对此,历史自有公论,无需赘言。但令人痛心疾首的是,青春派作家对千百万中小学生的误导,整整贻误了一代人,造成的损失无法挽回。对此,整个中语界要深刻反思。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不能可违背的,不管在什么时候,遭遇何种压力,我们都要顶得住,守住职业教师的底线。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国文教学的两种基本观念一文里指出:“其实国文所包的范围很宽广,文学只是其中一个较小的范围,
11、文学之外,同样被包在国文的大范围里头的,还有非文学的文字,就是普通文字。这包括书信、宣言、报告、说明书等等的应用文,以及平时地写状一件东西载录一件事情的记叙文,条畅地阐明一个原理发挥一个意见的论说文。中学生要应付生活,阅读写作的训练,就不能不在文学之外同时以这种普通文为对象。 ”中学教育是培养公民的教育,在这些教育对象中间,未来的作家只是一小部分,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终身是普通劳动者,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普通劳动者,要尊重语文教学的规律,作文教学要围绕学生未来的生活需要开展有效训练,要重视基本的实用文体训练,满足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这是我们作文教学改革回归本原必然要走的路。 2. 规范训练
12、永不可缺。 “大音不希,大象无形” 、宇宙时空的流转中,6有一个“简单”原理,即真理往往是最简单,最明白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如作文教学,可以说人人都知道规范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很多人往往忽视这一点。作家不是靠老师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课堂教学是教不出作家的,但作家也必须懂得语言的规范,必须接受语言的规范化训练。课堂上老师的首要职责,就是教给学生基本的语言规范,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文体实践。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绝大多数时间可能是枯燥的,甚至是乏味的,只有那些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最终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保持终生热爱语文的志趣,获得最大的成功。在新的课改环境下,出现了很多新名词,新理念,令人
13、眼花缭乱,但我们不能被它们掩盖了作文教学的一个简单真理作文教学的根本就是坚持语言的规范训练和基本的文体实践。对此梁启超先生在在作文教学法中有一段描述:“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文章做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挫关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出来的。如何才能写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 ” 中学作文教学主要是学“规矩” ,学什么规矩呢?梁先生又说:“结构成一篇妥当文章,有最低的要求,是该说的话或要说的话不多不少照原样说出,令读者完全了解我的意思。 这个要求,看似寻常,其实实行做到,极不容易。 ”作文教学规范训练不可缺,就要从这些最常规的训练,也是最难的训练做起,做实,
14、做出成效。作文教学改革必须克服好高骛远的倾向,要从最基本的环节改起。 3. 有“格”更要无“格” 。文体实践,肯定要有定格,无格则无体,但作文的入格,不是最终的目的,不拘定格,才能达到写作的化境,才7是真格。因此,作文要有格,更要无格。完成由无格到有格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完成从有格到无格需要一个更长的过程。教师应该作长远规划,扎实训练。古人学诗,讲究循序渐进,诗分二十四品,在基础阶段要一品一品地学,学到了家,自然就会跳出二十四品,形成自己的风格。做好最基础的事情,也就做好了最根本的事情。不能因为外界的批评,就丢掉作文教学的根本。现在作文教学无序状态必须真正变革。朱自清先生曾说:“思想,谈话,演
15、说,作文,这四步一步比一步难,一步比一步需要更多的条理;思想可以独自随心所问,谈话和演说就得顾到少数与多数的听者,作文更得顾到不见面的读者,所以越来越需要条理。 ”中学作文教学应该回归本原,从思想、谈话、演说、作文的程序逐级深入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基本功,按照文体写作的程序,一级一级地进行系统训练,滚动发展,形成完整的能力。作文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规划,从长计议,从严落实。 4. 还学生自由的空间。写作是一种个体实践,学生要想在写作上有所成就,必须有自己的思想空间,有独特的生活体验。因此,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还要善于鼓励学生在课外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各种情绪
16、,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实施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自由发展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学习语文,进而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发展之路。民国教育家吕丁曾经指出教师的作文教学,必须懂得学生的作文的甘苦。对作文教学提出两点建议:“第一,我们必须认识学生才是主体。我们对于作文教学的态度应该和母亲教孩子走路一样。8起初牵着孩子走;然后放手,让他们短短的距离内自己走;最后放胆地看他自己走。第二,我们除了教学生之外,并且要向学生学习。我们除了教课应有的准备外,对于学生的作文也应该仔细地研究。 ”研究学生作文写作的过程,写下水作文,了解作文写作的甘苦,才能真正找到作文教学改革的途径。新课程作文教学改革的路途还非常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