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遵循三原则,源头活水文本来.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7493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材遵循三原则,源头活水文本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选材遵循三原则,源头活水文本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选材遵循三原则,源头活水文本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选材遵循三原则,源头活水文本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选材遵循三原则,源头活水文本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选材遵循三原则,源头活水文本来摘要:优秀的议论文,必须有丰富的素材。而学生总是无米下锅。要改变这种现象,节约时间,就要善于利用我们身边的资料。如我们的教材,考卷,以及报纸。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关键词:选材;文本;积累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78-01 优秀的文章,除了明确深刻的观点、明晰合理的结构和通畅优美的语言等要素外,还要有丰富充实的材料,否则会显得干瘪,像一个瘦骨伶仃的人。没有绰约的风姿,更遑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神韵了。 学情分析:学生“钟情“陈料,作文缺乏活力 现在有学生一到写作课,颇感为难,觉

2、得“无米下锅“只能翻出那用了多少年的老材料。有人戏谑此事说每到 6 月高考的时候,牛顿反复被苹果砸着头,布鲁诺一次次被火烧,苏格拉底一遍遍喝毒酒,最残忍最痛苦的是屈子一次次跳江、韩信屡遭胯下之辱、史迁屡屡遭受宫刑。阅卷老师面对此类文章,会觉得毫无新意,甚至感到面目可憎,怎么会给出高分呢? 应对策略:选材遵循三原则,源头活水文本来 (1)旁征博引见文采,以史为鉴知兴衰。五千年沧桑巨变,五千年兴衰浮沉。大浪淘沙,污泥浊流、枯枝败叶被冲刷净尽;暖阳普照,玉兰青莲、冬梅秋菊各绽放异彩。走进历史,仰望仁义之高山;走进历史,2吮吸智慧之甘露;走进历史,明辨善恶之分野;走进历史,探寻创作之源泉。江山代有才人

3、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经典引据彰学子风采。 三年里我们在课本和读本里学了许多典型的人物,也知道他们做的典型事件,这些人物和事件很适合作为素材使用在文章中。正道直行、上下求索的屈原;忍辱苟活,一心著书的司马迁;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蔺相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可以写在作文里。行侠济世,义薄云天的荆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陆游;飞越蓝天,遨游太空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可以写在作文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抛却十万头颅血,誓把乾坤力挽回的谭嗣同;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可以写在作文里。不

4、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大庇天下寒士的杜甫,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不领美国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朱自清等都可以写在作文里。有些学生拿三年背诵的东西去挣语文试卷中的六分,甚至挣不到;聪明的学生却拿他挣了六十多分,他们在考场作文中使用的素材全来自中学课本和读本。文章给阅卷老师的印象是考生知识丰富,文章极富文采,一篇满分作文就这样出炉了。 (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而著“,即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所担负的一种责任和使命。“为时而著“,就必须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和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

5、心3去体验时代,感悟时代,为时代而歌唱。有学生习惯于使用陈旧素材,你用、我用、他用,大家都用了几十年的素材,没有一点新意,容易让阅卷老师审美疲劳而影响你的得分。报刊、杂志、电视中报道的那些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可以用在作文中。无臂钢琴王子刘伟就适合用在“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挫折“理想“等立意的文章中。最近二年评选的感动中国的人物及他们的典型事迹符合你作文的主题,可以使用在文章中。“贫民英雄,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是 12 年 5 月 29 日发生的,30 日 31 日被媒体广泛报道,仅仅 7 天后部分学生就在高考作文中使用;“最美教师“张丽莉舍身救学生的事距离 12 年的高考刚好一个月,也被很多

6、学生写进作文。这两个素材非常切合 12 年高考作文主题,又非常典型,同时也是最新颖的素材。 试卷中大阅读所选人物也非常典型,他们所做事情也非常典型,可以作为素材使用在作文中。最近一些年高考题,省市模拟题、联考题试卷中,涌现一批非常好的人物传记,钱伟长、苏步青、袁隆平、季羡林、陶行知、梁思成、林徽因等其人其事都可以作为素材写进文章中。 (3)山水花鸟可入诗,百般红紫斗芳菲。有一首歌唱道:“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常引发我们对人生终极的思考,百思而归一,那就是生于斯、长于斯而又终归于斯的自然。自然是人类之母,是灵感之源,大自然不仅孕肓了生命,而且无时无刻不在以它的博大、厚重、深邃和法则启迪着人类

7、,是人们灵感的不竭源泉。中国的哲人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西方的哲人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人敬畏,那就是头顶灿烂的星空和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人的性情、智慧、品质也常4常通过自然物象得以表现。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间收藏。“青青翠竹,尽为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自然是睿智之师,以她的浩渺无际、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昭示着人间万象,作文的任何一种立意都能于自然中找到合宜的载体。 取材文本: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我们来到会稽山阴之兰亭,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炎炎夏日,骄阳似火

8、。我们来到苏轼、林逋钟爱的西子湖畔弄桨荡舟。力疲时在白沙堤的柳荫中小憩;冥想中在白鹤翩跹的孤山中赏梅。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偕三五好友登临江南名楼滕王阁,在穷岛屿之萦回的鹤汀凫渚徜徉,于即冈峦之体势的桂殿兰宫驻足。欣赏落霞孤鹜齐飞的美景,感受不坠青云之志的壮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风光,令杏花春雨、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灵秀江南神往艳羡。 语文教材中的众多游记,无论赏三峡、登黄山,还是临赤壁、游洞庭除了传递水墨画般的意境外,更有着“遗址“的凭吊和祭奠意义,更有着“黄鹤一去不复返“的绝唱意味!难道我们在对之阐释时,就只停留在汉语表面的字义上(比如“蒹葭“、“雎鸠“,难道除了“一种植物“、“一种水鸟“,就再也延伸不出别的含义)?除了挖掘莫须有的政治意义和阶级分析,难道就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隐隐动容?除了分享审美愉悦,难道就品咂不出“挥别“的忧愤和悲怆? 5总之,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当有的同学在写作文时抱怨没素材时,就好比是站在一座山上,翘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峰,总认为风景那边独好。静下心来,欣赏自己走过的路,一样鸟语花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