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拈采笔赋离情”:论王阳明弟子词之特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8575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拈采笔赋离情”:论王阳明弟子词之特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强拈采笔赋离情”:论王阳明弟子词之特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强拈采笔赋离情”:论王阳明弟子词之特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强拈采笔赋离情”:论王阳明弟子词之特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强拈采笔赋离情”:论王阳明弟子词之特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强拈采笔赋离情”:论王阳明弟子词之特质摘要:王阳明及门弟子中共有 16 人 49 首词传世,这些词极少男女怀思之情,主要以交际应酬为主,或友朋酬赠,或羁旅乡思,或论学述怀,皆“有为”而作,是典型的“诗人之词” 。他们的词尽管在题材内容上没有突破,但在写法上,能够秉承王阳明为文“修辞立诚”之理念,直抒胸臆,不刻意雕饰,不作浮言虚誉,具有“真”与“诚”之特质,实开明中后期词主情、求真风气之先声。 关键词:明词;心学;阳明弟子 中图分类号:B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3)01-0138-05 王阳明对于文学创作的态度,不同于程朱理学“作文害道”之极端观念,不

2、反对为文,但反对刻意为文。他强调:“凡作文,惟务道其心中之实,达意而止,不必过求雕刻,所谓修辞立诚者也。 ”这里王阳明强调“作文”的两个重要原则:一是“诚” ,即“务道其心中之实” ;二是“达” ,即“达意而止,不必过求雕刻” 。二者以“修辞立诚”统一起来。“修辞立诚”一语,源自易?乾:“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周易中“修辞”之“辞” ,主要指文教,并非文词。但在王阳明这里,显然主要指的是文学表达之文词。 “修辞立诚”是王阳明对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观念,他对门下弟子的文词创作也以此为准则。其弟子记载一则小事,于此可见一斑:“门人作文送友行,2问先生曰:作文字不免

3、费思,作了后又一二日,常记在怀。 曰:文字思索亦无害。但作了常记在怀,则为文所累,心中有一物矣,此则未可也。 又作诗送人,先生看诗毕,谓曰:凡作文字要随我分限所及。若说得太过了,亦非修辞立诚矣。 ” 王阳明之所以强调“修辞立诚”这一创作原则,是因为在阳明心学这里,文学创作也是“致良知”的一种途径,是和内在修为密切相关的,二者并不冲突,不会因作文而害道。他指出:“使在我果无功利之心,虽钱谷兵甲,搬柴运水,何往而非实学?何事而非天理?况子、史、诗、文之类乎?使在我尚存功利之心,则虽日谈道德仁义,亦只是功利之事,况子、史、诗、文之类乎?” “志立得时,良知千事万为只是一事。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

4、得失耳。 ”指出只要能消融功利之心,则一切都是“实学” ,自然也不会有“作文害道”之担忧。这就把为文与为学统一起来,使“文”成为“道”的一部分,使“为文”带上“体道”之色彩。换句话说, “文”虽然不是阳明心学诸人的终极追求,却是他们道德修为的一种自然显现。因此,对于心学人士而言,文学创作是和其学术造诣互相关联的。正如吴梦?评价焦兹文学成就时所说:“其文未尝凿凿求合乎道,而出之皆道也。则诗所谓唯其有之,是以似之。非求似于似而似,其质之所自有者而已。 ”不仅诗文如此,小词亦然。从这种精神共同性上来说,把阳明弟子作为一个特殊的词学群体进行分析,对于探讨阳明心学对明中后期词的影响,是有典型意义的。 我

5、们这里所说的阳明弟子,主要指王阳明门下“及门委贽”的弟子,即授业弟子。因为王阳明一生致力于讲学传道,随处开讲,称其弟子者,3达千人之多。在这上千人之中,各人的心学造诣也千差万别,不可一概而论。惟其授业弟子,长期受王阳明点拨教诲,对心学精神领会较深,具备较明显的群体共性。其授业弟子名录,向来没有确切的记载,俞樟华王学编年据相关考证成果统计,共得阳明及门弟子 462 人。其中方献夫与方献科实为一人, “北方王门”的王道后来趋向迥异,黄宗羲明儒学案已将其排除在外,不能算王门弟子,故实为 460 人。笔者据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所收词人统计,这 460 人之中,有词流传的有陈鼎、方献夫、顾应祥、胡松、季本

6、、毛宪、穆孔晖、聂豹、钱应扬、乔宇、沈炼、舒芬、孙升、孙应奎、王激、徐祯卿等 16 人,诸人词作多寡不等,共计 49 首。 通观这些词作,我们会发现,这些人并非专业的词人,对词也谈不上有多深的造诣,但各随其机缘,随意挥洒,自由书写个人性灵,表现出一些群体共性。首先,在题材上几乎没有男思女怨之类的儿女情长,主要以士大夫之词为主,或友朋酬赠,或羁旅乡思,或以道自勉,或交游论学,皆“有为”而作;其次,在写法上极少因袭前人,很少追和宋词名家名作,直抒胸臆,自由书写个人情性;第三,在审美追求上,不作浮言虚饰,以真为美。下面,我们按其主要题材类别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交游酬赠类 明人喜以词来交际应酬,

7、前期大多数词作往往缺乏真情实意,流于形式。但阳明心学对于世人热衷或厌烦的应酬有着不同常人的认识。如有弟子认为日常应酬妨碍修行,王阳明指出:“大抵学问功夫只要主意4头脑是当,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 ”这就要求把致知之功,落实到具体的见闻酬酢中。因此,心学诸人大都能够以致良知为本,将为学、为人与为文很好的统一起来,在较大程度上做到人与文合一。故而交际应酬词也大多秉着“修辞立诚”原则,表现友朋、同志之间的真情实意。如陈鼎满庭芳 (赠徐太守养斋行): 才播江南,名高北斗,况当海国流芳。

8、穷檐春雨,处处乐平康。经济未忘平日,比坡翁、先后翱翔。感明时,忧勤百集,鬓发欲为苍。喜闻重视篆,片帆秋水,直下淮扬。离愁禁不得,三叠霞觞。何日重联蕃榻,剪疏灯、笑语情长。愿我公、益隆旧德,勋业照无疆。 陈鼎,字大器,号大竹,登州卫人。此词初看上去,似乎也无甚特出之处。但结合相关资料,则知此词并非泛泛而写,句句都可落到实处。养斋乃徐问之号。徐问,字用中,江苏武进人。 明史本传称其:“清节自励。居官四十年,敝庐萧然,田不满百亩。好学不倦,粹然深造,为士类所宗。 ”后“(从兵部)出为登州知府。地滨海多盗,问尽捕之。调临江。 ”据词中“喜闻重视篆,片帆秋水,直下淮扬”之句,可知此词作于徐问离开登州,赴

9、任临江之时。由明史本传观之,其在登州任上,捕盗安民,确实有所作为,造福一方百姓。陈鼎即登州人,对其举措定然知之甚悉,称为“海国流芳” ,也不算虚誉。 “经济未忘平日” ,写其心怀抱负;“忧勤百集”写其为政之勤勉。毛宪徐养斋之广西方伯序言其:“(为政)咸以正学从事,其操心之敬,应物之公,安土牧5民之仁,信于上下” ,可见也符合实情。过片切合词题,转到送行上来,书写离别之感,最后以劝勉作结。 明史陈鼎本传载其“廉介正直,不通私谒” ,而且不畏权贵,敢于弹劾人人畏惧的大宦官。联系其立身行事,可见此词正符合其个性,正是文如其人。如果说陈鼎此词以情真意实取胜,那么胡松满江红 (送胡雪滩)一词,则以个性精

10、神见长: 对酒当歌,且莫问、长安远近。喜风送、离筵尊浮名酝。扪虱敢谈当世务,蛇蟠蠖屈聊随分。羡登瀛、看勋业尽麒麟,光前训。 宇内事,公须问。眼前人,公莫忿。且弘济时艰,回天斡运。伏剑羞为儿女怜,灌园耻抱穷愁愠。共相期、行业倚先贤,流声闻。 胡松,字汝茂,滁州人。在赠别词里,此词可谓独具一格。词中济世情怀之深广、个性意志之坚韧、心胸意气之激烈在以萧散为主要格调的明词中实属少见。 “对酒当歌”之起句,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而流人伤感,但词人却笔锋一转,接以“且莫问、长安远近” ,将个人遭遇不幸的诸种怨怀愁绪都一笔扫荡,把引发的思绪又拉回离筵这一场景。在此送别之际,没有“儿

11、女共沾巾”之类儿女情长,有的只是“道济天下之溺”的雄心壮志。在这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情怀下,惟以行道为己任,什么小人之构陷、什么个人之得失全都抛之脑后,惟以直行心志、 “弘济时艰”为人生之要,大有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之精神气概。最后以“行业倚先贤”相期,收束全篇,既是勉励朋友,也是自勉。结合相关资料,我们发现,词中所表达的情怀,和胡松一生行事是非常吻合的。 明史本传称其“幼嗜学,尝辑古名臣章奏,慨然有用世志” 。朝廷任命为督学, “受命即出,平生所得无欲之6旨,穷理之功,熏陶多士。而又明目以查其词章,旁门以取其曲艺,冀州之士,贪者廉、懦者健,彬彬乎有东汉节义之风。 ”后“秉国者恶其气力,忌其

12、才名,百窟钻求” , “中路垂翅而归,家食者几二十年。他人处之,非感愤自伤,即放流自废矣。公乃以燕居多暇,博极群书,考究今古,遨游四方,采摭民风国故” ,考诸其平生,既有“扪虱”纵谈天下事之放达从容,也有“蛇蟠蠖屈” ,出处自如,不以得失累心的达观自适。词虽小,却能见其一生之大。 另如季本归朝欢 (送二尹曹汝乔朝京词)也算得上佳作: 匹马南来犹未久。便有芳声播人口。方当百里识恩时,俄惊万国趋朝候。旌旗喧白昼。满城黎庶同奔走。欲攀辕,奈何留得,默默仍分手。伤心离别君知否。旧日同僚今几有。出门秋意渐萧条,临歧莫折河桥柳。归来休落后。岁寒苦节还同守。向长安,无穷深嘱,都付杯中酒。季本,字明德,号彭山

13、,浙江会稽人。此词为幛词,上阙写其离别之时,百姓挽留的盛况,并不出彩。倒是下阙写二人之交情,寥寥数语,尽显真情,很是真挚。尤其是“向长安,无穷深嘱,都付杯中酒”一语,词简而意深,将词人内心深切挂念之情怀以及对僚友宦海险恶之担忧,种种情意,复杂矛盾的心情,都融合在这数语中道尽,令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发自肺腑的友朋之情意。其它诸如舒芬满庭芳 (送阳明王先生还朝,代府县撰) 、王激水调歌头 (送方西樵先生致仕)等,也都以真挚见长,能见出作者对友朋之真情实意,的确实践了王阳明“务道其心中之实”的原则。 二、人生感怀类 7与程朱理学相比,阳明心学虽然也是以强化儒家伦理道德为目的,但更强调理的是顺适人性、人

14、情之处。其“致良知”学说的前提正是建立在人的本性这一基础之上的。从这个立场出发,王阳明肯定了人之七情的合理性:“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七情。七者俱是人心合有的,但要认得良知明白。比如日光,亦不可指着方所。一隙通明,皆是日光所在,虽云雾四塞,太虚中色象可辨,亦是日光不灭处,不可以云能蔽日,教天不要生云。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着。 ”肯定七情如云一般,是自然存在的,只要不沉溺其中就行。这种对人情、人性的肯定,使“情”在明中后期文学中重新复归,极大地改变了明代文学的风貌。阳明弟子虽重在追求大道与经世,但并非质木无情之道学家,他们对人生历程中的诸种体验,表达得也颇为真

15、切,如王激风流子 (与商孟坚、董玄亮泊滕阁下): 天涯行脚倦,鸿都夜、杯酒喜相逢。把离恨斟量,京尘抖擞,银缸照影,灯蕊摇红。楼船并,黄梅初歇雨,舶棹忽来风。去日玄冬,来时中夏,征衫无带,客鬓飞蓬。看滕王高阁,珠帘与画栋,燕雀巢空。唯有无情江水,日夜流东。且对君谈笑,人生似梦,明年此夜,知与谁同。一棹明朝南去,世事匆匆。 王激,字子阳,号鹤山,浙江永嘉人,早年通过阳明高足徐爱介绍人其门下。此词书写客中逢友喜忧交集的体验。全词先以“天涯倦客”起,让读者想见其奔波之苦,情绪颇为低沉,后因逢友而陡转, “京尘抖擞” 、黄梅歇雨几句,通过外在景致来渲染内心喜悦,把意外相逢之惊喜烘托出来。下片由眼前滕王阁

16、昔盛今衰之象引发世事变幻之感慨,情绪8又转向低落。继而又以“且对君谈笑”振起,以把握今日,开怀痛饮来宽解愁怀,最后又落到惜别之情,照应开头相逢之喜。全诃隋感跌宕起伏,虽有点感伤,却并不消极。把羁旅之倦怀与逢友之欣喜,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 王激词中对人生各种情怀的表现都很细腻,如踏莎行 (括苍归兴)、 天仙子 (罗溪舟中) 、 满江红 (客夜听雨) 、 水调歌头 (滕王阁)等等。其中满江红 (客夜听雨)表达游子羁旅情思尤为出色: 薄暮窗前,萧萧雨、芭蕉新叶。到夜静、虚空独坐,寒灯明灭。潦倒泥涂添客闷,滋培蓬鬓生华发。也不管、欹枕梦难成,人孤孑。声欲碎,何时歇。愁似织,凭谁说。打蓬窗、还记那时

17、离别。杨柳阴中风尽湿,海棠枝上花难发。听杜鹃、声里又三更,归心折。 此词书写游子羁旅之乡愁,表达颇为婉转细腻。开篇选取日暮这个有独特寓意的时间起笔,将怀归之情先做铺垫,接着又点出“绵绵细雨”这一令人愁眉难展的意象,二者重叠,共同交织成一张忧愁之网。然后接以独对寒灯,辗转难眠之苦情,反复渲染,使愁苦之情弥漫于字里行间。过片直抒愁怀,以点点滴滴之难忍,错综交织之愁怀引入昔日离别之情景,抒发欲归而归不得的苦痛。全词融情人景,情景交融,颇有宋词之风味,不仅在阳明弟子词中很杰出,在整个明词中也算得上佳作。 三、论学体道类 王阳明一生对讲学很是看重,毕生以启蒙群聩为己任。其弟子也秉承其精神,以发扬心学为第

18、一要务。而且,在他们看来,讲学不仅是教人,也是自我进学的一种方式。阳明高足王畿曰:“君子之讲学也,非9徒教人也,自求其益而已。自求其益,则虽终日与朋友论议,孰非为己实事?相观相正,自不容已。盖学之不厌,诲人不倦,原是万物一体之仁,诲人倦时,即是学有厌处,非两事也。 ”他们不仅经常举行大型讲会,平日之间也常用诗、文、书启来论学,偶尔也借词来论学,如聂豹念奴娇 (填大江东去词用苏韵答戴子三首,被逮作) ,词共三首,分别论儒、佛、道: 论儒 尧舜相传,要复那、帝降初生元物。方寸虚灵含万有,洞彻更无墙壁。三月不违,一闲未达,速化红炉雪。如愚屡空,独步杏坛推杰。邈矣精一失传,中庸教弛,异学乘机发。叹上下

19、数百年来,大道坐看湮灭。寂感随时,睹闻俱泯,间不容丝发。夜分子半,云净天流孤月。 论佛 东度达摩,光烁烁、不染人问一物。广太虚空无障碍,处处冲垣倒壁。离法面墙,安心断臂,苦志腰蕴雪。一花五叶,不负西天魁杰。异时明镜台空,风幡心动,焰向寒灰发。南岳青原经侍久,衣髓凭谁兴灭。骨秀五峰,觉先一宿,底用剃须发。人人圆满,光印万川一月。 论道 天道浑成,生天地、总总还生万物。道德五十玄命秘,不比爬靴听壁。龙见胡沙,牛随关尹,金龟融差雪。劫传四万,变化无端出杰。别有履斗交干,鞭霆驾雾,七窍风雷发。太上无为清净寂,此意未应磨灭。同堂隔面,联驾背驰,千里差毫发。还丹无药,鼎火虚縻岁月。 聂豹,字文蔚,号双江,

20、吉安永丰人。这三首词作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聂豹被人构陷入狱期间。主要原因是有人弹劾其在平阳知府任10上募钱修筑工事时有贪污的嫌疑。聂豹在狱中一年左右,静心反思,颇有所得,其被逮稿引自述云:“余早岁,尝学为诗文,久之无所人,乃弃去。故平日应酬,率漫意不留稿。留者,惟巡闽 、 知晋及兹被逮三稿也,以其于余有所关涉,所经夷险,一时忧乐之情,困穷拂郁之状,备之以俟它日知我者有所考云。 ”他不仅自己深切体会孟子动心忍性之教,而且还身陷囹圄,不忘教谕后学。戴子,即戴经,于聂豹为后生晚辈,曾问学于聂豹,这三首词即为狱中答戴经问学而作。 聂豹这三首词和明前期那些“道学体”词泛泛表达人生知足常乐的作品不同

21、,是他自己在心学实践中对儒、佛、道三家精义的体悟。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对“心学”相关义理的揭示。起笔“尧舜相传”指尧舜“精一”之教,王阳明追溯心学源头日:“圣人之学,心学也。尧、舜、禹之相授受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心学之源也。 ”接着“三月不违” 、 “如愚屡空”点出孔子、颜渊,以见心学之传。下阕感叹心学之失传,最后以夜分之景作结。但这里似乎并非单纯写景,而是有所寓意。王阳明继承孟子所赋予“夜气”的良知善念之意,把夜气看作“羲皇世界”:“人一日间,古今世界都经过一番,只是人不见耳。夜气清明时,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然平怀,就是羲皇世界。学者信得良知过,不为气所乱,便常做个羲皇已上人。”这里“云净天流孤月”正是表现“无视无听,无思无作”之“羲皇”境界。 另一点是三首词中所表现出的阳明心学以儒统佛、道的态度。词中对佛、道都采取批判性吸收的态度。有肯定其积极性的一面,如“一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