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肩水金关汉简(壹) 纪年简考释内容摘要:2011 年肩水金关汉简(壹) 出版,本文根据农历月朔干支的周期性和出土纪年简的上下时限,考释其中 26 枚有问题的纪年简;据 73EJT9:10 号简的记录,认为今用历谱始元七年闰三月存疑。 关键词:肩水金关汉简;中国历法;纪年简;年代考释 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3)05-0099-06 A Chronological Study on the Date of 26 Wooden Slips among the Han Dynasty Wooden Slips from Jianshuijing
2、uannguan () LUO Jianjin GUAN Shouyi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uhhot, Inner Mongolia 010022) Abstract: The Han Dynasty Wooden Slips from Jianshuijinguan() was published in 2011. On the basis of the cycles of the Chinese calendar and the p
3、eriod from which the unearthed wooden slips dat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ates of 26 slips through a textual study and suggests a possible error according to 73EJT9:10. 2Keywords: Wooden slips from Jianshuijinguan; Chinese calendar; Dated wooden slips; Chronological study 收稿日期:2012-10-18 作者简介:罗见今(
4、1942- ) ,男,河南省新野县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史研究院教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守义(1949- ) ,男,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史研究院兼职研究人员。 肩水金关汉简(壹) 1(下简称肩水简 )2011 年出版,作者曾在敦煌研究2012 年第 5 期考释了其中历谱散简的年代2。本文继续考释该书所载的 26 枚纪年简的年代,并且在文中附有 26 枚简的两个考释表。 肩水简共收录汉简 2351 枚,其中,纪年简 140 枚。在这批纪年简中 26 枚简所记时间或部分残失,或存在疑问。笔者将讨论这 26 枚简。不过,前 8 枚简的问题较简单,仅列表 1
5、如下,不详论;重点讨论后 18枚简。 第 9 枚 简号 73EJT9:10 七年闰月甲辰金关塞 第一至千左居官右移金 探方 T9 共出土 395 枚,其中纪年简 26 枚,上限太始二年(前95,227 号简) ,下限鸿嘉四年(前 17,177A 号简) 。在考察时限(前100公元 12 年)内,具备“七年”且同时又是闰年的只有汉昭帝始元七年(前 80) ,该简年代由此考定。这一结果与探方 T9 上下时限不悖。3当年八月改号“元凤” ,闰月在始元内。 本文作者将历次发表敦煌(疏勒河流域) 、居延、甲渠候官、悬泉、肩水金关等纪年简与纪年出土文物编制成太初历应用实例数据库 ,始元简居延汉简释文合校3
6、有 6 枚,其中地湾、大湾各 3 枚: A33 地湾 65.7 号: 始元七年闰月甲辰居延与金关为出入六寸符券齿百从第一至千左居 官右移金关符合以从事 第八 A33 地湾 65.9 号?譹?訛: 始元七年闰月甲辰居延与金关为出入六寸符券齿百从第一至千左居 官右移金关符合以从事 第十八 A33 地湾 65.10 号: 始元七年闰月甲辰居延与金关为出入六寸符券齿百从第一至千 此 3 简劳榦列入“符券类”4, “出入符券”即出入证,可知残断的 73EJT9:10 号简亦出入证,并可推知它的基本内容。 A35 大湾 511.8 号: 肩水始元七年闰月出入簿 A35 大湾 19.34 号: 元凤元年十一
7、月己巳朔乙未 A35 大湾498.8 号: 元凤元年六月辛丑除 另外还有: 悬泉0112:1 号: 4元凤元年九月己巳5 73EJT9:10 号简图版“七年闰月甲辰”清晰可辨。地湾 3 简皆有“闰月甲辰” ,但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 (简称陈表) ,该年闰三月壬申(09)朔,不得有甲辰(41) 。此 4 简强烈表明,当时的实用历谱非闰三月,陈表沿用刘羲叟之说,此处存疑。闰在始元,经计算, “闰月甲辰”有可能是闰二月初二或闰四月初三,但在历法上费解,谨录以备考。 第 10 枚 简号 73EJT10:203A: 元凤五年十二月乙巳朔癸卯乘敢言 谨移谷出入薄一编敢言之 元凤五年(前 76)十二月乙巳(4
8、2)朔,不得有癸卯(40) 。红外线图版“癸卯”二字较难辨认。比较 73EJT10:200 号简“元凤五年十二月乙巳朔癸亥(60,十九日) ”,图版极清晰,两简书法类似,有可能为同人所书。其“亥”字的写法与前者被释为“卯”字类似,故前者释文应改为“癸亥” 。 第 11 枚 简号 73EJT1:156: 本始六年二月乙卯府 匈奴虏入河泉 本始只有四年,无“六年” 。细察彩色图版和红外线图版,所释“六”字原简状如“之”字,所释当不误。而本始元年(前 73)二月壬戌(59)朔、二年二月丁巳(54)朔、三年二月辛巳(18)朔、四年二月乙亥(12)朔,二月均不得有乙卯(52) 。但此简记录匈奴军情,绝非
9、向壁虚构,发生时间须有一合理解释。边塞距离皇城较远,改年号后戍军一时不能得到信息,延续原年号作记录,在居延汉简中亦有所见。若此,5本始六年即地节二年(前 68) ,二月癸巳(30)朔,乙卯廿三日,此简记录本自洽。地节元年闰元月,即书简人延后至第 15 个月尚不知年号改为地节。无独有偶,注意到 73EJT2:56A 号简: 本始五年十二月甲午朔己亥西乡守有秩千 毋狱事当为传移过所县邑毋苛留取 此简本始五年即地节元年(前 69) ,十二月甲午(31)朔,己亥(36)初六日,确证书简人延后至第 13 个月尚不知年号改为地节。可作73EJT1:156 号简为地节二年简之旁证。 第 12 枚 简号 73
10、EJT4:98A: 和宜便里年卅三岁姓吴氏故骊靬苑斗食啬夫廼神爵二年三月庚寅以功次迁为 据陈表,神爵二年(前 60)三月丙午(43)朔,不得有庚寅(27) 。 我们编的太初历应用实例数据库中,神爵二年简有 16 枚,而正、二、三、五、六、十一、十二月皆记朔干支,可独立编出当年使用历谱,皆与陈表不悖。其中悬泉0309:236 号简记“神爵二年三月丙午朔甲戌(11) ”580,可与此简相对照。 73EJT4:98A 号简并非在前 60 年书写,而是多年后追述神爵二年升迁往事。简牍所见,汉代官员履历皆有档案,凡涉及补发薪俸等事均须写明该官升任本职的时间,精确至日。书简人根据官员回忆做记录,这里的时间
11、差错由记忆引起。 第 13 枚 简号 73EJT9:162A: 黑色正福占五凤四年七月己未 6徴事当为传谒言廷移过所县道敢告尉 据陈表,五凤四年(前 54)七月庚午(07)朔,无己未(56) 。查红外线图版, “七月己未”中“未”字难辨。因当月为小月,讲得通的释文只能从以下两者之一中选择:己卯(16,十日)和己丑(26,廿日) 。但图版所见, “未”字处既非“卯” ,亦非“丑” ,确实为“己未” ,因而属原简书误。 第 14 枚 简号 73EJT10:210A: 四年九月己巳朔己巳佐寿敢言之遣守尉使彊上计大守 谒移过所河津关勿苛留止如律令敢言之 巳居延令守丞江移过所如律令/掾安世佐寿府案所占用
12、马一匹 探方 T10 共出土 550 枚简,其中纪年简 33 枚,上限元凤四年(前77,311 号简) ,下限河平二年(前 27,125 号简) 。据陈表,在肩水简纪年参照期内,惟有汉宣帝五凤四年(前 54)九月己巳朔。另,按同月同朔干支重现的性质,查出是“九月己巳朔”的还有 31 年后的阳朔二年(前 23) ,因是“二年” ,被排除。确认 73EJT10:210A 号简属五凤四年,与 T10 探方时限不悖。简首剥落两字应是“五凤” 。 第 15 枚 简号 73EJT7:208: 甘露元年七月戊朔 据陈表,甘露元年(前 53)闰,13 个月中无一朔含“戊” 。 肩水简中有记录“甘露元年九月癸巳
13、(30)朔癸丑” (73EJT10:441 号) ,由此推得七月当为甲午(31)朔,不可能出现“戊”的朔日。 7而甘露二年七月戊子朔。查红外线图版,原简残失左半大部,辩读不易。本文认为,释文“元”字处出现的横道似为“二”字的下横,此字当释为“二” ,该简所记实为汉宣帝甘露二年(前 52)七月戊子朔,“戊”当为“戊子” 。 第 16 枚 简号 73EJT9:4: 三年二月己卯朔癸亥 简文残断,二月己卯(16)朔不得有癸亥(60) ,因而“己卯” 、 “癸亥”其中之一必有误。在肩水简纪年参照期内,虽然许多年号皆有“三年” ,却无任何“三年二月”为“己卯朔” 。而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二月为乙卯(
14、52)朔。细察红外线图版,此处“己” 、 “乙”并不难辨, “己卯”当释为“乙卯” 。 于是,转而考察“三年二月乙卯朔”在肩水简纪年参照期内是否惟一。据同月朔干支出现的周期性,具备“二月乙卯朔”的,在甘露三年之前 26 年有元凤四年(前 77) ,之后 31 年有鸿嘉元年(前 20) ,因皆非“三年” ,均应排除。至此,73EJT9:4 号简属甘露三年的惟一性得到确认,癸亥当为九日。此简前段残失“甘露” ,释文“己卯”当为“乙卯”之误。 第 17 枚 简号 73EJT10:355: 甘露二年月甲辰朔戊午尉史庆敢言(A 面) 正月丁卯殄北候从史彊以来 (B 面) 查红外线图版,该简残失左半。 “
15、甘露二年”和“甲辰朔戊午”皆清8晰可辨,释文无误;甲辰朔则戊午(55)十五日,亦无问题。惟据陈表甘露二年(前 52)12 个月皆无甲辰(41)朔。在“甘露”中只有四年十一月甲辰朔。 据我们所编太初历应用实例数据库 (在完善中) ,宣帝甘露二年简牍至少 24 枚,仅将月朔简排起来,就可构成该年的实用历谱:正月辛卯朔(37.51 号) 、二月庚申朔(334.24 号等 4 简) 、四月庚申朔(EPT56.6A 等 2 简)十二月丙辰朔(73EJT10:313A 等 2 简) ,皆与陈表不悖,其中皆无“甲辰朔” 。 本文认为,原简所书“二年”当为“四年” (前 50)之误。图版上“月”所空缺的应是两
16、字,当为“十一月” 。此说看似勉强,实为仅供选择的合理解释,在未见新解前,这一结果姑录以备考。 第 18 枚 简号 73EJT T7:67: 黄龙元年九月丙子朔 据陈表,黄龙元年(前 49)九月庚子(37)朔,九月无丙子(13) 。黄龙仅有元年,朔日皆无丙子。据红外线图版,原简右部断失,但字迹可辨,释文无误。 出土简牍中黄龙元年的较少,现知悬泉简0114447 号“黄龙元年四月壬申(09) ”535 为朔日,排出八月应庚午(07)朔,无论如何,九月不可能丙子朔。由此本文认为,如无其他解释, “丙”当为“庚” ,为原简书误。 第 19 枚 简号 73EJT4:179: 初元年十月甲午朔庚午尉卿
17、9 探方 T4 共出土 214 枚简,其中纪年简 15 枚,除此简外上下时限为本始元年(简号 73EJT4:207,73EJT4:212)至元始五年(简号73EJT4:120) ,即公元前 73 年至公元 5 年。 此简释文存在疑问,甲午(31)朔不得有庚午(07) 。在肩水简纪年参照期和探方 T4 的时限内,惟有汉元帝初元元年(前 48)十月甲子(01)朔。细查红外线图版, “午”当释为“子” , “甲午朔”为“甲子朔”之误,修改后,庚午为初七。另,释文在“元”字之后讹夺重复号“=” ,当释为“初元=年十月甲子朔庚午尉卿” 。 第 20 枚 简号 73EJT9:17: 二年八月己未朔觻 该简
18、上下均已断缺,文字较模糊。在肩水简考释时限内,大多年号都有“二年” ,但同时具备“二年” 、 “八月” 、 “己未朔”的,仅有汉元帝永光二年(前 42) 。据同月朔干支重现的周期性质,此前26、31、36 年皆无“八月己未朔” ;此后 26 年的永始元年(前 16)虽具备“八月己未朔” ,却非“二年” ,应予排除。故此简确认为永光二年简,考释结果惟一,简首断失的两字当为“永光” 。 第 21 枚 简号 73EJT T6:113: 阳朔四年八月丙子 (A 面) 阳朔四年十月 (B 面) 据陈表,汉成帝阳朔四年(前 21)八月戊子(25)朔,不得有丙子(13) 。查彩色和红外线图版,字迹清晰,释文
19、正确。据甲渠 EPT52.26410号简“阳朔四年四月庚寅(27)朔”6,推知八月当为戊子朔,亦与陈表一致。可确认原简干支书误。 第 22 枚 简号 73EJT7:115: 闰月丙辰朔戊子 入襄丰车两载谷石斗 据闰月朔干支重现的周期性7,闰月同朔干支会在 51、52 或 57 年后重现?譹?訛。在肩水简纪年参照时限内,据陈表易知“闰月丙辰朔”为汉成帝阳朔四年(前 21)闰十二月丙辰(53)朔。前此 51、52或 57 年即前 72、前 73 或前 78 年均在考察时限内,但前者闰五月乙卯朔,后者闰十一月丁亥朔,而前 73 年无闰,故皆可排除;在阳朔四年后的51、52 或 57 年,皆已超出肩水简纪年下限,故可无顾虑地认定73EJT7:115 号简为阳朔四年。 其实,扩大考释的时间范围,自汉武帝建元元年(前 140)至汉末建安廿五年(220) ,惟有阳朔四年闰月丙辰朔,足见其独特性。但此闰月不得有戊子(25) 。查红外线图版, “闰月丙辰朔”除闰字残失右半外,字迹清晰;而“戊”字模糊,似应释为“丙子” (13) ,则为闰月廿一日。姑存疑。 第 23 枚 简号 73EJT T7:92: 鸿嘉二年六月丁丑 家属俱客 鸿嘉二年(前 19)六月丁未(44)朔,不得有丁丑(14) ,丁丑为七月朔。原简下部成楔状,干支残失右半,查红外线图版,原简清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