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 “先进”章诸家注译考辨收稿日期 2013-01-17 基金项目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学史(108ZD058) 作者简介 肖永明(1968) ,男,湖南武冈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经学史、思想文化史研究. 摘要 诸家在论语 “先进”章的分歧体现于字词意义、句式结构、语句内涵等方面。细致考辨之后,清人刘宝楠论语正义之说,在上述三个方面皆最为可信。今人杨伯峻依其所作的翻译也甚为可取。然而,刘、杨之说确实存在与史实不合之处。不过,只要将其中的“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与“先有了官位而后学习礼乐” 修正为“先学习礼乐而后有资格做官”与“先有资格做官而后学习礼
2、乐” ,即可圆满融通。 关键词 论语 ;先进;君子;礼乐 中图分类号 I20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3)05000507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在论语的注译之中,此章分歧甚大。历代诸家在此费尽笔墨,但从来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至今日,依然如此。由于缺乏必要的史料和语境,几乎无从考证孔子的原意。为今之计,只有重新检视诸2家注译,折衷古今,才能得出可信、合理、确切的解释。 一 自汉迄清,影响最大的注疏,约略有以下几家:分别为郑玄论语注 、何晏论语集解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邢昺论语疏 、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及刘宝楠论语正义
3、 。而在近现代的译注之中,则以杨伯峻论语译注 、钱穆论语新解和李泽厚论语今读最可称。在论文方面,傅斯年周东封与殷遗民 、曹聚仁原儒 、吴龙辉论语“先进”章正解都颇有发明。本文即本于以上诸家,对其进行系统的考辨。 表 1 先进、后进 注译内容原文论语注进学先后先进后进,谓学也。1论语集解入仕先后辈先进、后进,谓仕先后辈也。2论语集解义疏前辈后辈先进后进者,谓先后辈人也。先辈,谓五帝以上也。后辈,谓三皇以还也。3论语疏入仕先后辈(孔门弟子)此章孔子评其弟子之中仕进先后之辈也;先进,谓先辈仕进之人;后进,谓后辈仕进之人也;盖先进者,当襄、昭之世。后进者,当定、哀之世。2论语章句集注前辈后辈先进后进,
4、犹言前辈后辈。5论语正义进学先后(孔门弟子)此篇皆说弟子言行,先进后进,即指弟子;皆谓弟子受夫子所施之教,进学于此也。1论语译注进学先后译文本刘宝楠论语正义之说而略有取舍;孔子所谓“先进”一般指“士” 。7论语新解前辈后辈(孔门弟子)先进后进,犹言前辈后辈,皆指孔子弟子。先进如颜闵仲弓子路,下章前三科诸人。后进如下章后一科,子游子夏。83论语今读制礼作乐的先后讲的是野人“制礼作乐” ,虽“粗俗” ,但在先。君子虽典雅,但在后。9周东封与殷遗民先到后到先进后进自是先到后到之义。10原儒进步、落后殷墟甲骨文字出现以后,我们可以明白殷商的文化、文明,都比周民族的文化进步得多,殷商民族进入商业社会,周
5、民族还是农业社会,因此,礼、乐、射、御、书、数,这些生活技术,周民族都显落后得多。11论语“先进” 章正解结业先后已学好;还没有学好。12诸家的分歧或在字词意义、或在句式结构、或在语句内涵。当然,字词、句式的理解即直接关联语句的阐释。 (一)字词意义 字词上的分歧,体现为对“先进” 、 “后进” 、 “野人” 、 “君子”等词语的不同理解。为便于考察,下文以图表的形式加以呈现。 由表 1 可知对“先进” 、 “后进”的不同理解主要为以下几种。第一,将其与学业相连,理解为进学或结业的先后,有郑玄、刘宝楠、杨伯峻、吴龙辉诸家。第二,将其与仕途相连,理解为入仕的前后,在前的自然为前辈、之后的便是后辈
6、,有何晏、邢昺两家。第三,即为先辈后辈,有皇侃、朱熹、钱穆三家。第四,其他类,有李泽厚、傅斯年、曹聚仁三家。另外,邢昺、刘宝楠、钱穆等人以先进、后进为孔门弟子。再者,皇侃、邢昺还明确了先进、后进的具体时段,一为五帝三皇之时,一为襄、昭、定、哀之世。 (二)句式结构 在句式结构上虽无较大差异,却也值得深思。诸家的不同,主要有4两处。一为“先进于礼乐” (“后进于礼乐”与此相同,不再重复) 。有的认为“于”字乃是介绍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范围、时间的介词,相当于“之于” ,即 “先进之于礼乐” ;而另外的,则以“于”为介绍出动作行为的对象的介词,可不释,即“先进礼乐” 。一为“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7、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大多数视之为陈述句,但也有少数看成是引用句或假设句。其具体情形见表 3、表 4。 (一)字词意义 1.野人、君子 “君子”在论语当中通共出现了一百零七次13,而“野人”则仅此一次。诸家或以为身份之别,或以为品质之分。然而,近代以来,随着古史的发掘,野人的含义已经确定无疑。野人并非今日所谓不开化的人,而是指居住于郊外、世世代代务农的人。春秋时期实行“国野分治”的制度,野即是指城郭之外的地方。郭外唤做“郊” ,郊外唤做“遂”;又有“牧” 、 “野”等名目,也是指城乡外的地点。14傅斯年谓“野人者,今俗用之以表不开化之人。此为甚后起之义。 诗: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明野为农田
8、。又与论语同时书之左传 ,记僖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 然则野人即是农夫,孟子所谓齐东野人者,亦当是指农夫。 ”15与此相对,君子自然是指统治阶层。野人、君子乃是身份之别,明确无疑。然而,在将其视作身份之别的诸家当中,尚有三种:有纯为身份者、有身份兼弟子者、有身份兼民族者。上文通过对语句本身的分析,以为本章与孔门弟子相连的可能性较大。历来认为“先进第十一”即是5论说孔门弟子,正如邢昺所谓:前篇论夫子在乡党,圣人之行也。此篇论弟子,贤人之行,圣贤相次,亦其宜也。2因而,此篇皆说弟子言行,先进后进,即指弟子1。另外,本章是指礼乐而言,孔子对周礼的推崇乃尽人皆知,正所谓:
9、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第三) 。即使主张身份兼民族的李泽厚也不得不说:孔子一贯“从周” ,盛赞周礼,为何此章说要从野人之先进呢?不得解。9可见,认为孔子站在殷人立场上的观点是靠不住的。 由此可知,在对野人、君子的解释之中,诸家可信度的高低分别如下: 身份之分(弟子) 身份之分 身份之分(民族) 品质之分 2.先进、后进 论语中有“先进”者二,都在本章之中。而在孔子同时代的其他文献之中却无“先进”二字,只有管子宙合中提到“后进” ,其言为:是故圣人著之简策,传以告后进。19此处古注较少,后人或以为后学之士、或以为后来之人。而且管子成书较晚,亦有可能是秦汉时用语。之后的汉书数次使用了
10、“先进”一语,一为先仕、一为先学。 汉书卷七十八, “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咸最先进,年十八为左曹,二十余御史中丞”20,此处“先进”为先仕。又, 汉书卷八十四, “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常为先进,名誉出方进下” ,颜师古注曰:“常宦学虽在前,而名誉不及方进”21。此处“先进”为先学。可知, “先进”在当时诚非术语,乃“先”与“进”的组合,“先”即在先之义, “进”本义为登22,在此则兼有进学、仕进的意思。6同时, “先进”也可当做名称使用,表示先进学的人或先入仕的人。而将“先进”当做术语,即先辈(前辈) ,则是后起的用法。可以从论语注疏之中得到印证。何晏论语集解最先将其与先后辈
11、相联系,其引包咸言“先进、后进,谓仕先后辈也” 。以先仕之人为先辈,后仕之人为后辈。 “进”仍是仕进之义,只是包咸将先仕之人尊为先辈罢了。皇侃在此基础上,直指其为先辈后辈, “先进后进者,谓先后辈人也” 。不过,皇侃紧接着便对“进于礼乐”做出了解释, “进于礼乐者,谓其时辈人进行于礼乐也”3。皇侃同时将“进”用于“先进” 、 “进于礼乐”两个短语之中。无疑是矛盾的,但也在无意中说明了:在其看来, “先进”其实偏于“先” ,与其说“先进”为先辈,不如说“先”即为先辈。在之后的注疏当中,以先进后进为先后辈者即本于此说。 然而,孔子之义究竟为何? 通过对“野人” 、 “君子”的考察,可以确定本章与孔
12、门弟子紧密相连。因而,要探明“先进”之义,则不能不对孔门弟子进行详细的分析。本章中的“野人” 、 “君子”指的是孔门弟子的不同出身,而出身于下层(野人)的弟子与“先进”相连,出身于上层(君子)的弟子与“后进”相连。此处的“进”有进学、仕进两重意义。如果“进”指进学,那便是说出现于下层的弟子先入学;如果“进”指仕进,那则是指出身于下层的弟子先做官。然而,就做官而论,孔门弟子皆在晚期才得以出仕。李零曾对孔门弟子的事迹进行过详细的考证,指出“孔子的学生,早期皆隐,无官可做,晚期才纷纷出仕。如仲由先为鲁季氏宰,后为卫国的蒲大夫,冉雍和冉求也当过季氏宰,端沐赐仕鲁,善于搞外交,言偃为7武城宰,卜商为莒父
13、宰,宓不齐为单父宰,高柴为费宰,几乎都是在孔子的晚年。 ”24其中晚期才出仕的仲由诸人都是下层出身,因而, “先进”的“进”肯定不是指仕进。 由此可知,诸家注译在此处的可信度为: 进学先后(孔门弟子) 进学先后 入仕先后辈(孔门弟子) 入仕先后辈 先后辈 其他 (二)句式结构 1.先进于礼乐 在持“先进之于礼乐”的观点的几家当中, “先进”有三种解释。一是,将其视为专门术语,即前辈,如皇侃、朱熹、钱穆;二是,将其做普通名词用,释为先入仕的人,如何晏、邢昺;三是,直接将其解为进步,如曹聚仁。而上文已经得出结论,先进应是先与进的组合,而非术语。并且,将其理解为先入仕之人亦不妥当。进步则更是后起之义
14、。因而, “先进礼乐”的可信度要高于“先进之于礼乐”的可信度,即: 先进礼乐 先进之于礼乐 2.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因程子有“盖周末文胜,故时人之言如此,不自知其过于文也”5之言,朱熹遂将其当做引用句。然而,这一解释并没有其他的佐证,可信度实在不高。吴龙辉则将其视为假设句, “事实上,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陈述句,它们和下文如用之,则吾从先进是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 先进与后进是一种对比关系,但这种对比在本章中是假设的,是如用之的一个前8置从句,并不是一个客观的历史现象”12。在变换句读的情况下,确实能够将其视为假设句。但是,倘若一个陈述
15、句在形式上可以独立成句,则将其视为陈述句显然比视为假设句更为合理。即其可信度虽高于引用句,但低于陈述句。三者的关系为: 陈述句 假设句 引用句 (三)语句内涵 由于字词意义、句式结构直接关联语句内涵,因而,通过前文的梳理,诸家在语句内涵上的高下已经初步明朗。前文在辨析野人、君子的内涵时,知道孔子在礼乐方面持着从周的态度,以为孔子崇古的诸家实不可取。认为殷人进步,进而以孔子赞同殷人的亦与此同。朱熹对此甚为明确,回避了崇古的说法,提出了“损过以就中”的主张。这极符合孔子的观点。抛开句式,单就此处而论,朱熹的见解无疑是高明的。 钱穆以为孔子前期的弟子重实用,后期的弟子则渐有文胜之风。而孔子在礼乐方面
16、也以实用为重,故而“从先进” 。不过,以孔子不赞成文胜则可,以孔子愿意跟从朴野则略显牵强。因为,在礼乐上,孔子明确表达了对周代之文的赞赏,即“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钱穆此说的可信度虽高于崇古、进步诸说,但却低于朱熹之说。 最后为选优说,其将“用”与仕相连,在论语中确有佐证。如“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述而第七) ,又如“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路第十三) 。这两处的“用”都是指被任用、得出仕。再有,孔子历来主张“学而优则仕” ,选优说正好与之契合。据此,此说明显优于实用、崇古、进步三说,而与朱熹所说不9相上下。 因而,在语句内涵方面,诸说可信度的
17、比较如下: 就中、选优 实用 崇古、进步 上文立足于字词意义、句式结构、语句内涵等三个方面,对诸家注译进行了细致的辨析。通过辨析,明确了野人君子、先进后进、 “先进于礼乐” 、 “先进至君子也”以及“如用之至先进”等成分可信度的高低。综合之后则见表 6: (1 到 5 即指由高到低) (一)关于增字解经 所谓增字解经,是指将“先进于礼乐”与“后进于礼乐”理解为先学习礼乐后做官与先做官后学习礼乐,添加了“做官”的意思。单就本句而言,确实突兀。然而,本章由前后两句组成,应当视之为整体,并探究二者的关系。 后一句为“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在诸家注译之中以就中、选优两说最为可信。而刘、杨即持选优说,
18、即孔子所主张的“学而优则仕” 。既然在用人上,孔子有“如用之,则吾从先进”之语,是否可以推论出还存在“用之,从后进”的情况。答案是肯定的,二者并存于孔子之世。考诸历史,礼乐虽是做官的必备技能,然而卿大夫阶层所奉行的却是世官制,即代代世袭为官。这就是“用之,从后进” 。不过,时至春秋晚期,选官制度发生了变化。 “不学无术已成为贵族集团腐朽没落的标志和原因”,以至于“有很多贵族统治者因不懂礼而受到时人嘲笑”20。有鉴于此,明智的统治者开始选拔贤人为官,贤人即主要指在礼乐上学有所成10的普通人。这一制度“成为与贵族世袭制并行的制度”21。学习礼乐是普通人入仕为官的前提条件。即“用之,从先进” 。卿大
19、夫阶层是“用之,从后进” ,普通人则是“用之,从先进” 。这岂不就是前文中野人、君子在礼乐学习上的的先后之别吗? 前后其实是一一对应的,只不过一隐一显罢了。即使是增字解经,也是切合主旨、恰到好处。况且, 论语本是语录体的著作,在对话之中省略些许成分,乃是十分自然的。而对于这些省略的成分,只有借助于上下文的语境才能有所理解。 (二)关于君子的涵括 从诗经 、 仪礼等先秦文献来看,君子之中确实包括士阶层,而相当数量的士却不在世官世禄之列。不过,本章之中的“君子”是否非得包括士阶层不可?其实不然。许倬云曾对诗经中的“君子”一词进行过分析,指出“君子”含义的轻微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封君,君主;2.公子,王子,绅士,贵族,或官员;3.主人,丈夫。32归纳起来,君子确实包括以上诸种意义。然而,用到具体的诗句中时,却往往只表示其中的一层含义。 论语当中也有类似的用法。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泰伯第八) ,此处的君子专指人君;“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阳货第十七) ,此处的君子则指整个统治阶层。其用法亦有轻微之别。刘宝楠本人也深知此点,因而将“君子学道则爱人”中的君子注为:谓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33。 类似用法其实常见于古代汉语之中。如宋明理学中常用的“心” ,既包括主宰之心、又包括知觉之心。然而,究竟为主宰之心,还是知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