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溢出与区域技术进步的非线性效应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9250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FDI溢出与区域技术进步的非线性效应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FDI溢出与区域技术进步的非线性效应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FDI溢出与区域技术进步的非线性效应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FDI溢出与区域技术进步的非线性效应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FDI溢出与区域技术进步的非线性效应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FDI 溢出与区域技术进步的非线性效应研究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09-032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JL0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BJL014)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00161110030)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S2011J50431510) 作者简介:胡宗义(1964-) ,湖南宁乡人,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采用考虑“坏”产出的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技术进步与外商直接投资(FDI)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早

2、期经济发展阶段,由于我国与投资国之间的技术差距过大, “FDI技术溢出效应”并未出现,此时FDI不利于技术进步随着经济逐渐发展,FDI 对技术进步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并开始转为正的促进作用,而当经济发展到门槛值时,促进作用逐渐明显, “FDI技术溢出效应”出现此外,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程度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也存在门槛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开始为负,然后转为正,而金融发展程度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开始为正,然后转为负 关键词:MalmquistLuenberger 指数;面板平滑转移模型;门槛效应;外商直接投资(FDI)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

3、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 8%,这为外资流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 年的 FDI总额达到 1 05735亿美元随着 FDI流入数额的增加,关于“FDI 对我国是否存在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国外就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技术进步影响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 Glass和 Saggi建立了一个对产品质量分阶段的理论模型,研究了不发达国家吸收能力有限时怎样通过创新和模仿学习实现 FDI转移的技术 Cheng和 Qiu构建了一个连续的贸易品李嘉图贸易模型,研究南北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转移效应Desmet和 Meza等认为东道国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有限,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吸收

4、,对于外商投资不能过于盲目追求其数量,应适当加以限制Suyanto等通过对印尼行业数据研究发现,存在正向 FDI溢出效应,激烈的竞争伴随着更大的技术溢出,并且国内具有 R&D投入的企业相比于没有 R&D投入的企业会获得更大的技术溢出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 FDI对某个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或基于省级数据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实证研究行业层面上,牛泽东、张倩肖将 PSTR模型运用于我国行业层面,发现 FDI创新溢出效应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各细分行业中存在明显差异,王滨研究得出 FDI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为正,且在统计上均非常显著而邱斌、杨帅等进一步发现 FDI总体上对内资企业产生了正向技术溢出效

5、应省级层次上,李燕、韩伯棠等的研究表明,FDI 技术溢出在我国存在显著的技术差距“双门槛效应”张宇进一步检验了影响 FDI技术外溢效应的若干吸收能力因素,以及 FDI 技术外溢影响的门限特征 3在以上研究文献中,全要素生产率几乎都采用 Malquist(M)指数测算,但 M指数不考虑非期望产出(如 SO2) ,然而在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条件下测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可能与实际的生产不符,从而使得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出现偏差对“好”产出和“坏”产出的不平衡处理,会扭曲对经济绩效和社会福利水平的评价,进而误导政策建议因此,采用考虑“坏”产出的 Mal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会

6、更加合理在计量模型的运用方面,多基于线性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于线性面板模型而言,如果 FDI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本质是非线性的,那么线性模型显然难以刻画它们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而 PTR 模型假定 FDI 溢出在某门槛前后发生突变,而这种变化是离散的,在某种程度上与客观事实不符现实当中 FDI 的溢出效应在不同地区间的转换可能很剧烈,也可能比较缓慢,而 PSTR 模型允许模型中的参数随着转换变量的变化而平滑变化,具有 PTR模型无法比拟的研究优势,并且至今尚未有学者将该模型运用于我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因此,本文采用面板平滑转化模型研究 FDI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期为研究两者之

7、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一种更科学的方法 1 计量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11 计量模型设定与检验 111 模型设定 12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 中国金融年鉴 、国泰安数据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国研网年份跨度为419952009年,研究样本包括我国 2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重庆与四川合并,西藏多个指标数据缺失,未包括在研究样本内 参考文献的做法,采用全要素生产率代表内生化的技术进步因素本文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为文献10提出的考虑“坏”产出的 ML生产率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 1)ML 生产率指数测算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 投入指标:固定资本存量

8、(K)和劳动力投入(L) 固定资本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进行计算: 2)外商直接投资(FDI):由于在外商直接投资指标的选取上存在不一致,有的学者选择流量作为其指标,而另一些学者则选取存量作为其指标,为得到比较稳健的研究结论,本文在模型中分别使用流量指标和存量指标进行参数估计其中,流量指标(FDIflow)采用各地区当年的实际使用外资额占当年价核算的地区 GDP得到,存量指标(FDIstock)则利用各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额存量占地区 GDP(2000 年为基期)得到,实际使用外资额存量计算与固定资本存量计算方法类似,本文参考文献的估算方法来估算外商直接投资额存量 3)人力资本(Human):采用劳动

9、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计算,具体计算时,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的受教育年限分别记为 6年、9 年、12年和 16年其中 2000年数据缺失,采用前后两年简单平均值近似估算 4)金融发展程度(Finance):参考文献13的计算方法,金融发展程度(非国有部门贷款比重)=总贷款/GDP(1-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55)经济发展水平(PGDP):采用 2000年为基期的地区人均 GDP表示 2 计量结果和分析 表 1为以流量指标(FDIflow)和存量指标(FDIstock)作为 FDI的代理指标的线性面板模型估计结果其中模型 1和 3为混合的 ols估计结果,混合 o

10、ls没有考虑个体异质性,模型 2和 4为考虑了个体异质性的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模型 1估计结果中 FDI(FDIflow)的估计系数为负,而模型 2中 FDI的估计系数则为正,但是 2个模型的估计系数都不显著模型 3和 4中 FDI(FDIstock)的估计系数为正,但都不显著这说明 FDI对我国的技术进步并没有促进作用,但线性面板模型蕴含潜在假设,即模型中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固定不变的,实际上这个假设很难满足,并且已有研究表明 FDI与技术进步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5,14-16,因此,采用非线性模型估计 FDI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更加合理下节将运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估计 FDI与技术进步

11、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此外,人力资本与金融发展程度对技术进步的影响都为负,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影响为负与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反,但也有学者研究得出人力资本水平与中国技术进步负相关17,研究认为,人力资本水平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具有门槛效应,中国的人力资本水平还未达到临界值本文将在非线性框架下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金融发展程度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为负,而一个灵活的技术升级过程需要教育、金融等基础设施同时做出相应的改进,负的参数估计说明我国金融发展程度可能还不够完善,也可能是金融发展程度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因6此,本文构建的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将会考虑所有解释变量对我国技术进步是否存在门槛效应 文献18

12、指出,小样本时的 F统计量性质优于卡方统计量,因此,非线性检验、剩余线性检验只报告服从 F分布的 LMF统计量的检验结果表 2给出了非线性检验、剩余线性的检验结果由表 2可知,在显著性水平 005的条件下,除个别转换变量不能拒绝线性原假设外,其余转换变量都拒绝原假设因此可以断定,FDI 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由于存在多个转换变量,在拒绝线性原假设后,必须确定面板平滑转换模型中的位置参数(c)的个数,即表 2中 m的取值确定 m的原则为:首先,选取最强拒绝线性原假设的模型,对于 FDIflow而言,最佳转换变量为 PGDP,同理,对于 FDIstock而言,最佳转换变量仍然为 PGDP;

13、其次,基于 BIC和 AIC准则选择最佳位置参数的个数,由于 PGDP作为最佳转换变量时,FDIflow 和 FDIstock 作为解释变量时 m=1的 BIC和 AIC值均小于 m=2的情况,因此,选择 m=1作为最优位置参数设定 表 3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的最终估计结果,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流量指标而言(FDIflow) ,00 的估计值为负,而 01 的估计值正,且00+010,说明早期阶段,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较大,外商直接投资附带的技术溢出效应无法被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进步具有负向的抑制作用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这种抑制效用 术差距逐渐缩小时,FDI 带来的技术

14、效应逐渐显著此外,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程度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也是非线性的,其中,人力资本最开始7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为负,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影响逐渐转为正,而金融发展程度则最开始有利于我国技术进步,而这种正向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减弱,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正向影响消失,并转变为负向影响;对于存量指标而言,各变量的参数估计符号并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本文得到的研究结论比较稳健 本文还统计了 19952009年全国 29个达到转换门槛要求的省份所占的比例 1995年有 3793%(对于 FDIflow)的省份的人均 GDP超过了门槛值,说明这些省份已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溢出效应促进了自身的技术进步进

15、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省份主要为东部省份,这说明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最先从东部地区开始,这也符合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东部地区得到了国家优先发展战略扶持,吸引了国家大部分的投资,在技术发展方面优于中西部,从而最先获得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此外,超过门槛值的省份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到 2007年所有省份都超过了门槛值,说明此时,各个地区都已享受到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 FDIstock也有同样的结论 3 结论 本文首先采用考虑了“坏”产出的 ML指数测算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该结果与传统的 M指数的测算结果进行比较,统计检验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文采用 ML指数测算全要素生

16、产率作为本文的技术进步指标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技术进步与 FDI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技术进步与 FDI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初期,由于我国与外资投资国8之间的技术差距过大,所谓的“FDI 技术溢出效应”并未出现,此时的FDI不仅未对我国的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反而起到了抑制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FDI 对技术进步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并开始向正向的促进作用转变,而当经济发展到门槛值时,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 “FDI技术溢出效应”出现此外,本文还发现,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程度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也存在门槛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开始

17、为负,然后转为正,而金融发展程度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开始为正,然后转为负本文的政策涵义十分明显,FDI 已经对我国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溢出作用,这种溢出作用最开始在我国东部省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因此,东部地区应继续加大开放程度,中部以及西部省份则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便给外资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其次,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应注重外资质量,充分考虑外资与当地经济的耦合度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权衡利弊最后,注重人力资本的发展和金融环境优化,为外资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GLASS A J, SAGGI K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

18、e technology gap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8,55(2): 369-398 CHENG L K, QIU L D, TAN G 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 continuum Ricardian trade model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5, 77(2): 477-501 DESMET K, MEZA F, ROJAS J A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19、 spillovers: gradualism may be betterJ Canadian Journal of 9Economics, 2008, 41(3): 926-953 4SUYANTO M, SALIM R A, BLOCH H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lead to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firm level evidence from IndonesiaJ World Development, 2009, 37(12): 1861-1876 牛泽东,张倩肖 FDI创新溢出与门槛效应基于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

20、的分析J 产业经济研究, 2011(6):53-61 NIU Zedong, ZHANG Qianxiao FDI spillovers on Chinas innovation capacity and threshold effects: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nonlinear panel smooth transition regression modelJ 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 2011(6):53-61 (In Chinese) 王滨 FDI技术溢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19992007 年面板数

21、据的经验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2): 93-103 WANG Bin Technology spillovers of FDI, technical progress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J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2010(2): 93-103 (In Chinese) 邱斌,杨帅,辛培江 FDI技术溢出渠道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 世界经济,2008(8):20-31 QIU Bin, YANG Shuai, XIN Peijiang FDI

22、technology spillover channels and growth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 an analysis based on panel dataJ The Journal 10of World Economy, 2008(8): 20-31(In Chinese) 李燕,韩伯棠,张庆普 FDI溢出与区域技术差距的双门槛效应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11(2):222-229 LI Yan, HAN Botang, ZHANG Qingpu Doubleedged effects of the technology gap

23、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s of FDI: an empirical analysisJ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2011(2):222-229 (In Chinese) 张宇 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吸收能力的门限特征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限回归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 28-39 ZHANG Yu The local difference of FDI technology spillovers and the threshold characters of absorbing capacityJ Th

24、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2008(1): 28-39 (In Chinese) 10CHUNG Y H, FRE R, GROSSKOPF S Productivity and undesirable outputs: a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97, 51(3): 229-240 11张军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 2004(10):35-44. ZHANG Jun The estimation of Chinas provincial capital stock: 19522000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04(10):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