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对外宣传材料汉英翻译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1572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对外宣传材料汉英翻译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对外宣传材料汉英翻译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对外宣传材料汉英翻译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对外宣传材料汉英翻译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对外宣传材料汉英翻译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对外宣传材料汉英翻译研究摘 要:本文在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指导下,对权威外宣刊物今日中国汉英版本中的翻译实例进行定性分析,探讨外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运用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在各个维度(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中做出适应和选择,并最终获得“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关键词:对外宣传材料翻译 翻译适应选择论 今日中国 翻译策略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对外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好的外宣材料翻译有助于树立我国良好的对外形象,促进中西方文化的深入交流。外宣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翻译,译者在翻

2、译时如何兼顾汉英两种语言的言内以及言外差异,即做到“内外有别” ,是外宣翻译能否达到宣传效果的关键。这给该领域翻译工作加大难度的同时,也使其更加具备探讨价值。近年来,有关外宣材料的研究屡见不鲜,如:段连成(1990:2)发表的呼吁:请译界同仁都来关心对外宣传一文提出了外宣翻译的“四种症状” 。然而,这类研究大多缺乏理论指导,对于外宣材料的英译过程和影响其英译的各种因素的研究依旧缺乏力度。 胡庚申教授巧妙地将达尔文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一自然法2则运用于翻译研究中,从译者的角度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胡庚申,2004:39) ,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翻译研究提供

3、了新的视角。因此,本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角度研究外宣材料汉英翻译,不仅拓宽了传统外宣材料翻译的研究领域,同时还将对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理论参考。 二、翻译适应选择论 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翻译一直被认为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只是两种不同语言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其研究重点一般都集中于对翻译的性质、标准和技巧方面的研究。20 世纪 70 年代,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使人们得以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翻译,使译者地位得到提升。然而,系统地阐明译者是怎样具体地主导翻译活动的研究依旧为数不多。直到胡庚申教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提出,对于译者主导翻译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对译者主导行为特征和制约机制的专题研究才得以出现

4、。 胡庚申教授在 2004 年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基本原理为指导,从译者的角度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胡庚申,2008:13) 。 “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的适应选择” ,是该理论指导下翻译过程中的两方面内容。胡庚申(2004:288)在其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中指出:“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源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译者的适应选择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学会适应还需要作出选择 。 ”其中, “适应” 、 “选择”和“译者”是翻译选择适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全书绕之而展开(李亚舒,黄忠廉,2005:95) 。3“适应”和

5、“选择”这两大翻译步骤都是以“译者”为中心而完成的。翻译适应论的翻译原则,是“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 ,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原则上在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上力求多维度地适应,继而一次作出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08:2) 。 根据上述有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解释,笔者发现翻译适应选择论就是以译者为中心,根据“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生态环境的各个维度进行适应性选择,最终获得“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真正地做到多维地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和至少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才有可能产生恰当的译文” (刘艳芳,2009:16)

6、,因此,外宣材料汉英翻译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作出各种适应和选择,以达到交际和宣传的目的。在该理论指导下,笔者将影响译者翻译外宣材料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因素纳入由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等不同维度构成的连贯而统一的框架内,试图揭示译者的翻译取决于其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选择,以获得“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 三、 今日中国英译个案研究 今日中国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本多语种综合性对外报道月刊,于1952 年由宋庆龄创办,是国外经济、文化、社会各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变化的重要窗口。作者挑选今日中国杂志从 2013 年第 1期到第 3 期共 5 篇汉语文章以及

7、与之相对应的英文译文作为研究素材,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角度进行定性分析,总结译者在翻译这些对外宣传的4文章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下笔者主要从翻译生态环境的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展开分析,探究翻译过程的实质。 (一)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 (胡庚申,2008:2)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在语言习惯上有着非常显著地差异。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做出各种适应和选择,以达到外宣材料的宣传目的。 汉英两种语言一个主要的差别是:汉语讲求意合,而英语是形和的语言

8、。意合指“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含义表达” (连淑能,1993:48) ;而形合是指“句中的词语的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同上) 。在英语中,大量的从属关系是由连词标注的,比如:because, if, when, in order to, so and so that (Nida, 1982:16) 。例如: (1) 在这过去的 10 年内,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从 2002 年的 5 亿元,达到 2010 年 35.17 亿元的历史顶峰,在 2011 年开始下滑。 (今日中国2013 年第 2

9、 期) In past 10 years, the overseas markets box office revenues for homegrown movies grew from RMB 0.5 billion in 2002 to 35.17billion in 2010. But international box office receipts fell in 2011. China Today 2013(2) (2) (中共黑龙江省)5副省长孙尧致辞,哈尔滨市长宋希斌宣布哈尔滨冰雪节开幕。 (今日中国2013 年第 2 期) Sun Yao, deputy governor o

10、f the province, delivered a keynote speech, after which Harbin mayor Song Xibin declared the annual festival open. China Today 2013(2) 例(1)是关于过去 10 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的走势。不难发现,到2010 年为止,票房一直在增加,但是 2011 年开始下滑,这里显然有个转折关系。于是,译者做出了适应性选择,加了个连词“but” ,使前后句逻辑更加清晰。在例(2)中,原文将两个短句合并在了一起,成为一句话,但是英语里一个句子中不能同时出现两个主语。因此,译者理

11、清两件事的先后时间顺序,添加了“after”将后半句变成了一个从句,使句子更加连贯,也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从上述两例我们可以看到,译文中都应用了增译法,使文章更具连贯性。 然而,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不仅仅表现在语言维上,还包括非语言维。因此,笔者将在下一部分讨论译者在文化维是如何做出选择性适应的。 (二)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翻译是跨语言交际,也是跨文化交际。 “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词汇和习语意义的影响如此广泛,以至于不认真考虑文化背景,任何文本都无法充分加以理解。 ”(奈达,1993)因此,文化维的适应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两种

12、文化之间6内涵的传递与融合。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 (胡庚申,2008:2) 。对外宣传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其翻译也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克服由于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碍,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作出适应性选择,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3) 她(宋庆龄)同外国友人交谈或写信时,总是那么亲切感人,从来没有“八股” 。 (今日中国2013 年第 1 期) Soong was always kind and amicable in her communications with fo

13、reign friends and never put on airs of officialdom or doctrinarism. China Today 2013(1) “八股”指“八股文” ,它是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写议论文章的一种推荐格式。八股文可用于形容专讲形式、没有内容的文字,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在译文中,译者没有直接把“八股”翻译成“eight-part essay”,而是对原文进行适应性选择,用释义法,舍弃“八股”的具体形象,直接解释出其意思,避免译文啰嗦冗长,但又不损害对原文信息的传达。 (4) 乡镇党委书记阳光上升通道、大学生村官创业以及“三大区域

14、党建工程”等先后得到了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今日中国2013 第 2 期) The measures, such as ensuring transparency in the appointment and promotion of town and township officials, and 7placing up-andcoming college graduates in official village posts, also won accolades from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aders. China Today 2013(2) “三

15、大区域党建工程”具体指:实施党建创新工程,强化执政能力建设;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增强履职尽责能力;实施和谐惠民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这属于一类极具有中国特色的短语, “每种语言文字在其背后都代表一个特殊的文化史背景。如果勉强直译出来,也难引起读者的共鸣” (杜建慧等,1998:235-236) 。因而在译文中,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认知,译者并没有将“三大区域党建工程”这个短语译出来,而是及时作出适应性选择,使用删减法将其省去不译。 总而言之,在文化维上进行适应选择性转换时,译者应该认识到原语与译语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可采用释义法、删减法等一些翻译方法来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以顺利实现信息的交流和

16、传达。 (三)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胡庚申:2008:3)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在译文中体现其交际意图。在外宣材料的翻译中,如果传递的信息没有起到交际作用,那么原文的意思也将无法译文中体现。 (5)可是,为了实现她的理想,她不惜牺牲一切,毅然地和劳苦大众站在一起,过着清苦的生活。她不顾威逼利诱,冒着种种风险,坚定不移地和国民党的反动势力进行斗争,义无返顾地把自身投入革命的熔8炉。 (今日中国2013 年第 1 期) Instead, she chose to

17、stand with the common man. She fought against reactionary elements within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and devoted herself to the revolution. China Today 2013(1) 该句形象地说明了宋庆龄主席当时的生活,以及她与国民党作斗争的艰难困苦。然而在翻译时,这些词藻似乎又过于华丽。如果直译,目地语的读者仍然不知道宋庆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具体的事情,且对不了解宋庆龄的英语读者来说实际上意义不大,甚至会造成夸张和累赘之感。在翻译中,译者去掉了这冗余的修饰,

18、采用重写法,通过简短的两句话概述了宋庆龄所做的事情。这种适应性的译文选择处理,既突出了重点,又达到了对外宣传材料交际的效果。 (6)2013 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复杂局面。1 月 15 日,世界银行公布了2013 年度全球经济展望报告 。 (今日中国2013 年第 3 期) The World Bank predicted in its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GEP) report of January 5, 2013 that 2013 would see little change in world GDP growth. China Tod

19、ay 2013 (3) 近年来,金融危机使欧洲一些国家经济处于持续低迷状态,而其他一些国家如中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则不是那么严重。这个例子的第一句话交代了 2013 年全球的经济走势。而原文中“几家欢乐几家愁”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所写的竹枝歌 。这句诗的意思是既有欢乐,也有愁,情况各有不同。但是由于英汉两国人的认知差异,这里显然难以直译。9与其对应的英文采用了删减法,简洁明了,既转达了外宣文章的交际意图,又较好地实现了交际功能。 四、结语 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翻译及其本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翻译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和解释力。研究发现:外宣材料汉英翻译并不是两种语言表达形式和意义的简单转

20、换,而是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各个层面上对译文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并最终获得“适应选择整合度”最高的译文的一个过程。此外,在翻译外宣材料时,我们可以采用增译法、释义法、删减法、重写法等一系列翻译方法,以获得最佳译文。 (本文系宁波大学与中国社科院合作共建中心预研究项目“宁波商务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 SKYY200921的部分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

21、ess,1993. 2Nida,Eugene A.Translating MeaningM.California: 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2 3杜建慧.翻译学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 4段连成.呼吁:请译界同仁都来关心对外宣传J.中国翻译,1990, (5). 5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6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102008 , (2). 7胡庚申.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 , (4). 8李亚舒,黄忠廉. 别开生面的理论建构读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J.外语教学,2005, (6). 9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0刘艳芳.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新闻报道中隐喻习语的翻译J.上海翻译,2009, (4). (章祎雯 徐赛颖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