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的池州高新开发区规划策略研究摘要长期以来我国高新区实行以工业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由此引发的用地瓶颈、职住平衡等一系列空间问题,已经成为高新区产业升级、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无法承载区域格局变动和新经济发展带来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的新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针对国内外最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新的要求。产城融合的创新发展理念再一次别强调。基于此,本文对产城融合型高新区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池州高新开发区规划实践,探讨产城融合理念下池州高新开发区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新城区的规划 地域特征布局 融合 Abs
2、tract For a long time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tech zones in industrial areas led development model, which caused land bottlenecks, balance and a series of functional living space issues, has become a high-tech zon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economic growth by leaps and bounds an important constrai
3、nt , can not carry regional pattern changes and the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new requirements. The partys 18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depth of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teraction of the Metro industrialization, new urba
4、nization development.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put forward new demands. Production integration of the citys innovat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do not emphasize once again. Based on this, the city converged on th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tech zones have been studied, combin
5、ed with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planning practices Chizhou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ity under the concept of producing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Chizhou planning strategies.Keywords: new urban planning layout fusion geographical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F54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产城融合型高新区特征 1.1 内涵特征 1.1
6、.1 “以产促城” “以产促城”就是通过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促进新城发展,借助高新区这个载体,通过新型工业化推进城镇化。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业的规模效益、集聚效应,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将城市改造、新区建设、撤村并城和产业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一系列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措施,通过产业集聚建设,充分吸纳就业,促进人口集聚,推动产城一体和城乡统筹发展。 1.1.2“以城兴产” “以城兴产”
7、 就是通过新城复合多元化发展带动产业整体提升。通过城市功能优化升级,激活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通过复合化多元化配置城市公共设施,在充分保障居民生活的同时,形成功能完善的产业园区配套支撑,从而促进高新区的产业发展。以新城为理念,配套规模大、功能复合、等级多元化的居住用地和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并通过设施的完善和居住空间的改善,改变落后的城市面貌,提升城区整体风貌,更大限度地吸引人口、创新要素、资金要素向高新区集聚,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人力和科技资源。 1.1.3“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指通过对城市的生产、生活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扩大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增加就业人口,规避盲
8、目城市化带来的空城现象;构建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增强产业自我更新能力;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在高新区的空间、交通、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生态系统等方面统筹规划,将高新区建设为“产、城、人”紧密融合的先行示范区。 1.2 规划特征 1.2.1 功能用地布局 根据生产、生活等主导功能不同,对产业、居住、科技研发、商业服务、综合办工等用地进行统筹安排,合理配比高新技术产业等生产性用地与生活服务用地,形成规模适宜的产城融合型布局结构。 2.2.2 空间结构 根据发展定位不同,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打造区域发展核心,串联城市发展轴线,形成产业发展区、生活居住区、商业服务区等各具特色的城市功能
9、区块。在新区建设的同时,注重风貌营造,打造出层次分明、跌宕起伏的城市景观轮廓线。 1.2.3 公共设施配置 根据产业及城区发展规模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按等级及服务对象构建服务设施配套体系,结合周边区域的现状及未来规划,统筹考虑,服务全市,形成功能复合、配套完善的现代化高新区公共设施配套体系。1.2.4 道路交通组织 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求其他城市组团的,整合现状,根据交通性、生产性、生活性道路的不同功能特性合理构筑道路交通体系,形成高效衔接、功能多元、交通便捷、布局合理的城市路网系统。 池州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实例研究 2.1 项目概况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江南岸,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
10、山市,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为邻,东部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是安徽省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先后获得了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城市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等。池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池州市中心城区东部,东接江南产业集中区,南至教育园区,西接平天湖,北接池州市开发区,与老城区隔湖相望(平天湖) ,是池州市“一城五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区位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是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电子信息业)示范基地,是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核心区域,是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首选之地。 2.2 发展背景 2.2.1
11、承接产业转移的时机极佳 从国际看,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速度持续加快,从国内看,沿海发达地区逐步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更快的速度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皖江地区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前沿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中将获得难得的先机。池州高新区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必将在这一大趋势中赢得更多机遇。 2.2.2、国家级战略的政策支撑 国务院批准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上升至国家层面,池州市作为国家级区域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与省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享受土地、财政、税收、投资、金融、外
12、贸、项目审批等诸多优惠政策。 2.3 发展定位 落实池州城市总体空间布局和发展思路,突出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明确制造和服务两大功能,努力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和安徽省自主创新示范园区。以发展高新产业为核心,引导各重点产业、产业价值链环节在不同产业空间形成集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同时融现代化的城市功能与高新产业、高端服务于一体,挖掘大湖大河、生态湿地、水乡风貌特色以及地方文化,建设高品质生活、旅游、休闲空间,使之成为 “产业新区、优雅新城” 。 2.4 产业选择 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合理选择主导产业不仅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基石,还决定定着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主导
13、产业的选择不仅要以国家、省市的产业规划和政策为指导,还要以未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析池州高新区的产业基础和所处的产业发展环境,综合池州市的首位产业发展方向和自身的比较优势,根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按照相对错位发展的原则,确定池州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产业。 2.4.1 电子信息产业 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新型元器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光电通信、无线通信、高性能计算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建设软件、微电子、光电子等产业基地,推动形成光电子产业链。开发信息产业关键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延伸产业链。到 2030 年,把池州高新区初步
14、建成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明显、龙头企业主导、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国内一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对池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 2.4.2、装备制造产业 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积极引进外部产业资源,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成套装备、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化工装备制造、重型矿山机械装备、制药系列装备、大型电器生产装备、交通运输机械装备,培育一批领军企业。 到 2015 年,初步实现先进装备制造业由配套向成套的转变;由分散向集群的转变;初步建成在中部地区处于前列、竞争能力较强,国内有影响的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和先进装备制造业试验区;把我区建成产业集群度
15、比较高、结构比较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的中部一流先进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到 2030 年把我区打造成国家一流先进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2.5 空间结构及用地布局规划策略 2.5.1 结构优化 池州高新区以“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为规划理念,以打造“产业新区、优雅新城”为目标,采取“核心擎领、四区联动、产城融合、水绿通廊”的城市功能布局,打造高效集约、创新持续的产业新城、服务新城、生态新城、示范新城,形成池州新的经济增长核,带动区域发展,成为池州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重要着力点。 2.5.2 功能融合 池州高新区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规划,配套与之规模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
16、,同时注入生态居住、商务金融、旅游服务、科技研发、教育培训、现代物流、总部办公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功能完善、宜居宜业、活力创新的城市新区。优化城市总体功能,提升片区功能品质。 2.5.3 产业集群 池州高新区意在打造成为区域的高新产业基地、技术服务创新基地,以科技研发、电子信息、以及装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并积极延伸其产业链条,规划形成一个设施完善的大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植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两大优势产业,以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带动片区开发,并通过不断地科技创新,持续升级产业水平,提高区域竞争力。 2.5.4 交通组织 完善对外交通系统,优化与城市其它片区及周边区域的道路联系,更快捷地接
17、入区域交通网络,将过境交通快速引导至城区外围;采用组团式网格状路网形式,加强与池州城区有机衔接,增大道路网密度,提升片区交通承载能力,形成高效、便捷的出行环境;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策略,布置专用公交线路连接站前区以及老城区,提升区域的可达性,节约居民的出行成本;结合高新区内的河流水系、绿地廊道,打造慢行交通系统,满足居民生活及休闲游憩需求。 2.5.5 设施配套 按照池州高新区未来用地及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公共设施的数量和规模。结合老城区、教育园区、江南产业集中区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周边区域,统筹布置市政设施,避免设施的重复布置,造成土地浪费。 2.6.6 风貌营造 结合自身山水禀赋要
18、素,以“生态有机、自然开放、活力现代”为目标,通过一些列景观节点和生态廊道的建设,建立一个现代、开放、绿色、时尚的新城面貌。 3结语 随着区域格局的变动,在新的发展形势、产业需求和政策引导下,城市发展和产业更新对高新区的要求和定位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高新区迫切需要新的发展模式及规划策略,即产城融合型高新区发展模式及规划策略,以推动高新区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峰玉,吴怀静,魏清泉.现阶段我国开发区几个战略问题的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1):24-26. 2王慧.开发区与城市相互关系的内在肌理及空间效应J.城市规划,2003,27(3):20-25. 3鲍克中国开发区研
19、究入世后开发区的微观体制设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张克俊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比较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6,(3):22-26 5盖文启集群竞争:中国高新区发展的未来之路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6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中国增长极:高新区产业组织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朱华晟世界三大高科技园区最新发展态势及启示J中国高新区,2004,(9):68-72 8盖文启集群竞争:中国高新区发展的未来之路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9潘锡辉,魏谷关于当前国家高新区发展若干问题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7,(3):178-181 10李艳慧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