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下的三大需求失衡问题简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1908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0—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下的三大需求失衡问题简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0—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下的三大需求失衡问题简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0—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下的三大需求失衡问题简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0—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下的三大需求失衡问题简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0—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下的三大需求失衡问题简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02011 年中国经济增长下的三大需求失衡问题简析【摘 要】结合 2000-2011 年中国三大需求的数据投资,消费以及净出口,本文将分析其特点,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存在三大需求结构失衡问题,并分析其中的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三大需求;经济增长;结构失衡 一 、引言 党十八大报告指出“在 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 ” 从国内生产总值翻番来看,经过推算,2010-2020 年 GDP 复合年平均增长率为 7.18%就可以实现党的十八大指定的目标。但是,在当今国际需求疲软以及国内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中国该以哪种方

2、式实现 GDP 翻番?总所周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三驾马车)分别是消费、投资与净出口。过去,尤其是中国加入 WTO后,中国严重依赖投资以及净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就此来看,中国的三大需求存在结构失衡问题,消费的拉动作用比不上投资。在如今新形势下,依赖投资出口拉动的增长方式是行不通的,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 本文将对 2000-2011 年中国三大需求的表现,以及其结构失衡问题做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2000-2011 年中国三大需求的表现与结构失衡 1.投资增速快,消费低迷,净出口波动大 通过图 1 数据都经过消除通货膨胀处理,CPI 数据来

3、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2000-2011 年 GDP 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03%( 以 1999 年为基期。 ) ,同时,投资每年增长都很快,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4.76%。尤其在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2009 年,投资增长速度达到 19.73%。同期,消费增长缓慢,年平均增长速度仅为 10.06%。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 2003 年-2006 年世界经济快速增长,2000-2005 年净出口快速增长,2005 年同比增长 136.74%。但是,受到 2007 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净出口增长停滞不前,稍有复苏。2 .投资贡献率大,消费贡献率持续低迷,GD

4、P 增长较依赖投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贡献率是指三大需求增量(三驾马车)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通过图二,可以看出消费贡献率从 2000 年的65.1%,下滑到了 2010 年的 36.8%,下滑明显。相反,投资对 GDP 的贡献率则从 2000 年的 22.4%,上升到了 54.0%。净出口的贡献率十分不稳定,但是可以看出,在净出口贡献率很低的情况下,投资的贡献率往往很高。如 2009 年,净出口贡献率为-38.9%,投资贡献率竟高达 91.3%。这是与中国长期依赖投资与出口拉动 GDP 增长的增长方式是分不开的,也就是一种出口导向以及资本密集型增长模式。尽管 2011 年消费贡献率超

5、过投资贡献率 6.7%,但从长期来看,三大需求存在结构失衡问题。 3. 三大需求的结构失衡。三大需求存在一个高投资、低消费的结构问题。显然,这样的需求结构或者这样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是不能持续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首先,投资,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不能再高了。否者,会产生产能过剩问题。2009 年,粗钢新增产能增长速度达到 29.11%,水泥新增产能增长速度达到 62.21%(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10) ,而这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利润率低。水泥、粗钢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重复投资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环境恶化。同时,产能过剩又会依赖通过出口解决。但是,在未来时期,由于人民币升值以及

6、没有实现产业升级,中国净出口占 GDP 的比重将趋于稳定。所以,依赖出口的老路是不行的。另外,消费需求疲软,增长拉不上去。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是存在结构失衡的。中国应该要实现从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其中核心是扩大消费需求。 三、结构失衡原因分析 三大需求结构失衡的原因在于中国储蓄过度,消费不足,地方政府官员业绩与 GDP 增速挂钩。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90 年代初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35%以上,到 2005年中国储蓄率更是高达 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 19.7%(数据来源:新华网 http:/ 。 高储蓄率给投

7、资提供丰富的资金来源。同时,中国地方政府的官员业绩又与 GDP 增速挂钩。在其任期内,地方官员偏向于通过引进“短平快”的项目投资(建设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项目) ,拉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取得相应的政绩。所以,投资增长速度一直居高不下。 储蓄率过高表明居民消费积极性不高,这与中国居民收入不高,社会保障不足十分不开的。这归结于中国收入分配严重失衡。 四、对策与建议 中国经济的调整目标应该从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三大需求共同拉动。表面上看,这是三大需求结构失衡问题,但是这背后还存在收入分配结构失衡问题。所以政策建议集中在这两个方面。 适当降低经济增长目标,为调结构减缓压力。追求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利于

8、三大需求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在现在的官员业绩考核中,地方官员业绩与 GDP 增长速度挂钩,一旦制定了过高的增长速度,他们又会重走依赖投资,上一些“短平快项目。 ”在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政府可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鼓励服务业模式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扶优汰劣。改革收入分配方式,提高劳动力的报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居民工资收入较低,地区差异明显,城乡差距明显,中国需要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提高居民收入。 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目前的出台有助于改变现状。通过改革,消费者的收入会得到提高,也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才会放心消费,提

9、高消费,降低储蓄。同时,低储蓄会降低投资,这样需求结构失衡会得到相应的调整。 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根据内生增长理论,技术进步也会促进经济增长。技术进步需要创新,而创新来自于人才和技术投入。因此,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能够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提高基础,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性人才,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另外,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增加能带来消费的增加。 参考文献 1程选,罗云毅.消费、储蓄关系状态判别与“三驾马车”的协调拉动J.改革,2008(8):32-42. 2李扬,殷剑峰,陈洪波.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J.财贸经济,2007(1):26-33.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