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建筑基坑工程的施工技术【摘 要】基坑支护施工是高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主体施工顺利进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基坑的支护工程要从支护的设计和施工两面着手,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工期,这对于加深对建筑基坑施工技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措施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高速发展,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基础埋深随之不断增加,出现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深基坑工程是建设工程施工中内容丰富且富有变化的领域,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最为复杂的技术领域之一。它不仅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而且要严格限制周边的地层位移以确保环境安全。 因此,基坑工程
2、设计与施工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地上 22 层,地下 2 层,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平面是矩形, 东西轴线间距 71.5m。南北轴线间距 17.6m,基坑开挖面积约 1500m2。本工程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来完成地基基础, 设计桩径 700mm。室外自然地坪标高 - 1.20m,基础垫层标高 - 7.80m,基坑开挖深度为现施工场地下 6.6m。 该工程东侧外墙皮距离一幢 3 层砖混凝土结构楼仅 2.7m(东北侧约 10m 范围) ;支护结构施工过程需紧贴旧楼,且该 3 层旧楼对基坑支护结构造成较大附荷。 工程南侧外墙皮外有一栋 13m 混砖结构的主楼,不会对基坑支护
3、结构造成附加荷载,但是要做好止水结构的可靠性,基坑开挖才不会对该建筑物产生影响。但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施工将对该建筑物北侧交通道路产生破坏。该工程西侧外墙皮距离住宅楼(地上 6 层、地下 1 层)19m,住宅楼基础底埋深 1.7m,不会对基坑支护结构产生附加荷载。但必须设计一道可靠的止水帷幕,才能保证该建筑物的安全。 2 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杂填土:其下部分为一层素填土,杂色,夹有碎砖、炉渣等杂物。呈松散状态,厚度 22.75m,层底埋深 22.75m;粉土夹粉质黏土,褐黄色,饱和,呈软塑 可塑状态,层厚 2.65.8m,层底埋深 57.8m;粉细砂:黄色灰黄色,呈松散状态,
4、层厚 3.76.7m,层底埋深 1112.5m;粉土:褐黄色,呈可塑状态,层厚 2.15.5m,层底埋深 14.616.8m;粉质黏土:灰黑色,含少量的粉细砂,层厚 1.73.5m,层底埋深 16.520.3m;中砂:灰黑色,饱和,中密状态,层厚 3.98.9m,层底埋深 22.626.4m;砾砂;粉质黏土。 3 基坑支护方案 因本基坑工程周围环境复杂, 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要求严格, 设计支护结构南侧、西侧和北侧采用格栅深层搅拌水泥土墙;东侧采用钢筋混凝土悬臂桩加支护结构。 本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参数选择工程地质报告提供的参数,南侧、西侧施工荷载按 15kPa 考虑;北侧 3 层建筑物荷载按 60k
5、Pa 考虑。 3.1 基坑南侧、西侧及北侧三侧支护方案 基坑南、西、北侧采用深层搅拌格栅水泥土挡墙,并兼作止水帷幕,挡土墙厚度 3.3m,桩距 350mm,排距 350mm,桩长 11m,水泥掺入量不小于 60kg/m,两喷四搅,南、北侧挡土墙起拱高度 2.5m,西侧挡土墙起拱高度 1.5m。 3.2 基坑东侧支护方案 东侧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桩顶设冠梁及钢筋混凝土支撑系统,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径 700mm, 桩长 17m,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钢筋混凝土冠梁 bh=800400,支撑系统 bh=400600,冠梁及支撑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东侧止水分两种形式,靠近公共社区域
6、在每个灌注桩间设三根高压旋喷桩止水, 两种挡土结构接头部位须设置高压旋喷桩进行连接。桩径 600mm,桩长 11m,水泥掺入量 250kg/m, 其余部分采用双排深层搅拌水泥土桩进行止水,桩距 350mm,排距 350mm,桩径 500mm,桩长 11m,水泥掺量不小于 60kg/m。 4 止水、降水方案设计 (1)南、西、北侧采用深层搅拌格栅水泥土墙兼作止水帷幕, 东侧靠近公共社区域每个灌注桩间设三根旋喷桩进行止水,其余部分采用双层搅拌桩进行止水。 (2)降水方案。根据止水方案,基坑四周均设置了止水帷幕, 止水深度从自然地坪下 12.5m, 切断了主要透水层。细砂层,基坑内水的补充只能从基坑
7、底部垂直向上渗入,迫使水只能经由粉土层进入细砂层。这样, 基坑的涌水量计算就不能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了。根据基坑的实际情况,假设基坑内粉土层的面积就是水的渗流面积, 粉土层的渗透系数就是水进入细砂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如果降水至基坑底面以下 2m 处,则坑内外的水头差为 5.6m,根据地质报告得知, 粉土层的最薄处厚度为 2.1m,渗透系数 k=0.12m/d,则 基 坑 涌 水 量 为 :Q= AT= AXKi= 72 21 5.6 0.12/2.1=484m3/d, 实 际 布 置 降 水 井 8 眼 , 每 井 排 水 484/8= 60.5m3。 (3)回灌及观测井布置。为了防止基坑降水过程
8、中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需要在基坑周围靠近建筑物附近设回灌井,基坑开挖前开始降水的同时进行回灌,以减少周围地下水位降低的幅度。 (4)地表排水措施。除了深井降水外,基坑内外的地表排水措施也非常重要。基坑周围必须要设置完善的截水、排水、积水坑系统,绝不允许地表水流入基坑,尤其是基坑南侧路面属于雨水排水主干道, 基坑开挖后必须让其改道或改变流经路线。 5 施工措施 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措施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本工程基坑较长, 南北水泥土挡土结构的水平位移问题仍是本设计的弱点。因此有必要利用施工顺序和措施加以补充。 (1)开挖顺序:由于基坑东西两侧端部的挡土结构长度较小,而且承受土压力
9、的能力较强,所以先开挖基坑两端 1/3 区域的土体,中间 1/3 土体先不动,待两侧土体挖完并随即浇筑基础混凝土(掺早强剂)垫层,同时观测挡土结构的变形情况, 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垫层混凝土也具备一定强度时, 再将基坑中部土体挖去并快速将混凝土垫层完成。混凝土垫层具备一定强度时, 就成为挡土结构坑底的一道支撑。 (2)墙顶土体卸荷:在基坑周围挡土结构顶部外侧至少卸荷 1.5m 高、2m 宽土体(东部例外) ,以减小挡土结构的土压力。同时在挡土结构的外侧设截水明沟和积水坑,防止水流入坑内。 (3)拱体加固:混凝土垫层完成后应即时用好土将拱凹填平夯实, 并用砂浆罩面保护, 以增加挡土结构的稳定性。 6
10、 结语 本基坑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尝试了水泥土挡墙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相结合的支护方式, 此组合支护形式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有效控制了基坑变形,对基坑开挖和地下结构施工影响较小。本工程的基坑变形控制完全达到预期目的,事实证明采用的这种支护方式对于本工程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JGJ120- 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2DGJ08- 61- 97,基坑工程设计规程S. 3秦四清.深基坑工程优化设计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70- 73. 4张开磊.基坑支护工程探析J.山西建筑,2007,33(16):118- 119. 5龚晓南,高有潮.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