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驱动与转变发展方式摘要:本文回顾了 60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创新因素特别是科技创新因素作用的情况。由于经济发展历史阶段的不同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迁,我们对创新的认知和实践的力度在由弱变强。根据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我国必须把创新驱动特别是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创新驱动的紧迫性有两个方面:一是改革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过度消耗以及生态环境付出过大代价的模式已不可持续。 “由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的内涵也需要发展,集约型增长应重在创新驱动,特别是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二是从国际形势看,正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
2、,就能实现跨越发展而成为世界强国;如果错失良机,就会继续落后。我国错失了四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不能再错失良机。这是重大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内容,应当着力于引领新的科技革命。 关键词: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产业革命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7-0001-04 一、60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科技因素的作用回顾 我国是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由于旧中国受“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与压迫,生产力的发展受到束缚,因此,掀掉“三座大山” 、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及随后的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解放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改革开
3、放前,尽管“左”的错误延缓了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但改革开放前30 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仍处于世界前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获得了巨大成就。但在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与引领下,排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搞单一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经济体制日益显示出其僵化的弊端,导致当时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都产生了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现象。匈牙利科尔内的短缺经济学曾在我国风行一时。该书作者在中文版前言中写道:“高度集中化,垂直等级管理结构,非价格信号起支配作用,根据指令性计划指标进行控制这是一些基本的共同点与这些关联的是短缺。 ”卖方市场不仅带来了商品短缺,而且阻滞了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因为在严重的供
4、不应求的市场状况下,商品销售不需要经历马克思所讲的“惊险的一跳” ,低级、次级的产品也能卖掉。由此导致许多产品三十年一成不变,不求改进和创新。当时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提高供给能力,而创新思想与理论及创新实践也处于“短缺”状态,不利于焕发经济社会的活力。另一方面,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一个长时期里,由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敌视与封锁,使我们难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加上我国生产力落后,所以不得不提倡“土法上马” 、 “土洋结合” ,不追求也难以实现多少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现了两大转变:一是通过市场取向的改革,由传统计划经济转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向公有制
5、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两项制度的改革冲破了旧体制的束缚,首先使“乡镇企业”发展起来,随之非公有制经济也发展起来。长期的短缺经济为这些经济成分增加市场供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虽然新进入市场的经济成分处于低技术水平的极其粗放的发展阶段,但由于被短缺经济长时期压抑的需求释放出来,国内市场容量大,所以低技术水平的产品也有市场需求。这类粗放经营的经济成分还谈不上科技创新,更谈不上自主创新,但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增加,逐步改变了延续 40 多年的市场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局面,而转为买方市场,由货币追求商品转为商品追求货币。转变为买方市场后,商品供应充足了,花色品种琳琅满目,社会主
6、义是短缺经济的传统观念和事实被打破,居民购买商品方便了,排队现象消失了。这是制度改革结果好的一面,但还应看到其背后另一方面的问题:买方市场的出现意味着国内市场需求饱和,还出现某些商品的积压滞销,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实际消费需求得到满足,而是有购买力的需求低于市场供给。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应当看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度扩大的趋势,形成贫富分化。高收入者除奢侈品外其他商品的消费倾向低,而广大弱势群体的实际消费需求大,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小。因此,国内市场消费需求的饱和不是共同富裕的表现,而是贫富分化的结果,也是多年来强调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但效果不显著的原因。国内消
7、费需求不足便靠国外需求弥补,导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多年来更多地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和消化日益增加的产品供给。目前,国内外的新形势要求我们增大以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权数,这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增长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拐点。改革开放30 多年来年均 10%左右的增长期,正在转入中高速即年均 8%左右的增长期。回顾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其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单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问题来说,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
8、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等。 解决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的关键是创新,是以创新驱动发展,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更重要的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创新,进而提高自主创新、原始创新能力。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卖方的内部竞争增强了,竞争的压力促使企业运用先进技术装备以提高劳动生产力。目前我国的整体科技水平,无论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还是与改革开放前期相比,都有了很大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科技创新可以带动或有利于许多问题的解决。如“农业基础薄弱”就与我国农业生产力落后、科技水平低有关。我国农业劳动生
9、产率只及美国的 1%多,也就是说,美国一个农民创造的财富,等于我国近百名农民创造的财富。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甚至千百年来的“牛耕田、马拽车” 、手工劳作的情况依然存在。再如,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的存在,大都与科技水平差距的存在相关;“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也需要由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来缓解。 回顾我国 60 多年来的经济发展,科技因素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斯大林提出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虽然国内曾对此理论给予高度重视并展开热烈讨论,但由于当时我国社会
10、生产中的科技因素很弱,对“高度技术基础”没有予以重视,认为这离我国实际较远。其实,从发展趋势和要求来说,社会主义的发展最终应建立在“高度技术基础”上。我国 1958 年曾经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主要要求在钢铁等产量方面首先赶超英国。赶超的方式不是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而是简单的粗放扩张,结果造成巨大浪费。1964 年 12 月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对于现代化的实现途径,既可以通过引进和利用发达国家已有的现代先进技术装备推动现代化,也可以通过自主创新来赶超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但是对于超越发达国家,着力于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实现科技水平领先世界,当
11、时还不到提出的时机。 为发展生产力、繁荣经济,我国也曾提出科技进步、技术革新,但过去自主创新较少,主要还是依靠引进国外技术设备。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逐渐重视科技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在更高程度上和更大范围强调科技进步、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但主要仍是利用已有的先进科技,自主创新和创新驱动较弱。 运用科技因素发展生产力,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是由于自己的科技水平低,主要依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二是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改进、创新,但这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的创新,不完全属于原始创新。三是由于国内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地区间的科技水平存在差距,可以吸取相对较高的已有的科技因素,来提升落后行业、企业
12、和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四是自主创新,原始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不仅科研工作者要进行科技创新,实际经济工作者和企业也要搞创新驱动发展。既要有高尖端的重大创新,也要有实用于某些行业和生产环节的具体创新。 二、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 转变发展方式包括多方面的要求和内容。但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为了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为了提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水平,为了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 ,为了使我国尽快提高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也为了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尽快
13、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实行科技创新,需要借鉴国外的创新经验,但更重要的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目前和今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在创新驱动,特别是科技创新驱动,并且存在两方面的紧迫性: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了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过度消耗,依靠粗放经营,而这种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不可持续,不仅存在资源环境约束瓶颈,也开始出现劳动力约束特别是技能劳动力约束。另外,由于受
14、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外经济发展低迷,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降低,需要更多地出口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国际经济竞争重在科技竞争。过去强调国内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要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因此,农业生产转向精耕细作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工业生产依靠改进管理、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集约方式依然重要,但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新时期集约型发展方式重在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为了突出这一点,传统的提法需要调整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由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特别是科技型增长,重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的紧迫性的第二方面表现在,我国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表
15、明,国际经济危机以后,一般会出现新的科技革命。目前,有迹象表明科技革命的浪潮正在到来。从科技革命的历史来看,对于总共经历了几次科技革命以及历次科技革命的时限,学界看法不一。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第六次科技革命与第三次产业革命正在来临。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相互交织,相伴发展。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就能实现赶超跨越,成为世界强国;如错失机遇,就会继续落后。拉开新的科技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开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 “美国引领了第三、四、五次技术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而“葡萄牙忽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沦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 。 “当前,全球抢占未来发展
16、制高点的竞赛已全面展开” ,谁能“前瞻谋划和重点部署,谁就很可能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 。 有的专家指出:中国错失了前四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只是第五次科技革命的一个“跟随者” ,而且是一个没有取得优良成绩的“跟随者” 。在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来临之际,正在致力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的中华民族复兴梦的我国,不能再错失良机,与新的科学革命失之交臂。面对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国不能再错失机遇,也不能局限于做“跟随者” ,应力争抢占先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曾为多位美国总统做顾问的里夫金曾说:“如果说美国是 20 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楷模,中国则最有可能在 21 世纪担当这一角色。 ”而实现
17、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我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际效果能否发挥引领作用。 对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有的学者认为是三大学科交融结合,即生命科技、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的结合。有的学者认为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的日趋成熟与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一波新技术浪潮。有的学者认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包括:一是绿色革命,转变过度耗用化石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式。二是网络云计算,实现信息技术的新突破。三是技术的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如 3D 打印技术。四是保证食品和生态安全,防止重大流行疾病。五是宇宙探索,深化人类对宇宙和物质世界的认识。无论何种判断,都显示出新的科技革命将改变我们的未来,经济生活、社会
18、生活、文化生活、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近年来,我国科技界不断涌现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但在重视和迎接重大科技创新的同时,不能忽视在某些行业和某些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的具体创新。如,农业生产的创新为解决“民以食为天”问题创造了条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创新成果为我国和世界的水稻大幅增产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培育的杂交水稻创造了亩产 900 公斤的奇迹。袁隆平强调水稻增产中的“良种” 、 “良法” ,其中的“良种”就是稻种创新, “良法”就是管理创新。 “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的创新成果,使玉米亩产由原来几百公斤增加到 1402.86 公斤,创下玉米亩产的世界纪录。
19、 工业生产创新也有广阔空间。如,广东省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研制出世界最细、高达 700 英支的纱线,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新闻媒体评价为:当人口与资源“要素红利”越来越式微,靠低成本劳动力和高耗能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企业加速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以协同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2013 年 1 月 16 日, 人民日报以中国“徒弟”赶超德国“师傅” 题目,报道了福建省长乐市鑫港纺机有限公司在提花经编机上的研发创新。中国纺织企业的经编机中,曾有 80%以上来自德国。而鑫港公司的提花经编机创新打破了原有的局面,该公司生产的经编机已占中国经编机市场90%以上的份
20、额。2012 年,鑫港公司研发的提花经编机转速首次超过 920转/分钟的世界最高速度,速度提高了 15%,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建筑部门也有很大创新空间。贵州省六盘水 市被称为“煤都”和“钢都” ,每年会产生 100 万吨炼铁废渣和近千万吨的粉煤灰,这些工业垃圾曾堆积如山。当地恒远建材公司进行技术创新,使废渣和煤灰变废为宝,成为建筑绿色住宅墙体的新材料,每建筑一平方米外墙可用掉 3.8 吨垃圾。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粮食生产连续 9 年增长。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农业还是我国现代化的短板。根据有关部门测算,截至 2008 年,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比英国、美国、荷兰等国家落后 100 多年。我国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并未掌握核心技术。美国等科技先进国家对我国又进行技术封锁。因此,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我国只有依靠自己,走自主创新、创新驱动特别是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2贾立政,等.新科技与产业革命来临全球动态与中国方位J.人民论坛,2013(6):12-13. (责任编辑: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