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类型学角度看东北民居的发展.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123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类型学角度看东北民居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类型学角度看东北民居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类型学角度看东北民居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类型学角度看东北民居的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类型学角度看东北民居的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类型学角度看东北民居的发展摘要: 本论文以东北地区的满族、汉族、朝鲜族的民居住宅为对象,具体阐明了自然环境及其他因素对居住及其文化的影响。从多学科研究视角试图探讨研究传统民居的设计理念及其对现代居民建筑设计的启示。根据这种宏观的研究方向,重点从东北传统民居的特征分析出发,采用类型学的分析手段,从根源上对传统东北民居的环境、形式、空间、文化内涵、运用和再创造进行系统研究和梳理,并予以例证,建立具有东北本土特色的现代居住模式的新思路。本文从建筑类型学研究出发,首先对东北传统民居建筑形制进行了分析,在传统民居建筑中提取“原型” ,再将东北民居现况进行整理、分析,对东北民居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

2、词:东北地区 传统民居 类型学 原型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对建筑类型学研究 1.1.建筑类型学的概念 类型学可以被简单定义为按相同的形式结构对具有特性化的一组对象所进行描述的理论。最具有权威性的定义是由巴黎美术学院常务理事德昆西(Q.D.Quincy)于 19 世纪在其名著建筑百科辞典中提出的,他是通过区别“类型”与“模型”来阐明类型概念的。他说:“类型并不意味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种因素的观念,这种观念本身即是形成模型的法则模型 ,就其艺术的实践范围来说是事物原原本本的重复。反之,类型则是人们据此能够划出种种绝不能相似的作品概念。就

3、模型来说,一切精确明晰,而类型多少有些模糊不清。因此可发现,类型所摹拟的总是情感和精神所认可的事物” 1.2.类型与原型 荣格有关原型(Archetype)的概念是指人类世世代代普遍性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 “沉积”在每一个人的无意识深处。其内容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是历史在“种族记忆”中的投影, “包含人类心理经验中的一些反复出现的原始表象” ,这种“原始表象”荣格称之为原型。 1.3.对建筑类型学研究的启示 当代建筑类型学理论基本上充当了一种保守的角色,与现代运动那轰轰烈烈的以社会变革为己任的英雄主义比起来,类型学强调“建筑的本份”和“建筑师的本份”即对建筑本源的回归。现代建筑类型学理论事

4、实上是在寻求建筑的一种解脱,寻找形式自身的价值。它回归到城市生活体验的基本线上,呈现出一种老练、深沉、高深莫测的姿态,以城市的综合性、复杂性做背景,进行形式自身的地域体验。 2.传统东北民居的建筑形制 从地域角度讲,东北包括内蒙古东部地区、黑龙江流域地区、吉林省和辽宁省,在这一地区范围内主要民族为汉族、满族、朝鲜族和蒙古族,汉族、满足人地区和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差别较大,并且绝大部分的汉族人口来自山东、河北、山西等省,同当地的满族人民杂居在一起,其住宅与满族的极为相似。本文所研究的东北民居的主要范围是东北三省的满族和朝鲜族民居。因为本文主要探讨研究具有普及意义的、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并尽量符合地

5、域化的未来东北民居设计,而不是只有一个民族特色的典型模式。 2.1.满汉民居的建筑形制 在东北及北方农村里,一些富裕农户因经营土地多,备有车马,需在院内储藏粮食,饲养较多畜禽,种植蔬菜,设碾房、磨房以便进行粮食加工,而宅地比较宽余,故房屋配置松散,正厢完全错开,形成宽大院子。在房屋之外另设高大院墙,并于四角设炮台已被盗匪袭击。满足民居基本属于此种类型,只是按照满族传统习惯,正房不带耳房,如为五间房门开在正中,如为三间门也可以开在一边。室内多设圈炕。两间卧室南北大炕相连,而连接南北的西炕位置最尊,上供祖宗牌位,名“万字炕” 。南北大炕中间用活动隔扇隔开,炕沿悬挂布幔帐,晚间放下,一家老少四股可以

6、对面憩息。外间设锅灶,而将东部卧室隔出北半间烧火做饭。院内有祭天的“索罗杆”及系马的石桩。烟囱离开山墙,下有横砌烟道与火炕相通,名“坐地烟囱” ,草房为防火多设此种烟囱。 居住文化是以住宅为媒介形成的居住方式,即所谓的居住文化是“以住宅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是与人类居住场所的形态和空间相关的生活方式” 。居住文化作为一个特定社会的一种文化而产生,在产业社会以前建造的传统住宅是集团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个别形成的,他反映了个集团文化的许多侧面。火坑文化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床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对于居住在东北地区的人们来说,炕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火炕是创造于冰雪文化的古老文明,使居

7、住在东北地区的人民有了大体上共同的生活方式,是东北各民族共同居住文化。东北人睡炕,没有居室的划分,全家人挤在一起,从炕头按照年龄辈分依次排下来。也许由于这种生活方式形成了东北人粗犷的性格。火炕也象征家庭的温暖,人们在炕上吃饭、就寝、招待客人、学习、看书、做家务,几乎整个的东北居住文化就是火炕上的文化。居住文化的民族传统思想差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传统思想,对住宅和居住文化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首先体现在布局上,满足的民族传统思想主要是萨满教,在民居的建筑中,更为重要视西屋,以西为神圣,还特意建造了举行萨满教祭祀仪式的空间,即在院子东侧的索罗杆。朝鲜族深受儒教思想影响,根据身份决定居民的规模和男性、

8、女性、的空间,汉族的合院布局,深受尊卑礼法的影响,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俩侧对称。民居中最鲜明的表现民族特色的就是内部空间,满足的口袋房、万字炕、汉族的一字炕,朝鲜族的满铺炕是各名族居住文化最典型的特点,满族的正房,重视西屋,以西伟大:汉族的习俗则以东为贵:朝鲜族的名句男人为尊,女人住空间功能糅杂的大房。2.2.朝鲜族民居的建筑形制 朝鲜族不是中国的原住民,是原来的生活在朝鲜半岛不同地区的朝鲜人,由于多种原因迁移到中国的东北地区生活的,因此朝鲜族的民居传统是形成于朝鲜半岛的,其基本形态和内部结构都继承了朝鲜族的传统。移入中国东北的朝鲜人大部分是贫困的农民,因此他们的住宅形式不同于本国的受儒教思想

9、深刻影响的士大夫阶层的封闭、隔离的住宅,而是受风水思想的影响,以与自然和谐地生活作为一种根本思想的住宅。2.2.1.以单体房为主的总体布局朝鲜族民居总体布局的基本类型有俩种:矩形和拐角型。最初移居到中国东本的朝鲜族人民由于生活贫困的原因,民居一直建“一”字的矩形生活用房,室内是主要的活动空间:此后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又以“一”字形为基础进行扩建,就出现了“一”形的拐角房屋。朝鲜族多居住在沿山、有水源的地区,房屋的布局没有中心轴的概念,也没有一定的规矩和框架,整体布局相对来讲比较自由和随意。从整体平面中可以看出,房屋在院子的中间,呈开放式的院落,或者可以说是一个相对来讲没有围合感的住宅整体。 2.

10、2.2.主体房屋的外部形态特征朝鲜族民的整体外观特点是屋顶普遍为四坡顶,屋神较矮,檐下有廊,门窗的比例窄长。外墙墙面刷白灰,墙面洁白,在村以灰色瓦面。外观整体印象素雅、通透。 (1)朝鲜族民居的立面造型 屋顶的造型特点 朝鲜族民居的屋顶按材料分为草屋顶和瓦屋顶。其中草屋顶多采用悬山式和四坡式,瓦屋顶则采用歇山顶,在大城镇比较常见。屋顶的出檐很长而使屋檐下缠产生了很深的阴影,加上廊的凹进,整体上强化了房屋的立体感。 悬山式屋顶是两坡顶,比较少用,形式接近庑殿顶,屋顶中间有一条正脊,侧面两端各有“人”字形斜脊相连,正脊和斜脊之间组成四个屋面。歇山顶正立面于四坡顶相似,侧立面分成两端,像中歇了一下,

11、因此称为歇山顶。 屋顶及门窗特点 朝鲜族民居的房屋基础很浅,墙体重量很轻,不必做到冻土层以下,外墙体有两种形式,夹心墙和空心墙,这两种墙都是以木柱为骨架,墙本身不承重只起围护作用,所以墙壁和薄。因此,朝鲜族民居的屋顶造型是由柱、梁架的结构决定。 架空的廊和木板烟囱廊是木构架建在台基上的,台基的大小跟屋檐是一致的。从正立面看廊的底层是被架空的,事实上只是前廊被架空,房屋并没有被架空,架空层非常低,架空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地面湿气的腐蚀。不论是满族还是朝鲜族,烟囱都设在山墙边落地的。朝鲜族民居的烟囱最大的特点是它用木板做成的,呈长条的方筒状。3.东北民居的发展 人与居住环境关系的新思维文化总是不断进不

12、发展的,对东北传统居民来讲,一方面具有历史文化意义和文物价值的民居不断消失,亟需保护,另一方面有无法扼住时代发展的喉咙,是不可能让他守着不合时宜的文物生活的,也基于此,主动对民居进行再造,甄别可以继承的方面是新型东北居民设计的关键所在。而时代发展到现阶段,人类在发展中也逐渐加深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只有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才有人类的未来的发展整体考虑入与环境关系的民居设计才是人性化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汪丽君.建筑类型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2汪之力.中国传统民居概论(上)J.建筑学报,1994,11:52-59. 3郭明卓.如何理解“地方特色”J.建筑学报,2004,1:70-71. 4金正镐.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4. 5姜妮伶.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