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趋势与周期的特点.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163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趋势与周期的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趋势与周期的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趋势与周期的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趋势与周期的特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趋势与周期的特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趋势与周期的特点摘要:2013 年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将是潜在增速下降和短周期回升,这既不同于 2012 年的趋势性和周期性力量同时施压、经济下行压力偏大,也不同于 2003 年经济潜在增速处于高位时的周期回升,预计此轮周期回升的力度较弱、时间较短。今年应把握好经济运行的节奏,在做好稳增长、控物价和防资产泡沫风险的同时,把抓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短周期的更迭中实现增长阶段平稳转换。 关键词:潜在增速;商业周期;宏观政策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5-0028-06 决定经济形势的主要是趋势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从趋势性力

2、量看,我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中长期下行压力较大;从周期性力量看,2013年驱动库存和投资增长的因素较上年增多,但力度较弱、周期较短。2013 年,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将是潜在经济增速下降和短周期回升,与 2012 年两大力量同时施压、经济下行压力偏大有所不同。政府在做好稳增长、控物价和防资产泡沫风险的同时,应把抓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释放现有经济增长潜力,加快培育新的经济竞争优势,实现经济增长阶段的平稳转换。 一、增长阶段转换是当前经济形势的中长期背景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供求条件的变化,成功追赶的经济体在高速增长期后,将面临潜在增长率的下降。从近期经济形势看,这一增长阶段的转换正在发生,经

3、济增速在 2010 年 2 季度至 2012 年 3 季度期间出现连续 11 个季度的超长下滑。从失业和物价两大压力测试指标看,经济持续下行并未导致明显的失业和通缩,说明经济运行处在潜在增长率附近。在增长阶段转换期,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风险容易引爆,但只要政策得力、改革到位,我国就有条件实现增长阶段转换,在 2020 年前保持年均 7%的增长率。 (一)我国部分传统竞争优势和增长动力逐渐削弱 一是劳动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低端劳动力工资涨幅尤为明显。我国制造业劳动力工资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已经明显高于越南、印尼、印度等国,导致部分跨国企业低端生产基地从我国迁出。二是

4、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2005 年 7 月2012 年 12 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幅达 31.4%,导致我国出口价格优势减弱。从国际比较看,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属于较高水平,而 20052012 年印度(-21.7%) 、墨西哥(-16.6%) 、韩国(-10%)等国货币则出现明显贬值,大大提高了这些国家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非中国制造”开始增多。三是重工业比重峰值临近。典型工业化国家普遍在人均 GDP 达到 11000 国际元(1990 年 G-K 国际元)时出现重工业比重峰值,2012 年我国人均 GDP 为 9 136 国际元。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潜力下降,汽

5、车、地产销售有所下降,未来居民消费向服务类需求升级,重工业产能过剩呈趋势性加重。2012 年粗钢产量仅增长 3.1%,钢价跌回十年前。四是东部地区受综合成本上升和外贸不利因素影响,主要指标降幅较大,转型发展形势严峻。20042011 年,东部地区 GDP占全国比重由 59.4%下降到 56.3%,下降 3.1 个百分点;投资比重由 58.3%下降到 48.4%,下降 9.9 个百分点。 (二)一些传统竞争优势和增长动力仍然存在,新优势和新动力正在培育 一是我国市场规模、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优势强大。我国拥有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把中国作为全球最重

6、要的市场。我国道路、港口、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明显好于一般发展中国家,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和运输成本。我国具备完整的产业体系,部分主要工业部门在全球领先,2011 年我国出口总额占世界比重达 10.4%,制造业产出占全球比重达 19.8%,具备明显的规模优势。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及劳动力素质较高,2012 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 680 万,居世界第一,智力资源优势明显。二是产业升级呈现积极态势,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不断高端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新技术、新业态正酝酿着新的发展机遇。三是东部地区主动转型,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还有较大空间,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7、。 二、2013 年的投资与去库存将带动短周期回升 商业周期是市场经济中由个人或企业自主行为引发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商业周期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三大商业周期成为影响全球和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力量。 (一)从创新长周期看,当前全球处于低谷调整阶段 长期看,创新的集聚发生及衰退是导致经济从繁荣到萧条的根本动因。国际金融危机及随后的全球经济衰退有其内在必然性。20 世纪末,由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等推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实际上已走向衰减,美、欧、日等国实体经济增长明显乏力,只是由于美联储反周期政策刺激出次贷泡沫,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的全球产业转移而强劲

8、增长,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回流美国支撑其房地产泡沫,从而延迟了这场十年前就该发生的全面调整。这就意味着,以国际金融危机为分水岭,一个创新周期的时代结束了。全球经济将面临长期调整,在实体经济层面,通过优胜劣汰、兼并重组和技术变革,为下一轮创新周期蓄积力量;在金融层面,发达国家面临长期的去杠杆化,通过资产负债表调整以恢复“再出发”的能力。创新周期的低谷同时也是新技术、新产业积极酝酿的时机,最近以分布式新能源技术、3D 打印技术等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制造化、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的重大举措。 未来世界经济将逐步向由创新周期主导的潜势回归,在一个低于危机前

9、的中轴波动调整。次生性危机将不断反复,并在世界经济最脆弱的链条上爆发。根据历次创新周期经验,谁能率先实现由短期需求刺激政策向长期供给改革政策的转变,有效调整工资、福利和汇率,激活微观企业创新活力,谁就能在下一轮复苏中抢占先机。 (二)从设备投资中周期看,2013 年驱动投资增长的因素增多,但力度较弱、约束性较强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共振。驱动世界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包括平均 11 年的太阳活动周期、技术创新与产品生命周期、人口结构变动与消费升级、全球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经济信心周期等。当前,我国设备寿命和更新周期平均长度为 10 年,税法规定主要机器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为 lO 年,我国大多数机

10、器设备的物理、技术和经济综合寿命为 10年左右。 2013 年,驱动投资增长的因素较上年增多,但力度较弱、约束性较强。政府换届将带动基建投资的积极性,但地方财政收入下滑和融资平台高负债制约了地方投资扩张能力;房地产销售回暖将带动商品房投资回升;地区产业转移、机器替代劳动和产业升级将继续对制造业投资形成支撑,但出口低迷、利润偏低、对外直接投资下降和产能过剩等负面因素的约束性较强。 受劳动力成本上升、汇率升值等因素影响,我国投资结构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在基建投资比重大幅下降的同时,制造业投资比重明显上升,这反映了各行业投资潜力的变化;在东部地区投资比重大幅下降的同时,中西部地区投资比重明显上升

11、,其中制造业投资贡献最大,房地产投资次之,说明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还有较大空间,2011 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人均 GDP 只相当于东部地区的56.7%、52.2%;在银行信贷融资比重下降的同时,以企业债、城投债等为主的市场性融资上升,说明金融结构正在进行积极调整,以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一系列重大结构变化是相互呼应的,并且均发生在 2005年后,即我国劳动力供求格局改变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性时点,预计 2013 年这些结构变化还将继续。 (三)从存货短周期看,在通胀和需求预期引导下,企业将在上半年小幅回补库存 本轮去库存处于尾声,部分行业已小幅回补库存。从 2011 年 4 月至2

12、012 年底,企业去库存已历时近两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累计增速从 2011 年 110 月份的 24.2%下降到 2012 年 112 月份的7.2%。由于本轮经济连续 11 个季度的超长回落,因而库存的回调期也超过历史平均数。 从主要产品的库存情况看,截至 2012 年 12 月份,企业去库存效果比较明显,库存增速处在历史较低水平。2012 年,房地产市场回暖有力地消化了商品房库存和家具、家电等消费品库存,两轮近万亿元稳增长投资有效地消化了钢铁、建材、化工等生产资料库存。9、10 月份轨道交通项目大规模投放,钢铁库存大幅下降,钢铁行业产成品库存累计增速已由 2012 年 17 月的

13、 17.6%下降到 112 月的 4.2%。2012 年 11 月份前后,煤炭、钢铁、建材、化纤、电子等行业开始小幅回补库存。 综合考虑美国经济弱复苏、我国通胀预期抬头等因素,企业可能在2013 年上半年回补库存。但由于经济复苏力度不强与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补库存力度不会太大。 三、潜在增速下降与短周期回升背景下的政策选择 2013 年,我国经济将面临潜在增速下降和短期周期回升态势,与2003 年经济潜在增速处于高位时的周期回升不同,预计此轮周期回升的力度较弱、时间较短。今年应把握好经济运行的周期节奏,注重政策的长短结合,在短周期的更迭中实现经济增长阶段的平稳转换。 首先,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

14、础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对形势判断和宏观政策提出新要求。随着我国供求条件的变化,经济潜在增速出现下降;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商业周期影响日益明显。在增长阶段转换期,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超过以往,一旦潜在增速下降与外需低迷、周期回调等因素叠加,容易导致经济短期内过快下滑。同时,短周期的回升又容易使人产生经济可能重回高增长轨道的错觉,放松转方式、调结构和促改革的任务要求。这些新变化对形势判断和宏观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对调控目标、政策手段、实施渠道和政策有效性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把握好经济运行的周期节奏,注重政策的长短结合。2013 年,我国将面临潜在增速下降和短周期回升态势,潜在增速下降意味着

15、要加快改革,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2013 年上半年短周期回升意味着要控制物价和资产泡沫风险,在企业预期不稳、投资方向不明的情况下,由于实体经济吸纳货币能力下降,要注意调节货币供给;当 2013 年底或 2014 年上半年双重受压、经济下行压力偏大时,应有稳增长的政策储备。与 2003 年经济潜在增速处于高位时的周期回升不同,由于潜在增速下降,这一轮周期回升力度较弱、时期较短,要注重政策的长短结合,把抓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再次,适当调整宏观调控重点,鼓励实体经济投资,提高政策有效性。过去我国基础设施缺口较大,房地产业发展滞后,投资潜力巨大,在经济低迷时通过投放货币刺激基建和房地产投

16、资提振经济效果明显,这是 1998 年、2009 年我国走出经济低迷的主要原因。但近年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潜力显著下降,如果延用以前的手段,政策有效性将大大降低,而财政金融风险、资产泡沫风险、通胀风险等负面效果会明显增大,这是 2012 年我国稳增长时面临的政策困境。因此,宏观调控应顺应经济结构变化,调整政策重点,由过去主要依靠需求政策刺激基建和房地产投资,转向需求政策和供给政策并重,通过大力发展市场性融资、降低行业准入、改革税制等措施,鼓励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的实体经济投资。 最后,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还有较大空间,应鼓励区域产业转移,形成地区专业化分工。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梯度空间纵深广阔,决定我国产业发展应是多层次的,可以形成不同的产业集群。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应逐步升级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中西部地区适宜发展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当前要尊重市场规律,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引导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不再具备比较优势的成熟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