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都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分析及建议.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468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宁都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分析及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宁都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分析及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宁都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分析及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宁都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分析及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宁都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分析及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宁都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分析及建议【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宁都县属革命老区,近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文化建设依然显得薄弱,建设速度不能与农村精神文化需求同步。只有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挖掘农村传统文化资源,才能开辟一条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特色文化培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近来,对宁都县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进行调查摸底时,发现一

2、些带普遍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制约新农村建设向深层次、高品位方向发展。笔者认为:如果能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挖掘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就能开辟一条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一、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宁都县属革命老区。近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文化建设依然显得薄弱,建设速度不能与农村精神文化需求同步。全县现有乡镇文化事业中心 24 个,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 27 人。这些文化事业中心不仅少,而且大都集中在墟镇,远离广大农民,农民群众一年到头难得到乡镇文化中心参加一次活动。笔者通过对一个中等规模的自然村进行摸底调查,结果显示:86%的村民空闲时间唯一的消遗方

3、式是看电视,10%的村民用打麻将的方式消磨时光,4%的村民空余时间东游西荡,这是农村带普遍性的问题,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单调程度可见一斑。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领导认识不到位。政府和干部的精力主要放在抓经济建设,基层文化建设自然成为软肋,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足以反映农村干部在认识上的偏见。二是投入不足,宁都是贫困县,经济条件差,财政难以将文化活动经费列入预算,使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三是队伍不齐,人才流失严重。每个乡镇只有一个文化站长,很多还不是专业人员,指导、组织全乡开展活动力不从心。宁都有傩戏、竹篙火龙、桥梆灯、剪纸等优秀民间传统文化,还曾在省市调演中

4、获奖。但这些优秀民间文化人才不断外流,人才严重断层,有的甚至后继无人,出现失传的危机。四是重建设轻活动。近几年大多乡镇建起了文化站和文化活动室,每个建设点也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并扶持 1-2 户文化中心户。笔者今年走访了一些乡镇,看到每个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中心户都有电视机、VCD、音箱、光盘、书籍、报纸、象棋等文化设施,但不少活动室象棋桌上布满灰尘,摆放的是过期的报纸,看不到借阅书籍的登记册。可见,文化活动室基本上成为摆设,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当前我县农村文化建设面临新的契机 一是农村的发展为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随着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和农民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农民文化素质在不断提升;外出农民

5、工返乡创业渐成趋势,许多农民工接受过先进技术熏陶,视野开阔;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文明不断触动农村的陈习陋俗,改变农民的精神状态;电视在农村家庭安家落户,现代通讯日益普及,国际互联网终端不断向农村延伸,等等。这些因素正不断地改变着农村文化长期落后的现状,为当前进行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平台。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内容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法制等方方面面。新农村建设要防止低层次化就必须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可以借助新农村建设大势,与新村镇建设同步推进,做到规划超前性,

6、投入高起点,以减少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三是农村文化建设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近年来,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国家不断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促进农村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预示着国家将尽最大努力来改变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足、文化生活相对缺乏的现状。依照文件精神,国家将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并通过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盘活各种资源,创新文化载体,加大农村电影放映密度,培植农村特色文化,评选农村艺人和特色文化村镇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农

7、村文化事业。 三、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对策 1、借新农村建设之力,建设高品味的农村文化示范点。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以新村镇建设为龙头,注重整体规划,渐次推进。示范点规划不能千篇一律,要做到因地制宜,实行一村一策。为此,在规划时要有前瞻性,要把文化室、幼儿园规划到村、组;要注意村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要为电信、国际互联网、电视信号提供接线端子,为电脑、电话、闭路电视信号驻村入户搭建平台。 ,要强化文化基地功能,文化室平时可作为农民娱乐、谈天交流、读书看报的场所,节庆日可以演戏、放影。要注重资源整合利用,对用地较为紧张的村落,可将骨架较好的众家祠堂、厅室庙宇加以改造,将其改装成录像室、棋牌室、活动

8、室和阅报室。阵地建设要注重其内涵,相关的图书资料应及时到位,切忌形式主义。通过几年来的新农村建设,现已建成村文化事业中心示范点 10 多个,这些示范点面目新,起点高,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2、立足现有基础,培植农村特色文化。农村文化的生命在于有乡村特色,在于是否能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目前,我县还没有专门的农村电视频道,县、市级可以整合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力量,针对农村特点,试办农村电视节目,以推广科普知识,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弘扬地方优秀文化。县、乡、村文艺工作者应结合新农村建设,在继承已经成熟的艺术品种的基础上,新编充满乡土气息的戏曲、歌剧、舞蹈。对于一些频临失传的民间艺术要不惜资金和精力

9、全力拯救,对那些有开发价值的民间艺术要发扬光大。相关部门应建立一套艺术评价机制,加大特色文化村镇、艺术团、民间艺术师的认证力度。赖村镇卫东文宣队在继承和创新农村特色文化方面做出了好成绩。该文宣队是一个农民业余剧团,成员一般维持在 20 人左右,1968 年成立到今,排演大小节目 1926个,演出 6253 场次。当前,该文队正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采集农村素材,新编了许多剧本,借助特色文化这个载体,把“学法律、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入宣传到千家万户,受到普遍欢迎,成为农村新文化建设的强大“助推器” 。 3、创新培训方法,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新文化能否生根发芽,取决于农民的素质。文化的传播与

10、发扬主体是农民, “演员”是农民,农民对文化的认同理解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新农村建设不仅是一个物质建设过程,也是农民解放思想、建设新文化的过程。为此,应进一步拓宽渠道,加大农民素质教育力度。要围绕“塑造新农民”目标,以科技培训、诚信教育为切入点,着力于农民创业能力的提高;要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在青年农民培养一批科技骨干、网络人才,引领农民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要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突破口, “放鸟出笼” ,让广大青年农民到广东等沿海接受锻炼,并鼓励他们返乡创业。宁都现已建立各类培训基地 204 个,近年培训农民 6万多人次,其中大多数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技术带头人,有 6000 多农民成为产业工

11、人,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接受了现代知识教育的新型农民,成为创新农村文化的中坚力量,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广大农村的文化氛围,营建了一个健康和谐的乡村风貌。 4、建立灵活多样的融投资机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谁来为农村的文化消费长期“埋单”?农民是不可能的,因为农民不仅要在新农村硬件建设中投入大量的资金,还要为家庭的生活、子女入学、医疗保险支付一笔可观的资金,这对经济条件普遍较差的老区农民,显然捉襟见肘。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要建立灵活的融资机制,广泛吸呐社会资金,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 一是要加快县乡两级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县、乡财

12、政要将文化建设资金列入预算,并随经济发展逐年增加,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最基本的保障;要借新农村建设之机增加新村点文化事业的投入;要加快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制,盘活资金,扶持新的文化载体。二是加大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要加强农村之间、城乡之间各艺术团体横向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大文化产业与企业的结合度,通过文化载体宣传企业,树立企业形象,推介企业产品,同时可借助企业的经济实力发展农村文化;要实行文化产业连锁经营,优化整合文化资源,提高经营能力。三是用好政策,发展村民自办文化。要充分利用民办公助等政策,扶持农民自办文化,如,在土地使用、信贷等方面,要给予优惠待遇,激发村民的投资热情,使农村文化产业经营者获益,使小规模的乡村电信服务所、网吧、报刊发行所、图书资料站、电视信号管理站、科技培训点、农民书社、个体放映队、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有个健康发展的环境。四是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文化对口支援活动,并在 24 个乡镇设立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使“三下乡”活动小型化、经常化。要建立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动员城镇单位和居民以各种方式损赠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和农民群众需要图书杂志、音像、电子出版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